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羅埃西亞和塞爾維亞究竟有什麼恩怨?

-Eternal4


克羅地亞殺進世界盃決賽,很多中立球迷希望克羅地亞奪冠,但絕大多數塞爾維亞人肯定除外,他們希望克羅地亞輸100個球。塞爾維亞的國寶德約科維奇公開支持克羅地亞奪冠,被塞爾維亞人罵,你是塞爾維亞人,怎麼能支持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的仇恨,我們來理一理。

塞爾維亞人主要信東正教,和俄羅斯是表兄弟,而克羅地亞信奉天主教,和西歐更為親近。幾百年前,克羅地亞隸屬於哈布斯堡王朝,塞爾維亞則接受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統治。在俄羅斯的幫助下,塞爾維亞於1878年獨立後不斷擴張。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崩潰,克羅地亞和小兄弟斯洛文尼亞,加上一部分塞爾維亞人,成立“國民委員會”,準備成立一個國家。而此時的塞爾維亞,已強大到克羅地亞根本無法抗衡的地步。意大利想利用奧匈帝國崩潰之機,佔領克羅地亞和斯洛文尼亞、波黑。“國民委員會”決定向塞爾維亞開放領土,1918年11月,塞爾維亞軍隊進駐克羅地亞。

一個新國家很快就誕生了,這就是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不久改名南斯拉夫王國。

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只是同床異夢,根本玩不到一塊去。克羅地亞不可能低頭做塞爾維亞的小弟,乘歐洲形勢混亂之機,擴大地盤。 到了二戰,克羅地亞竟成納粹的幫兇,瘋狂殺害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有個臭名昭著的納粹組織——烏斯塔沙,專門殘害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極度仇視塞爾維亞,宣稱要消滅所有塞爾維亞人,至少也要殺掉三分之一,打跑三分之一,讓剩下的三分之一改信天主教,這對塞爾維亞來說簡直就是亡國滅種。塞爾維亞人在這場災難中,死了50萬人,25萬被迫離開家園,還有20萬人在烏斯塔沙的威脅下,改信了天主教。

塞爾維亞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也有一個組織——切特尼克。切特尼克主要反抗德國納粹,但也對烏斯塔沙進行報復,殺了不少克羅地亞人以及波黑穆族,只是沒有烏斯塔沙殺塞爾維亞人那麼多。

二戰結束後,新的南斯拉夫成立,又把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這對不共戴天的死敵拉到一個屋簷下。

在南斯拉夫,塞爾維亞是主體,但塞爾維亞卻在聯盟內處處吃虧。不為別的,就因為南斯拉夫當之無愧的老大鐵托是克羅地亞人。鐵托擔心塞爾維亞坐大,刻意在打壓塞爾維亞的同時扶持克羅地亞。鐵托和稀泥,說烏斯塔沙和切特尼克都好,就引起塞爾維亞人的極大不滿。塞爾維亞人說切特尼克才殺了多少克羅地亞人?烏斯塔沙迫害了近百萬塞爾維亞人!

在地盤上,鐵托強行拆分塞爾維亞,原本馬其頓隸屬於塞爾維亞,被鐵托單獨劃為一個加盟國。在波黑加盟國內,本來是不承認穆族的,但鐵托給予承認,這就為日後的波黑戰爭埋下伏筆。還有就是科索沃,也被鐵托弄成了塞爾維亞加盟國內的自治省,科索沃給塞爾維亞帶來多大傷害,舉世皆知。

新仇舊怨加一起,讓塞爾維亞恨透了克羅地亞,克羅地亞也一樣討厭塞爾維亞。鐵托死後,南斯拉夫幾兄弟開始互相扔磚頭,直到南斯拉夫崩潰。塞爾維亞不願意克羅地亞獨立,和克羅地亞大打出手,雙方死傷慘重。再加上波黑戰爭,克族和穆族聯盟,和塞爾維亞人大打出手。西方拉偏架,坐視塞爾維亞人被打壓,這讓民族性格剛烈的塞爾維亞怎麼不恨克羅地亞?

克羅地亞這次打世界盃,塞爾維亞是克羅地亞所有對手的支持者。可沒想到克羅地亞打進決賽,如果奪冠,這對塞爾維亞的民族自尊心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讓塞爾維亞人長出一口氣的是,法國4:2擊敗克羅地亞奪冠。克羅地亞人痛苦的淚水,就是塞爾維亞人幸福的狂歡。


地圖帝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這兩個民族的恩怨有著幾百年的歷史,一句話說不清的。

我們就簡單說一說最近的。

克族和塞族是巴爾幹地區的兩大傳統民族。

這個地區的民族,基本互相都有血債。

實際上,巴爾幹地區的民族基本都是在民族仇殺中倖存下來的。

稍弱的民族,早就被殺光了至少是趕走了,比如猶太人。

在二戰期間,由於南斯拉夫王國政府垮臺,導致全國失控。

德國、蘇聯、英美各扶持自己的勢力,由此出現了一次大規模的屠殺。

烏斯塔沙的旗幟,同今天克羅地亞國旗很相似。



1941年,德軍佔領南斯拉夫,克羅地亞的民族主義政黨烏斯塔沙宣佈和德國合作,同時宣佈克羅地亞從南斯拉夫獨立。

烏斯塔沙建立的克羅地亞共和國,隨後加入了軸心國。

烏斯塔沙是極端民族主義政黨,和希特勒有一拼。

他認為克羅地亞境內必須由純粹的克羅亞人控制。

於是,烏斯塔沙在全國建立了很多集中營,對境內的塞爾維亞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根據統計,烏斯塔沙建立超過十個集中營,殺害達九萬三千人。

