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爲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世界4大文明古國有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國。

古巴比倫、古埃及、古印度文明都已經消亡

公元前539年,古巴比倫王國被波斯帝國滅亡,古巴比倫文明也隨之消亡;

托勒密埃及王國於公元前30年為羅馬所滅,公元3世紀,古埃及文化與宗教沒落並消失;

公元前1750年,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文明消亡。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5000多年前的古巴比倫楔形文字

古巴比倫文明屬於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兩河流域,經考古發現證實有兩個世界最早的城市——距今10000—8000年的耶路撒冷附近的耶利哥城和敘利亞首都大馬士革。契形文字是由約公元前3200年左右的蘇美爾人所發明,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公元前539年,新巴比倫王國被波斯帝國滅亡,古巴比倫文明包括契形文字也隨之滅亡到了中世紀以後,兩河流域完全被伊斯蘭化。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古埃及文明滅亡於公元3世紀

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統一了上下埃及,開啟了法老統治時代,古埃及有自己的象形文字系統,完善的政治體系和多神信仰的宗教系統。在距今5000年的古埃及,已經有十進制數學,有加減法、倍乘和分數算法、幾何學,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公元前343年,古埃及被波斯帝國滅亡。公元前332年,亞歷山大大帝佔領埃及。其繼承者托勒密埃及王國於公元前30年為羅馬所滅。公元3世紀,古埃及文化與宗教沒落並消失。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哈拉帕文化

古印度全盛時期的疆域通常稱為“哈拉帕文化”,又稱為“印度河文明”,產生於公元前2300年。其代表是面積達260公頃的摩亨佐·達羅城的,其城市的規劃和建築具有相當高的水平。全城劃分為12個街區,有整齊寬闊的街道和良好的排水系統,有一些住宅精美寬敞,已經開始邁入文明的門檻。這一印度古文明延續了幾百年之後逐漸衰落,於公元前1750年因雅利安人的入侵而滅亡。

4大文明古國之中的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印度全部消亡了,為何唯獨中華文明之火可以綿延相續地傳承至今?其背後的深層原因是什麼?要認知這個問題首先需要找到中國的人文之根和文明之源。

中國的人文之根是黃帝還是伏羲?

中國人都說自己是炎黃子孫,黃帝軒轅氏也被官方奉為人文始祖。奉黃、炎為始祖最早的文獻記載出現在《國語-周語下》:“皆黃、炎之後也。”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太史公司馬遷

中國歷史之父司馬遷(約前145-約前90)編著《史記》的時候,距伏羲已近5000年,太過久遠了,伏羲已被神話虛飾的迷霧所掩蓋,故《史記》是從《五帝本紀》開始的。因為感覺到梳理中國歷史漏掉了伏羲不太妥當,太史公在自序中說:“伏羲性純厚,作易八卦。”

1903年8月,投身於“

攘除清廷、光復漢族”革命,自稱是“激烈派第一人”的著名學者劉師培(1884-1919)發表《黃帝紀年說》一文,提出廢除以帝王紀年的傳統方式,採用黃帝紀年。他說,黃帝是中華民族的祖先,是中華文化的締造者,“吾輩以保種為宗旨,故用黃帝降生為紀年”。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的時候決定學習西洋,採用陽曆,改以民國紀年,以黃帝紀元4609年11月13日(即陰曆辛亥年十一月十三日)為中華民國元年元旦。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的典禮因此定在了1912年1月1日,1912年因此稱為“民國元年”。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就職典禮

100多年來,主流文化一直將黃帝當成是中國的人文始祖。而事實上,黃帝並非是中國的人文之根。何為中國的人文之根?南宋學者陸游使曰:“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7000多年前,伏羲一畫開天、以一擬太極,創立先天八卦,開啟了華夏族群的原生文明,伏羲的太極八卦是為中國的人文之根。

中國人是炎黃子孫沒有錯,中國人更是伏羲子孫,連炎黃同樣也是伏羲子孫。黃帝是上古時期的天下共主、政治聯盟領袖,其人文貢獻主要表現為“制音律、創醫學等”。而黃帝制的“音律”和“醫學”並非中華文明之源,《神農本草經》就在《黃帝內經》之前,其所遵循的“陰陽五行法則”則是源自伏羲。因此說,伏羲而非黃帝才是中國的人文始祖!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黃帝本身也是伏羲子孫

另外,從考古發現來講,現代100多年考古史根本就找不到黃帝,連堯舜禹湯,乃至於整個夏朝都找不到。西方學者甚至懷疑夏朝純屬未經證實的傳說,根本就沒有存在過。比黃帝早2000多年的伏羲當然也找不到,但伏羲的人文遺存——太極圖和八卦圖形卻是有考古發現的。

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是因為伏羲嗎?

