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導讀——

發熱(俗語也叫發燒)是指體溫超過正常範圍高限,是小兒十分常見的一種症狀。正常小兒腋表體溫為36~37℃(肛表測得的體溫比口表高0.3℃,口表測得的體溫比腋表高約0.4℃),腋表如超過37.4℃可認為是發熱。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要正確處理小兒發燒問題,就需要先了解小兒發燒原理、發燒分型,以及飲食調護、運用小兒推拿調理方法等,好做到“防患於未然”發燒是人體免疫系統和病毒、細菌作戰的反應,病毒病原體刺激,白細胞分泌介質細胞因子,在酶的催化下合成前列腺素e2。通知體溫調控中心,將人體體溫設定點提高對抗病毒,於是發燒開始。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人體主動發燒的免疫原理特點是:人體細胞內的線粒體產能增加,機體內部體溫迅速升高→血液循環加速→體液循環加速→人體新陳代謝加快→(如果受涼和炎症不嚴重,在這一階段病菌就被快速流動的體液所帶來的免疫細胞消滅了,殘餘部分也會被分泌的粘液沖走掉),所以發燒不是病毒和細菌直接引起的,而是身體為保護自己做出的免疫反應,病毒和細菌只是起到了刺激作用。

為什麼嬰幼兒容易發燒呢?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1、嬰幼兒體溫調節中樞發育不完善。

2、嬰幼兒身體含水比例較成人高,只要輕度缺水就影響散熱,發燒頻率較大人更高,所以發燒在嬰幼兒是比較普遍的一種症狀。只要我們掌握了發燒原理,特別是媽媽們就不至於手足無措,以平靜的心態去處理。

發燒原因從大方向講有四種:細菌、病毒、受寒、積食,還有比較不常見的打預防針、出牙、藥物都會引起發燒,這是由於體質因素及某些藥物的副作用。

第一、細菌性感染引起的發燒,一般來說感冒不會超過七天,如果感冒超過七天且不見好轉,很容易出現併發症。合併細菌感染、或者急性肺炎,這時需要去醫院就醫。

第二、病毒感染引起的發燒,病毒感染時人體會下調體溫點,提高體溫為的是使得免疫系統活躍起來,感冒的本質就是病毒感染,抗生素對病毒感染無效。抗生素經影響細菌不同的代謝環節,破壞其胞壁的完整性,影響其膜的通透性,抑制細菌的蛋白合成,而發揮殺菌作用,而病毒寄生在細菌胞內,抗生素對其是無能為力的。

第三、受寒引起的發燒,一般人體受寒後,會毛細血管收縮,汗毛孔關閉。正常人會後面慢慢重新放鬆毛細血管打開汗毛孔,但是嬰幼兒由於大腦神經中樞發育不完善,有可能無法正常恢復。由於人體散熱方式以皮膚裡的毛細血管和表面毛孔為主,兩者一個收縮,一個關閉,無法正常散熱自然也就發燒了。這時需要發微汗打開汗毛孔,切記這種發燒是絕不能用冰袋冷敷的!

第四、積食引起的發燒,這是由於孩子吃進太多高熱量的食物得不到消化吸收,儲積於腸道而發生的低級酵解,加上自身代謝產能,夏季體表散熱慢,導致體內熱量過剩,引起的幼兒體溫升高。這類發燒比較好判斷,常表現為腹部脹滿、大便乾燥或酸臭、矢氣臭穢、噯氣酸腐、肚腹脹熱,處理方法一般以消食為主,消食則燒退。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飲食及環境調護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1

多喝水。喝水可促進發汗,對調節體溫有幫助。而對於發燒多汗,或伴有腹瀉的嬰幼兒,多喝水有防止虛脫的作用。

2

飲食清淡易消化。嬰幼兒發燒時,消化能力減退,故應準備清淡而有營養,並且口感軟爛、易消化的食物。飲食應以流質、半流質為主,如牛奶、米湯、綠豆湯、少油的葷湯等。發燒伴有出汗、腹瀉、嘔吐,但症狀較輕的,可以稍微補充點淡鹽水。症狀較重者,應暫時禁食,以減輕胃腸道負擔。孩子體溫下降,食慾好轉時,可改半流質飲食,如藕粉、粥、雞蛋羹等,以清淡、易消化為原則,少量多餐。

3

調節室內環境。注意保持房間舒適透氣,但要注意避免讓孩子直接吹風。若條件允許,維持房間溫度於25-27℃之間。

4

適時增減衣物。如果嬰幼兒四肢及手腳溫熱且全身出汗,表示需要散熱,可以少穿點衣物。但如果其四肢冰涼又猛打寒顫,則表示需要溫熱,所以要外加毛毯覆蓋。

5

溫水拭浴。用37℃左右的溫水擦拭,可使嬰幼兒皮膚的血管擴張將體氣散出,另外水汽由體表蒸發時,也會吸收體熱。擦浴時用力要均勻,至腋窩、腹股溝等血管豐富處停留時間稍長些,以助散熱,溫水擦浴後用大毛巾將孩子包好。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小兒推拿保健手法

1、開天門

天門穴位於兩眉中間至前髮際成一直線。

操作時,術者以兩拇指指腹自下而上交替直推稱開天門,推100~300次。

作用:醒腦、鎮驚、安神。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2、推坎宮

坎宮穴自眉頭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橫線。

操作時,術者用兩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稱推坎宮。推100~300次。

作用:疏散解表、醒神明目。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3、清肺經:

肺經位於無名指末節羅紋面。操作時,術者一手持患兒無名指以固定,手心朝上,另手以拇指從指根向指端方向推100~300次。作用:宣肺解表、止咳化痰。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4、清天河水

天河水穴位於前臂內側正中,自腕橫紋上至肘橫紋上呈一條直線。

操作時,術者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稱清天河水。推100~300次。 此穴性溫涼平和,能清熱解表、洩火除煩,用於治療熱性病症,清熱而不傷陰。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方向一定是從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5、退六腑

六腑穴位於前臂尺側(小指側),自肘關節至腕橫紋呈一條直線。

操作時,術者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稱退六腑。推100~300次。作用清熱、涼血、解毒。

要領:用力宜柔和均勻,推動時要有節律,方向一定是從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注意

當小孩發燒1到2天時,如果精神狀態沒明顯變化,可以在家多喝水、做觀察,到專業的小兒推拿保健中心給孩子做推拿;如果孩子發燒3天以上,精神狀態明顯低落,而且還伴有呼吸急促和嗜睡的狀況,則應該馬上帶孩子及時就醫。

小寶寶發燒很難受,不要給小寶寶吃藥,這麼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