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綠色種植管理規程之番茄青枯病的認識和防治

別名:番茄細菌性枯萎病

分佈為害:番茄青枯病是番茄的一種重要病害。青枯病發病急,蔓延快,發生嚴重時會造成植株成片死亡,造成嚴重減產,甚至絕收。

症狀:苗期雖有侵染、但不表觀症狀,直到番茄坐果初期,病株頂部、下部和中部葉片相繼出現萎蔫,也有一側葉片先萎蔫或整株葉片同時萎蔫的,中午明顯,傍晚以後又恢復正常,發病後如果土壤乾燥、氣溫偏高,數日後即祜死,病株萎蔫致死時間很短,死時植株仍保持綠色,僅葉片色澤稍變淡,故稱青枯病,病莖表皮粗糙,莖中下部增生不定根或不定芽,溼度大時病莖上可見初為水浸狀後變褐色的1~2cm斑塊,病莖維管束變為褐色,橫切病莖,用手擠壓或經保溼,切面上維管束溢出白色菌液。青枯病與枯萎病區別的重要特徵是發病迅速,嚴重的病株經5~8天即死亡。

病原:病原為青枯假單胞菌,屬細菌。

發病規律:病原隨病殘體遺留在土壤中越冬。若無寄主也可在土壤中存活14個月,最長可達6年之久。病原通過雨水、灌溉水、地下害蟲、操作工具等傳播。多從寄主根部或莖基部皮孔和傷口侵人。前期屬於潛伏狀態,條件適宜時,即可在維管束內迅速繁殖。並沿導管向上擴展,致使導管堵塞,進步侵人鄰近的薄壁細胞組織,使整個輸導組織被破壞而失去功能。

莖、葉因得不到水分的供應而萎蔫。

防治措施:

(I)番茄與禾本科、十字花科、百合科以及瓜類作物進行2-3年以上輪作,最好是與水稻等作物進行水旱輪作效果最為理想,不能與茄子、辣椒、馬鈴薯、花生以及豆科作物在同一塊地上連作;

2)每畝大田可用150-200kg生石灰進行撤施,惡化病菌生存環境,或者用地力旺灌於土壤中,不給有害菌生存空間;

(3)推廣高畦種植,開好三溝,做到廂溝、中溝和圍溝相通,排灌方便,多施腐熟有機肥,做到氮、磷、鉀配合使用,提高植株抗病能力;

(4)育苗時可噴霧三次青枯立克300倍液,避免苗期染病,提高苗本身免疫力;

(5)移栽時用青枯立克+大蒜油水溶液蘸根(可以直接把育苗盤放藥水中蘸一下)

(6)發病初期及時噴灑或穴灌氯溴異氰尿酸水溶性粉劑1000倍液和青枯立克150倍液+大蒜油1000倍液+阿米禾因交替使用,配合使用地力旺200倍液一起灌根,可以救治。

番茄綠色種植管理規程之番茄青枯病的認識和防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