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賞賜黃金萬兩,真的是黃金嗎?才知道被騙的好苦

古時候,帝王一般都會使用金條作為對國家做出貢獻的功臣的獎賞,賞賜數量少的也有幾十條,官銜大的,或者貢獻凸出者賞賜金條更是動輒上百甚至上千。這麼多金條,放在如今這個時代可能有些人就會問:古代中國的黃金有這麼多,那麼現在這些黃金去哪了?也因此會懷疑古代賞賜的金條含金量的真實性。這裡,小編告訴你,在古代"金"這個名詞被賦予了不同的含義,所以不能夠很籠統的概括。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賞賜黃金萬兩,真的是黃金嗎?才知道被騙的好苦

在秦朝以前,在開採技術和冶煉技術都比較落後的條件是不存在黃金這個金屬單位的。在那者年代,帝王們稱之為金子的並不是我們如今所指的黃金,而是現在我們經常用來製作5角硬幣的銅,這個元素。那時,銅的出土量很大,由於它的化學性質不活潑,保存時間很長,很快就被古人看中,並將它作為商品交換的一個媒介,用來取代當時市場交易常用的貝殼。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賞賜黃金萬兩,真的是黃金嗎?才知道被騙的好苦

在那段時期,銅這種金屬貨幣在市場上很流行,各個國家之間的貿易也是以銅作為貨幣進行交易的。所以,在先秦以前,並沒有黃金。自然,帝王他們賞賜的金條也並不是真正的黃金,而是銅。

而在先秦後的漢代,黃金漸漸被人們所認識。但它並不作為貨幣進行流通,它單單隻具有觀賞價值。所以雖然人們知道有黃金的存在,但實際上擁有黃金者卻很少。因為黃金開墾量比較低,所以黃金只作為達官貴人閒時比較成就戰績的一個工具。畢竟,在那個年代,黃金主要還是由帝王掌管,官員和平常百姓是沒有黃金開採權。那時帝王就喜歡用這種罕見的金屬作為對功臣的嘉賞。自然,在漢代帝王獎賞給功臣的金條,就是指黃金。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賞賜黃金萬兩,真的是黃金嗎?才知道被騙的好苦

漢代以後,特別是唐朝,黃金就變得比較常見了。經濟的繁榮,導致市場需要的貨幣量也提高。帝王也加大了對黃金的開採力度。黃金不再是罕見物,在民間的大商家也同樣儲有大量的黃金。同時,銀子也作為一種貨幣被人們使用。那時,對銀子稱呼為:碎銀。它的價值在銅之上,黃金之下。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賞賜黃金萬兩,真的是黃金嗎?才知道被騙的好苦

在歷史文獻中層記載過,唐朝體帝王賞賜功臣的金條都是以幾百幾千斤作為單位計量,這很難不讓人懷疑金條含金量的真實性。其實,那個時候賞賜的金條裡並不是完全都是採用黃金,銀子和銅也加在裡面一起計算的。所以真正意義上,這個朝代的金條並不完全屬於黃金,它還有其他的代替貨幣。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賞賜黃金萬兩,真的是黃金嗎?才知道被騙的好苦

但明清之期後,黃金和銀子在市場上就很常見了。多年的開採和提煉,以及先輩遺留下來的鉅額黃金,讓中國的黃金擁有量佔據世界前列。黃金擁有者上到達官貴人,下到普通百姓,可謂十分普遍。當時國家實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所以金銀都只能在中國市場上流通。因此經常出現幾克黃金都只能購買一袋鹽的情況。在明清時期,帝王所獎賞的金條就是真正意義上的黃金了,而且獎賞的數額還很大。

古代皇帝動不動就賞賜黃金萬兩,真的是黃金嗎?才知道被騙的好苦

不過隨著後期西方侵略者入侵中國後,中國的黃金儲備量越變越少。那時中國的金銀兌換率遠遠比國際上的更低。所以他們經常拿銀子和我們的黃金交換,導致我們國家的黃金慢慢流失在外。同時,他們還在貿易上對中國進行壓榨,通過發起戰爭,提出不平等條約。要求中國補償給他們大量黃金。這也正是為什麼如今中國黃金量儲存沒有古代這麼多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