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楊瀾,全國三八紅旗手標兵,媒體人、傳媒企業家、陽光媒體集團董事長。1990年至1994年擔任中央電視臺《正大綜藝》節目主持人;之後加盟香港鳳凰衛視,開創《楊瀾訪談錄》;1999年創辦陽光媒體集團。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申辦2022年冬奧會時,楊瀾作陳述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與趙忠祥共同主持《正大綜藝》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楊瀾與趙忠祥、倪萍一起主持春晚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楊瀾留學存照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楊瀾訪談錄》採訪美國政要老布什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楊瀾訪談錄》採訪比爾·蓋茨和巴菲特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2008年奧運會申奧團合影

成長故事

出生於1968年的楊瀾,幾乎每一步都踩在時代變革的節點上。

1986年,在國內“走出去”的熱潮之下,她考入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系,希望在國際貿易或文化交流領域找到發展機會。然而

1990年中央電視臺第一次社會招聘,讓非播音專業出身的楊瀾一下踩進了媒體行業,爭取到主持《正大綜藝》的機會,並在1994年成為中國首屆“金話筒”獎得主。

正在事業風生水起之時,楊瀾卻選擇逆流而上,1994年她毅然離開央視的“鐵飯碗”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讀研究生,並在1998年推出中國首檔深度高端訪談節目《楊瀾訪談錄》。

這檔節目至今已訪問過全球近千位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精英翹楚。

楊瀾同樣也是中國較早的文化企業創業者之一。

1999年她與丈夫吳徵創辦了陽光媒體集團控股有限公司。

在楊瀾看來,無論是《楊瀾訪談錄》的誕生,還是陽光媒體集團的建立與發展,每一次開創性的嘗試,都離不開改革開放後,時代給予個體的無限可能性,“在這個環境下,雖然沒有人能夠保證你成功,但你開始有權利去嘗試失敗。這也是一種自由。”

思想啟蒙:

《約翰·克利斯朵夫》打開青春視野

楊瀾出生於知識分子家庭,父母為其起名為“瀾”,意在希望她能有海一樣開闊的胸襟,在社會中能夠自強、自立。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那時年輕人最好的出路就是考大學,所以整個中小學時期,楊瀾和同齡人一樣,努力學習,連週末都是泡在題海里。

中學時,楊瀾看的大部分書籍是靠同學之間互相傳閱,有時遇到喜歡的書,大家不惜手抄珍藏。

那時北京建立了現代大型圖書館,從前可望而不可即的、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能夠輕而易舉地被借閱。

楊瀾曾囫圇吞棗地拼命啃讀國外社科類書籍和人物傳記,並和同學們展開小組討論。

從薩特、尼采、歌德、笛卡爾、弗洛伊德,到著名記者法拉奇、沃爾特·克朗凱特的採訪著作。

楊瀾說,那時討論人生和世界的存在意義和價值,是年輕人之間最流行的溝通方式。

其中,對楊瀾影響最大的是羅曼·羅蘭所著的《約翰·克利斯朵夫》,這本由傅雷翻譯,在改革開放前曾經作為個人主義作品被批判的書籍,在上世紀80年代被重新翻譯、出版,衝擊了一代年輕人的思想。

那是她第一次看到生命的可能性,看到人對於真理、對於愛的追求,竟然如此如火如荼。

“正是這些書,讓我對青春有了完全不同的視野和想象。”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投身媒體:

電視媒體黃金時期的幸運兒

楊瀾曾將心理學填為自己的高考志願,然而當時父母卻認為心理問題是西方發達國家才有的社會現象,中國遠沒發展到那個階段,人們能吃飽飯就很滿足了。

誰會去找心理醫生呢?

但是父親同時也給了她一個很好的建議,他說中國正在改革開放,所以學好一門外語會很有用,最終英美語言和文學成為楊瀾大學主修的科目。

當時的大學生仍是擇校不擇業,畢業後大多按照國家分配進入機關或機構。

沒想到四年後,國家第一次不包大學生分配了,即將畢業的楊瀾,雖然十分幸運地考上了北京第一家五星級中外合資酒店,但中央電視臺的首次社會招聘卻為楊瀾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改革開放後的電視媒體是最大的新興產業之一,以往主持人都是從播音專業定向輸送,但社會氛圍的鬆動,讓拘謹、死板的主持腔不再能滿足公眾需求。

當央視導演辛少英來到北京外國語大學選人時便開門見山地說,央視急需純情的“新面孔”。

當時楊瀾被系裡推薦去面試,但自我介紹後她便耿直地發問,“為什麼電視臺找女主持人就要純情型的?我們缺少的是幹練的職業女性形象!”

