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麼說「緊車工,慢鉗工,吊兒郎噹噹電工,不要臉的是焊工」?

居鬆鬆


農村有句老話,叫「緊車工,慢鉗工,吊兒郎當當電工,不要臉的是焊工」,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呢?

車工,鉗工,電工和焊工,是以前非常吃香的四個職業。

車工指的是車床加工,屬於機械加工的一部分。車床一開,就會給人一種緊迫感,做起活兒來很難偷閒,才有了「緊車工」的說法。

而鉗工呢,大都是通過雙手來完成的,要求有一雙巧手,屬於精活細活,當然快不了,所以才稱作慢鉗工。

不過這句話放到現在已經過時了,現在車工鉗工基本不分家。

而吊兒郎當當電工,並不是說做電工的人都很吊兒郎當,而是相對來說節奏更慢,而且以前的電工腰上彆著修電路的各種工具。從形象和做事風格上,都給人一種拖沓的感覺。

當然了,不要臉的是焊工也不是說當焊工的人不要臉。而是焊工做焊接時,都要被電焊弧光烤臉,導致臉部被烤傷。如果做事時不帶著面罩,那可不就是不要臉了嘛!

不過,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不願意幹這類活了,這是為什麼呢?

以電工為例,每月工資在5000-8000元。但不論是什麼天氣,只要電路出現問題,就必須立刻去維修。而且電工所承擔的責任也很大,出現一點問題都可能造成大事故。其次,從事電工也是件危險的事情,一不小心就會觸電。所以,才有那麼多年輕人不願從事電工及這一類工作了


找靚機二手機


緊車工,慢鉗工,吊兒郎當當電工,不要臉的是焊工”,這話還真有些來頭哩!

車、鉗、電、焊,是四個不同的工種,在像樣的機械製造廠或修理廠會同時具備這四個工種。所幸這四樣活我在年輕時都幹過。

車工就是車床加工,是人依附於設備操作的。“車床一響,工作緊張”。由於車床加工時人要緊盯加工部位,且雙手操作搖柄,而且一般活件都有工時要求,有參照系數,幹活不容易“偷閒”,故有“緊車工”一說。

鉗工基本上是手工操作,雖然也通過機器“修邊蹭角”,但大多是靠雙手來完成。因為鉗工“活”多是個別零活,不是批量生產,通過機械加工還要製作模型刀具等,反而不划算,就靠人工完成。因為是零活,很難有嚴格的工時考核要求,再則每個鉗工個體技術熟練程度、手“巧”與不“巧”不一樣,又不像車工馬達轟鳴的節奏。故有“慢鉗工”之說。

“吊兒郎當當電工”。相對於鉗工,電工的“節奏”就更慢了,給人一種拉里拉踏的印象。但是電工不能快,也快不得。一來與電打交道很“危險”,必須小心,細心,謹慎,先拉閘,後查線,一環一環不能亂。而且電工身上得裡當郎揹著工具袋,有時再挎一圈電線,走來走去的,也容易讓人看了覺得“散漫”。故有“吊兒郎當當電工”一說。至於有人說是電工“吃香喝辣”什麼的,跟這句話真扯不上。

“不要臉的是焊工”這最後一句最好理解了,因為電焊晃眼傷眼啊!電焊操作時一般都要帶專用電焊護面罩的。

直白順溜的四句話20個字畫龍點睛地指出了4個工種的不同特點。真是高手在民間,群眾智慧大無邊啊!





誰憐一燈影


車工一旦接單,整個切削加工過程都是特別緊張忙碌的。每一個步驟都不能錯,必須老老實實的在那看著,不斷的測量,調整。而且非批量加工的時候,一個零件要經過多道工序,換刀,上鑽頭挖孔,上刨床刨鍵槽,等等一些列的繁瑣過程,期間還要停下來多次測量數據。


所以為了加快加工速度,車工換刀,推頭,調角,等動做都是非常迅速的。看起來特別緊張忙碌。

鉗工乾的活基本不是快速的活,各種安裝拆卸,都是要花費時間的,所以看起來鉗工遠遠不如車工忙碌。另外有些活也不是動作快效率就高的。

例如老鉗工帶學生,用手鋸手動切割鋼材,老師傅不慌不忙,一下是一下的來回穩定拉鋸,看著很慢。學生就不服氣啊!把鋸拉的飛快。堅持不一會,拉不動了!鋸條也變鈍了!老師傅快割斷了,這邊才割進去一點點。可見有些活不是快就行的。



