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旭:我與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 開欄語 ★

針對當前涼山彝族自治州脫貧攻堅面臨的特殊困難和迫切需求,四川省新選派了3500餘名幹部組成涼山州脫貧攻堅綜合幫扶工作隊,奔赴涼山州11個深度貧困縣,開展為期3年的脫貧攻堅和綜合幫扶工作,其中全省教育系統選派了645人奔赴涼山州脫貧攻堅一線。

無論是駐村掛職還是扶貧支教,他們都在脫貧攻堅的一線貢獻著教育力量。即日起,教育導報聯合“川教之聲”微信公眾號開闢“扶貧日記”專欄,講述這些扶貧幹部們的故事。

我與小河村的故事(產業發展記)

唐旭

樂山市金口河區小河村駐村幹部

選派單位:成都醫學院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在精準扶貧的攻堅關鍵期,成都醫學院為幫扶脫貧地區,向樂山市金口河區小河村派出了駐村幹部唐旭。唐旭走村入戶,踏實工作,在小河村的脫貧之路上,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2018年3月12日

植樹節小河村種植藤椒苗

今天是植樹節,陽光充足,溫度宜人。這是我來到金口河區共安彝族鄉小河村的第 16天,作為成都醫學院派駐對口扶貧的駐村幹部,我漸漸適應了這裡的環境,並且喜歡上了和農民兄弟在田間地頭吹牛談天,聊聊生產,話話家常。

今天,我與金口河區聯繫共安彝族鄉的縣級領導、鄉幹部一起早早來到小河村4組參加“共安彝族鄉2018年的植樹節活動”。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經過6小時的奮鬥,我們在小河村20餘畝土地上種下了藤椒樹苗2000餘株。此批樹苗為金口河區農業局根據當地的地理、氣候環境精選的優質種苗,預計第2年開始掛果,第3年進入豐產期,豐產後每株樹苗產藤椒15-20斤, 按每畝種植90棵,近3年最低收購價計算,每畝能夠為農戶帶來大約0.9-1.4萬元的收入。

根據小河村2018年產業發展計劃,小河村計劃在2018年發展藤椒種植產業200餘畝,在發展村集體經濟的同時為村民創建一條穩定的、可持續的增收途徑。此次活動標誌著小河村藤椒產業發展工作的正式啟動,後續藤椒種苗的種植工作將在2周內陸續完成。

我打心底裡希望小河村此次產業發展工作能夠取得圓滿成功,待藤椒進入豐產期後農戶收入大幅度的上升,村民生活更加美好,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2018年3月26日

確定村子的短期產業項目——種植生薑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全村幹部帶頭,全體人民實幹,經過半個月的辛苦勞作,終於全面完成了小河村的藤椒種植工作,共計種植藤椒200餘畝,為小河村藤椒產業的發展形成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在與村民一起種植藤椒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一個問題,雖然藤椒豐產後可以為小河村村集體以及村民帶來可觀的收益,但是由於從種植到豐產需要3年時間,也就是說這3年期間小河村村集體與村民的收益並沒有得到較大改善,村產業發展缺少短期見效項目。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彌補短期收益不足的缺陷,我和區派第一書記、村兩委一起進行了多次討論,基本形成了統一意見,就是尋找一個適合本村種植的、或已有農戶種植成功的短期經濟作物進行種植,以彌補這個短板。

由於村民段樹凡已經以個體形式連續3年種植生薑成功,並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證明了生薑是一個適合我村進行種植的短期經濟作物,因此擬選擇生薑作為項目實施品種。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2018年3月27日

發現藤椒苗種植的問題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在與鄉包村領導、村兩委一起檢查藤椒樹苗的成活率的過程中,發現有很大一部分村民在藤椒地裡套種了高杆作物——-玉米,這不符合藤椒種植技術要求。因為玉米成長後,將對藤椒樹苗的採光造成嚴重影響,導致樹苗生長變慢,產量降低,豐產期推遲,對村集體與農戶的收入造成較大的影響。我感到沮喪和焦急,如果藤椒樹不能健康成長,那前期的努力就白費了,小河村脫貧任務的完成更是遙遙無期。