大家似乎絕對10萬人沒多少,實際上南斯拉夫是個小國,屠殺10萬人相當於在中國屠殺100萬人。

更誇張的是,烏斯塔沙殺人手法極為兇殘,最常見的是斬首,還有絞刑、火燒甚至分屍。

一名意大利戰地記者採訪烏斯塔沙頭目帕維利奇時,曾看到他的辦公桌上有一個籃子,裡面裝著2公斤塞族人的眼珠。

烏斯塔沙的行為,讓納粹集中營的毒氣室都不算什麼。

搞笑的是,由於烏斯塔沙的暴行過於可怕,甚至引起了境內德軍的不滿。很多德國軍官向柏林控訴烏斯塔沙的獸行,認為這會導致巴爾幹地區的民族暴亂。

切特尼克的領袖米哈依治維奇,他一度被當成民族英雄


自然,屠殺不是單方面的。

同樣的,塞爾維亞的民族主義政黨,一樣大肆屠殺境內的克羅地亞人。

和烏斯塔沙不同,切特尼克有著強烈民族主義精神,反對德軍入侵的。他們同鐵托領導的反抗軍是同路人,但政治主張截然不同,後來演變為敵人。

切特尼克奉行大塞爾維亞主義,對控制區內的波斯尼亞穆斯林和克羅地亞人進行殘酷屠殺。

一個切特尼克理論家斯蒂芬·莫列維奇寫了一本叫《純塞爾維亞人》的小冊子。書中提出了:把塞爾維亞的土地擴張到每一個有塞爾維亞人居住的地方,然後清洗所有的異族!

切特尼克殺的人比烏斯塔沙要少,這不是他不想殺更多人,主要是它在德軍打擊下力量薄弱,控制地盤不大。

有意思的是,切特尼克有著相當強大的影響力,很多塞爾維亞人把他當做救世主。

鐵托本人是克羅地亞人,他執政期間儘量緩和民族問題,沒有出現民族仇殺。他鐵托讓所謂富有民族貼補貧窮民族的做法,引起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人的很大不滿。鐵托死後,國家很快分裂,內戰爆發。


這就是二戰期間,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人的互相仇殺。說白了,這也不稀奇,不過是幾百年仇殺之一而已。

而更慘烈的仇殺,發生在幾十年後南斯拉夫內戰的波黑戰爭中。


薩沙


經常看NBA比賽的老球迷一定還記得兩個人的名字:迪瓦茨和彼得諾維奇。他倆曾經都是前南斯拉夫國家籃球隊的主力隊員,曾經同仇敵愾擊敗了美國隊和蘇聯隊,三度捧起世界大賽冠軍,當時他們是兄弟。

上世紀九十年代末,他倆是首批赴美國淘金的歐洲球員之一。來到NBA之後,迪瓦茨打的順風順水,而彼得諾維奇則境遇不佳。每天晚上迪瓦茨都會給彼得洛維奇打電話鼓勵,無話不談,因為他們是兄弟。


可是戰爭摧毀了他們的友誼,因為國家和民族的矛盾,二人分道揚鑣。甚至在遠離祖國的美國NBA賽場上,也是橫眉冷對,不再以兄弟相稱呼。彼得諾維奇是克羅地亞人,而迪瓦茨是塞爾維亞人。哪怕倆人曾經是兄弟,戰爭也能以輕而易舉的將它們的友誼撕裂。

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的矛盾,最早可以追溯到幾百年前。隨著土耳其人滅亡拜占庭帝國,伊斯蘭勢力進入了巴爾幹地區。於是巴爾幹半島成為了天主教、東正教、伊斯蘭教鬥爭的最前沿。克羅地亞在當時屬於奧匈帝國,跟西歐關係比較近;塞爾維亞屬於奧斯曼帝國,與東歐關係比較近。兩個國家有不同的文化,克羅地亞對塞爾維亞有一種文化和經濟上的優越感。

巴爾幹民族主義興起後,塞爾維亞憑藉戰爭手段脫離奧斯曼帝國,成功獨立,並且成為了英法在巴爾幹地區的代言人。(因為奧匈帝國與德國關係好,英法支持塞爾維亞對抗奧匈和土耳其兩大帝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匈帝國解體。在英法等國的干預下,捷克斯洛伐克、奧地利、匈牙利三國獨立。剩下的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則在英法的操縱下,加入了塞爾維亞王國主導的南斯拉夫王國。對於這個決定,克羅地亞人很不滿意。