吊兒郎當是電工,好吧,我承認,我曾經也幹過電工。老話說的好:腰力彆著三塊鐵,走到哪裡都是且兒(客人的意思)。


八十年代村裡電工吃香,誰家裝電,斷電修理都得請電工。而且電費也不透明。那時候電工腰力彆著三塊鐵(鉗子,螺絲刀,等工具),去誰家幹活都得好煙好酒招待(也會有一些韻事)。外表看起來也是挺邋遢的。而現在穿線架線工地等電工,工作的時候,穿線的時候都是亂糟糟的,整個人吊兒郎當也不奇怪。

不要臉是焊工,說的是電焊弧光烤臉,焊工基本臉部皮膚都被電弧烤傷,爆皮,皮膚過敏是常態。不過現在勞動保護比較到位,焊工也比較重視這個問題,臉部皮膚也比以前好多了!


水墨丹青一世情


這是指過去普通車床的工人,現在多用自控車床就不緊張勞累了。俗話說萬能車工,車床的加工作用最多,可以打孔,車削平面外圓,鏜內孔,加工內外螺紋,滾花旋壓,加工內外臺階等等,因此車工要學習磨多種刀具,鑽頭。有的零件要加工十來道工序才完成,許多零件在車床上就可加工完成。車工加工一般都是零件的先加工部分,後再由鑽,銑,磨等完成。車工在操作中相當緊張和勞累,因為車工必須彎腰操作,而是操作時間很短,有的走刀就只有二三秒鐘,如果反應不及時就會撞車零件報廢,其中挑內外螺紋時最緊張。鉗工主要是劃線和打孔,只要會看圖紙和會磨鑽頭就差不多了。鑽工可以坐著幹活。電工分維修和安裝兩種,當然現在電工多是看配電室。除了安裝電工勞累外,當然現在安裝工程全部由臨時工和農民工幹。維修電工和配電室值班的正式工都很清閒,有人幹一輩子電工只會換個燈泡,拉個電源。焊工也是比較累的活,要用罩子遮住臉幹活。我認為車工勞動強度最大,技術最全面,也髒也危險,其次就是焊工。


彩雲東昇


所謂車工緊,是指車工一般都是計件制,幹得多收益多,從開工到下班一般都不怎麼休息的!幹活快,時間緊!累!慢鉗工,實則是說鉗工的工作都是細緻活,慢工出細活,絲毫不能馬虎,因為鉗工一般牽涉的工作就是做工裝,夾具,模具等裝配拆裝活,所有產品的基準,不能盲目圖快,那樣會出產品批量報廢事故,心急的人幹不了這工作!一定要心細手穩。吊兒郎當是電工,指的是電工的工作本來就是設備的維護,一般情況下設備正常運行一切順利,沒有設備故障,那麼就沒電工什麼事,每天上班就是閒著到處瞎逛,一副不務正業,吊兒郎當的樣子,閒著就把錢掙了,但是一旦有設備故障並且是疑難雜症的話夠得你受。至於不要臉的是焊工嘛,指的是焊工這活,由於經常在高電弧環境下工作,又髒又累不說,皮膚受不了,臉上身上幹久了都得被輻射掉幾層皮,那滋味不是一般人能受得了的!正確說法應該是,車工緊,鉗工松,吊兒郎當是電工,不要臉就去當焊工!


小白菜一枚


這句話是對車工、鉗工、電工、焊工技術工種工作狀態的一種調侃,當然這是一種表面上看起來的工作狀態,其間辛苦自知,各有各的道兒。


對不是吊兒郎當工作的電工來說,看起來似乎不公平,當然焊工更不用說了,只是工作場景的一種還原而已。


車工,為什麼說緊呢?


因為車工這個工種工序較多,而且比較緊湊。有切、削、鑽孔、刨,測量、打磨等多道,而且每道工序用的工個不一樣,甚至地點都不一樣,看起來就很緊張忙碌,但熟練車工會忙而不亂,他們工作起來也是心中有底有數的。


