宮頸癌後疫苗時代,篩查與接種缺一不可

宫颈癌后疫苗时代,筛查与接种缺一不可

我國宮頸癌發病率持續上升,防治依舊任重道遠。

來源|醫學界婦產科頻道

2018年7月13日,第三屆東方婦產科學論壇在上海國際會議中心盛大開幕。本次會議雲集國內外眾多婦產領域專家,齊聚一堂,共享學術盛宴。

宫颈癌后疫苗时代,筛查与接种缺一不可

東方婦產科學論壇創辦於2014年,首屆論壇以“人文·傳承·規範·創新”為主題,就國內外婦產科學的熱點和難點問題進行了廣泛和深入的探討交流,形成了具有國際風範和鮮明海派特色的學術論壇風格。本次論壇將延續和傳承前兩屆論壇的經驗和特色,借鑑國際、國內一流學術會議的經驗,堅持立足上海,輻射全國,走向世界,以“海納百川、追求卓越”的上海城市精神為引領。

29歲的小王因“陰道不規則出血4月餘”來到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就診,被診斷為“宮頸鱗癌ⅠB1期”,這對於新婚不久的小王和她的家庭來說,無疑是一個晴空霹靂。

小王所患的疾病——宮頸癌,最近隨著HPV疫苗的上市,已經成為了癌界“明星”。打開各大權威媒體的主頁,關於HPV疫苗與宮頸癌的新聞層出不窮,公眾提出的問題也比比皆是。

宮頸癌話題的“大熱”不無道理。作為嚴重威脅婦女健康的常見惡性腫瘤,宮頸癌在全世界女性惡性腫瘤中的發病率位居前三。“我國1988-2012年年全國腫瘤登記數據顯示,中國宮頸癌發病率持續上升。2008-2012年,宮頸癌粗發病率已接近15/105萬人。防治宮頸癌任重道遠。”這是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魏麗惠教授在第三屆東方婦產科學論壇給出的數據。

宮頸癌發病呈年輕化,不僅是醫學問題

隨著時代的發展,婦科惡性腫瘤不再是中老年人的專有病種。本次大會執行主席、上海市婦科腫瘤重點實驗室主任、仁濟醫院副院長狄文教授在接受採訪時告訴記者:“近20年來,我國宮頸癌發病呈年輕化趨勢,這不僅僅是一個醫學問題,還是一個社會問題。

根據2018年2月國家癌症中心發佈的最新一期全國癌症統計數據顯示,宮頸癌和卵巢癌均位於中青年女性發病率的前五位。我國女性宮頸癌發病年齡通常從15歲開始,高峰集中在40-59歲,死亡率隨年齡增加而增高。

宮頸癌發病年輕化與其高危因素的特點直接相關,即初次性生活過早(小於16歲)、擁有多個性伴侶、長期口服避孕藥、吸菸等不良生活方式。狄文教授坦言:“隨著物質文化水平逐漸提高,思想意識更開放,人民的生活狀態、個性理念和行為方式都發生較大變化,這些因素都可能與宮頸癌的發病有關”。

此外,宮頸癌發病率的上升,一定程度上歸因於篩查率的提高。近年來我國公共衛生事業取得長足進步,宮頸癌篩查和預防得到越來越重視,大眾自身篩查保健意識逐步提升,越來越多的宮頸癌在早期甚至是毫無症狀時就能及時發現並得到有效診治。但是,在衛生資源匱乏的地區,不少宮頸癌發現時已處在中晚期,有些甚至瀕臨死亡還無法得到明確診斷。以上各種因素綜合導致宮頸癌的發病年輕化,並且發病率持續處在高位。

理性看待HPV疫苗,一針並非一勞永逸

隨著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員發現人乳頭瘤狀病毒(HPV)與宮頸癌的發生息息相關。這也使得宮頸癌成為目前人類所有惡性腫瘤中唯一病因明確的腫瘤。