因為塞爾維亞王室認為自己是戰勝國。而從奧匈帝國那裡得來的克羅地亞領土,是塞爾維亞作為戰勝國的戰利品。因此要搞中央集權,打壓克羅地亞的權益。而克羅地亞由於靠近西歐的關係,工業化程度比塞爾維亞高。出於經濟和宗教的因素考慮,克羅地亞人希望南斯拉夫王國能實行聯邦制。但是被塞爾維亞統治者無情的拒絕了。



當時的矛盾,還都比較小。二戰的爆發,直接讓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變成了死敵。

二戰中,南斯拉夫被納粹德國所滅,克羅地亞獨立。克族的納粹組織『烏斯塔沙』宣揚克羅地亞人為雅利安人,他們認為塞爾維亞人是低等民族,因此採用驅逐、屠殺、強迫改信天主教的政策,大肆迫害塞爾維亞人。該組織在二戰中殺了不少塞爾維亞人,而塞爾維亞人也不含糊,也組織了名為『切特尼克』的恐怖組織殺了不少克羅地亞人。

二戰勝利後,南斯拉夫聯邦政府在宣傳時把所有的鍋都推給了納粹德國。其實納粹德國在南斯拉夫殺害的人,比克塞兩族相互屠殺的人要少的多。二戰中的相互屠殺,是後來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結仇的直接原因。


強人鐵托上臺後,因為他是克羅地亞人。因此在民族政策上採取了打壓主體民族的政策,導致塞爾維亞在南斯拉夫的話語權越來越輕。鐵托當政的幾十年,塞爾維亞的人口占比不但沒有增長,反而不斷下滑,南聯邦在解體前,主體民族塞爾維亞人佔比只有35%。這種民族構成,南聯邦不解體就見了鬼了。

除此之外,鐵托在臨死前還搞了一個輪流總統制度。規定在南斯拉夫聯邦幾大主體內部,克羅地亞、波黑、黑山、馬其頓、塞爾維亞、斯洛文尼亞,實行輪流坐莊的原則,也就是南斯拉夫總統各民族輪流做。

這一點也是相當致命。很簡單的道理,每一個上臺的民族,一旦當了總統,都會不遺餘力的提升自己民族的力量。最後導致所有加盟國都是尾大不掉,直接能夠跟中央政府相抗衡。這也是推動南斯拉夫走向解體的最關鍵原因。


蘇聯解體後,南斯拉夫也隨之解體。當時的情況是:克羅地亞要獨立,然後克羅地亞境內的塞族人也要獨立。克羅地亞人打壓境內的塞族人,塞爾維亞以保護本民族的人為理由,出兵攻打克羅地亞人。

這場戰爭不僅有民族積怨,還有外部勢力的干涉。塞、克兩族的居民反目成仇,鄰里械鬥不止。昨天還是好鄰居,今天就成了不共戴天的仇人。戰爭打了五年多,中間還穿插了波黑戰爭。最終,克羅地亞獨立了,很多克族人興奮異常,只是曾經的友誼已不復存在。

科索沃宣佈獨立後,塞爾維亞的領土又回到了一百年前的塞爾維亞王國時期的疆域。現實給了大塞爾維亞主義一次殘忍的嘲笑。現如今塞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的關係依舊很緊張。科索沃宣佈獨立後,克羅地亞是第一個承認了科索沃,並且第一個派出元首訪問的國家。這種做法對塞爾維亞的刺激可想而知……

總的來說,克羅地亞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了上千年,克族人從骨子裡認可自己是西歐人。他們跟塞族人在宗教、民族等方面沒有共同的語言。分裂和矛盾,是必然的。

另外,西方勢力的扶植也是克、塞矛盾的導火索。一戰結束後,維持塞爾維亞的戰前領土就可以了,偏偏要扶植一個南斯拉夫王國。像拉郎配一樣把克羅地亞劃歸給塞爾維亞。為後來分裂埋下禍根。而在南聯邦分裂的時候,西方又拉偏架,處處給塞爾維亞使絆子,導致戰爭打了五年之久。

當今世界的戰爭和矛盾,很多都是當年西歐帝國主義時代埋下的……


Mer86


雙方在前南斯拉夫解體時爆發過戰爭。雙方其實由於歷史問題積怨已深,在前南斯拉夫解體的時候問題爆發,在1990至1995年開始了長達5年的戰爭。


雙方恩怨由來已深。早在一戰結束時克羅地亞就加入了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該王國在1929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王國。此時的南斯拉夫王國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的民族對立問題就已經出現了。

1941年德國與意大利進攻南斯拉夫,以克羅地亞人組織的法西斯組織烏斯塔沙的軍隊便趁此時宣佈克羅地亞獨立,併成立克羅地亞獨立國,並加入軸心國陣營。

烏斯塔沙組織建立的烏斯塔沙政權卻殘酷地鎮壓塞爾維亞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這期間烏斯塔沙政權在國內設立大量集中營殺害高達九萬三千人的塞爾維亞人;為了反抗大屠殺,塞爾維亞人組織的切特尼克組織也殺害大量克羅地亞人,雙方互相對抗,死傷無數,導致南斯拉夫族群問題進一步惡化。