鉗工,這個工種想快也快不了。


如切割不僅要把握速度,還要掌握力道,快了,會讓刀口變鈍,沒有好的工用具,就只有事倍功半了。



記得剛進廠的小蘇看到秦師傅慢吞吞的,性子急的他實在看不下去了,趁師傅不在的時候,三下五除二加快速度結果將磨具弄壞了。


後來設備科負責人根據他的性格特點給調到車工工種了。電工,還真不是一個吊兒郎當的活兒。


如果一個不小心,給工廠帶來損失事小,丟了小命事大。電工是一個技術活兒,看起來容易,要精進卻難。真正的好電工師傅沒有兩把刷子是不行了。


在緊要關頭,要迅速作出準確判斷,作出相應的對策。但一當工作起來,就不能掉以輕心,必須穩進穩紮,確保萬無一失。看高山上搶修的電工,無不是小心駛得萬年船。


由於他們工作地點常變換,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地方,人們往往看到的是他們在緊張過後大放鬆的樣子,腰裡彆著三塊鐵,走到哪晃到哪,確實是一副吊兒郎當的模樣。


焊工,不要臉,就很簡單了。


工作的時候,沒有哪一個焊工不是拿著特製面具進行操作,當然看不到臉了。即使是這樣,一般焊工的臉都呈暗紅色,不知道是不是長年與高溫打交道的原因就不得而知了。


“緊車工,慢鉗工,吊兒郎當當電工,不要臉的是焊工”只是對這幾個工種的一種形象說法而已,請電工、焊工師傅們聽了不要不高興,當成一句方便記憶的玩笑話好了。


頑一先生


這裡我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吧,我也能算是半個過來人吧。

我現在是在學校學習,而專業是機電一體化專業。眾所周知,機電一體化專業是一個涉及範圍很廣的專業,主要就分為兩大類,可是是機械類,可以電工電子類。

而樓上所說的車工鉗工和電工我都接觸了,也進行過所謂的金工實訓。顧名思義,就是通過車工和鉗工進行一個物件的鍛造。

當時我鍛造的是一個圓柱和錘子,當時老師給了一個任務,老師先是實踐了一遍後,便讓我們開始開車床鍛造小圓柱,當時老師給出了數據,精密度要求非常高,直徑不能低於標註0.1毫米,所以當時硬是車了很多組數據才成功,達到標註範圍,當時的體驗是什麼?就是注意力十分集中,生怕超出怎麼一點範圍。

而我們的鉗工則是人工磨錘子,靠得完全是力氣活和精密度,磨了差不多了,先是測一下,不及格,繼續磨,平面不光滑,繼續搓平。

而電工呢?小弟不久前拿下了電工上崗證,也有一番心得。

我們學電工時,老師先是給我們講安全注意事項的,因為電工時特種作業,稍有不慎,便會造成不可醞釀的後果,尤其是高壓作業的時候!380V便可以要人命了,而三相異步電動機和繼電器要的就是380V電壓,所以電工時非常危險的,一定要牢記安全注意事項。

至於焊工呢?可不是電子元件那種焊錫了,而是電焊,電焊是一本技術活,作業時一定要佩戴防護眼睛,不然極其傷眼(我父親早期便是如此),而且電焊中間產生的氣體也是具有刺激性的,對人體有害的。

所以,我認為以上工種都是十分重要的,都是基礎工種,不分貴賤。

同時也希望國家能更加重視這些基礎工種,尤其是電工,現在工資真的不高。


小周郎



這個問題我回答吧!因為我是車工出身!車就是我們常說的車床,接觸過見過機械加工的人都應該懂得,車床根據其加工部件大小有不同型號,滿足一般機械加工最大有30車床就可以了!車床的工作原理是用卡盤(車頭)夾緊加工部件(毛坯件或粗加工件)在高速旋轉(根據加工精度的要求速度可以控制)的情況下跟進刀架用車刀切削工件達到加工圖紙要求!說其緊是因為部件在高速旋轉,吃刀深淺、走刀快慢、轉速高低都必須人為控制稍不留神就會出現撞車事故(刀架和車頭相撞還會損壞機床部件)和出現廢品!所以在切削過程中必須用眼常盯著工作的車床,進退停止必須人為控制,當然這都是半自動機床,後來發明的仿形車床和數控車床就比較輕鬆了!這是緊車工!

慢鉗工(修理工)是因為他們不需要在有機械設備高速運轉的環境下工作,工作有平臺,歇著有椅子!這又好像醫生給病人看病一樣,不緊不慢,有歇有閒,著急了給你修的快點,不著急就磨洋工!一把銼刀一把鋸弓一把改錐一把鉗子一把活扳手就能搞定!

電工與鉗工相比更自由,跳閘了換換保險,沒電了發發電也許是最重的活了,換個燈泡換個開關都是分分鐘的事情,吊兒郎當都是習以為常的事情!



