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捞瓷: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海捞瓷是收藏市场上对于从海底打捞出水的瓷器的一种称谓。海捞瓷首次亮相2005年秋季中国嘉德艺术品拍卖公司秋季拍卖会上,214件藏品成交了197件,总成交额达272.7万元,而拍前的预估价仅为100万元左右。

海捞瓷: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提起中国外销瓷,不期然令人想到远洋帆船上满载的青白瓷瓶、碟、罐,它们夹杂于茶叶、丝绸、漆器和香料等奢侈品之间,穿越重洋,散落于在亚、美、欧各洲。所以只要发现来往于中国航线的沉船,一般都会发现大量中国古代的瓷器。这些出水的海捞瓷等文物不仅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是海外贸易史、陶瓷外销史的重要见证,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见证。

“南海一号”是迄今为止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沉船,这是一艘宋代木质尖底船,它全部装载的文物约有60000件,现已出水2000多件完整瓷器,品种超过30种。

海捞瓷之所以成为一种广受藏家追捧的瓷器品种,收藏家认为,海捞瓷的市场价值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

第一,海捞瓷虽然不能与出自官窑的精品瓷器相提并论,但却有着与生俱来的历史背景,从中能够真实反映出一个时代,尤其是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信息。

第二,与官窑瓷器相比,海捞瓷的数量要庞大得多,价格也更为亲民,非常符合大众收藏的需求,普通老百姓也可以参与其中。以曾经于2001年11月在德国公开拍卖的35.6万件“泰兴”号沉船上的青花瓷器为例,在那次拍卖中,许多器物的单件成交价仅为10欧元左右。

海捞瓷: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第三,海捞瓷的发现过程本身就是认定其真伪的最佳证明。作为直接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瓷器,对于其年代和真伪的鉴定相对容易一些,这些也正是那些热衷收藏海捞瓷的藏家们最为看重的一点。

随着海捞瓷被越来越多的藏家认可和追捧,赝品也开始出现。鉴定海捞瓷的关键与鉴定其他古代瓷器的方法其实是一样的,那就是看一件瓷器在造型、纹饰和工艺上是否符合当时的时代。除此之外,海捞瓷多以外销瓷为主,大都是为西方市场量身打造,所以它们在造型、纹饰及工艺上会呈现出东西方文化结合的特点。

海捞瓷:海上“丝绸之路”的见证者!

以著名的“克拉克瓷”为例,作为中国明末清初时期出现的一种以青花为主的外销瓷器,其典型特征是宽边,在盘、碗的口沿绘分格及圆形开光的山水、人物、花卉等。克拉克瓷的生产可分为明万历至清初和清康熙两个时期,前者为开光的青花瓷,后者则为胎薄。克拉克瓷这种多层繁缛、开光分格的构图形式,源自于元青花的构图形式,即元青花莲瓣杂宝纹样,以及伊斯兰陶瓷的繁缛茂密特征,是一种典型的东西方文化交融的产物。独特的时代特征正是鉴定这种瓷器的关键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