在二戰結束後,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馬其頓、黑山共和國組成的前南斯拉夫成立。此時的南斯拉夫領導人鐵托努力維持著南斯拉夫國內民族宗教矛盾的平衡。但是在鐵托死去之後,南斯拉夫的各個共和國和自治省之間的民族問題再次爆發了。



1990年5月13日在薩格勒布舉行的薩格勒布迪納摩足球俱樂部和貝爾格萊德紅星的比賽上,雙方的支持者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在現場產生了矛盾與衝突,後來因為南軍的加入矛盾更為激烈。成為雙方戰爭開始的導火索。

1991年3月2日發生了克羅地亞警察軍和南斯拉夫聯邦軍在西斯拉弗尼亞的帕克拉茲互相對峙事件。進一步加深了南斯拉夫內部矛盾。隨後3月31日克羅地亞警察軍和當地的塞爾維亞族居民發生槍戰。雙方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大戰一觸即發。

1991年6月25日克羅地亞發表了獨立宣言。正式宣佈獨立。1991年7月下旬開始,塞族武裝在巴拉尼亞地區展開了更大規模的進攻,克羅地亞軍隊連戰連敗,克羅地亞全境陷入戰火。南人民軍部隊也參與進來。1991年8月3日南人民軍拒絕了克羅地亞要求南人民軍立即撤離克羅地亞領土的要求。隨即克羅地亞軍隊開始進攻對境內的南人民軍。 9月中旬開始,南人民軍的增援部隊進入克羅地亞。1991年9月22日時南斯拉夫聯邦軍襲擊克羅地亞首都薩格勒布,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正規軍的戰爭終於爆發。



這就是著名的克羅地亞戰爭,最終克羅地亞獨立,克羅地亞在戰爭中死亡或失蹤6,788—8,784士兵和4,508—7,186平民 。塞爾維亞死亡或失蹤4,177士兵和2,650平民 南斯拉夫人民軍 死亡1,279士兵爭給雙方都造成巨大的傷害。在戰爭中,昔日的鄰居相互攻殺,血流成河,給雙方民眾造成深深的傷害。塞、克兩族的反目成仇,直到今天。


朱鐵平


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的歷史積怨可謂由來已久,我們不妨先梳理一下兩國各自的歷史演進歷程看看這些積怨究竟從何而來:

在今天克羅地亞的土地上羅馬人、匈奴人、東哥德人以及拜占庭帝國相繼到來並征服了這裡。公元7世紀時南部斯拉夫民族的一支遷入這裡,他們成為了今天克羅地亞人的祖先。9世紀時克羅地亞基本改信基督教。925年克羅地亞以一個獨立王國的身份出現在歷史記載中。公元10世紀上半葉克羅地亞國達到鼎盛時期:這一時期的克羅地亞佔領了潘諾尼亞平原以及今天意大利威尼斯境內的部分地區。這一時期的克羅地亞擁有10萬步兵、6萬騎兵、180艘戰船,這在中世紀的歐洲絕對是一支不容小覷的武裝力量。花無百日紅——國運就如潮水有漲就有落:12世紀初匈牙利阿爾帕德王朝征服了克羅地亞。1526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的軍隊在摩哈赤戰役中擊敗匈牙利,戰後匈牙利大部分地區被奧斯曼帝國佔據,而地理位置相對較為偏遠的克羅地亞則由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接管。拿破崙戰爭時期克羅地亞一度為法國佔據,但在拿破崙戰敗後根據歐洲列強在1815年維也納會議上作出的決定:克羅地亞復歸奧地利哈布斯堡王朝。

公元6~7世紀南部斯拉夫人的一支遷入今天塞爾維亞的國土之上,他們成為了今天塞爾維亞人的祖先。在拜占庭帝國影響下的塞爾維亞皈依了東正教。10世紀中葉察斯拉夫‧卡羅尼米洛維奇建立了最早的塞爾維亞國家。1169年斯蒂芬·尼曼雅繼承拉什卡大公位,建立了統治塞爾維亞兩百多年的尼曼雅王朝。在尼曼雅王朝統治時期塞爾維亞打敗了保加利亞和拜占庭的聯軍,保加利亞由此喪失了獨立,成為塞爾維亞的附庸國,至此塞爾維亞成為東南歐一大強國。1389年塞爾維亞在科索沃戰役中敗於西亞新興的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到15世紀末塞爾維亞已完全被奧斯曼帝國征服。1878年塞爾維亞在俄國的協助下從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下獨立出來,此時的塞爾維亞國土僅包括今天塞爾維亞的中部地區。通過1912年和1913年的兩次巴爾幹戰爭塞爾維亞兼併了科索沃、馬其頓等地,發展成為巴爾幹地區的小霸。不過塞爾維亞並不滿足於此,他們的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將所有南部斯拉夫民族統一在內的國家,這就引起了境內分佈著眾多斯拉夫人的奧匈帝國的警惕。

