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1:《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道德、品行)

0711:《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道德、品行)

未完成的约定,5周36天读完全本《世说新语》

礼贤、重义、谨孝、家学

1. 陈蕃礼贤,为豫章太守时,未入官府先问徐孺子所在。这种惜才敬贤之举如果不是出于本心,终究别扭猥琐,早晚露出破绽。然而礼贤却并非对谁都毫无原则的谦卑,识人是前提。

2. 黄宪品格之高,既能令周乘发出“时月不见,则鄙吝之心复生”的感叹,又能使郭泰拜访时连宿两夜,并夸赞“汪汪如万顷之陂,澄之不清,扰之不浊,其器深广,难测量也”。

3. 陈太丘一家人才济济,尽显士族与寒素的区别。拜访荀淑时,双方儿孙辈各执其事,也许是世家交往的规矩。别人问其父亲的功德,儿子季方回答“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上为甘露所霑,下为渊泉所润。当斯之时,桂树焉知泰山之高、渊泉之深?不知有功德与无也”,既是儿子对父亲的孺慕之情,也是不肯当外人自夸又不愿自贬的姿态。当孙辈争论两人父亲的功德,太丘一句“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则尽显家长的大智慧。

4. 荀巨伯拜访友人,因讲究道义而感退胡人军队的故事也许虚构或者夸张,但里面所包含的道义的重要性却是真实的。或者我们说,信守道义的人未必能逼退敌军,但在不涉及过多利益的情况下,人们还是愿意成全道义,愿意守护美好事物的。

5. 管宁与华歆的割席断义更多是出于彼此追求理念的不同,但不妨碍他们各有各的优秀。尤其华歆与王朗乘船避难一节,“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华歆之优于王朗明矣。

6. 阮籍不与司马昭面前臧否人物,嵇康不再王戎面前流露喜愠之色,究竟是两人处事有城府有沟壑,还是单纯只在信任的人面前展露真正情绪呢?不管怎样,能让他们信任的人估计也是了了。乱世中明哲保身的生存智慧。

7. 王戎死孝事亲、父亲任官有美名而拒收丧礼,这样的品性行为难怪有人质疑其贪财是迫不得已的伪装色。

8. 顾荣请行炙人尝烤肉味,后得此人每经危难必相随。施者为纯善之念,受者为知恩之人。

9. 事亲的孝顺历来是美德,王长豫恭谨侍奉父母曲尽孝道,王祥卧冰求鲤感怀后母,和峤生孝、王戎死孝,陈遗为母亲搜集锅底焦饭而幸得粮食存活,古人认为能孝亲方可能忠君,忠孝都是大美德。然而,父母的品德和对子女的关爱也是很重要的吧。若没有谢安的言行自教儿,没有陈太丘的家翁智慧,凭什么儿子一定要尊敬父亲,晚辈必须得听从长辈呢?总之,像我这种从小被嫌弃惯了,没感受过家庭温暖的人,是不太可能理解的,估计也很是不符合选择忠君爱国、贤惠持家人选的标准了。

0711:《世说新语》德行第一(道德、品行)

第一天认真完成,打卡,奖励自己小鱼干一枚,黄焖鸡一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