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人》:你像鳥在天上飛,可是別人看不見

最近《水形物語》和《三塊廣告牌》正在大家口中被高談闊論著。

於是今天想到深夜給大家聊一聊一部電影。

《鳥人》:你像鳥在天上飛,可是別人看不見

二十年前,雷根因塑造超級英雄飛鳥俠而家喻戶曉。二十年之後,年過半百的雷根早已過氣,大眾對他的標籤單單依舊是個“鳥人”。由於虛榮和自負的糾纏,時間並沒有幫雷根適應、接受自己在知名度、存在感的落差。他想證明自己是個真正的藝術家,便親自改編的一個話劇劇本,並且自己擔任導演和主角,即將在百老匯上演。

那麼,雷根從初期製作到話劇首演這段經歷,你覺得事情會進展順利嗎?

當然今天不是想劇透整部片子(但還是有一點),只是想分享一下觀影之後,小編的一些心情。

我是我,還是你們眼中的我?

《鳥人》:你像鳥在天上飛,可是別人看不見

在大眾眼裡,雷根什麼都不是,不過是個過氣明星,可他自己並不是這樣想的。

在一開始的影片中我們就會發現,雷根不僅可以懸空漂浮,還可以用意念移物。但詭異的是,大家對此視而不見,剛剛從空中飛到了劇院,後面緊跟一個追進來要賬的出租車司機?這種“不明覺厲”的表述,同時在質問正反雙方:凡夫俗子們真的有能力看得見高人的絕技嗎?而像雷根一樣的藝術家們,自認為自己天賦異稟,可是這個世界知道嗎?

被流行文化“鄙視”的藝術價值

《鳥人》:你像鳥在天上飛,可是別人看不見

雷根顯然是鄙視大眾品味的,因此,他只能寄託希望與專業劇評人的賞識。結果發現,在專業人士眼中,他不過是被名氣慣壞的小丑,愚昧無知而自我陶醉。這種自我價值被徹底否認的絕望境地最終擊垮了雷根,在首演的舞臺上自殺。然而正如安迪沃霍爾預言的那樣,這是個每個人都可以成名15分鐘的時代。“流行”似乎總髮生在一夜之間,但“流行”剔除掉大眾的惡趣味以後到底剩下多少“價值”?

無知意想不到的好處

《鳥人》:你像鳥在天上飛,可是別人看不見

諷刺的是,雷根像他自己在劇中的loser一樣,連自殺都失敗了。他熬過了黎明前的黑暗,終於人氣口碑雙豐收。影片中的劇評人說:雖然雷根是個無知的傻瓜,不過恰是這種無知,讓他給藝術創造了一些新鮮。也許,只有像雷根一樣,經歷過痛入骨髓的掙扎,才得以鳳凰涅槃。

總的來說,電影《鳥人》瀰漫這導演濃濃的反消費主義,片中男主角投資的舞臺劇是“當我們談論愛情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同樣的問題,用在演員身上,當我們談論演員的時候,我們在談論什麼?

但這種娛樂至死的網,我們已經深陷其中,畢竟,我們一邊在控訴熱搜都是明星,一邊又點了進去貢獻流量。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