奧匈帝國的前身是奧地利帝國,由於在普奧戰爭中敗於新興的普魯士,因此被排除在統一的德意志帝國之外。在放棄同普魯士在德意志的競爭後奧地利哈布斯堡皇室轉而同境內的匈牙利人達成妥協——將奧地利帝國改為二元制的奧匈帝國:匈牙利擁有了自己的政府和議會,事實上已升級為哈布斯堡皇室治理下和奧地利地位平等的共主邦聯。然而除了匈牙利人之外在奧匈帝國境內還生活著大量斯拉夫少數民族,說是少數民族,可他們全部加起來的人口數量已超過了奧地利人和匈牙利人的總和。匈牙利人地位的提升對斯拉夫人造成了刺激性的示範效應,很快奧匈帝國境內的斯拉夫人也掀起了爭取本民族自治的運動。在這一過程中自視為南部斯拉夫民族盟主的塞爾維亞積極給予支持,這就使奧匈帝國視塞爾維亞為眼中釘肉中刺,雙方的矛盾日積月累。

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夫婦在造訪波斯尼亞首府薩拉熱窩時被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普林西普槍殺,7月28日奧匈帝國以此為由向塞爾維亞宣戰,沙皇俄國和德意志第二帝國分別作為塞爾維亞和奧匈帝國的支持者而捲入戰爭,自普法戰爭後一直同德國矛盾尖銳的法國早就和俄國達成了東西夾擊德國的協約,於是法國也被捲入戰爭。此後比利時、英國、意大利、奧斯曼土耳其、希臘、保加利亞、羅馬尼亞、黑山等國也被捲入這場戰爭。戰爭甚至超出了歐洲的範圍:美國、中國、日本、泰國等國也都捲入了這場戰爭,這場戰爭被後世稱為第一次世界大戰。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終於結束:以德、奧為首的同盟國陣營戰敗,戰後作為戰敗國的奧匈帝國因國內民族問題而土崩瓦解——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等地都成為了獨立國家。1918年12月1日獨立後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同塞爾維亞合併成立“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王國”。1929年亞歷山大親王繼任國王后改國名為南斯拉夫王國。在此之前南斯拉夫只是對南部斯拉夫各民族的統稱,更多的是一種地理文化上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統一的政治實體,南斯拉夫王國的誕生是歷史上南斯拉夫一詞首次被用於國家名稱。儘管南斯拉夫以一個統一的國家形象出現在了世人眼前,但仍無法掩蓋組成這一國家的各地區之間潛伏的矛盾——事實上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地區一直對塞爾維亞的集權政策甚為不滿,擔心南斯拉夫最終會變成一個“大塞爾維亞國家”。1930年代末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地亞人計劃建立按種族區分的聯邦行政區:前者希望馬其頓、伏伊伏丁那、黑山與塞爾維亞合併,克羅地亞則想與達爾馬提亞和部分伏伊伏丁那合併。至於擁有多數波斯尼亞穆斯林的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雙方都宣稱擁有其主權。1939年8月26日克羅地亞省成立,更擁有獨立議會,領土包括今克羅地亞與波黑西北部;而當地的塞爾維亞人則變成了少數民族。

當南斯拉夫王國內部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兩大族系紛爭不斷之時正是納粹德國開始大舉對外擴張之際。這時的南斯拉夫國王是亞歷山大國王的幼子彼得二世,由於他過於年幼而無法擔任治國理政的重擔,所以由亞歷山大國王的堂弟保羅親王為首組成的攝政團實際執掌南斯拉夫政務。保羅親王因為擔心以納粹德國為首的軸心國勢力攻打南斯拉夫,於是在1941年3月25日簽署三國公約:答應同軸心國合作。然而此舉引發了南斯拉夫國內大規模的示威活動。3月27日18歲的彼得二世在英國的支持下發動軍事政變,推翻了親王政權。南斯拉夫的新政府儘管是由英國扶植起來的,事實上也的確執行的是親英的外交路線,但出於對軸心國入侵的擔心並不敢公然表示反對軸心國。雖然如此,軸心國還是在1941年4月6日侵略南斯拉夫並佔領其全境。彼得二世與王室家族一同逃亡到英國倫敦。隨後軸心國瓜分了南斯拉夫王國的領土:匈牙利與保加利亞佔領部分邊陲地區;克羅地亞獨立國成立;而米蘭·內迪奇將軍成立的“救國政府”統治著塞爾維亞餘下的領土並承認彼得二世為國王。

這一時期獨立建國的克羅地亞由烏斯塔沙政權統治。該政權於1929年4月20日在保加利亞首都索菲亞成立,其目標是讓克羅地亞從南斯拉夫獨立,其領導人巴維裡契與墨索里尼的意大利法西斯黨有密切關係並領取其津貼。由於歷史上長期受哈布斯堡王朝的統治,所以克羅地亞人的生活方式比較偏西化並信仰天主教,這和具有濃厚的東正教傳統的塞爾維亞顯得有些格格不入。烏斯塔沙政權獲得了德、意法西斯勢力和天主教會的支持。克羅地亞獨立後烏斯塔沙政權在其境內建立了超過十個集中營,殺害達九萬三千塞爾維亞人、猶太人和吉普賽人。與此同時塞爾維亞人切特尼克組織也對克羅地亞人展開種族屠殺。在這種相互的種族屠殺中雙方的積怨越來越大。

