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抗心肌缺血的藥物有哪些

當下,我國有心血管疾病患者至少2. 9億,其中心肌梗死患者約250 萬,每年約350萬人死於心血管病,死亡例數居各疾病之首。心肌缺血是冠心病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常見的抗心肌缺血藥物都有哪些呢?

盤點抗心肌缺血的藥物有哪些

1.硝酸酯類

100 餘年來的研究及臨床用藥結果表明,硝酸酯類藥物是防治心肌缺血綜合徵最基本的藥物,適用於各型心絞痛和急性心梗等。

主要有硝酸甘油、硝酸異山梨酯、單硝酸異山梨酯。硝酸甘油主要用於急性發作,長期的抗缺血治療常用單硝酸異山梨酯。

《硝酸酯在心血管疾病規範化應用專家共識》指出:無禁忌證的進行性缺血患者,可即刻使用硝酸酯類藥物。慢性穩定性心絞痛缺血急性發作時,應首選硝酸甘油終止發作。對於無症狀型心肌缺血患者,只要心肌缺血存在,都應使用硝酸酯進行長期的抗缺血治療。

2.β受體阻滯劑

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β受體阻滯劑可縮小梗死範圍,降低猝死率,長期應用可改善預後,提高患者生存率。這類藥主要有非選擇性的普萘洛爾、納多洛爾、噻嗎洛爾、吲哚洛爾和選擇性的阿替洛爾和美託洛爾。

盤點抗心肌缺血的藥物有哪些

3.鈣通道阻滯藥

鈣通道阻滯藥能舒張大輸送血管和小阻力血管; 阻止鈣離子內流,降低心肌收縮力,降低氧耗;保護缺血心肌,逆轉心肌肥厚; 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 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度。

短效鈣通道阻滯藥主要包括硝苯地平、地爾硫卓、維拉帕米;長效鈣通道阻滯藥有氨氯地平和非洛地平。

4.心肌代謝藥物

心肌代謝藥物是通過抑制脂肪酸的攝取和( 或) 氧化,增加葡萄糖的氧化代謝,保護冬眠心肌發揮抗心肌缺血的作用。這類藥物常見的有曲美他嗪、雷諾嗪等。

盤點抗心肌缺血的藥物有哪些

5.抗血小板藥物

抗血小板藥是通過封閉血小板膜上的受體或血小板內TXA2 合成途徑等使血小板不被激活,從而抑制血小板的黏附和聚集。根據其作用機制不同,一般可以分為抑制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謝的藥物、阻礙ADP 介導血小板活化的藥物、血小板膜GPⅡb /Ⅲa 受體拮抗劑和凝血酶抑制劑,代表藥物分別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阿昔單抗和肝素。

6.中藥

許多中藥含有的黃酮、生物鹼、皂苷、糖苷、酚類化合物等具有較好的抗心肌缺血藥理活性。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複方丹參滴丸,其抗心肌缺血的機制,主要涉及對心肌的保護作用、對血液流變學的影響、對大血管的保護作用、對微血管的保護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