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治療的「非常規武器」之……腫瘤消融術

肺癌治療的“非常規武器”之……腫瘤消融術

消融術屬於腫瘤的局部治療,指通過各種能量手段(射頻、微波、冷凍、激光、高強度聚焦超聲等)造成腫瘤組織壞死的一類治療技術。也就是通過CT、MR或者B超引導,將電極插入腫瘤實體內,應用相應的能量平臺發揮作用,將腫瘤全部或大部分消融。

通俗理解就是通過一條電極把腫瘤燒死。

肺癌治療的“非常規武器”之……腫瘤消融術

一,常用的消融方法

消融的方法包括:

1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

2 微波消融術(microwaveablation, MWA)、

3 冷凍消融術(cryoablation)、

4 激光消融術(laser ablation)、

5 高強度聚焦超聲(high-intensity f℃usedultrasound, HIFU)等。

常用的是射頻消融、微波消融和冷凍消融。

肺癌治療的“非常規武器”之……腫瘤消融術

三種消融技術均能用於肺部腫瘤的局部治療,但各有特點,在臨床實踐中要合理選擇消融方式,以達到滿意的治療效果。

對於直徑≤3 cm的腫瘤,三種消融方式均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對於直徑>3cm,尤其是>5 cm的腫瘤,微波消融具有消融時間短、消融範圍廣的優勢,而且更適合治療鄰近大血管的腫瘤。

冷凍消融較少引起局部疼痛,特別適用於腫瘤距離胸膜≤1 cm或有骨轉移引起骨質破壞的腫瘤患者,冷凍消融形成的“冰球”邊界清晰,易於監測,可應用於鄰近危險臟器的肺部腫瘤。但冷凍消融在治療過程中消耗患者血小板,對於凝血功能差的患者,應避免使用冷凍消融。

肺癌治療的“非常規武器”之……腫瘤消融術

1 原發性周圍型肺癌

①患者因心肺功能差或高齡不能耐受手術切除;

②拒絕行手術切除;

③其它局部治療復發後的單發病灶(如適型放療後)。腫瘤最大徑≤3 cm,且無其他部位的轉移。

2 肺部轉移瘤:原發病得到有效治療,預後較好的肺內轉移瘤(如肉瘤、腎癌、結直腸癌、乳腺癌、黑色素瘤和肝細胞癌)。單側肺病灶數目≤3個(雙側肺≤5個) ,多發轉移瘤最大腫瘤的最大直徑≤3 cm,單側單發轉移瘤的最大直徑≤5 cm,且無其他部位的轉移。對於雙側肺腫瘤,不建議雙側同時進行消融治療。

3 姑息性消融:治療的目的在於最大限度減輕腫瘤負荷、緩解腫瘤引起的症狀和改善患者生活質量,適應症可以適當放寬。如腫瘤最大徑>5 cm,可以進行多針、多點或多次治療,或與其他治療方法聯合應用。如腫瘤侵犯肋骨或胸椎椎體引起的難治性疼痛,對腫瘤局部骨侵犯處進行消融,即可達到止痛效果。

4 腫瘤消融術也可結合外科手術應用於開胸或電視胸腔鏡手術中,如:

①肺部腫瘤鄰近致命的結構如大血管、肺門或心臟;

②在開胸後發現肺部腫瘤不能夠切除的情況下;

③肺部多發性結節,在切除主病灶後,其他病灶可以考慮消融治療。

肺癌治療的“非常規武器”之……腫瘤消融術

肺癌治療的“非常規武器”之……腫瘤消融術

肺癌治療的“非常規武器”之……腫瘤消融術

1 合併嚴重肺部感染沒有控制者;

2 凝血功能障礙者;

3 消融病灶同側惡性胸腔積液沒有很好控制者。

4 全身情況極差者。

四,消融術前準備

1 局部麻醉前4 h禁食,全身麻醉前12 h禁食、前4 h禁水。

2 術前口服鎮咳劑。

3 適當口服鎮痛劑。

五,肺癌消融併發症

1 疼痛:一般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可根據疼痛程度給與鎮痛劑和鎮靜劑。

2 消融後綜合徵:是由於壞死物質的吸收和炎性因子的釋放引起,表現為低熱、乏力、全身不適、噁心、嘔吐等,一般持續3 d-5 d,對症處理即可。

3 氣胸:消融後最常見的併發症,發生率為10%-60%。

4 胸腔積液:一般為少量胸腔積液。

5 出血:發生率在3%-8%,大咯血的發生率極低,多具有自限性,可持續3 d-5 d。

6 胸膜反應:消融過程中刺激了支配壁層胸膜的迷走神經,可使心率減慢、甚至心跳停止。可適當應用阿托品、鎮靜劑等藥物。

7 感染。

六,隨訪及療效評估

1 隨訪:術後前3個月,每個月複查一次胸部增強CT。以後每3個月複查胸部增強CT或PET-CT和腫瘤標誌物。主要觀察局部病灶是否完全消融、肺內有無新發病灶及肺外轉移等。

2 術後影像學表現:消融後強化CT掃描顯示的變化規律為:消融後1個月-3個月內病灶增大,3個月後病灶保持穩定或逐漸縮小。

①早期改變(1周內):病灶內可出現蜂窩狀或空洞樣低密度影,消融腫瘤周邊為不同衰減程度的同心圓包圍,稱為“帽徽”(cap badge)徵象(此徵象在消融後24 h-48 h更加明顯)。CT值減低,病灶較消融前增大,周邊呈現GGO樣反應帶,一般認為GGO應超出腫瘤周邊邊緣至少5 mm可達到腫瘤完全消融;

②中期改變(1周-3月內):消融區可持續增大,其周邊可能出現環繞清晰銳利的強化環,稱為“蛋殼”(egg shell)徵象。

③後期改變(3月後):與基線(一般以病灶消融後1個月時的CT表現為基線)比消融區在3個月後病灶保持穩定,以後的CT隨訪過程中病灶區域有幾種不同的演變模式:如纖維化、空洞、結節、肺不張、消失等。

3 局部療效評估 以消融後1個月時的病灶為基線判斷療效。

①完全消融(出現下列表現任何一項):病灶消失;完全形成空洞;病灶纖維化,可為疤痕;實性結節縮小或無變化,但CT掃描無造影劑強化徵象;肺不張,肺不張內的病灶CT掃描無造影劑強化徵象;

②不完全消融(出現下列表現任何一項):空洞形成不全,有部分實性或液性成分,且CT掃描有造影劑強化;部分纖維化,病灶部分纖維化仍存有部分實性成分,且實性部分CT掃描有造影劑強化;實性結節,大小無變化或增大,且伴CT掃描造影劑有強化徵象。

肺癌治療的“非常規武器”之……腫瘤消融術

包括消融與外科、化療、放療和分子靶向藥物等的聯合。

消融技術在治療肺部腫瘤方面具有:創傷小、療效明確、安全性高、患者恢復快、操作相對簡單、適應人群廣等特點。

經皮消融治療不能耐受手術切除早期NSCLC患者(腫瘤直徑2 cm-3 cm)的1年、3年和5年的生存率分別達到97.7%、72.9%和55.7%,且死亡率小於1%。這些臨床證據讓我們相信未來這一技術會在肺部腫瘤的綜合治療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其地位有可能成為繼手術、放療、化療之後的一種新的治療模式。

肺癌治療的“非常規武器”之……腫瘤消融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