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羣失調所致(原創)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自閉症,又稱孤獨症,相信大家都或多或少地聽說過。現代社會里似乎自閉症、抑鬱症等精神性疾病患者越來越多。著名演員王姬的兒子就是自閉症。

自閉症通常於兒童早期即發病。典型症狀是社交和溝通障礙、行為刻板及興趣狹窄。不少患者伴有明顯精神發育遲緩、以及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礙。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抑鬱症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臨床可見與其處境不相稱的心境低落,情緒消沉程度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

資料顯示,1975年時美國自閉症的發病率僅為1/5000,而今已經驟升至1/68,也就是說每68個人中就有一個自閉症患者。

上個世紀中後期,中國的自閉症患者也非常罕見,但是今天它也跟美國一樣,已經逐漸變成了一種流行病。今天的發病率已經達到了1%,全國自閉症患者總數高達1000萬。

拋開其它因素單獨看自閉症,也許很難理解這種疾病的遽升。但是如果和其它變化一起觀察,也許就能看出些許端倪了。

在自閉症飆升的同一時期,中國和美國這兩個大國的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一樣,都有極大的增加。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1980年這一年,美國出臺了史上第一份官方膳食營養指南;同年,調查顯示中國的糖尿病患者僅佔人群的0.67%;而同一時期美國的糖尿病患者則是3%。

只所以把這份膳食指南單獨拿出來說事,是因為這個每5年發佈一次的指南深刻影響了數億人的飲食和健康。

另外,它也是一個分水嶺:美國肥胖率變化的分水嶺。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因為1980 年以前肥胖率曲線還走勢平緩,營養指南發佈之後就一路飆升——從1980年的13%劇增至2010年的36%。這份指南應該是功不可沒。

極具諷刺意味的是,這個指南不發佈還好,一經發布,跟預料的相反,很快就產生了強大的反作用,記住,是反作用!原來期待的效果沒有達到,反而很快就讓美國人在肥胖率上直追世界前列。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這個圖讓你感到驚訝嗎?)

在30年後,中國的糖尿病患者患病率急劇增加至現在的大約10%,美國也相應地增加至大約9.3%。中國的增加趨勢更為迅猛。

綜合這些數據,大家應該可以看到,肥胖、糖尿病、自閉症等疾病幾乎是同時以一種非常一致的步驟飆升。我們一定會猜測,它們背後是不是有一致的致病原因?

幾種疾病發病率同時出現巨大的增加,只是一個巧合嗎?還是說有必然聯繫?

現在已經知道肥胖、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都跟腸道菌群有莫大關係。是不是腸道菌群跟自閉症也有很大關係?

看來我們需要認真檢視腸道菌群了。

有意思的是,近年來的研究發現,自閉症的產生,除了遺傳因素以外,的確跟腸道細菌有很大的關係。我們下面就跟大家探討一下。

精神性疾病的發病原因?

一個疾病的發生,無外乎遺傳因素和環境因素兩種。

凡是可以找到基因根源的都是遺傳因素。除此以外就是環境因素。

遺傳因素是最經典、最容易研究的領域。迄今人們已經找到了超過1000個疑似的致病基因。

等等,1000多個致病基因?有這麼多嗎?

這是真的,的確是這麼多。但是每一個基因到底有多大的作用還只是見仁見智的事情。就是把其中的某一個基因完全突變了,也不見得會導致自閉症(大家可以設想,一座大樓有成千上萬塊磚瓦組成,你去掉其中一塊磚,這個大樓也不會倒塌,但是你又不能說這塊磚沒有參與構建大樓)。所以目前還沒有辦法確定它們一定會導致自閉症。

也許需要尋找另外的致病原因,畢竟,遺傳因素在治療上是束手無策的。

那就是環境因素了。

環境因素範圍非常廣:飲食、射線、水、空氣、陽光、生活壓力、情緒。。。等等都屬於環境因素。

在本例裡,飲食和情緒、壓力對自閉症的形成可能有最大的作用。

這個作用,目前推斷應該是通過腦腸軸來實現的。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所謂腦腸軸,簡單地說就是大腦和腸道互相影響的一條環形通路:大腦可以影響腸道,反過來腸道也可以影響大腦。

腸道又因此被稱為人的“第二大腦”。第一大腦和第二大腦相互作用,這還不是順理成章嗎?

大腦影響腸道相信大家都有體會,比如大家生氣時就會吃不下飯,興奮快樂時就能吃很多。

再比如,有人一緊張(考試前,或者坐飛機前)就會拉肚子,頻繁地跑廁所。

還有民諺說的“懶驢上磨XX多”等等,都是大腦影響腸道的例子。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可是“愁腸百結” ,你看,腦腸軸在我身上也發揮作用了。

另外一個方面,腸道功能影響大腦並不容易體會,不過近年來通過科研也逐漸地發現了。

加拿大小鎮沃克頓十幾年前曾經遭受一場大洪水,糞便裡的細菌汙染了當地的水廠,結果小鎮有2300人遭受了嚴重的胃腸道感染,後來又發現這些本地感染者有許多人同時罹患焦慮、抑鬱等精神問題,比大洪水以前多了很多。

這就是一個腸道影響大腦功能(主要是情緒和精神)的例子。

另外一個例子就是很多抑鬱症、自閉症的患者同時也有便秘等腸道問題。說來也巧,向我諮詢此類問題的父母都反映,他們的自閉症孩子都有腸道問題。

為了方便大家深入地理解腸道菌群和自閉症、抑鬱症的關係,我不得不引入一些深層次的名詞,比如迷走神經,比如神經遞質等等。不想看的童子可以直接忽略它們,想看明白的童子可以慢慢咀嚼一下。