伏羲是一個修真者。7000年前,他通過調息導引、靜心淨心、抑識興元、至虛守靜,在入靜入定態觀看到了宇宙本體元氣,或稱真氣。而且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伏羲竟然能夠總結出天地萬物發展變化的統一性和普遍性規律,並用太極八卦符號系統向下傳承。

我們一般的思路侷限在文字記載是傳承文明的最好方式。有文字記載歷史為信史,文字記載之前只能是傳說。因文字是不會變的,是死的,而傳說則是會變的,是不能作數的。伏羲時代是沒有文字的,中國文明是由太極八卦和口耳相傳的方式傳承下來的。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太極八卦為圖,口耳相傳為言。一陰一陽之謂道。圖與言是中華文明傳承方式的一對陰陽,正是圖與言的共存、互動與交感,共同演繹著中華文明的傳承歷史,是中國人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守定故土、文明之火綿延相續7000多年的族群。世界上大多數族群是依靠宗教信仰作為聚合紐帶的,而中國人最重要的聚合紐帶就是文明凝聚!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第一篇之中說:

口耳相傳,或逮後世。”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伏羲之後,後世出現神農、黃帝、岐伯、文王、老子、楊朱、鬼谷子、宋鈃、莊子、王充、張載等聖人時,就是文明發展、完善和昇華之際。

文字記載雖然能夠傳承文明,但文字系統太過複雜,古時候認識文字的人只限於極少數的貴族,一旦面臨異族亡國等巨大變局,文明很可能會因此而消亡。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文字系統的複雜性和難以傳承,我們可以甲骨文為例來說明。中國文字的傳承脈絡是很清晰的:商甲骨文—周金文—春秋戰國大篆—秦小篆、隸書—漢楷書—魏晉草書、行書。

甲骨文這種有清晰傳承脈絡而非毫無淵源的陌生文字,中國人研究了100多年,從16萬片甲骨之中發現了近5000個字,現在只認識了2500多個字。就國家的重視程度而言,甲骨文研究院與文化部同級,是一個正部級單位。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漢字演變脈絡清晰

我們從漢字演變的過程,可以對文字傳承的複雜性略窺一斑。秦代的《倉頡》、《博學》、《爰歷》三篇共有3300字;漢代揚雄作《訓纂篇》,有5340字,到許慎作《說文解字》就有9353字了;晉宋以後,文字又日漸增繁。據唐代封演《聞見記·文字篇》所記晉呂忱作《字林》,有12824字,後魏楊承慶作《字統》,有13734字,梁顧野王作《玉篇》有16917字。唐代孫強增字本《玉篇》有22561字。到宋代司馬光修《類篇》多至31319字,到清代《康熙字典》就有47000多字了。

1915年歐陽博存等的《中華大字典》,有48000多字。1959年日本諸橋轍次的《大漢和辭典》,收字49964個。1971年張其昀主編的《中文大辭典》,有49888字。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瑞典遠東博物館收藏的6500年前雙耳彩陶壺

哲學的最高境界是大道至簡、執簡馭繁!相對於一個文字系統而言,伏羲太極八卦就簡單了。瑞典遠東博物館收藏的在甘肅臨夏永靖出土的雙耳彩陶壺,碳14檢測是6500年前的產物,其上有墨韻古雙龍太極圖。

太極圖在表示什麼?太極圖表示的是本體世界的運行示意圖,宇宙萬物內部都有一陰一陽兩種相對的力量,它們的共存、互動和交感,它們的聚散消長,共同決定著宇宙萬物的發展變遷。

人類的終極智慧就是宇宙本體,人類的文明史實質上是一部探求本體史,古今中外思想界、哲學界的大神基本上都是在探尋宇宙本體。全世界有關宇宙本體的哲學著作可以說是汗牛充棟、浩如煙海。而伏羲的偉大之處就在於,僅僅用了一個簡單的太極八卦圖形,就把宇宙本體論蘊含在其中了!

世界4大文明古國其他3個都消亡了,為何中華文明能綿延相續至今?

青墩遺址出土的6500年前的刻繪有八卦的麋鹿角

1979年,在江蘇海安青墩遺址出土了“東方第一卦”,即刻繪在麋鹿角上的8個六么重卦,經碳14檢測和樹輪校正,為6500年前的產物。

為何伏羲八卦一個簡單的圖形就能夠盡覽物性、窮極天理、洞悉人事呢?是因為伏羲的八卦圖形實質上蘊含著的是宇宙本體論的智慧。氣、道、陰陽、太極都在其中!

中國文明之所以沒有像古巴比倫、古埃及和古印度那樣在歷史的長河之中消亡,而是能夠一脈相承地傳承至今,主要的原因就在於中國人文之根的不同,就在於伏羲能夠穿越時空之無窮障礙,突破人類之思維極限,用修真——修習真氣的方式發現了宇宙本體即元氣之奧,並用簡單圖形+口耳相傳的方式向下傳承。後世又歷經黃帝、文王、老子、莊子等古聖先賢的發展、完善和昇華,才有了輝煌燦爛的中國文明史!

我們驕傲,因為我們是伏羲子孫!

關鍵詞:世界歷史 亞洲歷史 古巴比倫 古埃及 古印度 伏羲 中國文明

大哉!元氣、陰陽、五行!

美哉!華夏族群原生文明!

深層挖掘,傳播正向能量;

以文明道,再生華夏人文!


部分內容和圖片取自於網絡媒體,特此感謝!部分內容來自於作者專著《中國根基:通向文化大國之路》。

作者郵箱:

[email protected]

自由文化學者

郭文喜

2018年2月7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