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桂先進人物」丘柳濱:以工匠精神助力「柳州智造」

「八桂先進人物」丘柳濱:以工匠精神助力“柳州智造”

2017年11月7日,丘柳濱(前排右一)在柳州職業技術學院宣講,與學生一起交流互動。記者 邱烜 攝

如今,人們提到柳州,必點五菱的名,而很多人談起五菱,就會想到丘柳濱。

這位廣西汽車集團柳州五菱柳機動力有限公司的銑工,創造了一個普通工人的人生奇蹟:總結髮明瞭多項先進的加工方法,贏得“銑工大王”的美譽;曾多次在國家級、省級、公司級技能大賽中獲得金獎,是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016年當選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一屆委員會候補委員,2017年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作為新時期產業工人,要發揚勞模精神、工匠精神,在工作中精益求精,為企業發展貢獻更多的力量,在哪個崗位就做哪個崗位的專家。”很多人好奇,畢業於柳州市一所職業學校且今年才四十出頭的丘柳濱,如何能在一線工人這個普通的崗位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丘柳濱常說的這句話或許便是最佳答案。

銑工是根據設計零件圖紙用銑床進行零件加工的技術工人,這是製造業的重要工種。丘柳濱從參加工作的那天起,就立志成為一名優秀的銑工,平時不但刻苦鑽研、熟練掌握銑工理論知識,還努力學習高速加工中心、數控銑床、齒輪加工機床、工具磨床和插床等多種機床的操作技能。

丘柳濱曾這樣描述自己的工作心態:“我不僅是在製作工件,更是把它當成一件藝術品,做到極致。”這不正是新時代工匠精神的完美詮釋嗎?懷著這樣的心態,丘柳濱二十年如一日地潛心於自己鍾愛的銑工領域,不斷琢磨新機器、新技術,在實現自我提升的同時,一次次為公司攻克難題、提高效益作出了貢獻——

在加工276Q發動機大螺旋角傳動斜齒輪時,公司原來一直採用差動掛輪法進行滾齒加工,在加工完一件需要快速退回時,必須拔出一個差動掛輪,這種方法不僅生產效率低,還會對機床有較大的磨損。2003年,丘柳濱一改傳統的思維模式,大膽地對原來的加工方法進行改革,提出改用無差動加工方法加工276Q發動機大螺旋角傳動斜齒輪,使生產效率大大提升,從原來每天生產100件到後來每天生產150件,年創效150多萬元,該操作方法也被評為柳州市“十大先進操作法”。

2015年,公司進行新產品研發,需要加工一批寶駿560發動機的工裝夾具,其中有一種定位板需要加工幾條很窄的倒錐S型小槽,這種小槽精度要求高,加工難度大,在普通銑床和加工中心都無法直接加工。這一攻關任務很自然地落到了丘柳濱肩上。在仔細分析瞭解S型小槽的結構和性能要求的基礎上,丘柳濱憑藉豐富的理論功底和多年積累的實踐經驗,大膽採用數控機床手工編制宏程序,研磨出了倒錐角度銑刀加工,加工出來的倒錐S型小槽滿足了工藝要求,使得這批工裝夾具得以快速投入使用,為寶駿560快速搶佔市場出了一份力。

同年,公司機加工車間一臺德國格林珩磨機因變速箱的傳動蝸輪損壞而無法運轉,致使生產線停產,這嚴重影響了工廠每月2萬多件的缸體加工。為解燃眉之急,丘柳濱主動承擔任務,利用線切割加工出8種模數的樣板,然後用每個樣板去和完好的配偶蝸桿進行對比,得到準確的加工模數,再用手工改制修磨專用刀頭來加工,最後加工出高質量的蝸輪,使這臺“洋設備”恢復正常運轉,為公司挽回了數萬元損失。

…………

“一點紅不是紅,我要讓一點紅變成一片紅。”對於自己辛苦摸索出來的精良技術,丘柳濱卻毫不吝嗇。工作二十多年來,他帶出了幾十個堪稱專家能手的徒弟,在無私傳授技術的同時,也以自身的工匠精神感染著青年工人。

2010年,公司組建“丘柳濱工作室”(現為“勞模創新工作室”)。丘柳濱帶領團隊總結創造了“關於加工曲軸箱結合面崩角的改善”“托盤快速切換機型工裝機構項目”“活塞分裝線拉直改善項目”等項目成果,在企業科研生產中得到推廣併產生巨大效應,累計為公司節能降耗約1963萬元。

“我最大的追求不是獲得各種榮譽,而是和同事們一起努力實現‘柳州智造’乃至‘中國智造’。”這是丘柳濱在黨的十九大召開期間的一段代表發言,這也是他一如既往勤於鑽研、勇於創新的不竭動力。(記者 覃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