1945年11月29日南斯拉夫人民在鐵托的帶領下趕走了德軍後宣佈成立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這是一個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斯尼亞-黑塞哥維那(波黑)、馬其頓、黑山6個加盟共和國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在1963年南斯拉夫通過的新憲法中將國名改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由塞爾維亞社會主義共和國、黑山社會主義共和國、斯洛文尼亞社會主義共和國、克羅地亞社會主義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社會主義共和國、馬其頓社會主義共和國6個加盟共和國以及科索沃、伏伊伏丁那兩個自治省組成。南斯拉夫面積合計25.58萬平方公里,截止1983年人口達到2285萬。儘管南斯拉夫是共產黨執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但在對外政策上始終都蘇聯保持一定距離,堅持在東方陣營和西方陣營之間維持獨立自主的不結盟政策。南斯拉夫得以執行這樣的外交政策主要基於兩方面的原因:其一相比其他東歐國家而言南斯拉夫主要是依靠自身的力量贏得的獨立,而對蘇聯的依賴相對較少;其二南斯拉夫的地緣區位恰好處於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交匯地帶,因此南斯拉夫一直堅持在兩大陣營之間維持自己獨立自主的不結盟外交政策。儘管和同一時期發達的西方國家相比南斯拉夫還是相對比較落後的,但在同一時期的社會主義國家中南斯拉夫絕對算得上出類拔萃:西方的文學、電影都被允許傳播到南斯拉夫,每年有超過600萬遊客進入南斯拉夫,直到1976年全國有36%的人民擁有自己的汽車,每1.8個家庭擁有一臺電視,每2.1個家庭擁有一部冰箱,所有7歲到15歲的兒童都可以免費受到8年義務教育。相對較大的國家體量、較為發達的經濟生活水平、不俗的軍事實力以及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南斯拉夫享有”巴爾幹之虎“的稱謂。然而在南斯拉夫的發展過程中也潛伏著危機:南斯拉夫的地區貧富分化問題一直非常嚴重——最發達的斯洛文尼亞與鄰國奧地利、意大利經濟水平相近,而馬其頓、科索沃則是歐洲最貧窮的地區之一。過大的貧富差距同南斯拉夫內部各族系之間原本存在的矛盾綜合在一起進一步加劇了各加盟共和國對中央的離心傾向——生活水平最高的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就一直對貝爾格萊德的中央政府從他們手中收取重稅支援馬其頓、科索沃等地的行為甚為不滿。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的恩怨情仇都不是前生今世三百年那麼簡單,得追溯到600年前左右。在東羅馬帝國/拜占庭時代,這個地區的人民和平相處,克羅地亞族和塞爾維亞族還沒有正式形成;奧斯曼土耳其(1299-1922年)1453年滅亡拜占庭之後,巴爾幹半島被土耳其又統治了5個世紀。巴爾幹半島地處歐、亞、非三大洲的匯合處,既控制著地中海和黑海的門戶,也控制著通往印度洋的航路,戰略地位十分重要,同時這裡民族紛雜,這一時期,巴爾幹地區的民族衝突開始顯現。

一方面是土耳其分而治之的民族政策,希望巴爾幹半島民族內鬥多消耗點體力,就不會反叛蘇丹的統治;另一方面,正使巴爾幹半島成為火藥桶的,是沙俄帝國,俄羅斯尋求向南的出海口——黑海,而要進入黑海,一是控制黑海北部的克里米亞(幾百年間,N多次的克里米亞戰爭),二就是控制黑海西邊的幾個巴爾幹半島國家。


二百多年間,俄羅斯與奧斯曼土耳其發生多次俄土戰爭。塞爾維亞是斯拉夫人,和東斯拉夫的俄羅斯算是近親,同信東正教;克羅地亞也算是斯拉夫人種,但是血統較為混雜(更多的融入了土耳其、韃靼、中歐血統,甚至日耳曼血統——二戰中盛產“偽軍”),因為血統和地理位置,加上天主教信仰,克羅地亞與西北部奧匈帝國更為親密,幾百年間,克羅地亞時而隸屬於奧匈帝國哈布斯堡王朝,時而被奧斯曼土耳其控制。


南斯拉夫共產主義者聯盟總書記鐵托就是克羅地亞人,在他的統治和建設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巴爾幹半島各民族保持了幾百年間所罕見的,長達半個世紀的和平共處。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20世紀初,巴爾幹半島爆發了兩次巴爾幹戰爭,第一次戰爭是針對衰落中的土耳其;第二次則是在各大國的授意和支持下對各民族地盤的重新劃分。民族仇恨被激化,信仰天主教的克羅地亞、東正教的塞爾維亞和穆斯林的穆族(波黑)之間的矛盾愈演愈烈。