正是這句慷慨直言,讓楊瀾獲得了央視的入場券,經過七輪面試,1990年,她成了央視《正大綜藝》節目的主持人之一。

90年代初,電視機已成為80%中國家庭的必備家用電器。

在楊瀾做電視主持人的前四年,《正大綜藝》的平均收視率高達20%-30%。

這是十分驚人的數字。

楊瀾始終認為,自己幸運地在中國電視媒體進入黃金時期時,誤打誤撞進入到這個行業,無疑與改革開放後的自主擇業密切相關,“雖然當時的大學生們曾一度惶恐,連如何寫簡歷都搞不清楚,但這種挑戰也給了我們很多機會,讓我們深刻認識到年輕人在人生選擇途徑上,已經有了前所未有的開闊。”

在此之後,外語系的學生開始受到各電視臺的青睞,許戈輝、魯豫、何炅等優秀人才陸續被央視和全國各衛視挖掘。

轉身創業:

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1994年到1996年赴美留學期間,楊瀾受到美國《60分鐘》等電視節目的影響,她開始意識到,在社會經濟進步的同時,人的改變、觀念的改變或許更加深刻。

媒體可以通過記錄個人命運和思想的改變來記錄時代,並讓國人打開眼界,瞭解世界的進展和決策背後的人。

於是1998年從美國畢業歸來的楊瀾選擇進入鳳凰衛視,“那時鳳凰衛視引潮流之先,給華人提供了更加開放的媒體環境。”隨即楊瀾創辦了楊瀾工作室(後更名《楊瀾訪談錄》),成為繼敬一丹之後,第二個以個人名字命名節目的主持人,也是國內首檔高端訪談節目。

從幾十位國家元首,到數百位世界級學者、藝術家、商界精英、體育名人,楊瀾試圖通過媒體來見證時代的改變,也努力改變世界對中國媒體的刻板印象。

千禧年前夕,互聯網經濟迎來第一個高峰。

年輕氣盛的楊瀾為了更大的施展空間,做出品質上乘的歷史、文化節目,她與丈夫吳徵決定創辦自己的文化企業品牌“陽光媒體集團”。

楊瀾開玩笑說,這是想喝一杯牛奶,卻辦了一家奶牛廠的典型。

“改革開放後,整個時代給予我們的一種可能性。媒體改革方面我們成為吃螃蟹的人,這其中有巨大的不確定性,但人們對於文化日益增長的多元化需求,進而也轉化為文化企業的成長動力。創業初始,我是為了做文化不得不做企業,但慢慢認識到,做一家文化企業本身就是在創造新的文化,是構建新的文化機制的一部分。”

結緣奧運:

三次申奧展現了國人自信增強

1993年,在改革開放進入第15個年頭的時候,楊瀾參與了中國第一次奧運會申辦。

那年讓很多人倍感挫敗,北京最終以2票之差與奧運會主辦權失之交臂。

次年,楊瀾辭去在央視的職務,決定出國看看。

“我認識到自己還是井底之蛙。”

2001年,中國改革開放進入第23個年頭,楊瀾再次參與了2008年申奧。

在莫斯科作申奧陳述前,楊瀾向申奧代表團領導申請,想在陳述詞里加一段話。

“馬可·波羅在臨終時人們問他,關於東方那個美麗國度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馬可·波羅回答,我告訴你的還不及我看到的一半。”

楊瀾想用這段話代表當時的中國,向世界發出邀請。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當時距離上一次申奧已經過去8年,中國社會發展非常迅速,我們急於讓世界瞭解我們,讓大家來看看中國。”

2015年,楊瀾參與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申辦,也成為唯一一位兩次代表北京作申奧陳述的人。

這一次,她是以企業家的身份,負責講述中國在奧運市場運營方面的能力。

彼時中國已進入改革開放的第37個年頭,楊瀾不僅感受到30餘年間,中國經濟發展速度之迅猛,同時也感受到了中國在世界中的姿態轉變。

“經濟發展、文化開放,帶動了國人自信。

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我們難免有些自卑,有些不甘,迫切地想要去了解世界;之後又痛感世界對中國瞭解的片面性,希望國際社會聽到中國的故事。

那麼如今,我們已經開始試圖推動世界的發展,希望對世界有更大的貢獻。

這或許就是改革開放近40年來中國和中國人身上發生的最深刻的改變。”

倒帶40年

1、改革開放後,哪部文藝作品對你影響很大?