問題嚴重,村兩委決定在3月28日召開村民說事會議,討論相關解決辦法。希望能解決這個問題。

2018年3月28日

村民說事會的激烈討論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小河村村民說事會在村委會會議室召開,聯繫小河村的縣領導、金口河區幫扶單位領導、村兩委、村民代表參會,主要討論了目前藤椒產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解決辦法。我建議,在發展短期產業以彌補藤椒產業不足時,一定要進行科學管理,要起到示範作用與帶頭作用,力爭在解決問題的同時,幫助村民找到一條增收的途徑。

激烈討論後,形成了基本意見:

1、村兩委積極推動對已種植藤椒樹苗的土地進行流轉,將土地流轉至村集體經濟組織,進行科學、規範的統一管理,儘量化解農戶不按種植要求在藤椒地內套種玉米的矛盾。

2、針對村產業發展缺少短期見效項目的問題,擬選擇生薑作為藤椒的林下套種作物,在解決產業短期收益的同時,還可以鼓勵部分不願意流轉土地的農戶種植生薑,以從一定程度上化解目前農戶在藤椒地內套種玉米的矛盾。

3、根據前期統計,約有50餘畝土地的農戶有極強的生薑種植意願。但是目前村兩委無相關資金進行種苗採購,且由於50畝的種植規模無法獲得金口河區的產業發展資金扶持,因此,村兩委希望我聯繫學校,由對口幫扶單位——成都醫學院幫助解決相應困難。

4、為規避市場風險以及優選出最適合本村進行種植的生薑品種,生薑產業種植同時選擇白姜與黃姜兩個品種進行實驗性種植。

2018年3月31日

生薑種苗運回來了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事不宜遲,我第一時間將小河村的實際困難向學校進行反饋後,學校為確保四川省樂山市金口河區共安彝族鄉小河村實現高標準脫貧的工作目標,結合前期調研情況和小河村的目前實際情況,計劃以投入資金的形式幫扶小河村發展生薑種植項目,為貧困戶創造一定的經濟收入,並通過此項目的實施增強當地農戶種植高效經濟作物的信心,帶動其勞動增收的積極性。

在學校與小河村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第一批6000斤生薑種苗於今日運抵,此批種苗主要用於扶持有種植意願的農戶進行生薑種植,帶動其通過種植高效經濟作物增收;由於生薑種苗供不應求的關係,村集體經濟組織自行管理、種植的生薑種苗仍在努力聯繫中,一旦聯繫到種苗,將立即開始種植。問題解決了,我也終於可以睡個安穩覺了。

2018年4月21日

完成部分藤椒種植地的流轉工作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在頂著烈日辛勞5天后,我們順利完成了部分藤椒種植地的流轉工作,此次工作總共流轉藤椒地100餘畝,土地流轉後,藤椒的種植、管理將由村集體經濟組織統一管理,流轉土地的農戶以及貧困戶每年可以通過在自己的土地中務工獲得除分紅外的額外收入,在切實增加農戶收入的同時,很好地化解了一部分農戶不按種植要求在藤椒地內套種玉米的矛盾。

2018年4月27日

第二批生薑種苗下種——目標就是全村見實惠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經過多方努力,我校援助小河村生薑種植產業的第二批生薑種苗於4月24日運抵,在村兩委的統一安排下,此批種苗於今日下種完畢,種植面積大約20餘畝。由於此批生薑種苗套種在已流轉的藤椒林地內,因此部分生薑種植並不涉及土地流轉成本,因此按正常年份收入估算,在除去人工成本等必要開支後,可為小河村創造約2萬元左右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從而基本達到2018年金口河區高標準摘帽關於村集體經濟收入人均30元的工作目標,同時,根據最初規劃,此部分集體經濟收入還將有一半作為紅利分配給全村貧困戶。

5月24日

加強產業幫扶,讓大家都富起來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今天,成都醫學院黨委書記餘小平和成醫的同事們來到小河村,下到田地裡,考察生薑種植基地的建設情況。在之前的結對幫扶工作推進會上,餘小平書記代表學校,向咱們小河村捐贈了援建生薑產業種植地經費6萬元。有了這筆錢,小河村的“藤椒+生薑”產業發展,就更有保障了。餘書記說,學校一定會按照對口幫扶協議要求,認真落實幫扶任務,加強產業幫扶,讓大家儘快脫貧致富,日子紅紅火火。

前路漫漫,要做的事兒還很多。我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圖文 丨 成都醫學院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川教之聲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教育導報

唐旭:我与小河村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