到了二戰,大量克羅地亞人加入納粹組織,開始瘋狂殺害塞爾維亞人。除了積極進入黨衛隊(主要帶有是日耳曼血統的克羅地亞人)、爭當偽軍,克羅地亞還有個臭名昭著的納粹組織——成立於1929年的烏斯塔沙,專門殘害塞爾維亞人。克羅地亞極度仇視塞爾維亞,宣稱要消滅所有塞爾維亞人,至少也要殺掉三分之一,打跑三分之一,讓剩下的三分之一改信天主教,這對塞爾維亞來說簡直就是亡國滅種。塞爾維亞人在這場災難中,死了50萬人,25萬被迫離開家園,還有20萬人在烏斯塔沙的威脅下,改信了天主教。

烏斯塔沙標誌

巴爾幹半島的德國黨衛隊偽軍

當然,塞爾維亞也不是省油的燈,他們也有一個組織——切特尼克。切特尼克主要反抗德國納粹,但也對烏斯塔沙進行報復,殺了不少克羅地亞人以及波黑穆族,因為力量相對薄弱,沒有烏斯塔沙殺塞爾維亞人那麼多。

而且,幾個世紀的被統治被壓迫的經歷,使得塞爾維亞盛產民族主義者,比如費迪南大公夫婦遇刺事件(薩拉熱窩事件,行刺者為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夫裡若·普林西普),成了一戰的導火索。


二戰結束後,新的南斯拉夫成立,又把克羅地亞和塞爾維亞這對不共戴天的死敵拉到一支隊伍當中,共同建設社會主義。幾個民族竟然真的相安無事的共處了小半個世紀,直到90年代初。南斯拉夫解體,兩族之間又爆發了長達數年的戰爭,停戰後還時不時的有擦槍走火的小規模衝突。



總的來說,兩國東正教與天主教的不同信仰有巨大隔閡(實際上是背後的東正教俄羅斯和天主教歐洲)。加上克羅地亞手上沾著塞爾維亞人的鮮血,塞爾維亞作為一個悲情的民族,民族主義情緒又特別強烈,所以本次世界盃一直詛咒克羅地亞輸球。塞爾維亞的網球明星德約科維奇公開支持克羅地亞奪冠,甚至被塞爾維亞人罵成了“叛徒”,認為這簡直就是賣國行為。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對於很多觀點是存在爭議的,如果說塞爾維亞人不給克羅地亞人加油,難免有點片面了!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是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民族矛盾,但多數人是沒有問題的。在世界盃賽場,塞爾維亞記者也是給克羅地亞隊加油的,這一點毋庸置疑。小編也採訪過不少塞爾維亞人,他們並沒有什麼不可調和的矛盾,畢竟都是說同樣的語言。一位塞爾維亞教練就說,99%的人都是沒有問題的,只有極其一少部分人認為,我們是敵人。
米盧是塞爾維亞教練,他就多次在公開場合支持克羅地亞隊,他甚至還表示,我們都有同樣的南斯拉夫血統,都是一個體制下培養出來的運動員,都是非常有戰鬥力的球員。在國外效力的克羅地亞球員眾多,塞爾維亞球員也多,你從沒有聽過兩國球員不能和諧相處的。世界盃決賽前的發佈會上,塞爾維亞記者還向莫德里奇提問。同時,莫德里奇也表示,他喜歡看塞爾維亞網球運動員德約科維奇的比賽。


球哄哄


鐵托總統領導下的南斯拉夫,曾雄居歐洲,是平衡且獨立於世界東、西方兩大陣營之外的一支力量。不過當時有人已預言,後鐵托時代該國會面臨分裂。


果不其然,鐵托去世幾年後的1991~1992年間,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馬其頓、波黑四國獨立。餘下的黑山、塞爾維亞也於2O06年分別獨立建國。

前四國走的是親西方路線,均已加入歐盟和北約。後兩國尤其是塞爾維亞定都前南斯拉夫首都貝爾格萊德。政黨名字雖改,但仍堅持社會主義,故一直受西方制裁和壓迫。

斯拉夫民族曾橫跨歐亞大陸(信仰東正教是其主要特徵)。

6世紀南部的斯拉夫民族來到了巴爾幹半島,逐步形成發展為各民族,她們一千五百年前就是一家。其中最大的兩支,就是塞爾維亞族和克羅地亞族。人口最多,佔地最大。一千多年來,為爭土地多次發生戰爭,結下宿怨。

南斯拉夫解體,各自建國後,塞爾維亞信東正教,用西裡爾字母,與俄羅斯是傳統盟友。克羅地亞信天主教,同拉丁字母,與中、西歐緊密結盟。

1999年科索沃戰爭後,兩國曆史上的陳年舊帳又重新翻出。都向海牙國際法院提起訴訟,這場歷史上最長的官司打了16年。

最終的宣判,塞爾維亞滿意,克羅地亞失望。但該案在國際法的層面上己畫上句號。再折騰無休止的纏鬥下去,最終將使兩國受傷。睦鄰關係還是和為上。


晚亭與落霞同暉


其實說的簡單點,就是宗教衝突。塞爾維亞和克羅地亞以前是一個民族,但是塞爾維亞人跟隨大部分斯拉夫民族一樣,信仰了東正教。而克羅地亞因為歷史上屬於奧匈帝國轄區,信仰了天主教。語言統稱塞爾維亞-克羅地亞語,是同一種語言。歷史上巴爾幹叫做歐洲火藥桶就是因為多種民族,多種宗教深陷其中,地理上又扼守地中海,所以戰事不斷。東羅馬,波斯帝國,奧斯曼土耳其,俄羅斯帝國,奧匈帝國,塞爾維亞王國輪番統治。波斯尼亞也是同一民族,不過是信仰了伊斯蘭教。馬其頓是另外一個民族,科索沃是信仰伊斯蘭教的異族阿爾巴尼亞人。


