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如何看待魯智深圓寂的情節?

輝煌的光0


鐵石禪機已點開,錢塘江上早心灰。

六和寺內月明夜,三竺山中歸去來。

衲子心空圓寂去,將軍功遂錦衣回。

兩人俱是男兒漢,不忝英雄濟世才

這是魯智深坐化一篇的開場詩,講的就是魯智深坐化的事,頗有些宿命意味。

一篇水滸,從一開始對每個人遭遇的憤怒,到聚義梁山的壯懷激烈,再到招安之後的失落,以及遠征方臘的慘痛,最後本應凱旋高歌但卻透滿悲涼的收場。

我經常想,為什麼徵遼一將未損,打方臘時卻隨便一戰都要死幾個,這並不合理。但是仔細想一下,終於明白施公的意圖。並非他們都該死,而是故事到了收場的時候了,既然收場,就要安排每個人的結局。結局並不是只有生與死,但是,在這個故事裡,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生與死。

只不過這死也有真“死”和假“死”,打個比方,就說魯智深的好兄弟林沖。林沖與高俅的仇不用再贅述,與宋江也立場不同,難成兄弟。那麼征服方臘之後,林沖該如何收尾,如果大家是作者,改怎麼安排?

已是招安之勢,藉助宋江幫他報仇完全不可能,況且此時梁山人馬殘缺,實力削弱。如果回京等待他的會是什麼?高俅會把一顆炸彈放在身旁麼,一定會找機會除掉林沖。所以林沖決不能回京。


所以作者是這麼寫的:宋江等隨即收拾軍馬回京,比及起程,不想林沖染患風病癱了。你說巧不巧?剛要啟程,就癱了。沒缺席過一場戰役的林教頭竟然無緣無故這麼巧的突然就癱了,你能信?

所以說這是施公為林沖找的一個藉口,一個收尾。林沖真病假病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林沖不能回京。後來說半載而亡的消息是傳給宋江的,包括楊志的死訊也是發文傳給宋江的,這裡雖然作者說他們死了,但是巧在似乎都是以宋江為第一人稱。誰知是不是跟其他人離開的人一樣,找個藉口就此歸隱呢。所以這就是假“死”。


說回魯智深。魯智深是二龍山系幾個主頭領第一個“死”的,隨後林沖“癱了”,武松“殘了”,楊志“死了”,不得不說這幾位真的很有默契。不過很顯然作者還是最偏愛魯智深,因為他是全篇唯一一個找到自己的。

我曾說梁山上漫山神魔,多數都不是人,林沖是最像普通人的,武松是近神的,而魯智深則是近佛的。這三兄弟對待事情是三種不同態度,卻是整部書最鮮明的角色。

拳打鎮關西、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林,這段時間的魯智深好打不平,率性而為。落草二龍山到加入梁山之後,雖然與幾個好兄弟聚在一起,每天大口喝酒大塊吃肉,但是魯智深開始迷茫了,找不到人生意義了。直到參禪五臺山,智真長老給了四句偈語,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雖然不明白,但是魯智深的心理狀態慢慢變化了。

一路殺伐,魯智深看到了梁山兄弟的下場,也明白了宋江的心思。征服方臘之後的梁山沒有喜悅,每個人心中都非常沉重,魯智深更是感到厭倦,厭倦了殺伐,更厭倦了權利爭鬥,所以在六合寺看到潮信,心中高興,原來師傅早就指點自己,並且為自己準備好了後路,而自己今日方才明白,於是寫下幾句詞。


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至此找不到方向的魯智深終於釋然,知道自己該怎麼做,做出了自己的選擇,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圓滿的歸於沉寂,不再隨宋江回京。於是接著林沖“癱了”,武松因為殘廢不走了,楊志“死了”。不管是真死還是假死,都是一個結局,但在世人眼裡,他們都不在了。


暮雲齋主


健健康康的魯智深,為什麼會突然圓寂?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2017.2水滸中,魯智深是作者和讀者都情有獨鍾的人物。看他長得五大三粗,賊眼兇相,平生不修善果,只知殺人放火,卻有一顆路見不平一聲吼的善心。

