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真情鍛造脫貧致富「金鑰匙」

信陽日報全媒體記者 馬保群

無數次與村民促膝長談,拉家常、問生計,讓村民熟悉了村裡的“新面孔”;無數次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把村民的冷暖疾苦牢記心間……在光山縣白雀園鎮楊寨村,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的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們,像一個個跳動的音符,行走在村莊的每一個角落,他們將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送到基層,將各項扶貧措施送到千家萬戶,送到群眾的心坎裡,用真情鍛造脫貧致富的“金鑰匙”。

摸清村情民意

理清工作思路

楊寨村坐落在白露河畔,位於光山、商城、新縣、潢川四縣交界處,106國道、339省道穿村而過,全村共11個村民組,385戶168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36戶87人,是光山縣31個軟弱渙散村之一。

只有瞭解實情,才能因戶施策。駐村伊始,幫扶工作隊便深入貧困戶家中,詳細瞭解貧困戶家庭生活狀況、收入情況、致貧原因等,認真聽取他們對當前精準扶貧工作的意見和建議,與村“兩委”幹部多次座談交流,真正瞭解掌握村裡的貧困狀況、群眾的真實需求,並分類做好登記,列出清單,分析研究,理清了扶貧工作思路,制定了幫扶計劃,為全村脫貧致富謀劃出路。

對症下藥精準“施方”

拓寬群眾增收渠道

“農村脫貧攻堅最重要的是選準產業發展路徑,完善產業發展機制,把貧困戶納入產業發展之中。”在談到產業發展時,駐村幫扶工作隊隊長、楊寨村第一書記王曉松深有感觸地說。

精準扶貧,關鍵在人。打贏脫貧攻堅戰,就要想辦法激發貧困群眾的信心和志氣,激發他們的內生動力。駐村幫扶工作隊積極籌措資金200萬元,助力劉仕良、劉國銀、代能永等5人成立劉畈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以“合作社+農戶(貧困戶)”的模式,發展壯大蔬菜產業,帶領周邊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已帶動31戶貧困戶增收。負責合作社銷售的劉仕良激動地說:“工作隊不但從產業、項目資金上幫我們,還為產品銷售想辦法、找出路。現在我們的收益日益提高,2017年蔬菜產量約40萬公斤,收入約50萬元。”

“要不是工作隊介紹我到合作社幹活,恐怕日子真過不下去了!” 昨日,正在蔬菜大棚裡幹活的黃守蘭感嘆道。黃守蘭原本家境貧寒,屋漏偏遭連陰雨,兒子肖冬晨一出生,就被查出患有心臟病、糖尿病、癲癇病,丈夫肖少勝承受不了這一沉重打擊,從此一蹶不振,消極頹廢,家庭重擔全部落到黃守蘭的身上。王曉松得知這一情況後,看在眼裡,急在心上,一邊幫助肖冬晨辦理大病保險等6道醫療保障,一邊與肖少勝談心,幫助他重新樹立信心,推薦其到該局組織的建築工匠培訓班培訓。如今,肖冬晨病情已好轉,肖少勝憑藉著好技術外出打工,就連黃守蘭也在工作隊的幫扶下,在蔬菜合作社幹活補貼家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起來。

此外,駐村幫扶工作隊還幫助退伍軍人李維林籌措資金,購買大型農機具,流轉土地1000畝,成立青松農業專業合作社,種植有機水稻。

技術下鄉送智扶志

危房改造安居圓夢

扶貧先扶智,脫貧靠技能。駐村幫扶工作隊堅持“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理念,統籌“輸血補養”與“造血增能”,不斷創新扶貧工作方式,充分利用資源,加大實用勞動技能培訓力度,做到對有志農戶和缺技術貧困戶的培訓全覆蓋。目前,該村30餘人參加了建築工匠技能培訓。

安居為樂業之本,危房改造是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危房改造中,不‘作秀’,不摻‘水分’,充分尊重貧困戶的自主選擇權,致力為他們打造經濟實用、質量過硬的幸福新居。”這是駐村幫扶工作隊的共識。目前,該村已完成4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10戶,共計197600元。如今,一間間民居舊貌換新顏,一個個貧困戶在溫暖而結實的避風港灣裡綻放幸福笑容。

“駐村幹部到,幸福進村來。村裡變化大,群眾樂起來。幹群心連心,共築小康夢……”走進楊寨村,隨處都能聽到村民自編自唱的歌謠。

沒有豪言壯語,唯有務實作風。自駐村工作開展以來,駐村幫扶工作隊在光山縣住房和城鄉規劃建設局的鼎力支持下,以做熟悉村莊情況的“知情人”、與村民肝膽相照的“貼心人”、為群眾排憂解難的“熱心人”為己任,撲下身子,紮實工作,贏得了村民的信任與好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