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強:高等智慧的人究竟高在哪裡?

曾仕強頻道儒道易行

王道管理諮詢

傳播聖賢智慧,弘揚道統文化!踐行中國式管理!敬請關注儒道易行!您將得到《中國式管理》的智慧和方法以及《易經》、《論語》等經典的研習及傳承!

曾仕強:高等智慧的人究竟高在哪裡?

研究中國傳統文化40多年了,可以向大家保證一句話:我們老祖宗所說的話,沒有一句說錯。凡是不通的地方,是錯在我們理解失誤,實踐失誤。

曾仕強:高等智慧的人究竟高在哪裡?

我舉個例子來說明。有一句話,被看做自私自利的人的真實寫照: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大家認為,人非自私不可,總會先想自己,後想別人。其實完全沒有這回事,因為這不合乎道理。有人會問,既然不合乎道理,為什麼會流傳這麼久呢?就是因為我們理解錯了。人不為己,那個“為”字,是讀上聲wéi,而不是讀入聲wèi這個“為”的意思,就是“做出來”。如果人不把自己的天性,把作為人的“道”做出來,表現出來,就天誅地滅了一音之誤,全盤理解錯誤。所以,作為炎黃子孫,應該特別警惕。我們不應該把責任推給別人。孔子告誡我們:凡事反求諸己。人有人性,作為一個人,如果不能按照人性去走,最終就會天誅地滅。

老子很感慨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我講的道理淺顯易懂,但大家卻聽不懂?我講的事情很容易踐行,但大家都不去做。

“道”,就是我們的本。後來我們把它通俗化,叫做良心。這樣大家才知道,諸子百家講的道理,其實都是相通的,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這樣大家才可以瞭解,為什麼老子開宗明義,第一章章首就說:道可道非常道。

“道可道非常道”,誰都會背,誰都會讀,但就是不懂什麼意思。“道可道非常道”的意思是說,諸子百家都很有學問,否則怎麼可能成一家之言呢?但是,老子提出嚴重的警告:諸子百家都能夠講片面的道理,而無法講全面的道理。“道可道非常道”,告訴我們道是整全的,是非常寬廣的,可我們只有這麼一點時間,只有這麼一個嘴巴,所以你只能講其中的一部分。這樣各位才知道,為什麼中國人要攻擊別人非常容易。因為任何事情有正面,一定有反面,當你講正面的時候,人家從反面攻擊你,當你講反面的時候,人家從正面攻擊你。

我們舉個非常現實的例子,假定上級領導視察工作,問地方的領導:各位,你們認為現在情況怎麼樣?請問誰敢回答?如果你說很好,上級領導馬上說這樣就算很好,那也太不長進了。如果你說不好,領導就會說不好為什麼不改進,還坐在這裡幹什麼?

全世界都講溝通,可中國人最難,因為我們腦筋非常靈活,一會兒一陰一陽,一會兒一陽一陰。

在這裡,我講一個非常關鍵性的事情,這也關係到我們一生的成敗:領導講的話永遠是對的,但是不一定要聽他的,這才叫一陰一陽。現在很多人是對的就要聽,那自然是對的;不對的就不聽,但你又怎麼知道對不對?“名可名非常名”告訴我們,是非是變動的,善惡是變動的,上下也是變動的。當一切都是變動的時候,你怎麼可以有固定的標準呢?所以我們常常覺得當領導的講話不算數,早上這樣講,下午又改了。請問,他不改怎麼辦呢?外面的形勢在變,他能不變嗎?我們現在人最大的矛盾就在這裡。可是年輕人因為受西方的影響,總覺得事情應該講清楚,怎麼可以含含糊糊呢?殊不知一講清楚就錯了。

時是在變動的,有時候這樣,有時候那樣,不可能有固定的標準。“名可名”告訴我們,本來是一點名號都沒有的,你看原始人類一點名號都沒有,非常快樂,可後來沒有辦法必須要有名號。但是有了名號以後,我們就把名號固定下來,這樣一生都痛苦。老子告訴我們,道是動的,你把話講死了,就是不對的,它本來是活的,怎麼可以講死呢?我們現在最大的問題,就是聽不懂中國話,這是當代非常麻煩的事情。因為

連話都聽不懂,還怎麼溝通呢?