他見不得弱勢群體受欺壓,初聽陌生人金翠蓮父女的遭遇,就憤而打死鎮關他見土匪強搶民女,他敢一人對抗一座土匪山,妙說姻緣打周通。

他見兄弟林沖受迫害,一路悄悄護送千里,在最關鍵的時刻,出手救下林沖的性命。

為了陌生人,他可以放棄體制內安穩的生活,不當軍官當和尚。為了兄弟,他可以放下自由自在的菜園和尚生活,寧願漂泊江湖。

魯智深愛憎分明的仗義性格在看官心中烙下了深深的印記。到後來,在世人眼中正值功成名未就之際,他又突然圓寂而去,讓看官難免傷懷。

也給看官留下十萬個為什麼之一:健健康康的魯智深,怎麼會說圓寂就圓寂了呢?

回答這個問題前,先簡單回顧下魯智深當和尚的經歷。

起因,大家都知道,緣於為弱勢群體打抱不平,打死了鎮關西。逃跑路上,又被金家老漢反救,引薦給自己的女婿趙員外。

趙員外是個大財主,也是五臺山的大施主。趙員外便把魯智深,當時還叫魯達,推薦到五臺山當和尚,以規避官府追捕。

初上五臺山時,魯達的長相就把寺廟裡管事的和尚嚇到了,都認為,魯達“兩隻放火眼,一片殺人心”,不是當和尚的料,便跑去勸寺裡的總管事——智真長老,別將魯達剃度為僧。智真長老一聽,先說“看在趙員外錢的份上,不能不給他面子”(原話不是,本意是),隨後對眾人說“我先看看這人有沒有佛緣”。於是,咒語一念,入定去了。

原來,這智真長老是個活羅漢,能潛入人心,以觀其前世今生。

一柱香後方才回來,智真長老對眾僧說:“只顧剃度他。此人上應天星,心地剛直。雖然時下兇頑,命中駁雜,久後卻得清淨,正果非凡,汝等皆不及他。”魯達就這麼當上了和尚,從此也有了一個和尚的名字叫智深。

雖然當了和尚,但他不知如何誦經修行,不僅照常喝酒吃肉,情急了,直接就在佛堂前後拉屎拉尿。毛了,就大打出手,把眾和尚痛打一頓。

智真長老不能老護短呀,於是,寫封信讓他投奔自己的師弟,到東京大相國寺討口飯吃。

在那裡,他遇見了林沖,二人結拜為兄弟。後來,林沖受迫害,他為救林沖,得罪高俅,又被迫落草。再後來,魯智深追隨宋江,在梁山坐了第13把交椅,當了一個步兵頭領,與梁山兄弟一道南征北戰。

數年後,梁山招安徵遼,凱旋迴京之際,途經五臺山,魯智深想念自己的師傅智真長老,與宋江等眾人一道前去參拜。

一見面,智真長老就對魯智深說:“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原來,當初魯智深剛上五臺上時,智真長老就知道,魯智深是個了身達命之人,只是俗緣未盡,要還殺生之債,因此教他來塵世中走這一遭。

智真長老與魯智深分別時,又說:“吾弟子,此去與汝前程永別,正果將臨。也與汝四名偈去,收取終身受用。”偈曰: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

後來,在攻打方臘時,四句話一一應驗。魯智深先後活捉了夏侯成、方臘。仗打完了,梁山進駐浙江六和寺裡休息。那一夜正值八月十五,三更時分,錢塘江大潮如約而至,滾滾之聲如擂戰鼓,魯智深夢中驚醒,不知就理,提著禪杖,大喊一聲,便要出去廝殺。

這時,眾僧人方才告訴他,這叫“潮信”。

而那一刻,魯智深突然頓悟“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看來今夜必將圓寂。可是,什麼叫圓寂呢?他又問眾和尚。

