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民靠「信用」脫貧致富

村民靠“信用”脫貧致富

皋蘭縣李家溝村“整村授信”模式開闢金融支農新渠道

中國蘭州網7月3日消息 這些天來,皋蘭縣九合鎮李家溝村村民的心裡倍感自豪,因為他們村被當地政府和信用社評為“信用村”。有了這塊“金字招牌”,村民不僅可以無抵押貸款,而且享受貸款利率優惠。

“信用村”的信用不僅僅體現在金融方面,而是融入在整個李家溝村。有了“信用”這個強有力的支撐,相信鄉村振興的目標就可完美實現。

村民貸款沒有抵押擔保

正在家裡忙活的韓忠孝接到了兒子的電話。電話中兒子告訴他,以前賒欠的沙子款結清了,現在可以正常拉沙了。這個消息讓韓忠孝長吁了口氣,心裡唸叨著:“這次多虧了信用社的貸款!”

韓忠孝的家位於皋蘭縣九合鎮李家溝村,家裡主要的收入是靠兒子經營車輛跑運輸。今年兒子在蘭州市區一建築工地墊資拉沙,由於工地沒有及時結款,導致自己資金緊張。上個月由於欠沙場10餘萬元的沙錢,沙場停止向兒子供沙。拉不上沙子,要不來沙款,韓忠孝一下子陷入了兩難境地。

唯一的解決辦法就是先付給沙場一部分錢,在繼續向工地運送沙子的同時,等待工地付款。然而這筆錢從何來?韓忠孝習慣性地想到了貸款。

今年6月初,韓忠孝向皋蘭縣信用聯社中心分社提出申請,一天後,10萬元就到了自己的賬戶上,他立即把錢轉給了兒子,囑咐趕緊給沙場結賬。

同樣沒有想到的還有村民韓文全。韓文全是村裡的養殖戶,他飼養的80多頭豬最近準備出欄,然後更新一批新的能繁母豬。但由於近期豬肉價格走低,成本回收困難導致資金緊張,沒有購買能繁母豬的資金。

和每次資金困難的解決辦法一樣,韓文全也到信用社貸款,同樣沒有擔保低價貸到了10萬元。應急的10萬元,有效地保證養殖場裡母豬的更新換代。

“以前貸款少說也得好幾天,現在一天就拿上錢了。以前最多給我們貸5萬,現在能貸10萬。”韓文全感覺到的變化不僅是不要擔保,而且貸款額度增加的同時,利率也相比以前降低了。

創建“信用村”實現金融扶貧

韓忠孝和韓文全能這麼快拿到貸款,解決他們的發展之急,完全依靠於村裡的一塊“信用村”的招牌。今年5月16日,皋蘭縣九合鎮政府和皋蘭信用聯社給李家溝村授牌“信用村”。

李家溝,雖然毗鄰蘭州市安寧區,但山大溝深,村民以種植旱砂西瓜和桃子為生,2011年全村農民人均純收入在3000元上下,曾是皋蘭縣有名的貧困村。由於受地理條件限制,這裡的農民要靠天吃飯。

李家溝村民風淳樸,村民勤奮上進。為了讓這裡的村民儘快脫貧,經過前期多次考察,皋蘭縣政府制定出了金融扶貧的路子。

據李家溝村黨支部書記楊國源介紹,由於純農業收入無法徹底改變當地農民生活的貧困現狀,村民也想到了通過搞養殖、辦實體、跑運輸等其他謀生手段,但這一切都得有資金支持。

在這個時候,有了金融扶貧的政策支持,很多村民通過貸款走上了勤奮致富的道路。“我們125戶村民,就有25戶跑運輸的,還有搞養殖的,辦企業的。這些都通過貸款得到了實惠。”楊國源說,這些年裡,幾乎有一半的村民都貸了款。貸款發揮了實際作用,徹底改善了村民的生活。目前村民的人均純收入在1萬元左右,在2017年實現了整體脫貧。

“每年皋蘭信用社為我們李家溝村提供貸款100多萬元,村民還款積極,沒有任何不良記錄。我們村一直以來經濟條件比較落後,目前種養業、小加工業雖然有所發展,但離真正的規模化、產業化的富裕小康水平還很遠,各項產業和急需資金擴大再生產和產品深加工。另外,越來越多的村民開始利用村上現有的優勢發展各種產業,但往往為貸款額度小而困擾,嚴重製約了全村的發展。”楊國源在偶爾的外出考察中發現,如果一個村子被政府和銀行機構命名為“信用村”,村民的貸款額度就會增大。所以在2018年年初,李家灣村向政府和銀行機構申請信用村,以更好地促進村裡發展。

發放的貸款能按時收回

皋蘭縣農村信用聯社中心分社主任蘆臨海對李家溝村的情況最瞭解不過。“我剛負責這個村的時候,村裡幾乎沒有貸款,現在每年都向村裡發放200萬元左右的貸款,都能按時收回。”蘆臨海說,多年以來,這個村裡沒有一起不良還貸記錄。

接到李家溝村的申請後,信用社工作人員立即按照相關要求規定入戶調查,及時完成了李家溝村信用戶評定的基礎資料收集工作。在此基礎上經過充分論證,同意將皋蘭縣九合鎮李家溝村評定為信用村。

同時,皋蘭信用聯社經過查詢徵信、測評打分,共評定白金戶44戶,黃金戶6戶,優秀戶7戶,良好戶5戶,一般戶8戶,並分別給予最高授信額度10萬元、8萬元、5萬元、3萬元、1萬元,同時對評定的信用戶在現行同檔次利率基礎下浮15個百分點。在沒有被評為信用村之前,村民的最高授信額度為5萬元。

據蘆臨海介紹,信用村並不是終身制,而是每兩年一評。如果在下一輪的評定中,村民中有人徵信有不良記錄,就會取消信用村的認定。

作為首批信用村的受益戶,村民韓文全著實感受到了作為“信用”村民的好處。有了大量資金的支持,他的養殖規模繼續可以擴大,效益也肯定會比以前更好。韓忠孝也是一樣,有了信用社“兜底”,他也不擔心兒子資金週轉不開。

作為村黨支部書記,楊國源對信用村的建設很有信心。“我們村裡就125戶人,都是親戚套親戚,村裡的風氣特別好,鄰里非常團結,大家都在全力維護這個信用村的牌子!”

“信用村”模式將繼續推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