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宗的恩赐三百年后成了套在后代子孙的魔咒,努尔哈赤万万想不到

在古代,每逢遇上改朝换代的时候,就会产生一个新兴的特权阶级。这其中又以蒙古人统治时期的元朝和满人统治时期的清朝,受惠阶层最为广泛。元朝将天下百姓划分成了四等,蒙古人属于第一等。而满清则是旗人的天下,凡是八旗子弟,均可以享受诸多特权,比如可以不用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即可定期领取朝廷给他们发放的钱粮。

祖宗的恩赐三百年后成了套在后代子孙的魔咒,努尔哈赤万万想不到

需要注意的是,八旗子弟不等于满族,简单意义上说八旗子弟是为清朝打下江山的那20万人的后裔,是由不同民族共同组成的,除了满族、汉族和蒙古族外,还有鄂温克、达斡尔、锡伯、朝鲜族及一些维吾尔族、俄罗斯族人等。

据顺治年间统计,八旗男丁总数 三十四万六千九百三十一人,其中满族男丁五万五千三百三十三人,占15.95%,蒙古族男丁共二万八千八百八十五,占8.3%;汉族男丁共二十六万二千八百一十六,占75.75% 。

旗人中血统复杂,以满洲、蒙古、汉族为主,其中满洲祖先源自肃慎族,蒙古则源于东胡,汉族则亦为华夏族后裔。而现阶段之满洲八旗、汉军八旗均已融入汉族中,所有满族血统均仅仅有极少部分为满洲血统而大部分为汉族血统,可以说已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纯粹的满洲族,而蒙古八旗则较多仍然生活在草原上,受汉族血统影响不深。

祖宗的恩赐三百年后成了套在后代子孙的魔咒,努尔哈赤万万想不到

八旗兵以满洲八旗为基干,采取世袭兵制,在年十六岁以上的八旗子弟中挑补旗兵。八旗子弟无需经营即可坐领清廷饷银米粮,加重了百姓负担。八旗子弟从此在闲事上花尽心思,于是,食王禄,唱快书,养靛颏儿,提笼架鸟,种花弄草,养鸽子斗蟋蟀,听书唱曲,泡茶馆捧戏园……等等,等等,围绕着吃喝玩乐,排遣闲暇,忙活得有型儿有派儿。

八旗子弟是京城休闲娱乐的重要群体。八旗子弟从词面上讲,本应是个中性词,无非是指八旗的后代,但实际上却成为具有专指涵义的贬义词,指的是八旗后代中游手好闲,好逸恶劳,整日耽于嬉戏的纨绔之徒、浮浪之子,好吃懒做、酒囊饭袋之辈。

曾经的八旗骁勇,在二百六十多年的安逸中,不少变成了整日提笼架鸟,斗鸡走狗的玩家,这是个历史的嘲弄。对于八旗将士实行优容政策的初衷,却导致了许多八旗后代难以自拔的荒废丧志。

而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旗人的脸面,不得不继续拨出大量银子,来供养这些人,从而给国家造成了巨大的财政负担。

祖宗的恩赐三百年后成了套在后代子孙的魔咒,努尔哈赤万万想不到

终于,旗人越来越成为朝廷的沉重的负担,为了甩掉这个包袱,清廷只得下令放开旗人的限制,让他们可以经商务农以自求生路,但是这时的旗人可不是两百多年前刚入关的那会了,过惯了安乐日子谁肯去自谋生路?满清也没办法供养他们了,连三万多皇族都养不起,数十万旗人还是靠边站去吧(有一种说法是清末旗人达百万之多,实际上里面是把蒙古八旗也算进去了,蒙古八旗与汉军八旗不享受与满族人同等的待遇)。

辛亥革命后,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颁布退位诏书,清朝灭亡。满清失去了政权,皇族实际上已经成了高级囚徒,但是北京城的王爷们由于占有大量良田宅邸,家中也有不少金银珠宝,维持富贵生活那还是绰绰有余,但是旗人们和一般皇族就没那条件了,失去了薪俸不说,满人的地位也一落千丈,昔日的什么爷,什么大人通通沦为一般公民,他们突然一下被赶进了社会,这才发现一个个旗人早就失去了基本的谋生手段,别说种田经商了,很多人一辈子连出门买烧饼都没做过。

