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小婦人》,很幸福

家有《小婦人》,很幸福

家有《小婦人》,很幸福

第一次看《小婦人》是書籍,讀到中間已經為喬和勞裡年少時的純真友誼所傾倒,後來再看是1994年的電影版,依舊不能釋懷故事的最後勞裡娶的人是艾米,而不是喬。儘管心裡明明知道喬不會是勞裡最理想的愛人,也還是會覺得可惜。大概這就是經典的魅力吧,故事總是出其不意才更引人嚮往,不是嗎?

一直以為這部作品不管是書籍還是電影,講的都是一個關於少女成長的故事,友情、愛情、親情,還有理想和追求,貫穿始終。卻一直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因素:母親。

在這部作品裡,每個女兒都是母親的“小婦人”,而她們的母親馬奇太太無疑在她們成長的道路上發揮了不可替代的引領作用,如果沒有馬奇太太,她們不會成為如此可愛的小婦人。

四個女兒有著迥然不同的個性,各自的人生選擇和追求也不一樣。梅格溫柔賢淑,不看重金錢和地位,最後嫁給一個清貧的家庭教師;喬性格直爽,如同假小子,一直有一個作家夢;貝絲文靜不愛說話,卻極好彈鋼琴;艾米活潑漂亮,喜歡繪畫,從小明確自己以後不會嫁給一個窮人。

在馬奇太太的寬容和指引下,她們得以在適合自己的方向自由地綻放不一樣的光彩,也形成了相對正確的價值觀,不至於走偏路。

四個女兒中,艾米是最有可能走偏的一個,她凡事喜歡爭先,嚮往有錢人的生活,做事情比較任性,小時候因為不能跟著姐姐去參加舞會便以燒掉姐姐的書稿作為報復。後來在馬奇太太的教育下,最大可能地克服了自己性格上的弱點,並且保持了自己的特色。

馬奇太太因材施教,對四個女兒的愛卻是一樣的,她並沒有偏袒於哪一個,在她眼裡,四個女兒都是她的天使寶貝。

梅格執意要嫁給一個窮人,馬奇太太並沒有阻止,只是說她希望自己的女兒幸福,尊重女兒的選擇;喬不安於平凡的生活,執意要出去完成自己的作家夢,儘管家境艱難,馬奇太太還是儘自己最大的能力為女兒爭取一個出國的機會,給她一個開啟夢想的希望和可能。

善良的貝絲在一次幫助窮人的過程中染病,記得當時馬奇太太趕回來的時候第一時間抱著她,告訴她不用擔心,媽媽回來了,後來貝絲度過危險期,活了下來。

母親這一角色,馬奇太太無疑是勝任的,她為自己的女兒們營造了一個充滿愛和溫暖的家庭氛圍,也在她們成長過程中為她們護航,並給她們帶去面對困難的勇氣和力量。

我們沒有看到,其實,馬奇太太曾經也是自己母親的“小婦人”,她也有自己的少女時期,只不過是歲月給了她一個全新的身份,使她也成了呵護女兒的母親。

我們是不是也常常會忘記,其實我們的父母曾經也和我們一樣,只是不諳世事的少男少女,歲月改變了他們的身份,卻從來不能改變他們自身,不管到了什麼樣的年紀,他們都還是他們自己,自己是永遠長不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