和尚們都笑了:你一個當和尚的,怎麼連佛家的基礎知識都不懂呢?圓寂就是死。

魯智深也笑了:既然死乃喚做圓寂,那今天灑家是死定了。隨即請僧人幫他燒洗澡水,沐浴更衣,又叫手下去請宋江來看他。又討來筆墨紙,寫下一篇頌子。

注意:到此時,魯智深真的進步不小。當初打死鎮關西跑路時,官府懸賞捉拿他,他不識字,還跑到自己的佈告前看熱鬧。而此一時,他居然能識字,還會寫頌子。

頌子還寫得充滿了禪意:“平生不修善果,只愛殺人放火。忽地頓開金枷,這裡扯斷玉鎖。咦!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

進步不小啊!但奇了怪的是,當軍官多年,他一直是個大字不識,當土匪後到是學會了識字。難不成梁山也辦隨營夜校,宋江也知道掃盲?

話說回來。當時,魯智深寫了頌子,去法堂上,捉把禪椅,當中坐了。焚起一爐好香,放了那張紙在禪床上,自疊起兩隻腳,左腳搭在右腳,自然天性騰空。也就是靈魂出竊了。

宋江等人來看時,魯智深已經不動了。

從誤打誤撞當上和尚開始,魯智深就沒有念過一天經,甚至連佛家基礎知識——圓寂是什麼東東都沒弄明白,忽然就坐化成佛了?

文中,眾和尚只是告訴魯智深,“圓寂”是“死”。而實際上,“圓寂”即“涅槃”,謂諸德圓滿,諸惡寂滅,是佛教修行理想的最終目的。所謂圓寂,具足一切功德為圓,遠離一切煩惱為寂。

按這樣的解釋,魯智深已經達到了這個理想狀態。在他活捉方臘之時,宋江就對他說:“今吾師成此大功,回京奏聞朝廷,可以還俗為官,在京師圖個蔭子封妻,光耀祖宗。”

魯智深答:“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淨了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宋江又說:“吾師既不肯還俗,便到京師去住持一個名大剎,為一僧首,也光顯宗風,亦報答得父母。”

智深搖頭說:“都不要,要多也無用。”從這段對話來看,魯智深已經功德圓滿,也做好了遠離一切煩惱準備。至於,為什麼如此強健的魯智深說閉氣就閉氣了?

據說,凡得高僧都能預知自己的生死,大限來時還能自己控制。其法門就藏在打坐功夫中。坐的入靜時,能控制自己的靈魂什麼時候出竊,也就是坐化昇天,佛法中叫“坐脫立亡。”


目識丁


今日方知我是我.....魯智深是引咎自殺。



魯智深圓寂前留下一句話:錢塘江上潮信來,今日方知我是我。死前才悔悟到:灑家本志在救蒼生於水火,而實際上,大半生卻做的是殺人放火的勾當,陷蒼生於水火,該死該死,到死方知,自己真正想做什麼樣的人。



魯智深天生一副菩薩心腸,嫉惡如仇,真正做到了路見不平一聲吼,把刀相助於人。

可是世事無常,拳打鎮關西后,就亡命天涯。機緣巧合出了家,但心有不甘,又上了梁山。後面是身在江湖,身不由己,真是”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

先是隨宋江殺人放火,後又對抗官軍圍剿,不得不殺,招安後徵方臘,做了自己最不願意做的。本想做方臘一樣的人物,卻把方臘殺了。這讓魯智深徹底心灰意冷,懷疑人生。宋江讓他還俗做官,封妻廕子,光宗耀祖。他回答道,灑家心已成灰,不願為官,只圖尋個清淨去處,安身立命足矣。

