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咯咯咯,咯咯咯……”3月24日一大早,在重慶市璧山區丁家街道三五村3組,貧困戶劉順明早起的第一件事就是給雞餵食。圈門打開,100多隻雞撲稜著翅膀跑來,一把把穀粒灑下,看著雞群搶食的樣子,劉順明很有成就感。
劉順明正在餵雞
前幾年,劉順明靠在周邊打零工維持生計,收入非常不穩定,再加上父母患病,身邊離不開人,一沒手藝、二不能外出打工,他以為自己這輩子也許都不會有改變了。
2017年,劉順明被納入建卡貧困戶,在一系列扶貧政策和各級幫扶幹部的幫助下,50歲的劉順明也迎來了人生的轉機。
“只有通過發展產業,才是實現穩定脫貧的長遠之計。”幫扶幹部的一番話讓劉順明開始思考增收“門路”。
“我有幾畝土地,也不怕吃苦,想嘗試種柑橘。”劉順明找到幫扶幹部,表明了自己想通過發展產業,擺脫貧困的想法。
當年,幫扶幹部就為劉順明送來了130棵血橙樹苗,往後的每一年,劉順明都增加種植數量,到現在,已經栽種了800多棵,包括血橙和耙耙柑兩個品種。2019年,500多棵柑橘開始掛果。
劉順明在柑橘地裡鬆土
這幾天,劉順明顯得有些焦慮,柑橘到了發芽、開花的關鍵時期,但很多葉片呈現斑點、灰白狀,甚至掉葉的現象。上門走訪的三五村駐村工作隊隊員任廷勇的到來化解了他的焦慮。
“這是紅蜘蛛,要打除蟎類農藥。”任廷勇是農學專業畢業,查看了幾株柑橘樹後,給出了“診斷結果”,建議劉順明“對症下藥”。
擴大種植面積容易,要想種出品質好的柑橘卻不是件容易的事。施肥、修剪、病蟲害防治,每一樣對劉順明來說都得從頭學起,為了提高科學管護水平,他常常向其他種植戶請教、向街道農技員諮詢,就連農資公司到村裡來送貨,他也拉著別人問個不停,手機還加了幾個柑橘管護的微信群,有時間就在“線上”學習,多方面瞭解農業知識。
除了種植柑橘,今年年初,勤勞肯幹的劉順明還買了100多隻雞,在房前一塊閒置土地上搭建了雞圈,多渠道增收。“按照市場價,一隻雞能賣100多元,這些雞就能有1萬多塊的收入。”劉順明笑著說。
扶貧政策千萬條,自力更生頭一條。即便有了產業,劉順明依然沒有滿足現狀,去年,他在丁家小學找到了一份保安的工作,每月能有1800元的收入。疫情期間,雖然學校放假,但學校有幾棟居民樓還住著教師家屬,進出往來,要做好測溫、登記等工作,雖然忙碌,但在他看來,每一份辛勤付出總會得到收穫。
“好政策幫了我這麼多,我也應該幹出個樣子。”劉順明說,現在種植、養殖同步發展,自己脫貧致富的“底氣”更足了。
(作者單位: 璧山區融媒體中心)
閱讀更多 視界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