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的崛起之纵·横古今

有一部电视剧《大秦帝国》收视率不错,这部剧虽然表现的是战国征战时的场面,但那个时代却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最自由开放的年代。对于大秦帝国的崛起,它有细致入微的描述。准确来说我们可以看到从商鞅变法开始一直到以连横破合纵,以远交近攻的方式,来完成一统六国的大业。这是《大秦帝国》特别清晰的脉络。那我就来给大家说说大秦帝国的崛起,它的奥妙到底是什么。

大秦帝国的崛起之纵·横古今

战国初期,秦国没有优势,它在七国当中论国力,比不上齐国和楚国。是什么契机,秦国开始转变呢。这就得说秦孝公继位之后,展开了一个伟大的历史事件叫商鞅变法。商鞅原本名字叫卫鞅,他想大展宏图,当时就感觉秦国有称霸的野心,因此来到了秦国,然后把治国的宏韬伟略跟秦孝公说,秦孝公觉得非常好,就让商鞅开始了变法。

商鞅为了变法,想了很多办法。首先商鞅知道秦国推行什么政策经常朝令夕改,老百姓都不敢信了。怎么办,那就得建立信用,怎么建立呢?他想了一个办法叫徙木为信,拿这事来立诚信。他在秦国城南门搁一个非常大的木头,然后悬赏,说谁能把这木头从南门给我挪到北门去,赏十金。老百姓围着木头凑热闹说只要搬走就给十金,不可能。结果没人上,这时候商鞅加码,若有人把这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的五十金。果然,重赏之下有勇夫。有个大个子搬起木头从南门搬到北门,得到了那五十金。这时候老百姓一下子就炸开了锅。看来这下是动真格的了,接下来商鞅推行什么法律都好使了。

大秦帝国的崛起之纵·横古今

当时的变法核心是以农为基础,以战略为目标。就是强盛秦国的农业,来充实秦国的国力,最终的目标是打仗,要吞并六国。所以他当时很多的改革就是针对过去的弊习。首先以军功定爵位,第二废井田开阡陌。这时候他的政策是重农抑商,在农业为主的时代可以极大程度的强盛国力。所以秦国是从商鞅变法时开始真正迎来了一个大发展。

当然,得到老百姓的拥护是不够的,秦国贵族很反对这个变法,因为触动了他们的利益。无论是土地改革还是说军功,都把贵族的利益分开了,再加上商鞅本人为了推行政令,有的时候做的稍微过了点儿。比方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因为周礼规定,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结果秦孝公他儿子秦惠文王真犯错了,这不能杀,也不能动刑。商鞅说这样,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把秦惠文王老师一通处罚。所以商鞅这么一弄,得罪了很多既得利益者。

大秦帝国的崛起之纵·横古今

后来,秦孝公死了,秦惠文王登基,他的那老师,第一个告商鞅要谋反。秦惠文王就把商鞅给杀了,五马分尸车裂之刑。其实秦惠文王不仅仅是感情上恨这个商鞅,他有现实考量,就是触动贵族利益,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也动摇了秦王统治的根基,那么这些人不敢对王权发怒,却对商鞅恨透了,所以这时候杀了商鞅,能缓和这些贵族的矛盾,作为秦惠文王来说牺牲一个人能获得这么多好处值当。再说秦惠文王没有停止商鞅那些改革,反正我已经继续执行了,你本人的存在意义就不大了。

其实这一点,古往今来真是莫不如此。秦国一点点强大起来了,可秦一强大,其他六个国家不太平了,接下来这六个国家想个办法合作,然后秦国为了打破这局面,就用连横破之。

大秦帝国的崛起之纵·横古今

合纵的概念是苏秦提出来的,他发现秦国太强盛,弄得其他国家都害怕,要想不怕秦国,就得把这六个国家合到一块来。它们合到一块,在地图上它们是纵向的,所以叫合纵。秦国不敢轻易动兵,得想办法打破这局面。因此后来出了一个张仪,帮秦国撺夺这个国家那个国家,然后你想保安全,你跟秦国一块结盟不就安全了吗,所以这就叫连横。

大秦帝国的崛起之纵·横古今

后来连横把合纵破的是一塌糊涂。因为六国的利益不一致,互相之间有矛盾。很难长久的稳定下去。后来秦国又接收了一个谋臣范雎。范雎给出了一个重要的谋略叫远交近攻,离的远的国家可以结交下来,暂时没有利害冲突,保证让它不成为你的对立面,然后离的近的要打也方便。再者说,往远了打先得经过韩赵魏,都还没攻下来,它成为你后顾之忧,容易抄你后路。所以这远交近攻,给当时的秦国最后一统六国,在战略上确定了一个伟大的战略方向。

大秦帝国的崛起之纵·横古今

所以我们说的商鞅变法,内部改革,外部以连横破合纵,最后远交近攻。一直到今天,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现在无论说改革还是面对复杂的国际局面。其实当初大秦帝国这些谋略,对于现在的中国应对错综复杂的世界局面,依然具备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