路過五臺山,上山拜見師傅,被師父一語點破:徒弟一去數年,殺人放火不易。這讓魯智深內心徹底崩潰,羞愧難當,心如死灰,只能以死謝天下了,隨後自殺。



至於坐化成佛,真是無稽之談。死有那麼容易嗎?除非老得快死了,坐下來,支持不住,就斷氣了。魯智深剛從沙場上全身而退下來,坐下來想死就能死成,那也太扯了。

其實,我們每個人誰不想活成自己想成為的人,但又有幾人能活成自己想要的自己呢。


給歷史卸妝的姑娘


魯智深圓寂大概是從魯智深落髮剃度為僧的那一刻就已經開端在冥冥之中註定了,只是當時的魯智深不甘心就如許喧囂無為地過活,也不甘遭到旁人的算計,以是當時魯智深的心中是不信佛家的,也不願意聽信廟門中的寺廟僧人的話語的。

直到厥後,魯智深跟跟著宋江勝利地大敗了方臘以後,登時發明本來梁山和方臘之間的比賽無論如何一直都是朝廷在岸邊坐等著兩全其美,然後朝廷便開端了坐享其成。魯智深畢竟不滿了朝廷的封官晉爵,而是挑選了前去杭州的六和塔中再度落髮為僧,今後過著一種喧囂無為的生活了。魯智深已經在抓捕方臘的時分顛末五臺山,拜見了智真長老,通過了智真長老的點播勝利的抓住了方臘,但是在魯智深臨走的時分又是對著魯智深說了四個偈言,而在以後又都逐個完成了。

當魯智深本人打坐的時分,忽然聽到了浙江潮起潮落的聲響的時分,卻誤以為是戰鼓再一次的敲響了,由門生的見告,魯智深才豁然開朗,本來本人的徒弟智真長老的話語中的玄機即是在此處了,智真長老已經早早地預想到了魯智深的運氣了,魯智深只是心中無比的五味雜陳,想著疇前本人半生兵馬卻畢竟害苦了旁人,便洗澡換衣。魯智深畢竟頓悟了智真長老的話語,同時也懂了本人一生中想要的工具了,然後即是坐著圓寂涅槃。

魯智深本名魯達,出生在北宋年間,是《水滸傳》中十分具有明顯特性的一個人物。據小說中描寫的他身高八尺容顏鹵莽,為人守口如瓶同時嫉惡如仇,看待冤家大方小氣豪邁仁義,由於已經在五臺山落髮以是他的外號被稱為花僧人。

聽說有一次魯智深在街上偶遇史進和李忠,三人便約好去酒樓飲酒,在飲酒的進程中巧碰到賣唱的弓足和她的老爹,弓足向他們講述了本人被鎮關西逼迫的進程,三人都顯得滿腔怒火十分的憤恨,但是史進和李忠曉得鎮關西的勢力以是沒有膽大妄為,但是魯智深聽聞了全部工作,他的性質最是嫉惡如仇,看到居然有人云雲的欺侮強大魯智深心中震怒,送弓足父女分開以後,間接找到鎮關西,兩人在街上打了起來,魯智深三拳就打倒了鎮關西。

魯智深在五臺山闖了禍,最後被送到了相國寺。相國寺的方丈分派他去後院看菜園子,有一次那幾個惡棍果然又來了,他們想著乘隙要把魯智深促進糞坑,但是沒想到卻反而被魯智深促進了糞坑,這一個人看魯智深果然很兇猛,便有些折服了說好了第二天一起來飲酒。但是在他們飲酒的時分樹上有兩隻烏鴉不斷不斷的叫,惡棍有些焦躁便想著拿個梯子過來轟走烏鴉,魯智深哈哈一笑說道要甚麼梯子呀,說著間接到了那棵柳樹中間,雙手用力三下兩下以後居然把那棵柳樹倒拔了起來。惡棍覺得很奇異,大喊道:徒弟不是人呀!


聽夜FM


刀墓觀點:對人生的前途的思考與行動,魯智深應該說是唯一一個有哲學思維的人!

