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兩面派」的孩子怎麼辦

家裡學校 “兩面派”

五年級有個男孩叫天天,待人有禮,而且特別熱愛勞動。每次大掃除搶著幹,從擦玻璃、拖地到倒垃圾從頭忙到尾,是班裡公認的勞動積極分子。

可是有次家長會後,天天的爸爸找到班主任賀老師,告訴老師天天根本不是什麼勞動積極分子。在學校裡的積極表現都是表面現象,那是因為他想獲得老師的表揚。天天在家裡幾乎不幹任何家務活,什麼都是奶奶做。像收拾房間,整理書包都是奶奶幫著做,甚至連穿衣服,繫鞋帶都要奶奶幫忙,更別說洗碗,擦地了。

經過深入溝通,賀老師瞭解到天天在校表現與在家的表現大相徑庭。在校,什麼都搶著幹;在家,什麼都不幹,都要家長幫忙。於是,賀老師告訴天天爸爸,要天天爸爸和家裡統一意見,他自己能做的事情,一定要他自己做,不能幫他做。接著,賀老師又召開了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主題班會,並要求孩子回家也這樣做,還說會不定期打電話與家長密切聯繫,每週要求家長把孩子的表現定期反饋。表現好的公開表揚,表現不好的就批評。

家有“兩面派”的孩子怎麼辦

從那以後,賀老師就經常問問天天的情況。剛開始天天還是不適應,不自覺地要奶奶幫忙,但是家人一提醒要把表現反饋給老師,就又自己去做了,而且做得還不錯。家長反饋說孩子能自己整理書包,收拾房間了。賀老師就公開表揚天天,並鼓勵他再主動幫助家人盛飯,倒垃圾等。

一個學期之後,天天的爸爸打電話告訴我,天天現在與之前在家的表現判若兩人了。除了自己做自己的事情之外,還能幫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了,如幫奶奶提東西,幫媽媽洗碗,替爸爸去取報紙等。現在天天已經是個名副其實的“勞動積極分子”了。

天天為什麼在家裡和學校會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表現呢?造成這種家校表現不一得原因主要是成長環境不同。

現在的孩子多數是獨生子女,這些孩子除了父母之外,還有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一共6個人眾星捧月般地寵著,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皇帝”、“小公主”的生活。在這種嬌慣下,往往形成溺愛有餘,管教不足的局面。

家有“兩面派”的孩子怎麼辦

而到了學校後,孩子的地位發生了巨大的轉變,由家庭的核心變成了眾多學生中的普通一員,失去了特別的關心和照顧。在學校,為了贏得老師的表揚和同學的尊敬,他就會刻意展示自己好的一面,會積極地去做很多事情。

當孩子家校表現不一的時候,家長就要引起足夠的重視,積極地解決問題。那麼,我們該怎麼做,才能糾正這些“兩面派”的孩子呢?

首先家人要統一意見,不包庇孩子不當的行為。

接著家長需要做的就是做好家校溝通工作。

孩子不是畏懼老師的權威,對老師的話言聽計從,想贏得老師的表揚嗎?那就利用孩子

這個心理特點,經常與老師保持聯繫,把孩子在家的表現反映給老師,請老師幫助教育。

家有“兩面派”的孩子怎麼辦

如果你的孩子在家自卑內向,就請老師多鼓勵孩子,多給孩子鍛鍊的機會。

如果你的孩子在家很懶散,那就請老師嚴格要求孩子,督促孩子進步。

當然,老師回饋的意見和建議,要給給予重視。孩子做得好的地方及時甚至誇大表揚,不好的地方給予提醒,希望他改正。

(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