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军称张自忠为“活关公”,日军为何如此敬重张自忠?

羽评郡主


宋哲元的第29军丢掉平津后被扩编为第一集团军,目标是反攻,而蒋介石给该集团军下拨的三个军番号更加耐人寻味:冯治安第77军、刘汝明第68军和张自忠的第59军,全部是相加“14”的数字。老蒋的用意非常明显,永远提醒第29军的军头们勿忘“七七”之羞,丢掉苟和幻想,坚决对日作战。因此,对于爱国将领张自忠的评价,在那个特殊的历史年代,以尊重史实为宜,客观地说,是“知耻而后勇”的典范。



张自忠之前就任29军第38师师长兼天津市长,所部第112、113和114三个旅驻防天津市区及周边,原本他也是第29军军长的候选人之一,因为在1931年整编为军时他的部队人马最多,超过5000人。1937年春,日本军部邀请张自忠、何基沣等将领东渡游览观光,让他们登上了巨大的战列舰和走进重型工厂,试图在精神上恫吓西北军的“土包子们”。后来在淮海战场起义的何基沣将军回忆到,回来的路上大家反而增加了备战的紧迫感,深知“战事就会一触即发了”。

实际情况是,1937年初日军参谋本部已经制定了《昭和12年度对华作战计划》,拟在华北方面使用二个军5个师团(视情况发展可以再增加3个),用以占领平津和华北五省;而在中国这边,南京军事委员会也在年初秘密出台了《民国二十六年度作战计划(甲案)》,在敌情判断中准确地预见了一旦战争爆发后日军的进攻方向,并分析了中日战争序幕可能出现的七种情形和应对预案。



换句话说,无论丰台那个拉稀的日本小兵是否“失踪”,无论第29军事后妥协还是强硬,“卢沟桥事变”都会爆发,也就是在必然中到底是哪一刻为偶然的时间点而已,是中华民族的劫数。

“七七事变”爆发后,冯治安的第37师在北平已经跟日本人干起来了,并且在后面召开的军部会议上强烈主战,而后来把我们心灵全部震撼到的张荩忱将军却是坚决主张对日交涉和平解决的一方,并且在电话里训斥求战的何基沣旅长:“打起来对那两个党都有利,而我们西北军辛辛苦苦搞起来的冀察局面就完蛋了!”随后离开天津赴北平斡旋,致使留下来的第38师副师长李文田(保定六期)请示无着进退失据,诸多的史料表明,张自忠在当时仍然希望通过谈判解决事变,但这不影响他后来成为抗日中坚。



历史是复杂的,人性是复杂的,张自忠支持宋哲元暧昧的态度,归根到底是舍不得平津这块地盘。

日本人欺骗了他们,援兵到达后的“中国驻屯军”立马给宋哲元下达了最后通牒,随后开始进攻,被包围在北平城内的第37师独立39旅投敌,第132师独立27旅被日军解除武装,1937年8月3日,羞愧难当的宋哲元宣布辞去第29军军长职务,把什么冀察政务委员长、北平市长的职务一股脑交给张自忠代理,而张自忠则避入德国人开办的医院,一周后辗转逃出赶赴南京,当时的媒体口诛笔伐张自忠为“汉奸”,反而对宋哲元却是指责不多。

张自忠将军从曾经的彷徨到猛然清醒和浴火重生,即从这一刻开始。



从此第五战区出现了一支不怕累不要命的部队,在1938年台儿庄战役中,第59军南挡北杀,既增援淮河防线阻击日寇荻州第13师团,又几百里奔袭回到北线两次痛打坂垣第5师团,成就正面抗日战场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大捷;1939年的随枣会战,第59军在鄂北大败日军,同年底的冬季攻势中,张自忠指挥的第33集团军几乎全歼日寇11军第13师团103旅团,让日军恨之入骨,第11军司令官园部和一郎曾经咬牙切齿:“这个张自忠,已经成了对抗皇军的一面旗帜!”,发誓要消灭张自忠的部队,他们不知道的是,张将军被国人抨击之后的心里之苦。