金聖嘆把水滸人物定了級別,把魯智深定為“上上人物”,因為他是梁山好漢中唯一的俠客。一生俠義的魯智深死後成了佛,成為梁山好漢中下場最好的人。《水滸傳》全面展現了北宋末年的社會生活,不可避免會涉及到宗教話題。梁山上的宗教人士首選魯智深,他是朝廷的官員,身處北宋末年黑暗的官場,耳聞目睹其中的醜陋,他用拳頭幫助弱者,被逼出家,殺人放火後立地成佛,成為梁山好漢中下場最好的好漢。

魯大師的出場,伴隨著“提轄”的伴奏,梁山中同時提轄的還有楊志、孫立等朝廷降將。

那麼,提轄到底是個什麼官?

提轄首先是一種指揮官,為“提轄兵甲盜賊公事”的簡稱。宋代一路或一州所置的武官,主要掌管本區軍隊訓練,督捕盜賊等事務;二是事務官,宋朝時,在左藏庫(儲藏皇家金銀錢帛)、文思院(掌管制造宮廷所用的金銀器物等奢侈品)、雜買務雜賣場(掌採辦宮廷、官府雜物)、榷貨務都茶場(掌管茶、鹽、香、礬等物品的專賣)四處均設立了提轄官。

因此,魯智深、楊志和孫立都屬第一類提轄官。相傳“撲天雕”李應在將李家莊集團做上市之前,也是一名提轄官,但是分屬哪一類?這個並沒有明確的記載。

同時粗莽的代表,李逵與魯智深,誰更厲害?

李逵雖然能夠怒殺一窩四虎,但他膽大心粗,純粹只是力氣大罷了。一旦遇上真正的高手,李逵就不是對手了,他徒手是打不過燕青和焦挺的。而魯智深就不一樣了,他粗中有細,是真正的高手。所以,在李逵與魯智深之間,魯智深更勝一籌。李逵過焦挺副本的劇情,大家比筆者更為了解,因此不贅述。

下邊主要講講魯智深過青面獸副本的故事。

楊志與魯智深碰面時,魯智深一句話都沒理楊志,就朝他打了過去,楊志趕忙就迎戰了。魯智深就和楊志在林中上串下跳,左躲右閃地打了起來,整整鬥了四五十個回合,勝負也不見分曉。楊志暗中尋思道:“這是哪裡來的和尚,本事真高,就是我也只能和他打個平手罷了。”

相比宋江、吳用,魯智深更深諳“生存之道”

首先,他沒有受過牢獄之災,沒有官逼民反的無奈。其次,魯智深沒有忠君的思想,始終保有獨立思考的個性,這在當時的年代是極為稀少的。再次,魯智深還是梁山好漢中少數具有戰略眼光的人,懂得審時度勢。

身懷絕技不自傲,待人遇事不自矜,該出手時就出手,該放手時就放手,始終保持著客觀冷靜的頭腦。如此看來,魯智深絕對是一個具有大智慧的人,成佛實屬必然。縱觀水滸,江湖人脈之廣,堪比宋江的好漢,只有魯智深。然而,交那麼多朋友,為何魯智深卻是“天孤星”?

江湖人脈之廣,魯智深比不上宋江,若比對朋友的真誠,魯智深橫甩宋三郎好幾條長安街。重義氣,爽利大氣,有好本事——這是魯智深交友的三大標準。他此後交往的張青、武松等人,也都符合這三大標準。

魯智深對待朋友,則有兩個特點:

真心牽掛朋友,為朋友兩肋插刀。在口頭上要為朋友兩肋插刀的人多了去了,但像魯智深這樣真正轉化為行動的,少之又少。如此至誠地對待每一個朋友,為朋友可以不顧自己的前途甚至生命,可最終為什麼魯智深成為一顆“天孤星”?

回頭再看魯智深相交的幾位朋友,突然覺得從某種意義上說,魯智深可能真的是沒有朋友的——如果說真正的朋友是心靈上的相通、精神上的相知。“逢夏而擒,遇臘而執,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對人生的前途的思考與行動,魯智深應該說是唯一一個有哲學思維的人!