舉個例子,你看領導到你這來,你一定站起來。領導說請坐,你敢不敢坐,敢不敢坐穩?如果你一坐下,他的臉色就變了:我叫你坐你就坐,我都沒坐你就坐了,給我站起來!如果你站著不坐,他的臉色還是不好看:我來的時候你都敢偷懶,還不趕快坐下去做事情。

這樣各位就知道,道理是變動的,一陰一陽之謂道,這是外國人永遠搞不懂的事情,因為他們的腦筋很死。

現在的年輕人學了外國人那一套,當領導叫倒杯茶的時候,你就開始問了:誰去倒?倒什麼茶?倒給誰?什麼時候倒?倒多少……你還沒問完,他就被你氣死了。你學人家那套有什麼用呢?只不過是自己把自己毀掉而已。現在教育的問題,就是思路搞錯了,這樣一代害一代,非常不值得。

老子告訴我們,道是怎麼能生萬物的?像這些都是孔子不說的事情,不是孔子不會,而是他們兩個有分工。我今天講得非常清楚,孔子是有教無類的,他是替大多數中等智慧的人來解釋《易經》。老子說,好,我跟你要有個分工,中等智慧的人讓給你來教,我不跟你爭。我專門替高等智慧的人講《易經》。

所以《道德經》是很難懂的,稍微一不小心就解釋錯了。有很多事情我們是誤會老子,使得老子有口莫辯,比如以德報怨。以德報怨到底對不對?如果以德報怨,那用什麼來報德呢?那不是不明是非嗎?不是“鄉愿”嗎?所以很多人批評老子是“鄉愿”,沒有是非。

“鄉愿”一詞,出自《論語•陽貨》:子曰:鄉愿,德之賊也。意思是說,有的人外貌忠厚老實,討人喜歡,實際上卻是一個不能明辨是非的濫好人。孔子認為,應該以直報怨,而老子卻在《道德經》中說:報怨以德,安可以為善。難道老子真的提倡不辨是非嗎?

當然不是這樣,孔子說以直報怨,老子說以德報怨,二者只是兩個時段不一樣而已。各位一定要搞清楚,老子主張事先防範。為了不引起任何的怨恨,於是就先通過施德來把怨恨消彌掉。也就是說,老子的方法適用於怨恨產生之前。怨結了以後,就不能再以德報怨了。所以,我們一定要把聖賢的話搞得清清楚楚,才能得道。這就要小心對待每一個字,否則就糟糕了。

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聖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這是一段非常精彩的天人對話。大家都很清楚,天底下只有中國人跟天的關係最親密,只有我們把天稱為天老爺,就好像鹿邑(老子故里)的鄉親跟老子特別親密,所以稱老子為老君爺,是一樣的道理。天老爺不說話,但不說話是最高明的,說話的人都是吃虧的,永遠倒黴。各位看看自己的面相,有眉毛,有眼睛,有鼻子,有嘴巴,哪個位置最低?嘴巴。它最拼命,職位最低,人家眉毛高高在上,就沒事。你要從這上面,悟一下什麼叫做道。

職位越低的人,不得已要動嘴巴,因為你不說,老闆就很生氣:你幹嗎不說話,你不會說話嗎?可是你一說話他更生氣:你說什麼,輪到你說了嗎?這就是中國人。我們同時講兩句話,第一句是你不說我怎麼知道,第二句是你不說我也知道,這都沒有什麼錯。外國人怎麼都聽不懂這樣的話。

職位越低越沒有辦法,所以只好動嘴巴。慢慢高了以後,就動鼻子,然後變成耳目。老實講,一個人有機會變成領導的耳目,就不得了了。哪一種人是領導的耳目呢?就是一下班他不回家,而是往領導的辦公室走,一邊喝茶一邊打小報告。耳目,大多都是親信,當然這是玩笑話,但是一般人是做不到的。其實我是在用老子的話講,而且很正經,大家千萬不要認為我在開玩笑,這叫做正言若反。