1940年春,日寇为切断长江航运线发起“枣宜会战”,已经升任第五战区右翼兵团司令的张自忠,是完全可以在襄河西岸坐镇指挥毫发无伤的,然而他留给冯治安绝笔一书,亲率1500人的直属队渡河索敌决战,我们今天的人恐怕很难真正理解张将军的动机,诸如“生不如死”、“以死明志”等猜测或许都是苍白的。

由于电报被破译,日军以一个旅团的兵力包围了张自忠的司令部。当将军身边的官兵损失怠尽后,冲上南瓜店高地的日军中队长堂野用枪击中张自忠,一等兵藤冈用刺刀扎进将军的胸膛,围上来的日军又连开五枪,曾经的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了,张自忠将军用鲜血和生命,自证人生。



日本人是个有点贱骨头的民族,欺软怕硬,尊重强者。这就是为什么张自忠的38师在1933年长城抗战时,已经砍过不少日本人的脑袋,他们仍然会邀请张自忠赴日观光;也是为什么第59军消灭那么多日本兵,而当38师抢夺张自忠遗体时,园部却命令航空兵停止轰炸。什么“活关公”之类的称谓没必要去宣扬,那是日本人提出来的,更多是想标榜他们的所谓“武士道精神”,别上这个当。

张将军尽了一个抗日军人的本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自有我们后来人祭奠,不劳隔壁强盗惺惺作态。


度度狼gg


作为与中国仇恨最深的国家,日本虽然偏执、狭隘、残忍、暴虐,而且一贯贪婪无耻,但是日本对强者的尊重也是众所周知的,而日军如此敬重的称张自忠将军为“活关公”,则完全是由于张自忠将军在抗日战场上的骄人战绩和为国尽忠的牺牲精神。



张自忠将军是抗日战场上牺牲的级别最高的将领之一。在首都北京,只有三个地方是以现代人物的姓名命名,分别是张自忠路、佟麟阁路和赵登禹路。包括张自忠将军在内的三个人都是牺牲在抗日前线的民族英雄。

究竟张自忠将军怎样的战绩,使得日军称其为“活关公”呢?

徐州会战中的“台儿庄战役”早已名扬天下,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场极为惨烈、战果也极为辉煌的大捷。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同属于徐州会战的

临沂阻击战,也有着完全不逊于台儿庄战役的惨烈和辉煌。

全面抗日战争爆发后,华北的日寇为南北夹击,与占据南京的日寇会合,在徐州与中国军队展开了规模庞大的徐州会战。1938年初,日军矶谷师团沿津浦铁路南下,板垣师团则从青岛登陆,两路大军直逼鲁南重镇临沂,临沂一旦失守,徐州北面全面暴露,徐州会战将极为被动。

李宗仁随即派庞炳勋部驰援临沂,庞炳勋率部在临沂与日寇血战,部队虽伤亡惨,但庞部抱着与临沂共存亡的决心,浴血奋战,坚守阵地,张自忠奉命率59军前去增援。



张自忠深知,日军训练有素,装备精良,武器装备落后的59军与日寇正面作战很难奏效。他遂率部在夜间长途奔袭,采用夜战、近战的方式,不顾长途奔袭的疲劳,连续作战,一夜之间,歼灭日寇上千人。使日军放弃了攻城计划,不得不回头对59军作战。

59军与日寇反复冲杀,甚至逐村逐户争夺拉锯,战斗极为惨烈。虽然给日寇造成了极大的伤亡,但自身也伤亡惨重,几乎损失过半。面对如此惨重的伤亡,张自忠依然咬牙坚持,他说:“敌我双方都在苦撑,战争的胜负决定于谁能坚持到最后五分钟”,他随即下达了作战任务,并要求所有的军官都要上前线指挥,与日寇决一死战。



最终,在张自忠的率领下,进攻临沂的日本板垣师团伤亡惨重,被迫逃窜。这场战役,日军伤5000余人,亡3000余人,是日寇进入中国以来伤亡最为惨重的战役。而这场战役中,张自忠将军的59军伤亡极为惨烈,全军大部战死沙场。

我们都说,如果“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那么这个国家就是有救的。作为武将的张自忠将军,完全的做到了“武官不怕死”。他始终亲自率部冲锋在抗日一线。



