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嬛傳》中爲什麼安排果郡王死在桐花台而不是常住的凝暉堂?

菀懵懵


果郡王允禮,是先帝爺與舒妃所生的十七子。九王奪嫡時,因為他並未參與任何一黨,只是醉心詩書,才沒像八爺黨一樣被圈禁,得以保全自身,就如甄嬛所說他的不爭比爭有福氣多了。



他玉樹臨風,風流倜儻,是很多女人的夢中人;他還樂善好施,絕對的暖男;他還提倡專一,不求嬌妻美妾圍繞,只求一心人相伴,與當時三妻四妾的封建時代還真的格格不入。

果郡王母親舒妃得先帝寵愛,所以他自幼得先帝看重,事事都是先帝親授,皇上很是嫉妒又忌憚的。後來皇上發現他竟敢覬覦自己的女人——甄嬛,殺心就起,逼迫甄嬛下手殺了他。

這果郡王自幼生活在宮中的凝暉堂,後來皇上時常留宿他時也安排住那裡。當天賜死是夜裡的事,在凝暉堂設鴻門宴,送他死不是更順利成章嗎?為什麼要安排果郡王暴斃在桐花臺呢?

第一點,地理位置不允許

凝暉堂在宮內,而桐花臺在圓明園行宮。當時正直盛夏,按照慣例都去圓明園避暑了,所以下手的位置也就不能在凝暉堂了,只能在圓明園選擇。

第二點,桐花臺荒涼,便於掩人耳目

桐花臺是先帝為果郡王的生母舒妃所建。舒妃在上一朝是專寵,桐花臺也算是極盡奢華。皇上登基後,太后怨恨舒妃,舒妃又自請出家修行,太后就下令廢棄桐花臺,後來人來的少就荒涼了。


皇上因為懷疑弟弟和自己的妃子有染,而處死弟弟,畢竟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當然越隱秘越好,不然果郡王死後,皇上也不會下令秘不發喪,直接送出關外了。桐花臺荒廢多年,鮮有人來,在這裡處決他,最掩人耳目了,免得遭人非議,說皇上殘忍,不念手足之情。

第三,作者前後呼應

1.桐花臺是先帝和舒妃歲歲合歡,記錄情與愛的地方。允禮是他們的孩子,他也一直嚮往找一個摯愛的人,向父母一樣相愛一生。死在父母最恩愛的地方,也算是死得其所,死得所願了。


2.桐花的花語是情竇初開,許多年前的七夕之夜,甄嬛和果郡王曾在這裡相遇,他們在這裡聊夕顏,舒解甄嬛的困惑,探討什麼是真愛,第一次真實談彼此的所想所願。也許在那時正是兩人對彼此情竇初開的時刻。

3.甄嬛曾在這裡說過:“再美好的事情,也不過浮雲一瞬間!”在當時是感嘆先帝與舒妃的感情,嘆息桐花臺的落寞,卻不想還是一個預言:預示她自己和果郡王之間的感情也是如此,當年在凌雲峰是多麼幸福美好,如今都如雲煙,兩人還落得個生離死別的結局。


可見讓果郡王死在桐花臺絕不是隨隨便便的,而是作者的良苦用心啊!不知道大家感受到了嗎?歡迎留言探討。

歡迎關注我,帶你跟著甄嬛走進雍正王朝,看盡後宮的紛繁複雜、爾虞我詐!


姒莞萱


這是按照劇情發展需要,雍正是一個足夠冷酷的皇帝,看他如此對待自己兄弟就知道,他想除掉果郡王不外乎兩點原因,首先第一點果郡王鎮守邊關戰功赫赫,威名遠播,儼然已經成為雍正眼中的一根刺。其次就是果郡王與甄嬛的私情,皇帝怎麼會允許別人給自己戴綠帽子。



皇帝忌憚允禮但也不能光明正大把他處死,只能讓別人動手,若是自己親自上手,到時候恐會落得容不下忠良這樣的罵聲,這一點是雍正帝比較擔心的,但是別人又對付不了果郡王,甄嬛就是最好的選擇,雍正帝看著兩個相愛的人自相殘殺,心中的憤恨會少一點。之所以會選在桐花臺,有3點原因。