我們這次讀經典,如果還像以前那樣只讀皮毛,就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我們這次一定要正本清源。第一個,就是要破除二分法的思維。《道德經》第四十二章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二生三?外國人聽到二生三的時候都問我:你們算術怎麼那麼差。其實是他們不明白道理而已,我們是全世界唯一一個把兩個東西看成三個的民族,西方人怎麼看都是兩個。凡是西方人看出兩個的,我們都看出三個來。

中國傳統的思維方式是三分法,而現代人的思維方式,大多是二分法。強調真假分明,凡事不是對的,就是錯的。難道在對錯、真假之間還有第三種存在嗎?三分法的思維方式,能幫助我們解決現實社會中的實際問題嗎?

後來我們把《道德經》叫做真經,難道其他的經都是假的嗎?道家把得道之人叫做真人,那其他人都是假的嗎?可見真跟假不是對立的。我們經常說不是真的就是假的,不是假的就是真的,這是不切實際的、非常可怕的想法。

你看西方有勞方,有資方,所以經常有勞資對立、勞資對抗、勞資糾紛。而我們在勞方跟資方當中多了一個介方,就沒有這麼多問題。所以當領導的,儘量不要跟基層的員工來往,否則養成習慣他有事情就找你,那你就完蛋了。為什麼不用中介呢?中介多好用?把二變成三,你整個路子就活起來了。

所以,人類把這些觀念都端正過來以後,就幸福輕鬆了,就不會出現現在那麼多無謂的紛爭,搞得亂七八糟,最後不僅浪費了時間,還徒勞無功。老子當時就看出了這個問題,所以他說做人要嗇。嗇是什麼意思?就是節省你的精力,節省你寶貴的時間用在明道、行道上面。

老子真正的意思是在提醒我們,身為一個人,一個有道之士,不應該像禽獸一樣,所以你有責任讓自己跟禽獸拉開距離。人的第一個責任,就是跟禽獸拉開距離。但是現在人很糟糕,我講一句不怕各位見怪的話,就是越時尚的人,越像禽獸,這是非常悲哀的事情。禽我們很尊重它,獸我們也很尊重它,但是禽獸兩個字合在一起就不好聽了。

其實,只要我們牢牢記住,凡事都有兩面性,有一利必有一弊,同樣有一弊必有一利。所以,遇到“好事”別得意,遇到“壞事”別沮喪。如果真能做到全面地看待事物和問題,那我們的人生,將會少一些苦惱,多一些快樂。

人生就是要做到三個字,第一字“上”,意思就是人要向上、向善,“上”字加一個豎,叫做“止”,適可而止。任何事情在求上進的過程中,都要適可而止。這個止非常重要,因為止不住衝過頭,那就完了。止中有上,上中有止,然後終結就是一個“正”字。這個正就叫做道。我們說一個人很上道,就是從上到道。但是這當中經常會出差錯,會走上偏道,所以要及時調整,不斷拉回來,這就叫人生。

所以,每個人都要記住,我們都要服從一個規律,沒有人例外,叫做自作自受。每一個人,都要替自己的行為負全部的責任,百分之百的責任,你推給別人沒有用,你也推不掉,誰也不會替你扛。沒有人害得了你,沒有人救得了你,賞識你也沒有用,打擊你也無濟於事,一切就是自作自受。這是我們需要了解的人生規律。

千萬記住,我們是地球上的客人,所以老子講的自賓,就是人要以賓客自居,我們就短短几十年生命來地球上做客人,那就要愛惜地球上的資源,愛護地球上的環境。

人是地球的過客,遲早有一天要回到道上面去,至於會不會再來,不知道。我現在可以公開問各位:大家打算下一輩子做人,還是不做人呢?做人辛苦,還是不做人辛苦呢?其實像這些,是每一個人遲早都會想的問題,這叫做人生論。人從哪裡來,活著幹什麼,死後到哪裡去,有沒有來生……這些問題,每個人都會想,因為這是每個人的切身大事。

曾仕強:高等智慧的人究竟高在哪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