由于多数八旗子弟在过去都没干过什么活,手上没掌握谋生技能。因此,当他们被历史的车轮拖进新时代后,日子就不太好过了。一开始,八旗子弟的生活还没有变得特别困难。但他们端着过去的架子不肯放下,高不成,低不就。时间一久,家里的老本吃光,日子就变得非常窘迫。

祖宗的恩赐三百年后成了套在后代子孙的魔咒,努尔哈赤万万想不到

当时八旗子弟主要分为四类。

第一类是原来的王宫显贵,他们在过去积累了不少财富,所以还可以通过吃老本来度日,但由于过惯了大手大脚的生活,加上放不下面子,往往硬着头皮维持原来的那种生活水准。没几年下来,入不敷出,很快就破落了。民初的报纸上,经常会看到“世子王孙倒毙城门洞,郡主命妇坠入烟花院”的时闻。

康熙皇帝六世孙载泽是晚清重要的宗室大臣,但清亡后迅速变穷,最后在穷困落魄中郁郁而终;乾隆六世孙毓朗,光绪年间袭贝勒爵位,担任过步军统领、军机大臣等要职,算是皇亲国戚中的上层。清亡不过十年,他就已经到了穷困潦倒的地步;末代皇帝溥仪的堂兄弟溥涧,家产吃光后,只能通过卖画为生(不过因祸得福,后来成为了画家);庆亲王奕劻曾经富可敌国,可他去世后不久,家产就被子孙给败没了,其中一个孙子甚至落魄到成为乞丐,在街头捡破烂。

其实,这些皇亲国戚中有不少人都曾写信向居住在天津的末代皇帝溥仪求助,刚开始溥仪也资助了一些人。可是后来求助的人越来越多,溥仪也帮不过来,因此索性就都不管了。

祖宗的恩赐三百年后成了套在后代子孙的魔咒,努尔哈赤万万想不到

第二类是在清末时期就开始经营生意的。这些人可以通过买卖赚钱,所以在八旗子弟中算是景况最佳的。

第三类是靠出卖劳力为生的。这些人多数在原来就是八旗子弟中的底层阶级,因此他们更容易放下面子,去从事体力活,比如拉洋车。虽然生活艰辛,但还是可以通过劳动赚钱,养家糊口。

第四类是习惯好吃懒做不愿出来通过劳动糊口的,或是丧失了劳动能力的。这类八旗子弟相当多,他们不愿出来干活,觉得有伤体面,可又没其他收入来源。结果就是越混越差,到最后实在没办法了才迫不得已向出去找活干,可是连最苦最累的工作都早被人抢光了。

祖宗的恩赐三百年后成了套在后代子孙的魔咒,努尔哈赤万万想不到

那些平日里带着小厮走街串巷,趾高气扬的旗人们一夜之间就这么变成了没人要的孩子,贫穷很快降临在他们头上,没多久就出现了有人流落街头行乞,甚至还有饿死的,最为甚者当属睿亲王的后人钟氏兄弟,实在活不下去了,竟然动起了掘自己家祖坟的念头!那些旗人中的妇人为了生活不惜卖身为妓,当时北平城里至少有七千妓女,其中大部分是满族人,而且都是突然性的成群入行的。

旗人死于冻饿的也不在少数,清朝灭亡后留下的众多旗营,里面的官兵军饷一开始民国还认,后来就拖,以至于北平还闹出过京旗和外三营的索饷不成,跑到政府办公区附近游行请愿。北洋政府后来也意识到旗人的问题,为了照顾他们的生计,开办了旗民工厂和慈幼院等,青壮年靠自己劳动挣钱吃饭,老弱病残稍微救济一下,政府也只能这样了。不过,也算是不错了,对比二百多年前满人在中原的所做作为,民国没有清算已经是很体现宽容了,毕竟民国搞的是五族共和,大家都是平等公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