馬六甲的春天


在俄羅斯世界盃上,克羅地亞又一次展現了其“旋風”的一面,從而吸引了各國民眾與球迷的欣賞。伴隨此,克羅地亞的知名度也開始急劇躥升,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以及前南斯拉夫的歷史關係成為若干人關注的焦點。

拋開足球,回到政治。

一張紙一旦折了一下,可能就永遠無法撫平了。

一個團體一旦被分為若干支派,那麼這種分割很可能會帶來不同支派之間的衝突與摩擦。

更何況,對於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斯洛文尼亞、波黑而言,他們的民族分支、語言、信仰與文化等本來就是互相競爭甚至對抗的。當南斯拉夫的聯邦體制一旦崩潰,其中隱藏了若干年的矛盾便會如火苗一樣竄出來,無法在掩飾。

作為該地區的兩大競爭力量,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之恩怨可以迴歸到一戰前後

其實兩個民族同根同源,他們都是斯拉夫民族,並且語言相通,儘管寫法不一。但是,在信仰上,兩個競爭民族卻不同。塞爾維亞人被奧斯曼帝國佔領近四個世紀,尊崇東正教,克羅地亞則處於奧匈帝國統治之下,沿襲天主教,這種不同的歷史統治與信仰文化塑造了兩個民族不同的民族認同。即使在一戰之後塞爾維亞與克羅地亞組建了南斯拉夫王國,但是其中的克羅地亞人問題成為該王國的最大內部問題。各種調適與政策框架都無法解決這個問題。

蘇東體系崩潰,冷戰結束,南斯拉夫聯邦也走向了終結,其中的民族、宗教與國家矛盾隨之爆發。克羅地亞宣告獨立,塞爾維亞作為南斯拉夫最大民族只能結果衣缽試圖維持聯邦存續,克羅地亞成為塞爾維亞的最大關注點。在當時的克羅地亞有60萬塞爾維亞少數民族,它們的前輩曾經經歷過克羅地亞之納粹附庸國的統治,因此都不願意留在獨立的克羅地亞;而對克羅地亞人而言,它們認為這些塞爾維亞族人已經在南斯拉夫聯邦之下享受了若干特權。與此同時,塞爾維亞則開始驅逐其領域之內的克羅地亞人和穆斯林民族。


在兩個“國”之外,還有波黑地區,在這裡穆斯林佔44%,塞爾維亞人佔32%,克羅地亞人佔17%,穆斯林跟克羅地亞人希望獨立,但是塞爾維亞人則反對獨立,因此戰爭也就爆發了。波黑之外的兩大競爭者便開始幫助波黑裡面的各自族裔進行死戰。(見下圖平民死傷情況)

根據聯合國統計,在波黑戰爭期間,大約10萬人被殺,200多萬人流離失所,被視為“歐洲自二戰後最慘烈的戰爭”,還有指控認為塞爾維亞軍隊曾經兩週之內殺害了大約8000名穆斯林男人,被認為是“二戰結束以來歐洲發生的最嚴重的大屠殺”。1999年,克羅地亞將塞爾維亞告上國際法院,指控其1991-1995年期間的種族滅絕行為;而克羅地亞也對克羅地亞進行範訴訟,認為克羅地亞有戰爭罪,導致20多萬塞爾維亞人被趕出家園。當然,在2015年,國際法院做出了首例主權國家起訴的滅絕種族罪行案件,認為無論是克羅地亞還是塞爾維亞

都沒有在90年代波斯尼亞戰爭期間犯下種族滅絕罪行


現在,無論是在克羅地亞還是塞爾維亞抑或波黑,人口構成都已經發生了大變。在克羅地亞,1991年塞爾維亞族佔克羅地亞人口的12.2%,到2011年至佔4.36%;在塞爾維亞,克羅地亞族人數也從1991年的近十萬到了現在的不到六萬。(如下圖)


除了戰爭與歷史的糾葛之外,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還有其他的恩怨,比如對於塞爾維亞的自治領土的支持等。

這次世界盃上大出風頭的美女總統科琳達·格拉巴爾-基塔諾維奇Kolinda Grabar Kitarović故意將塞爾維亞的伏伊伏丁那Vojvodina自治省(如上圖,該地區是馬扎爾族)視為一個“鄰國”,這對於面臨科索沃悲痛的塞爾維亞人而言是極大的冒犯。


當然,兩國最近還是在歷史和解、經貿合作方面進行了若干接觸,希望導向一個比較好也比較正常的雙邊關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