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媒披露歼-20研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7月9日的《中国国防报》专门刊发了一篇《铸长空“威龙” 挺大国脊梁》的文章,讲述了歼-20研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首次靶试失败,后续靶试弹无虚发

歼-20首次靶试当日,寒风凛冽,地面指挥中心向空中飞行员下达发射导弹指令。导弹发射出去了,却没有命中靶机。作为靶试负责人的王阳没有沮丧,立即带领团队处理数据、分析问题,和相关单位一起,终于寻找到了故障原因:靶试时,正好遇上某成品一个极小概率故障,导致失败。通过团队坚持不懈的努力攻关,后续靶试弹无虚发。

官媒披露歼-20研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歼-20的研发大楼没有一张图纸

像歼-20这样一款先进战机,研发大楼现场竟然没有一张图纸。在成都所科研大楼,展示给大家的是全数字化飞机研发体系。这一技术创新实现了飞机设计完全无纸化,彻底变革了战机研发模式、流程与体系,大大缩短了战机的试制周期。

歼-20使用的一些材料,都是民营企业生产的

歼-20总师杨伟透露,歼-20在军民融合方面取得很大发展,比如歼-20使用的一些材料,都是民营企业生产的。航空工业是典型的大型军工工业体系,不仅需要高新技术,还需要完善的产业配套,民营企业就是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

官媒披露歼-20研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歼-20只是一个开端,未来的战机会更好

杨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随着歼-20列装部队,我们一方面会大力支持部队尽快形成战斗力,另一方面也会进行系列化发展,不断提升飞机作战能力。同时,我们更会积极探索跨越式发展途径,着眼未来战争需要,进行再思考、再研究和再探索,确定我们下一步的方向与路径。歼-20只是一个开端,未来,在战机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征程上,我们会一路前行,永不止步。

官媒披露歼-20研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官媒披露歼-20研制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歼-20总师的工作时间表

夜深人静时,歼-20总设计师杨伟办公室的灯总是亮着。早上7点至深夜,是他的工作时间。型号研制进入关键阶段,清晨五六点他就会开启工作模式。

为我国拥有这样的总师而点赞,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飞机设计师们点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