楊瀾:小時候看過一部話劇叫《於無聲處》,從臺詞到各方面的設計都非常大膽,很具有突破性。當時也從海外引進了一些電視劇,《大西洋底來的人》《血疑》等。

意大利女記者法拉奇的採訪著作,我看得津津有味。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一個女記者有如此的洞見和深刻的分析能力,她犀利的採訪方式給我留下了特別的印象。

還有沃爾特·克朗凱特報道的人類登月、越戰等,他們讓我感受到傳媒竟然有這麼大的力量。

2、什麼事情讓你意識到,改革開放真正影響到生活和家庭?

楊瀾:上小學二年級的時候,中國開始恢復高考。

從家長到學校都明確向我們傳達一個理念“知識改變命運”。為了通過高考這座獨木橋,大家都非常刻苦學習,因為當時高考的入學率全國平均下來只有10%左右。

3、在你所在的領域,哪一位是在改革開放之後開創了先河的人?

楊瀾:原中央電視臺的陳漢元先生,從《話說長江》開始,很多影響當時年輕人思維方式的大型紀錄片都出自他手。他給我們帶來了人文關切的同時,又有深度的思考和開闊的視野。這種通過電視傳達出來的人文主義薰陶,對我們那一代的年輕人來說就是一個啟蒙,也讓我對做傳媒這一行有了一種崇敬感。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4、改革開放之後,家裡買到的第一件以前買不到的東西是什麼?

楊瀾:一臺九英寸黑白電視機。

晚上鄰居們都拿著小板凳到我們家來看電視。

當時很少有普通人家能夠買得起彩色電視,有一天我媽媽買了一張透明的,但有著紅藍綠三種顏色的塑料貼片。

黑白電視機貼上三色貼片就成了彩色電視。

一張人臉有三種顏色,還蠻搞笑的。

5、從媒體人到創業者,你希望子承母業嗎?

楊瀾:我們這一代的成長經驗就是要讓每個人去尋找和創造自身價值,同時也為社會進步做貢獻。

所以我會尊重孩子們作為獨立生命個體的追求,甚至他們試錯的權利。

我特別鼓勵他們去追求夢想,哪怕這個夢想在某一些階段顯得非常不實用,讓他們勇敢地探索世界,認知自己。

圓流動兒童一個藝術夢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陽光未來藝術教育基金會在藝術教育創新、藝術教育理念倡導、藝術教育普惠三個領域系統性地探索藝術教育的公益實踐,通過陽光未來藝術教師種子發展計劃培訓了790人次、162名一線藝術教師和志願者,研發《愛的啟蒙》系列兒童藝術課程;初步建成北京、成都、南京三個具有代表性和輻射能力的“愛的啟蒙”藝術教育實驗基地,支持37所打工子弟學校展開藝術課程、藝術團、藝術之旅等活動,完成3條藝術教育理念公益短片的拍攝和傳播,舉辦了8場大型藝術實踐活動,為15,200名流動兒童帶來各種形式的藝術教育。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教育是長線的投入,目標是人的發展,不像扶貧救災,馬上就有立竿見影的效果,所以一開始要能沉得下心來做。同時,得益於在教育、藝術、公益、媒體等方面,都有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這些年其實也是大家非常默默無聞地在付出著。

楊瀾和她的團隊認為,持之以恆,藝術教育可以慢慢改變現實。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面向未來的變革

當互聯網時代潮流衝擊著傳統媒體的傳播渠道,數億網民湧入網絡平臺時,楊瀾以她資深媒體人的靈敏新聞嗅覺以及對未來創新發展的判斷,第一時間感受到了這一時代的重要變化。2016年她歷時一年遍訪五國二十城,到訪三十多個人工智能實驗室,豐厚的一手採訪資源造就了這部國內乃至全球媒體關於人工智能最為完備的12集紀錄片《人工智能真的來了》。關於人工智能,人們的疑問,到她走世界訪行家的專業紀錄片中尋找到了答案↓↓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https://m.youku.com/video/id_XMjY2OTA4OTU4MA==.html?spm=a2h0k.8191407.0.0&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ishttps=1&sharetype=2

第一集:我的新助理

改革開放·她成長|楊瀾:不管願不願意,時代逼著你改變

來源:楊瀾 九九眾藝網 女性之聲APP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