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夫人和汉武帝的“人鬼情未了”!

不负君之念,留住好容颜——李夫人和汉武帝的“人鬼情未了”!

李夫人和汉武帝的“人鬼情未了”!

被伟人称为“略输文采”的汉武帝,曾经写过一篇《悼李夫人赋》,悼念自己的爱妃李夫人。此赋,文学史上的评价不低。

而这位李夫人,在历史上的名气虽然远不如她的哥哥——贰师将军李广利,还有她的孙子——海昏侯,但却也留下了一段佳话。

李夫人出现之时,恰是卫子夫失宠之后。那个时候,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刘彻,正处于情感的空白期,茫然四顾。

按照正史的记载,李夫人的出场是这样的。

汉武帝最宠爱的乐师李延年为汉武帝献上一曲新作:“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

此时的汉武帝,怅然若失:“世上难道真有这样的美人吗?”

这时候,曾经力助卫子夫登上历史舞台的平阳公主故技重施,她告诉自己的弟弟汉武帝:“李延年的妹妹就是这样一位佳人呀!”

我们虽然不知道这位平阳公主究竟出于什么目的,但汉武帝还是听了姐姐的话,召见了李延年的妹妹,并且,后面的发展一如当年的卫子夫。从此,李夫人取代了卫子夫留下来的空白。

李夫人的容貌和才华,应该是不逊于卫子夫的,否则,这位平民女子的宫廷之路断然不会如此顺利。

而更让后人称道的,是李夫人的心思缜密。

下面,我们继续读史。

李夫人受宠,之后生下昌邑王(昌邑哀王)。生下王子不久,李夫人病重,危在旦夕。

汉武帝亲自探望,李夫人用被子蒙住自己的脸,对皇帝说:“臣妾病了太久,容貌憔悴,已经不复当初,不敢见陛下,怕惊扰到陛下。我怕是不能康复了,我有一个请求,希望陛下能够照顾我的哥哥们。”

汉武帝还是希望看一眼李夫人的:“夫人病重,不能起床,如果能当面把兄弟托付给我,不是更好吗?”

李夫人拒绝了:“依礼,女子不梳妆打扮,是不能见君父的。如今,我病入膏肓,面容憔悴,没有梳妆打扮,怎么敢面对陛下您呢!”

汉武帝依然坚持:“你若是能见我一面,我赐你千金,并且给你的兄弟加官进爵。”

李夫人这次回答的很简短且干脆:“能否让我的兄弟富贵,在陛下您,不在是否见我一面。”

一向说一不二的汉武帝,非常生气,拂袖而去。

到这里,我对这位汉武帝有些微辞,以“千金”换病重的爱妃一面,这也太轻薄了些。

汉武帝离开后,李夫人的姊妹责备李夫人不礼貌。李夫人说:“我之所以不见陛下,是为了托付兄弟。我因为美貌,得宠于陛下,像我们以美色得宠的人,一旦年老色衰、容颜老去,宠幸也必然随之而淡漠。陛下如此眷恋我,是因为我之前的容貌。而如今我的憔悴,一旦让陛下看见,必然会让陛下心生失望甚至厌倦,我之前的印象也不复存在。连我都被厌倦了,还谈什么托付兄弟呢?”

至李夫人死,汉武帝也没能见她一面。

李夫人的想法没错。

李夫人死后,汉武帝以王太后的礼节安葬她。她的大哥李广利被封为贰师将军、海西侯,二哥李延年被封为协律都尉。而汉武帝死后,由于没有皇后,她以孝武皇后的尊号配祭汉武帝宗庙。多年以后,她孙子海昏侯,有过短暂的皇帝生涯,也不能不归功于李夫人当年的受宠。

失去了李夫人,汉武帝不再有“千金”的轻薄。不知道是否后悔自己的轻薄,但汉武帝开始陷入对李夫人的无尽思念之中。

这时候,一位著名的“神汉”出现了。他就是方士李少翁。

李少翁告诉汉武帝,自己能把另一个世界的李夫人召唤回来,让他见上一面。于是,中国历史上最浪漫的“人鬼情未了”出现了。

李少翁摆上香案,香案上摆上祭品、香烛,后面设下帷帐。香案前再设一帷帐,少翁让汉武帝在案前的帷帐中就坐。少翁告诉皇帝,只能远远的相见,不能出帷帐,否则激怒了鬼神,会万劫不复。

一阵法事之后,烛光之中,一位与李夫人体态相差无几的美女出现在香案后的帷帐中,款步而行。另一帷帐中的汉武帝,只能远远的观望,泪如雨下。

过了一会儿,“李夫人”消失不见。

此时的汉武帝喃喃自语:“这是真的,还是假的?”于是,文初的《悼李夫人赋》诞生了。

有人说李少翁是皮影的鼻祖,所谓的李夫人还阳只是“皮影”。我感觉这种说法很是可笑,即便汉武帝再思人心切,难道会看不出真人和假人的区别吗?这在宫廷做的把戏也未免太弱智了一些。

后人有诗云:“倾城倾国可人怜,固宠从知有秘传。枕畔唏嘘幄中坐,更教天子赋哀蝉。”倾国倾城的容貌让人喜欢,生前死后一直受宠的故事一直流传。枕边的问候和帷帐中的思念,直让神勇的天子写下凄婉的诗篇。读罢,让人唏嘘不已。

而我,以两句话作为本文结尾:不负君之念,留住好容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