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刘备,诸葛亮会甘于一直在草庐吗?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知道诸葛亮一生的志向是什么?

是的,就是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正如裴松之所说:“苟不患功业不就,道之不行,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故也。”

没有刘备,诸葛亮会甘于一直在草庐吗?

公元195年,15岁的诸葛亮跟随叔父诸葛玄迁居荆州,197年,诸葛玄去世,诸葛亮隐居隆中。到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的时候,诸葛亮已经隐居长达十年。

十年的光阴并不短暂,但诸葛亮既不出仕刘表,也不过江依附兄长诸葛瑾,辅佐孙权,更没有去投奔曹操。

我们可以假设,以诸葛亮的才能,无论投靠曹操或者孙权,都不愁没有大官做。可是,这与诸葛亮“兴复汉室”的志向不符合!

当时的时代背景是:自从黄巾起义喊出“苍天已死,黄天当立”的口号后,“汉祚已尽”就逐渐成为当时人们的普遍观念。比如早在184年,汉阳人阎忠就劝说中郎将皇甫嵩,鼓动他乘战胜黄巾军的声威,乘势结束东汉统治。

到了董卓乱政以后,东汉就已经彻底名存实亡。所谓,“权御已移,汉祚将倾”,曹操的篡权之心,更是昭然若揭。

因此,诸葛亮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去投奔曹操。相比之下,当时很多隐居南阳,与诸葛亮交游密切的颍川士人杜袭、繁钦、石广元、汝南孟公威等人,在曹操挟天子迁都许昌后,纷纷北上投奔。

对于躬耕南阳的诸葛亮来说,他的志向是兴复汉室,但不是要去辅佐被人控制的汉献帝,而是要模仿高帝刘邦,或者光武帝刘秀,选择一个与他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建功立业,重走光武中兴之路。

所以,公元207年,47岁的刘备,遇到了27岁的诸葛亮。诸葛亮被刘备屡遭挫折而壮心不已的精神所感动,毅然出山辅佐“王室之胄,英才盖世”的刘备。

所以,正如《出师表》中诸葛亮的自述“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那样,如果没有刘备的三顾茅庐,或者刘备三顾茅庐,但刘备不是诸葛亮心目中的明主。

诸葛亮是宁愿选择终老黄泉,也不会出山。

后来的历史正如我们所见,就在孙权即将讨伐黄祖,曹操即将大举南下的关键时刻,诸葛亮毅然出山,辅佐已经山穷水尽的刘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