在1940年5月爆发的枣宜会战中,张自忠仅率2000多人与日寇作战。但由于日军援军的到来,张自忠被包围,视死如归的张自忠率部与日寇血战,战至最后一兵一卒,最终中弹牺牲,壮烈殉国。张自忠牺牲后,一贯骄横的日军因钦佩他的忠诚与勇敢,他们列队脱帽,向张自忠遗体敬军礼。


鸢飞九天2018


卢沟桥事变之后,第29军番号撤销,其中张自忠的第38师扩编为第59军,张自忠为军长。为了洗掉自己“汉奸”的骂名,张自忠积极与日军作战。

台儿庄战役时,张自忠亲率第59军驰援与自己有过节的庞炳勋。张自忠命令各级军官,一律到前线指挥作战,师长要到团部指挥,他本人则到师指挥部。第59军的及时增援,沉重打击了板垣征四郎的第五师团,保证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

张自忠因功升任第3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59军军长,次年随枣会战时,张自忠一面命名正面部队死守,另一面派两个师的兵力迂回到日军的后方,两面夹击日军,一举收复了枣阳、桐柏等地区,赢得了“鄂北大捷”。

张自忠一直有着心理包袱,特别是外界的舆论认为张的所作所为是为了洗清自己。张将军是一心求死,1940年枣宜会战时,张自忠仅率2000余人截击从襄阳沿汉水南下的日军。日军调集重兵,并得到飞机、大炮的支援,张自忠被迫退入南瓜店十里长山。张自忠的部下多次劝他离开这里,但却得到了张自忠的拒绝,最终身中数弹,于1940年5月16日下午壮烈殉国。

(位于西南大学旁边的张自忠墓)

张自忠牺牲后,日军厚葬了他,并在坟头上立了一块碑,上面写着“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蒋介石听闻张自忠以身殉国之后,命令第五战区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张将军的遗体。继任第59军的原第38师师长黄维纲亲率官兵渡过襄河,与敌人血战两昼夜,在付出200多人的代价之后,终于抢回了张将军的遗骸。

在从宜城到宜昌的过程中,民众自发为张自忠送行,当时日军飞机在上空盘旋,没有一人逃跑或躲避,日军飞机也没有开枪和投弹。

日军如此敬重张自忠并不是出于好心,而是深受武士道精神的影响。日军一向欺软怕硬,崇拜强者。张自忠多次与日军交战,并挫败日军,在日军眼中张自忠就是强者。


历史军魂


张自忠(1891~1940)山东临清人,抗战时任第五战区右翼集团军兼第33集团军总司令。

1939年5月,中日两国军队在鄂北地区展开了一次大交战——随枣会战,张自忠率部歼灭了日军辎重部队。

12月又率右翼兵团,歼灭日军一个团。



次年2月,张自忠率军发起了反攻。这是抗日战争以来,国民党进行的唯一一次战略进攻。中国老百姓美称他为活关公。此后,张自忠的勇猛善战,也受到了敌军的尊敬。被日军冠以“现代关公”和“活关公”的称号。

张自忠虽然杀敌无数,但日军很敬佩这个对手,牺牲后鬼子给他抬棺材,敬军礼。是什么原因让日本人如此折服呢?

1940年5月,日军为了控制长江交通,切断通往重庆的运输线。集结30万大军发动了枣宜会战。

张自忠受命,带领33集团军,东渡襄河截击日军。

从5月1日起,到5月15号,张自忠率部顽强的截击南下之敌。他在前线战况分析会上说:“作为指挥员就要身先士卒,马革裹尸,才能上对国家下对百姓”。张自忠说到做到,他总是不顾个人危险,亲临第一线。战区司令李宗仁曾命令他,“你是集团军司令,要注意安全。”

5月16日,日军五六千人,向张自忠所在的阵地包围过来,天上的飞机像乌鸦一样疯狂扫射,中国军队虽然士气旺盛,浴血奋战,终因敌人在兵力和装备上占绝对优势而完全溃散。

包围圈越来越小,张自忠令让总部的人员随同苏联顾问于午前撤离战场,并将身边仅有的骑兵和侍卫队也派去支援战斗激烈地方,身边只剩下一名高级参谋,一名随从副官。

他始终镇静自如的指挥作战,参谋劝他往后山脚下移动,他却坚定地说:"我奉命截击敌人,决不能自己退却!"




