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地鐵的一些冷知識!

关于地铁的一些冷知识!

世界上第一個地鐵車廂是露天的

关于地铁的一些冷知识!

1863 年倫敦地鐵正式開通。在開通當天有將近3萬名群眾湧進地鐵站想嘗試一下,但是由於技術有限,當時地鐵的載人能力沒有那麼高,幸運兒們坐上了地鐵,但是露天的 " 車廂 " 裡,可能乘客的腦門也會吹的很痛吧。

倫敦地鐵站裡的蚊子在站外找不到

关于地铁的一些冷知识!

倫敦地鐵站裡的蚊子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物種。它們的一生都在地鐵站裡,把它們放到站外很難存活 。在二戰期間,倫敦有的地鐵隧道作為戰時彈藥庫,由於倫敦天氣潮溼,影響了地道內部空氣流通,導致彈藥受潮,一些化學物質也隨之深入到空氣中" 適者生存 " 這個詞十分適合生活在彈藥隧道里的蚊子們,它們身體機能漸漸地適應了隧道內部的環境,哪怕到現在也是很難改變的。

地鐵上一陣陣的大風是哪裡來的?

經常坐地鐵的盆友們都感受過在車廂裡冷不丁的來一股風,你是不是很納悶這股風是哪裡來的?地鐵裡的製冷加熱系統是風流的主要來源之一,空調將新風和迴風製冷後重新送入車廂內;還有一種是通過列車的通風系統將新風送進車廂與舊空氣混合,從而形成一股強風。

地鐵運營結束後,工作人員怎麼回家?

关于地铁的一些冷知识!

在地鐵站值最後一班的地鐵員工其實是不回家的。地鐵實行的 24 小時值班制,值班的站長、值班員他們一般在晚上 8 點以後上班,地鐵收車後並不能回家,要在車站上班過夜。比如進行路線檢查、列車安檢、清點票款等等工作,直到白天早班的工作人員來接班才可以下班休息。

為什麼地鐵裡都能搜到“Hawk”這個 Wi-Fi ?

現在很多新建的地鐵線路都採用了“無線移動閉塞方式”運行。“無線移動閉塞方式”指的就是閉塞通信信號(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在地鐵裡信號很差),以“Hawk”就是地鐵內部工作站的無線通訊導體來聯繫。其實這個“Hawk”並不能算一個 Wi-Fi ,它只是傳輸信號的參數。不管有沒有密碼,你都登不上去……

地鐵開到了終點站,怎麼掉頭?

关于地铁的一些冷知识!

嚴格來說,地鐵是不需要掉頭的。地鐵到達終點站轉換方向叫做“折返”。地鐵一般都是雙頭列車,還記不記得我們小學學習過的“中國鐵路之父”詹天佑設計的“人字形鐵路”,利用雙頭火車爬坡,完成了一次掉頭折返,地鐵也是如此。

大多情況下,地鐵和屏蔽門停得剛剛好,是怎麼做到的?

关于地铁的一些冷知识!

現在大部分的地鐵線路都進行了系統升級,具備自動駕駛的功能(ATO: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在這種情況下,列車會根據系統中預設停車點來自動停車並且停得很準確。

地鐵隧道內的動態廣告是如何在辣麼高速度的場景下實現的呢?

地鐵隧道內部的動態廣告採用的主要是頻閃技術,在隧道內部安裝一條條垂直的發光器,高度一米左右,發光器上分佈著 600 個 LED 作為一列像素成像。大多廣告都是通過在隧道內安裝相當數量的 LED 屏幕,配合列車運行速度我們就能看見的頻閃的畫面。

為什麼不在車廂裡放垃圾桶?

世界各地的地鐵車廂內都沒有放垃圾桶,主要是為了反恐需要,也是出於安全考慮。地鐵車廂內一整列車就只有司機室有工作人員,其他車廂內都是乘客。

要是在車廂裡放了垃圾桶,萬一不法分子在垃圾桶裡放置了“神秘物品”,短時間內難以發現,很容易造成安全隱患,當然也有不設垃圾桶就不產生垃圾的思維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