侃侃而谈:沈阳老地名之“西瓦窑”,曾经的皇家砖瓦窑、文坛黄埔

皇家砖瓦窑

西瓦窑位于沈阳市皇姑区,属于沈阳城的北郊,西瓦窑是个村名,在北陵东面,距离省政协、工会和教育厅不远。据说这里早先是一片坟地,十几年前还是村落和菜地,随着城市的逐渐膨胀发展,现已为市区的一部分,隶属西窑社区。此地与东瓦窑在清朝入关前时曾是皇家砖瓦窑。并为建造盛京皇宫、昭陵等大型工程烧过砖瓦,又因其位于瓦窑西边,故而得名西瓦窑。

西瓦窑,是一个除了老沈阳人,外人几乎不可能知晓的地名,随着2002年鸭绿江街的改造,西瓦窑地区逐渐被城市所淹没。但这里却因为是“辽宁文学院”的所在地,成了省内文学朝圣者的黄埔军校。文学院的办学目的就是“作家摇篮,文坛黄埔,群星璀璨,若出其中”。因为是辽宁文学院的所在地,西瓦窑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庄就因此小有了名气。

侃侃而谈:沈阳老地名之“西瓦窑”,曾经的皇家砖瓦窑、文坛黄埔

作家摇篮,文坛黄埔——辽宁文学院

辽宁文学院成立于1984年,当时没有房舍,借用铁路技校栖身,后来搬到中街附近的一个临时地点,1994年,在西瓦窑建起了校园,排序叫鸭绿江大街53号。所谓校园,就是三座不大不小的楼房加上它们围起来的院子,这院子自然就成为了操场。

在西瓦窑地区改造以前,文学院对面是村部,晚上有村民扭大秧歌,热闹非凡。而如今已经是高楼林立,商铺连排。尽管与沈北浑南的大学城相比,这里显得破旧、清冷些,但却并不寒酸,充满了文学的气息。后来渐渐的,“西瓦窑”便成了辽宁文学院的代名词。从这里出去的学员都习惯于用“西瓦窑”来称呼母校。在做自我介绍时,多说我是西瓦窑×期的,就像在说“我是黄埔×期”似的,亲切、自然,还有些自豪。

侃侃而谈:沈阳老地名之“西瓦窑”,曾经的皇家砖瓦窑、文坛黄埔

西瓦窑柳树

沈阳市皇姑区鸭绿江街61号,一棵约五层楼高的柳树矗立在马路中央,树冠很大,树桩底部绑着三四十条红绳。大树旁还放着一个香炉,里面摆着杂粮和3根香,树四周用铁栅栏拦着。尽管原来的村庄早已改造,但树却一直没砍伐掉。

据说村里原来在树上挂过钟,主要起提醒作息时间的作用。大约在2002年,鸭绿江街改造后,这棵树就在马路中央了。这些年来,大伙都说这棵树活得年头长,能给人带来好运,甚至传言大树遭砍伐时冒出了血液,故而无人敢动,才得以保护。因此,挺多人都在树上绑红绳许愿,有人还专门上香拜祭。甚至附近商家举行开业等仪式时,一般也会在树上绑条红绳。

侃侃而谈:沈阳老地名之“西瓦窑”,曾经的皇家砖瓦窑、文坛黄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