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话:南门坎儿

南门坎儿:这是洛阳地名,在老城南大街的最南端区域。紧邻河堤有一处“洛汭严关”,建于明朝的这个关卡,见证了明、清乃至民国时代洛阳南关区域的繁华,解放后,这个关卡成了“防洪”的值班点,近几年当文物保护啦。

洛阳人讲话的内涵“过关”似“过坎儿”可见当时官方的刁蛮、不讲理啦。作为水运码头及大市场的南关这里有南城门与“洛汭严关”两道“坎儿”,不管是出还是进都要经过两个“关卡”,很自然被大家誉为“过坎儿”,“南门坎儿”也就名至实归啦。这个名称一直延续到上世纪的七十年代,老年人出门购物依然会说:去南门坎儿。这里有菜店、粮店,有老城爷们特喜欢的“臭杂肝儿”(臭味牛杂碎汤)。

坎:汉语汉字(形声,从土,欠声。本义:坑,穴)既可以作为名词,又可以作为动词使用,指低洼的地方或困窘的处境。坎,陷也。--东汉·许慎《说文》。

看懂了解析,我们明白了为啥这里叫“坎儿”了吧,我们在形容山区道路艰难会说:沟沟坎坎。说谁家经历了大事儿:总算过去这个坎儿啦。最常用的单词:坎坷。

过去老年人很少说南关,基本都讲:南门坎儿,也是受普通话的影响吧,南门坎儿一词慢慢消失啦,但“南关”地名还是保留下来了,尽管这里的城门早就没有啦,唯一给老洛阳人留下的是那座二层蓝城砖小楼“洛汭严关”。

洛阳六十岁以上的老伙计们,还记得“南门坎儿”这个名称吗?还记得咱在“洛汭严关”楼上值班抗洪抢险吗?还记得那个黑色的手摇电话吗?还记得那碗儿闻着臭,吃着香的“臭杂肝儿”汤吗?这个牛肉汤前几年很火,这几年搬地处儿啦。老伙计们记住这个咱自己才能正确发音的:南门坎儿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