1.這事需要一個隱蔽的地方,不能被別人知道,荒蕪偏僻是首選,若是果郡王在自己住處被殺害,皇帝也有無法推卸的責任。


2.也有一定的象徵意義,甄嬛與果郡王註定不能在一起,桐花臺的荒涼象徵著兩人的愛情,也是皇帝告誡允禮,自己才是最後贏家,果郡王的母親也是深受皇恩,最後落得出家為尼的下場,她的兒子也不例外。



3.甄嬛約允禮,只能把他約到兩人有過美好回憶的桐花臺,甄嬛要是去果郡王的住處將會引起別人懷疑,只有在這裡,既不會被別人發現又不會惹人懷疑。


堯說歷史


葉落歸根,父母的愛巢恰是真愛至上孩子的伊甸園,即便被毒殺,也會迴歸愛的懷抱!世上是有一些人有憨氣的,只有他們相信愛,守著愛,讓相思入腸,用眼神撫平創傷;輕輕細語,軟軟淺吻,讓人沉迷,讓人銷魂,刻骨銘心,不枉來世上一遭,不枉愛過一場。果郡王是個懂文明,知情愛的高貴情種!付出真情註定坷坎叢生,死在燦爛時卻也極大地昇華了愛與付出,證明愛是無悔的,也是最難被忘記的,任誰也繞不開愛!恨是因為得不到愛,反而要毀掉真愛!摻水的愛和摻了沙子的關心一樣,傷人!

還有一個懂愛的人,眉莊!但世上事玄之又玄,多情卻被無情惱,活得好的偏為道是無晴卻有晴者!甄嬛與溫實初都活過那政治狂人感情陰謀家皇帝!


George


《甄嬛傳》中果郡王是康熙帝的十七子,雍正的異母弟弟,為人灑脫,不拘小節,對朝政不感興趣,未參與九龍奪嫡,未受到奪嫡之爭的迫害,深受雍正的喜愛。



果郡王愛慕甄嬛一事暴露後,被派到邊關戍邊,因為為人公正,處事公平,深受士兵愛戴,正因如此受到雍正猜忌。召回果郡王后,雍正決心秘密處死果郡王,並且讓甄嬛親自下手。果郡王就死在了桐花臺。



1桐花臺是康熙為果郡王的母親舒妃所建,舒妃出宮修行後,便荒蕪少有人來,要處死果郡王自然要找個隱秘的地方。



2桐花臺是甄嬛與果郡王第一次見面的地方,他們在桐花臺討論夕顏,探討人生,桐花臺是他們愛情的起點,也是他們愛情的終點,是作者刻意的安排。


粥粥56051592


桐花臺對甄嬛,對允禮,甚至對整個劇情發展都有特殊含義,算是貫穿始終的線索。

第一,從表面來看,允禮為何而死,是因為皇帝懷疑他和甄嬛有私情。死於凝暉堂可能是孤獨的,死於桐花臺卻是無奈又悽美的。窗戶上繡著合歡花,這也是允禮和甄嬛畢生所求,歲月靜好,年年合歡,卻天不遂人願。


甄嬛說有人要將花盡數砍去,允禮說可是心裡的花還是鬱鬱蔥蔥的。他們談起初相見時的夕顏花,那個時候甄嬛是新貴得寵,允禮還是閒雲野鶴的王爺。他們在除夕相遇於桐花臺,寥寥數語,卻發現兩人心意相通。

誰知道,美好的開端卻沒有美好的結局,還是在桐花臺,一個是貴妃,一個是獲罪的王爺,他們終於能抱著對方了,卻也是生命中最後一次擁抱。當年相遇於桐花臺,七夕夜,想必是天錯了。

其次,往深了想,桐花臺是賢弟提給允禮母親的,仍然是曾經恩愛的人,最後卻落到常伴青燈古佛,了此殘生的境地。皇家最不重要,也最不可靠的就是情愛,母親是這樣,兒子還是這樣。愛了一個人,像桐花臺上的夕顏開的燦爛,卻不過一夜光景,日出凋零,不得長久。

另一個方面,甄嬛的經歷和允禮母親是有類比性的。修成玉顏色,賣與帝王家,終究是無法選擇,終究是註定悲劇,這也是甄嬛傳貫穿全劇的一個色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