刀墓手札


魯智深是佛家在世間修行的另一種方式那就是怒目金剛式,

有人認為佛家就是寬容,忍耐兼容,但是怒目金剛式的也是入世的一種方式。所以施耐庵塑造了一個完美的魯智深佛家形象。

魯智深殺人無數,但是從不濫殺無辜。每一個人都知道魯智深的是他拳打鎮關西,現在有些小孩子不理解,為什麼這麼暴力的人引入了課文中?因為這是逞強扶弱,維護正義的一種方式。為了維護正義,自己的官職根本不重要,這樣世界上的人多麼不多見



他本來可以利用自己的官職的便利去壓鎮關西,討回公道,但是他用堂堂正正的方式,自己的方式,不利用官職,為兩個弱小的人物討回公道。這說明他公私十分分明


後來他出家了,管菜園子搜索了一幫潑皮無賴,這個時候有人又說了,魯智深怎麼這麼沒節操跟無賴在一起,但你有沒有想過他收復了無賴給社會造了多少福。這裡也暗示了所有人都可以點拔的,可以渡化的。

再往後倒拔楊柳,野豬救林沖,那個是一義,魯智深自身的形象是很完美的一個形象。很多人看完之後都非常喜歡,覺得身上壓根找不出缺點。

你把他的名字拆開爐,你可以把它理解成魯莽,魯莽背後隱藏的是深深的智慧,合起來就是魯智深。你透過表象看本質的時候,你才會發現這個人物的大智慧之處。

我選的插圖他們畫的根本體現不了魯智深的氣質,兇狠外表下面的是濃濃的佛性,這才是魯智深。


知常容




魯智深的圓寂在修行者中可以說是很高的境界了!

因為做到了“坐脫立亡”,這個很不容易。

你看水滸傳裡其他人都是怎麼死的?

攻打方臘,死了好幾十梁山好漢。都死的很慘,有被箭射死的,有被刀砍死的...

就算他們的大哥宋江,也是恥辱的喝了毒酒死的。

二哥也是在船上被下毒,落入江中淹死。

智囊號稱智多星,也是上吊死的。

有幾個結局沒死,都算是最幸運的!

人生再世誰又能長生不死?

但怎麼死就看你的修為造化了!

被逼死,被別人殺死,自殺,早亡都是造化低的。

老死,很老了病死,都是有福之人。

想生便生,想死就死,這是修為跟造化。

因為他們已經知道,自己的命數,也不會糾結生死,時到就去很自然很瀟灑!

魯智深已經開悟,證得至少是佛門的羅漢果位。

魯智深上上之人無疑,梁山好漢裡唯有一個半人能跟魯智深相比。



那一個就是入雲龍公孫勝,道法通玄,知兇禍福,最後入山修道去了!



那半個就是浪子燕青,有才有貌,能文能武,知兇禍福,最後帶著美女退隱江湖!


赤誠子


還不是作者施耐庵想讓魯智深圓寂?在塑造人物方面,施耐庵有意把魯智深寫成一位轉世羅漢式的人物,這又是宗教情節滲透文藝作品。


魯智深從來不是雙手無縛雞之力的書生,也不是白臉皮的公子哥,他走到哪裡都愛打報不平,渾身充滿正義感,無論拳打鎮關西,還是大鬧桃花村,火燒瓦罐寺,大鬧野豬林。相對來說,魯智深的性格愛憎分明,該出手時就出手,絕不猶豫。



眾所周知,雪中送碳,拔刀相助,救眾生於苦難之中,這是佛陀的本願。魯智深外表粗糙,性情狂放不羈,不拘小節,卻有一顆菩薩心腸。他對人不分三六九等, 結交友人不論出身家境,遊手好閒的街頭潑皮,落難中的罪犯,山寨的土匪強盜,江湖中的武林高手,他都結交,而且不求利益。



可以說,魯智深是一個很有慧根的人。當他經歷多了,什麼打打殺殺的生活,梁山好漢的熱血傳奇後,終歸要有一個歸宿。這個歸宿,不是指俗世中的婚姻家庭,而是佛學中所提到的涅槃,關於肉身的毀滅與精神的重生。



