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盈利」論英雄,分享經濟企業發展關鍵在於可持續性

最近,ofo小黃車的日子很不好過。

“ofo被曝資金緊張,疑似挪用上百億押金!”、“大規模裁員50%,小黃車快黃了!”、“ofo亂收費,大量用戶流失!”……諸如此類的負面傳聞不斷。

不以“盈利”論英雄,分享經濟企業發展關鍵在於可持續性

所有的傳言,其實都可以歸結一個問題,ofo盈利了嗎?是的,共享單車“燒錢”補貼式的玩法已成為過去,迴歸商業本質、降本增效才是王道。

6月27日,ofo宣佈其降本增效已取得突破進展,單車運營成本降低80%。而在今年5月,ofo CEO戴威在內部會議上表示,公司將全面啟動victory的行動,目標是全面實行盈利。實現盈利的那一天叫victory day,簡稱勝利日。

ofo是否能夠順利實現盈利,我等吃瓜群眾拭目以待。不可否認,盈利與否是考量一個行業有無前景的重要指標,只有具備穩定的盈利能力後,企業才能擴大再生產,更好滿足消費升級需求。但是,在互聯網時代,分享經濟作為一種創新經濟,對它的評價不能簡單地用財務上的盈利來衡量。

不以“盈利”論英雄,分享經濟企業發展關鍵在於可持續性

《中國共享經濟發展年度報告(2018)》公佈的數據顯示,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繼續保持高速增長,2017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約為49205億元,比上年增長47.2%。而在未來5年,有望保持年均30%以上的高增速,據此測算,5年後我國共享經濟市場交易額將接近20萬億元!

由此可見,共享經濟依舊是“風口”,市場潛力巨大。但從盈利情況來看,目前許多共享經濟企業還不及格,很多企業都在苦苦尋找盈利模式。難以盈利的原因何在?專家分析說,平臺之間的惡性競爭導致資源過度浪費,加上用戶使用習慣的養成需要一個過程等原因,大部分共享經濟平臺難以短期內盈利。

短期內難以盈利,並不代表前景黯淡。作為一種創新經濟,對分享經濟的評價不能簡單地用財務上的盈利與否來衡量。商業模式是否持續改善、用戶生命週期是否足夠長,這些更應該成為互聯網+分享經濟平臺可持續發展能力的考量指標。相對於於盈利而言,品質應該是分享經濟企業更應看重的標尺。

所謂的品質,包括用戶的體驗是不是足夠好、用戶的黏性是不是夠強、用戶是否願意企業一起成長、用戶能否在企業發展的過程中分享利潤等,這些才是決勝未來的贏面所在。

對於包括愛享365在內的很多分享經濟平臺型企業而言,未來可供發掘的創富源泉有哪些?互聯網時代,數據是最寶貴的財富,通過大數據實現商業變現有望成為未來共享經濟重要的盈利模式之一。

不以“盈利”論英雄,分享經濟企業發展關鍵在於可持續性

阿里巴巴已經在世界市場中打下一片天地,常常被比喻為“中國的亞馬遜”,但馬雲卻說:我們有全球最大的零售平臺,但我們不是零售公司,我們是一家數據公司。數據為阿里巴巴賺了多少錢?不知道!

大數據潛在商業價值在共享住宿領域已經在不斷變現。小豬短租大數據報告顯示,在住宿需求方面,除了傳統的商務出差外,家庭旅遊、朋友聚會等個性化需求不斷上升,小豬短租順勢啟動了“鄉村美宿”計劃,目前民宿短租業務非常火爆,房源已達35萬套。

由於分享經濟這種創新的經濟模式,極大地顛覆了傳統商業,超出了一般人的認知範圍,所以來自方方面面的質疑不斷,這很正常。因為絕大多數人更願意用已知的經驗來做出判斷,比如傳統的商業模式就是一種簡單的買和賣的關係,商家的利潤大,消費者的付出就多。於是一些人在質疑分享經濟這種新經濟模式的時候,經常會說,四個人打麻將或者三個人鬥地主,怎麼可能都贏錢?這就是認知層面的侷限,對於簡單的經驗無法解釋的新生事物,往往採取排斥的態度。

其實,阿里巴巴的成功,已經證明了大數據的商業價值。而隨著分享經濟的深入發展,分享經濟對各個領域的滲透和結合,大數據的挖掘和使用程度必將更深、更廣,價值也會越來越大。

所以說,探尋分享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不能侷限於平臺方當前是否具備較強的盈利能力,還要看企業獲取、分析、使用數據這一重要戰略資產的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