张作霖曾拥有一艘被称“航母”的飞机母舰,这艘母舰后来去哪儿了

“东北王”张作霖坐拥数十万部队,在诸多军阀中装备精良,实力强劲。更厉害的是,他还拥有一艘飞机母舰,叫做“镇海”舰。

“镇海”舰配备了4.7英寸口径的2门海军炮,3英寸口径的4门陆军炮,重量只有2708吨,航速能达到12节,拥有两架“施来克”FBA-19型水上舰载飞机。

张作霖曾拥有一艘被称“航母”的飞机母舰,这艘母舰后来去哪儿了

(“镇海”舰旧照)

不过,“镇海”号的舰载飞机,无法实现在舰起飞。它必须靠起重机将飞机从舰上吊出来,飞机起飞,并执行任务后,又用起重机将它们回收到舰上去。所以,每次出动舰载机执行任务时,“镇海”号都必须停船抛锚,且费时费力。

但是,就是这样的一艘军舰,在当时的中国来讲,也算是比较先进的了,它至少实现了军舰与飞机的结合,兼具海上和空中的打击力度。所以,“镇海”舰被誉为中国“第一艘航母”。

张作霖这艘“航母”是从哪儿来的呢?

“镇海”号其实是一艘德国海军运输船,原名“祥利”号,后来被改装成商船使用,一直在山东沿海从事商业运营。

1922年,第一次直奉军阀混战时,张作霖亲临前线督战,遭到对方舰炮轰炸,差点丧生炮火中。这一番猛烈的炮轰,让张作霖意识到,光有强大的陆军还是不行的,必须得大力发展海军。于是,张作霖将组建海军的任务交给了“吉黑江防舰队”的参谋长沈鸿烈。

张作霖曾拥有一艘被称“航母”的飞机母舰,这艘母舰后来去哪儿了

(沈鸿烈旧照)

这个沈鸿烈可是个海军方面的人才,1905年,他进入日本海军江田岛学校学习,回国后致力发展中国海军,担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海军部官员,对海军的建设颇有心得。

沈鸿烈接到张作霖的命令后,立即组建了“东三省保安司令部特设航警处”,开始为张作霖秘密筹措海军的组建。

当时正值华盛顿会议后不久,要想公开从国外购买军舰,几乎是不可能的事。于是,沈鸿烈想到了一个折中的办法,购买旧商船,然后把它改造成军舰,这样既能节约资金,又能最大限度地缩短时间。

但收购旧商船对于沈鸿烈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开资。东北军军需处收到沈鸿烈的报告后,认为花销巨大,否决了他的方案。

张作霖得知消息后,把军需处长一顿训斥:“海军的组建迫在眉睫,这是我给沈鸿烈布置的任务,你尽管给钱就是,我东北军有的是钱。”

于是,沈鸿烈从商人手中买下了“祥利”号商船,把它改装成了“镇海”号军舰。

此后,沈鸿烈又陆续改造了其它两艘军舰,加上俘获的俄制破冰船,东北海军初具规模。

1924年,第二次直奉大战爆发后,以“镇海”号为主力的东北海军,在秦皇岛海上堵截了直系军南逃退路,大破实力强大的渤海舰队,帮助张作霖在第二次直奉大战中取得完胜。

张作霖曾拥有一艘被称“航母”的飞机母舰,这艘母舰后来去哪儿了

(张作霖剧照)

张作霖尝到了海军的甜头后,又斥巨资从法国购买了8架“施来克”FBA-19型水上飞机,让东北海军的势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1927年,张作霖将“镇海”号的威力发挥到了极致,多次主动出击,利用“镇海”号上的舰载飞机,攻击闽系海军,轰炸其军舰船只,给闽系海军造成极大的震慑。

1928年,东北易帜后,“镇海”号在葫芦岛航警学校被作为训练舰,供海军学员训练实习使用,为国民政府培养了一大批海军士兵。

1930年10月1日,“镇海”号作为旗舰,参与了中国回收威海卫的仪式,见证了国土回收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为阻止日军入侵青岛,沈鸿烈下令包括“镇海”号在内的九艘军舰,一起沉没在青岛小港码头,堵塞航道。舰上卸下的重武器,在后来的对日作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威力巨大的装备。

“镇海”号就这样以一种近乎残忍的方式,结束了它传奇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