他右肩和左臂先后受伤,仍不顾危险,沉着指挥。接着,他的腿部和胸部又中弹,张自忠命令左右赶快离开。

此时,敌人已冲到跟前,挥舞刺刀刺向为张自忠裹伤的副官马孝堂,张自忠怒目圆睁,伸出一只大手抓着敌人的枪身,趁势立起;又一颗子弹飞来,穿透了他的小腹,他向后一坐,一颗子弹又射入右腮。

誓死报国的张自忠将军身中数弹,慢慢倒在血泊之中,再也没能站立起来。卒年,他才49岁。

日军在打扫战场时,日军军曹小野看到一具着将军服装的遗体,便上前搜身,从他随身携带的手提箱中,翻出了第一号伤员正章,上面写着张自忠将军的名字。随后从遗体的左胸口袋中掏出一支派克笔,上面镌刻着死者的名字"张自忠"三个字!

这名日军官不禁倒退几步,惊讶地端详着这位高大的将军遗体,他"啪"地立正,恭恭敬敬地向遗体行了军礼。

然后命人将遗体抬往日军三十九师师部验证。当日军验证这确实是张自忠将军后,不禁为这位中国军人所折服,日军把张自忠将军安葬在一个土坡上,立一木牌,上面写着:"支那总司令张自忠之墓"。表明就连日军也不得不为张自忠的爱国精神所打动!



张自忠牺牲的消息传到了李宗仁的军部,他亲自签署命令,由38师师长黄维刚带领敢死队,端着轻机枪于16日夜间突袭南瓜店,奋勇抢回了张自忠的遗骸。日军则下令停止飞机轰炸,以免伤到张自忠遗体。

张自忠的尸骨运回后方后,蒋介石在船上“抚棺大恸”,成千上万的百姓自发为将军送行,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梅花山隆重安葬了张自忠将军。


秉烛读春秋


张自忠作为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可谓是家喻户晓的抗日英雄,曾经多次打败日军,“武汉不惜死”的军人精神,人如其名,对自己对国家都尽职尽忠,我们更不应该忘了这位抗日英雄!日本人的克星!


一:日军称其为“活关公”

在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率领士兵不分昼夜强行军对日本“铁军”的精锐第五师团右侧翼发起攻击。日本看到攻势勇猛,没办法只好放弃正面攻城,转而对五十九军作战,战区认为五十九军伤亡过重,建议撤退。张自忠不但没有听取命令,依然坚持作战,连续攻打几天几夜,终于攻克日军全部主阵地。

之后五十九军接到命令强行返回临沂。第二日又开始发动反攻,日本将领坂垣征四郎丢弃了大衣和手杖,落荒逃命。1939年5月,随枣会战开始,张自忠又率领部队取得“鄂北大捷”,时隔几月又取得“襄东大捷”。自此,日本人闻风丧胆,张自忠也由此受到日军尊敬,被他们冠以“现代关公”和“活关公”的称号。



二:以身殉国的“活关公”张自忠

1940年枣宜会战打响,张自忠为了鼓励全体士兵,亲手写下“为国家民族死之决心,海不清,石不烂,绝不半点改变!愿与诸弟共勉之”。战争打响半个月以后,张自忠分析敌势,决定带领两千余人阻截日本军队,因为张自忠打算对敌人形成一个反包围,用歼灭战来击垮日军,然而没想到的是自己的援军没来,日军反到来了援军5000余人包围了张自忠。张自忠丝毫不畏惧,指挥有序,部队士兵个个视死如归,最后弹尽粮绝与日军展开白刃战,原本张自忠可以在部下的劝说和掩护抵挡下撤退,张自忠还是那句话“愿与诸弟共勉之”来拒绝部下的请求。正午,烈日当空,张自忠左臂中弹仍坚持指挥作战。到了下午2点张自忠手下只剩数百官兵。到了下午4点全军伤亡殆尽,张自忠腰部又被机枪子弹击中,卧倒在地仍坚持浴血奋战。最后一代抗日名将张自忠身中六弹、自身殉国。




三:日军脱帽举国哀悼  

张自忠壮烈牺牲后,日军感叹张的忠勇,命令全体人员列队脱帽向张自忠遗体敬军礼。长达几分钟,日军小心翼翼的抬着张自忠遗体,最后葬于土坡上,还为其立木牌,写着:“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以此来表达对张自忠将军的敬重!   

