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談:瀋陽老地名之「西瓦窯」,曾經的皇家磚瓦窯、文壇黃埔

皇家磚瓦窯

西瓦窯位於瀋陽市皇姑區,屬於瀋陽城的北郊,西瓦窯是個村名,在北陵東面,距離省政協、工會和教育廳不遠。據說這裡早先是一片墳地,十幾年前還是村落和菜地,隨著城市的逐漸膨脹發展,現已為市區的一部分,隸屬西窯社區。此地與東瓦窯在清朝入關前時曾是皇家磚瓦窯。併為建造盛京皇宮、昭陵等大型工程燒過磚瓦,又因其位於瓦窯西邊,故而得名西瓦窯。

西瓦窯,是一個除了老瀋陽人,外人幾乎不可能知曉的地名,隨著2002年鴨綠江街的改造,西瓦窯地區逐漸被城市所淹沒。但這裡卻因為是“遼寧文學院”的所在地,成了省內文學朝聖者的黃埔軍校。文學院的辦學目的就是“作家搖籃,文壇黃埔,群星璀璨,若出其中”。因為是遼寧文學院的所在地,西瓦窯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就因此小有了名氣。

侃侃而談:瀋陽老地名之“西瓦窯”,曾經的皇家磚瓦窯、文壇黃埔

作家搖籃,文壇黃埔——遼寧文學院

遼寧文學院成立於1984年,當時沒有房舍,借用鐵路技校棲身,後來搬到中街附近的一個臨時地點,1994年,在西瓦窯建起了校園,排序叫鴨綠江大街53號。所謂校園,就是三座不大不小的樓房加上它們圍起來的院子,這院子自然就成為了操場。

在西瓦窯地區改造以前,文學院對面是村部,晚上有村民扭大秧歌,熱鬧非凡。而如今已經是高樓林立,商鋪連排。儘管與沈北渾南的大學城相比,這裡顯得破舊、清冷些,但卻並不寒酸,充滿了文學的氣息。後來漸漸的,“西瓦窯”便成了遼寧文學院的代名詞。從這裡出去的學員都習慣於用“西瓦窯”來稱呼母校。在做自我介紹時,多說我是西瓦窯×期的,就像在說“我是黃埔×期”似的,親切、自然,還有些自豪。

侃侃而談:瀋陽老地名之“西瓦窯”,曾經的皇家磚瓦窯、文壇黃埔

西瓦窯柳樹

瀋陽市皇姑區鴨綠江街61號,一棵約五層樓高的柳樹矗立在馬路中央,樹冠很大,樹樁底部綁著三四十條紅繩。大樹旁還放著一個香爐,裡面擺著雜糧和3根香,樹四周用鐵柵欄攔著。儘管原來的村莊早已改造,但樹卻一直沒砍伐掉。

據說村裡原來在樹上掛過鍾,主要起提醒作息時間的作用。大約在2002年,鴨綠江街改造後,這棵樹就在馬路中央了。這些年來,大夥都說這棵樹活得年頭長,能給人帶來好運,甚至傳言大樹遭砍伐時冒出了血液,故而無人敢動,才得以保護。因此,挺多人都在樹上綁紅繩許願,有人還專門上香拜祭。甚至附近商家舉行開業等儀式時,一般也會在樹上綁條紅繩。

侃侃而談:瀋陽老地名之“西瓦窯”,曾經的皇家磚瓦窯、文壇黃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