與電工鉗工相比,電焊工似乎是具有特種作業證的工種仗著一般人幹不了,遇上急難活他們會弔你的胃口,能推就推,不給好處不辦事,給了好處辦不好,剛剛焊過的東西沒用幾天又壞了,他們臨走就會告訴你壞了再來!你說氣人不氣人!


冀之筆


緊車工,慢鉗工,吊兒郎當當電工,這話已大大過時了。

車工和鉗工本基本就不分家的,會車工的就會鉗工,會鉗工的就會車工,因為車工鉗工都有二個共性:

一,識圖能力,要看得懂被加工的零部件的圖紙,記住被加工工件的光潔度,臺階的R倒角R5,或R3,同心度,正負多少絲等等。



二,車工學會磨車刀,可不能一天二天可以學好的,刀磨的不好,加工件車不好不說,還要車壞了的,根本車不出不來的,車花跟著軸打滾,不往外吐,工件象是老鼠啃出來的木棍,等等情況都出來了。


另外被車工件的基料是什麼,要用什麼刀具,比方說生鐵,鑄鋼,不鏽鋼,它們的硬度,韌度是不一樣的,你所用車刀的材質也不一樣,所磨的刀刃角度也不一樣。要學好磨刀,首先要謙虛地向老車工討教,再自己模索總結,大概小半年能學會磨刀和撐握加工什麼材料用什麼刀具了。

磨鑽頭十分難,車工車軸兩頭要打中心孔,非得用中心鑽頭不可,磨鑽頭學一年也學不好,你磨的鑽頭可能會跑來跑出,上跳下竄的,鑽的位置偏了,工件會報廢!另外鑽的孔呈三角形、橢圓形了,這孔鑽廢了,工件也跟著作廢。有的車工,鉗工幹了一輩子磨不好鑽頭 ,這樣的大有人在,我們廠裡叫他們為“老童生”。



現在平車床、立車床、鏜床、銑床、磨床,都已實現數控式的電腦管控,所加工工件,只要車工裝上車床夾牢,數字會自動控制工件的尺寸長短,大小等等的精度,加工件與加工件之間的尺寸誤差可以忽略不計,一個車工可守多臺車床,效率相當高的。


鉗工已經變成了產品(裝備)的安裝工,調試工了。機械的安裝很重要,有過渡配合,零與零配合,還有正過盈配合,是要求將雌件孔徑加熱變大,雄件軸徑冷凍變小,這樣組裝後的產品,在常溫中就是緊配合,拆都拆不下來,這產品就十分OK!

電工,沒有純電工,他們要懂數字化軟件的維護和安裝,懂機電一體化的維護和安裝,不懂數控也得懂數顯,而不是三箱四線接接線那麼筒單了。

年輕人要努力學習文化知識,時代在向你們招手,新一代人,沒有文化,沒有技術可不行呀!


老蛇正宗






“緊車工,慢鉗工,吊兒郎當當電工,不要臉的是焊工”,這是以前人們對工廠這四個技術工種性質的調侃。

緊車工的“緊”有三方面:一是要把需要加工的部件固定緊,因加工的零件在車床上高速旋轉切割,如不固定緊極易飛車造成工傷事故。另一個是電動機械作業,速度快,加工的批量產品多,任務緊。還有就是車工很辛苦,站著操作,注意力要高度集中,眼晴要緊盯著高速旋轉切割的零件,手裡要把好搖桿推進的速度,適時停車測量尺寸,所以精神也較緊張。所以叫緊車工。

而鉗工相對車工就慢多了,因鉗工是通過鋸,銼,砂布或砂輪,錘等手工工具操作加工零件,常言道:慢工出細活就是指這一類手工工藝。

吊兒郎當當電工,這應特指工廠電器設備維修電工,因維修電工平時負責電動設備的安全運行巡查,到處東張西望,聽聽,聞聞,看看,摸摸的就顯得吊兒郎當,這是外行看到的表面現象,其實電工的責任心是很強的,因電很危險,而且電動設備是工廠生產的動力,就如人的心臟,如果電器設備出現故障了就會局部甚至整體停產,因此,平時巡查及時排除隱患很重要。

不要臉的當焊工,這完全是調侃,因電焊的幅射很強,易傷眼睛和皮膚,因此電焊工作業時必須要按要求穿戴焊工特製的勞保服和麵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