蒋介石知道后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张自忠遗骸最后被运回,将士们无不痛哭相迎。不久灵柩运至重庆,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就这样一位将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卫自己的国家,毛泽东更是为张自忠题词“尽忠报国”。

【羽评历史,欢迎右上角关注评论点赞】


羽评郡主


40年5月16号傍晚,设立于汉口日军广播站突然插播了这样一条广播:大日本皇军第三十九师团,向壮烈战死的支那大将,敬上最虔诚且敬重的默哀!其遗骸将庄重敛棺,并由大日本专机运回汉口!

没错,日军广播中所说的这位"支那大将"就是张自忠将军。

1940年5月,日寇集三十万重兵扑向枣宜,以期切断长江之上沟通重庆的运输线。彼时,中国第三十三集团军仅有两个团的兵力驻扎于襄河西岸。作为集团军总司令的张自忠,不顾部下反对,毅然亲率两千名士兵渡过襄河奔赴战场。

图中左一为张自忠

5月15日,六千余名日军将张自忠将军及一千五百余部下围困于沿沟里村。时夜,日军在空中火力及远程炮击的掩护下,共发动了多达九次冲锋,这也使得张自忠将军的人马伤亡惨重……

戮战一直持续到次日,张自忠不幸左臂受伤但仍坚持作战。随着日军攻势的不断加强,张自忠身边仅剩八名部下,其余全部战死。16日下午四时许,张自忠因战牺牲,其余部下全军覆没!

就在此役后,日军便紧急插播了文章开头的那段广播,言语用词皆体现出了日军对于张将军的敬重,但战争就是你死我活!不过,原本落入日本人之手的将军遗骸,被蒋介石派人硬是夺了回来!

夺回将军遗骸后,尸检报告显示:张自忠身负八处伤口,枪伤五处、刺刀伤一处、炮弹炸上两处!张将军出殡之时,可谓是万人空巷!就连日本军机也多次飞过送葬队伍的头顶!蒋介石亲赴张将军葬礼

日本人向来都是一个敬重强者的民族,而张将军的人品无疑正好契合了日本人对于强者的定义,所以才会有了"虽是仇敌却不改敬重"情愫!

我是军武最前哨!


军武最前哨


第一次听说张自忠将军这个名字,那还是在初中的历史课上,老师说张自忠将军抗日战争中国军牺牲的最高将领!因此对于这个名字印象是比较深刻的!

也许在对日军的战绩方面,张自忠确实比不上王耀武那么耀眼,但那份赤子之心,无分高下,都是中国军人!

日本人,确实可恶,但是对于强者,他们还是怀有一份敬意的。谁能把他们打的哇哇叫,他们就尊敬谁。无疑,张自忠将军就是一个能把日本人打得哇哇叫人。



在第一次临沂战役中,张自忠将军打得板垣征四郎丢盔卸甲,连手杖和大衣都了。坂垣征四郎是什么人,战后被定为甲级战犯,所以张自忠将军这份战绩足够耀眼。

鄂北大捷,日军为了扭转之前枣宜战役,鄂西战役战败的颓势,疯狂的发动反扑。张自忠将军面对的日军飞机大炮的进攻,血战不屈,白天失去的阵地,晚上再次夺回!粉碎了日军企图挽回颓势的企图。而张自忠将军的对手,还是

坂垣征四郎。

襄东大捷,继鄂北大捷之后,张自忠又一次耀眼的战绩。张自忠率部与日军激战7天7夜,阵地被日军多次攻破,但是又顽强夺回。最终张自忠将军奇袭30公里,击毙日军4500人,打得日军后退60公里。

通过这几次战役,张自忠将军彻底打出了他的威名,日本人称他为“活关公”。


而张自忠将军的死,也是颇为壮烈。临死之前,张自忠甚至端着刺刀在战场上和敌军进行肉搏,最终壮烈牺牲。有人说,张自忠将军是唯一一个和日军拼刺刀国军将军。

日本人对于张自忠将军也表现了足够的敬意 ,他们不仅安葬了将军的遗体,还在广播中播放了张自忠将军战死的消息。



张自忠将军,尽忠报国,英名自当留存千古!