腦腸軸的核心是一根叫迷走神經的神經。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人類從大腦直接發出來的神經(也就是腦神經)一共有12對(左右側各一對),迷走神經是第10對,也是腦神經中行程最長,分佈範圍最廣的神經,它不光作用在頭部,更重要的是一直延伸到軀體裡的內臟器官。作用非常廣泛。

它決定了這個腦腸軸的上行下達通路,各類信號主要就是通過這個神經來發揮作用的。

神經系統發揮作用,靠的是神經末梢的突觸裡面所含的神經遞質。目前已經知道的神經遞質有很多種,其中跟人的情緒相關的有多巴胺5-羥色胺γ氨基丁酸這三種,它們都需要在大腦裡發揮作用。

在腦腸軸的另外一端--腸道—是一個不同的存在。

人體的胃腸道非常獨特,竟然受三種不同的神經支配,其中之一就是迷走神經。

以下內容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人體的胃腸道非常獨特,竟然受三種

不同的神經支配:

1)腦神經的第

10對神經——迷走神經;

2)自主神經系統——包括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屬於內臟神經);

3)腸神經系統;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腸道里可以產生很多重要的化學分子。說多了太複雜,怕大家不懂。總之,大家需要明白有一些重要的化學分子在我們的高興、發怒、憂傷、思念等等情緒發生時發揮作用就行了。

我們剛才提到了一種叫5-羥色胺的化學分子參與了人的情緒變化過程,令人驚奇的是,人體內有90%竟然是由分佈於胃腸粘膜的腸嗜鉻細胞分泌的。僅有5%來自大腦。剩下的,可能來自於腸道細菌。

其實我們提到的所有這幾種與情緒有關的化學分子都可以在腸道內由細菌合成。

比如有研究發現,在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兩個家族中有近半菌株能夠合成γ氨基丁酸。雙歧桿菌的效率更高。相信實際上還有更多的能夠合成此種化學物質的菌株。

這種物質能促進腦的活化性,抗癲癇,促進睡眠,延緩腦衰老機能。

還有一種叫

多巴胺的神經遞質,可以直接影響大腦的情緒和感受。

維持適當水平的多巴胺時,會讓人感到樂觀、積極、甚至滿足感、幸福感和精神愉悅。

但是它的水平低下時就表現為:缺乏動力、失望、冷漠、情緒波動、疲勞等。

有意思的是,研究發現有50%的多巴胺是通過腸道產生的。

當然還有一些其它的神經遞質也可以由腸道細菌所產生,並且對人體造成很大影響,不管是精神上,還是生理上。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通過對這3種化學分子的描述,大家應該可以初步明確它們都可以參與人體的情緒和精神變化過程,而且也都可以由腸道細菌合成。

如果合成這些化學物質的細菌比較多,人的情緒就比較飽滿,精神也比較愉快和善於社交。

反之,如果這些細菌數目減少了,它們產生的這幾種神經遞質就會減少。這樣人體的感受就會減弱,情緒隨之下降,悲觀的情緒蔓延,不愛社交和自閉傾向也隨之佔據主流。自閉症的症狀也就會嚴重。

這種局面並不是猜測的,而是有科學依據證實的。

社交缺陷可能是細菌引起的?

去年發表的一篇國際頂尖雜誌文章發現,相比正常膳食母鼠所生產的後代, 吃高脂飲食母鼠的孩子明顯表現出社交行為問題,不願意跟其它同伴交往。對腸道細菌的研究發現一種叫做羅伊氏乳桿菌的細菌在高脂飲食母鼠的後代幼鼠體內下降了9倍之多。

如果把羅伊氏乳桿菌加入到這些小鼠體內,則它們就會恢復跟其它小鼠的交往,變得跟對照老鼠沒有區別了。

所以結論是這些細菌的確可以導致社交行為問題。

當然我們也有其它證據證實腸道菌群和精神情緒性疾病的關聯。比如:

患有IBS(腸道激惹症)的病人有超過半數也同時患有情緒問題。

抑鬱症患者的雙歧桿菌和乳酸桿菌數量明顯少於健康人群。

自閉症患兒體內的雙歧桿菌減少;

最近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發現,就是一種細菌叫Flavonifractor sp. KLE1738,它 竟然會以一種叫γ-氨基丁酸的神經遞質(我們前面剛剛提到過這種化學分子可以讓人情緒更好)為食物。 其結果就是把γ-氨基丁酸給吃掉了,含量減低了。一旦含量降低,人自然就會出現精神抑鬱等症狀。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基於以上的數據資料,我們可以達成以下結論:

1、腦腸軸是一箇中樞神經系統和腸道之間的雙向交流系統,對精神性疾病有強大的影響。

2、迷走神經是腦腸軸的核心通道,直接影響著精神健康信號的上行下達。

3、腸道菌群對人體的精神和社交行為產生了巨大影響。

因此,有鑑於此,我們強烈建議可以對自閉症患者通過調理腸道的方式先行糾正患者的腸道菌群失調,這個問題糾正以後,可能會發現那些好的神經遞質含量會增加,它們的自閉和精神抑鬱症狀會減輕,從而可以糾正健康問題。

下表列出來了一些從文獻中發現的有益於心理健康的益生菌。本文無意為任何益生菌品牌做廣告,只是基於健康需要推薦給患者家屬使用。

自閉症、抑鬱症的發生可能是腸道菌群失調所致(原創)

喜歡我的文章,就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