所以,魯智深的圓寂,只是作者施耐庵對前面發生了什麼的伏筆做一個人物從生到死,來去何處的總結。作為一個普通人,魯智深太累了,他需要放下江湖上的風雨,作為一個帶有佛屬性的人,他已經在俗世中得到足夠的磨鍊。

所以,魯智深的圓寂是平常人不能達到的新生境界。


莫小邪


魯智深為什麼會突然圓寂,其實在原著中已經給出了答案。魯智深當初下山的時候,師傅對他說過兩句話 逢夏而擒,遇臘而執。這兩句話後來得到了見證,確實在這兩次事件中魯智深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後來林沖氣發身亡,武松斷臂,魯智深心灰意冷離開梁山,前往五臺山修行。 隨後師傅又給了後兩句話 聽潮而圓,見信而寂。當時錢塘江大潮如約而至,魯智深突然驚醒,正欲出門,寺中僧人告知此乃潮信,並非戰鼓聲,魯智深猛然驚醒,回想自己的這一生,嫉惡如仇,殺伐不斷,犯下無數殺孽,又想起師傅的四句贈言,方知自己今日必將圓寂,心裡也難的的踏實,不久便坐立而亡。

其實在讀者看來,魯智深這一生雖然一直過著打打殺殺的生活,但究其原因,並非其自身好打殺,很多時候都是路見不平拔刀相助,如拳打鎮關西,妙說姻緣打周通,野豬林救林沖暴打兩個護衛,上了梁山之後更是身不由己。 最後安靜的圓寂對他來說未嘗不是一個好的結果呢?


夜半花香到客船



所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是也!

屠刀不是別物,就是一個執著,並非殺人宰命的才叫屠刀,也並非不殺好人只殺壞人的不叫屠刀,功名利碌、善惡是非、恩怨情仇,紅塵中萬相萬法皆是屠刀,都是束縛人本性、真我的東西,所以放下便是頓悟了人生本來,便是:扭斷了金枷,扯碎了玉鎖,今日方知我是我!正所謂:俗生有如幻夢,聽潮一驚而醒;皮囊棄之如塵,天性入自家門!

魯智深在《水滸》裡算是結局最好的人物,也許他身上寄託著作者的人生感悟,甚至作者把他自己的內心也投射在魯智深身上,殺人放火雖然痛快,畢竟造下無數業債,雖說地獄眼睛看不到,但英雄豪傑們翻江倒海到頭來只是給人作嫁衣裳,受苦的依然受苦,享樂的依然享受,所不同的換了個名姓而已,所謂替天行道也不過是自欺其人而已!作者感悟到此,自然要給真英雄一個好的去處,所以魯智深頓悟、林沖退隱、武松出家……其他人等,也自嘗其因果。

有人說,魯智深身體一貫健康,怎麼會說走就走那麼神奇?這是有事實根據的。高僧們修行到一定階斷,不僅對世事因果瞭如指掌,對自身皮相的運行也是一清二楚,也就是說肉體什麼時候吐出最後一口氣能料得十之八九。所謂涅槃,就是嚥氣之時仍神識清楚,嚥氣之後神識便入佛界,擺脫輪迴的業力,跟紅塵說聲拜拜。

魯智深雖然身在軍營,殺人放火、吃肉喝酒,沒有專心修行之相,但他的慧根是很深的,因為他正直無私,而六祖慧能說直心便是道場,一顆正直無私的心便是佛心,他的殺人放火是為了債,不是造業,當征戰一生的他在睡夢中被江潮吵醒,以為又是戰場撕殺之聲,準備提剷出戰,卻被告知是潮水之音時,他便頓悟了:江潮如約而來,紅塵轟然而塌;回首打殺一生,亳無一絲自在;今當放下執著,如魚脫鉤而回!其時他年已邁,要說健康可能是他自己還有什麼放不下所以自己以為還能上陣,也可能是我們誤會而已,總之一個大徹大悟的人不會強留世上,也不會強行離開,一切都遁自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