小镇月明


张自忠将军属于被防范的杂牌军,自己也被污名化。尤其是国军队伍除了一溃千里就是低调俱乐部,没有人能回答抗战前途和胜利路径。将军带着对山河破碎的悲愤和抗战前途的深深失望义无反顾一心向死冲入敌阵。


拦门蓑笠翁50831


日军就是这样的一个民族,打痛了他才会尊敬你,尊敬强者,欺凌弱者!

张自忠将军是伟大的抗日民旗英雄,也是抗战中牺牲的最高级别的将领,曾率部多次痛击日军,“武官不惜死”的精忠爱国的精神,将永远被我们所铭记!


名称由来

“活关公”这个称号和张自忠将军将多次对日作战取得骄人的战绩,痛击日寇是分不开的:

第一次临沂战役中,张自忠率部一昼夜急行军向日“铁军”精锐第5师团发起攻击。日军被迫放弃正面攻城,转而对五十九军作战。激战至16日,战区认为伤亡过重,建议撤退,但张自忠将军坚持作战,奋勇杀敌,到17日凌晨4时,攻克日军全部阵地。



3月29日,五十九军奉命强行军返回临沂。仅一天时间,就抵达战场,反动反攻,打得日军怆惶逃窜,坂坦征日郎甚至丢弃了大衣和手杖,落荒而逃。


1939年5月,随枣会战开始,张自忠率部取得“鄂北大捷”。12月,又率部歼敌4500余人,取得“襄东大捷”。


至此,连战连捷,取得一连串骄人的战绩后,受到日军的尊敬,被他们冠以“现代关公”和“活关公”的称号。


名将殒落

枣宜会战中,张自忠将军亲率2000人截击日军,原计划形成反包围,不意援军迟迟未到,结果日军5000援军反而先赶到,包围了张自忠将军。(调配和协同作战不利,历来就是国军作战的老问题,在抗日战场上屡见不鲜。)


全部官兵视死如归,弹尽粮绝与日军展开白刃战,部下多次劝其退走,均遭到坚决拒绝。战至下午,部队伤亡殆尽,张自忠腰部被机枪子弹击中,即使血染战袍、卧倒在地仍大呼酣战,不肯退后。直至身中6弹,壮烈殉国,一代名将就此殒落!


魂兮归来

张自忠将军牺牲后,日军感其忠勇,列队脱帽向遗体敬军礼。这在抗战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古往今来的战争史上也不多见。


日军盛敛了将军遗体,葬于土坡上。蒋介石得知将军殉国,立即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张自忠将军遗骸,经过与日军激战后,终于将将军遗骸夺回并运抵至三十三集团军总部。


其后,将军灵柩运到重庆,蒋介石、冯玉祥等各界要员肃立码头迎灵。当天下午,各界要员及群众为张自忠将军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


张自忠将军精忠报国,一身虎胆,不畏强敌,是抗日战场的民族英雄,值得我们永久铭记的一代英杰!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八零印記


在日本政界、军界,甚至民间,都是敬畏强者,尊重强者的心理。对于敢于向强者不低头者,有一种仰慕心理。

抗战爆发之时,面对中国从上自国民政府的蒋介石、汪精卫领导层的奴微态度,下自平民的奴才屈从的状态。日本政客及民间,相当卑视。侵略中国,打出“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口号。

在抗战中,张自忠率领军民,不畏强敌,不惧同系国军的歧笑,坚持抗战。身先士率,直至战死。这种国军中少有的反抗精神和气慨,深得日军的尊重和敬仰。

当然,日本军界,也宣扬为(日本)国尽忠牺牲的需要,把张自忠奉为“活关公”。它并非出于本意,而是通过宣扬,使这种勇敢、忠心的精神,在日军中传承,继续日军为政客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