許多女性也因此將HPV感染與宮頸癌掛鉤,終日惶惶不安。針對這一問題,作為第三屆東方婦產科論壇主席,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華克勤教授向記者解釋道:“HPV感染並非等於宮頸癌,HPV有許多分型,持續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宮頸癌發病的危險因素。如果短期內一過性HPV感染對宮頸癌發生並不造成影響,不必太過恐慌。”

如今,隨著二價、四價、九價疫苗的不斷上市,我國也迎來了HPV接種熱潮,疫苗的適應人群選擇成為了公眾熱議的話題。基於國內外研究結果,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魏麗惠教授在此次論壇中提出了建議:通常而言,9-45歲是疫苗接種年齡;9-18歲主要是進行接種疫苗(如二價、九價),進行獲益的教育;青春期及生育年齡女性篩查與接種(如四價)並重;45歲以上者需要強調篩查的意義和重要性。

毫無疑問,HPV疫苗的上市給廣大女性帶來了“福音”,但在熱潮之下,也引發了一些“冷”思考。狄文教授發表了自己的觀點:“我認為,必須理性地對待HPV疫苗,不要妄想打一針真的就能一勞永逸。HPV疫苗在全球範圍上市十多年,確實證實有一定的益處,尤其推薦9-26歲的人群(無論男女)接種,並且是在尚未有性生活之前完成接種效果最佳。但是,HPV疫苗接種人群發現宮頸病變的也不少,這些都需要大數據來進一步分析和解釋。”

天津醫科大學附屬醫院薛鳳霞教授在此次論壇中題為《後疫苗時代宮頸癌篩查面臨的困惑與挑戰》的報告中指出:許多發達國家正在或已進入後疫苗時代,而我國疫苗接種尚處於起步階段。疫苗接種後篩查中存在困惑與挑戰需未雨綢繆。華克勤教授也表示:“從國外數據來看,尤其是歐美地區,HPV疫苗上市後,其宮頸癌發病率的確有所下降。但對於國內,至少還需要十年來觀察HPV疫苗對宮頸癌防治的效果。”

後疫苗時代,宮頸癌篩查診治不可鬆懈

目前我國宮頸癌防治分為三級:一級預防的主要措施是開展健康教育和適齡女性接種HPV疫苗;二級預防是對適齡婦女定期開展宮頸癌篩查;三級預防主要是根據臨床分期開展適宜的手術、放療、化療及姑息療法。

“過去70年,美國通過規範的宮頸癌篩查使宮頸癌新發病率至少減少50%,死亡率減少85%。對於普通婦女而言,一般推薦每年進行婦科檢查,每5年行宮頸細胞學聯合HPV檢測。”狄文教授坦言宮頸癌篩查的重要性。

隨著HPV疫苗的普及推廣,以單純HPV16/18分型檢測的初篩方法已不再被單獨推薦。目前,宮頸癌篩查的主流方法為HPV檢測+TCT(宮頸細胞學檢查)聯合檢測,對可疑宮頸癌病例採取陰道鏡助診和宮頸組織病理學確診。在此次論壇中,數位專家指出,我國應根據國情,進行風險分層管理,同時結合精準篩查技術(如HPV定量檢測、P16/Ki-67染色、病毒甲基化等),探索適用於我國的後疫苗時代篩查策略。

對於宮頸癌確診病例,臨床醫生則應根據分期給出對應的個體化治療方案。本屆論壇中,以“宮頸癌”為主題的發言或研討會多達15個,涉及篩查、精準檢測、手術技巧、指南解讀等方方面面。作為論壇主席,華克勤教授將就《單孔腹腔鏡下宮頸癌根治術》作精彩學術演講,與專家共話宮頸癌診治。

據悉,本次東方婦產科學論壇共設置12大分論壇,內容涵蓋母胎醫學、婦科腫瘤、婦科微創、婦科內分泌等各個亞專科領域,將重點討論近年來國內外婦產科學基礎和臨床研究方面的最新進展,並設有精彩的手術視頻交流和比賽,旨在以“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的藍圖為依託,涵蓋女性全生命週期婦科疾病診治進展,為維護和保障女性健康添磚加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