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沁機槍,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寡婦製造者

在滿清末年,八國聯軍大舉侵華,其中有這樣一支包著印度錫克族專門的頭巾所組成的軍隊,他們不僅裝備精良,而且訓練有素,扛著的是大英帝國英屬印度殖民地的旗幟在中國大地上進行著和八國聯軍一樣的燒殺搶掠的畜生行為。

馬克沁機槍,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寡婦製造者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支部隊竟然全部是由中國人所組成的,那麼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今天小編就來為大家揭秘這支全是中國人的八國聯軍侵略部隊。

話說在1898年,當時英國政府強行租借了我國的威海衛和劉公島,想要藉著威海衛和劉公島作為能夠和在旅順口的沙俄對峙的一個橋頭堡,但是常年征戰世界各地,英國人不夠用啊,於是英國殖民者用他們慣用的辦法,就是用當地人治理當地人,“以華制華”。

馬克沁機槍,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寡婦製造者

隨即,英國殖民者在威海衛組建了一支全部由中國人組成的部隊,他們的軍官都是英國人,士兵就是從當地直接徵召的,有點像今天的僱傭軍,而這支中國軍隊的編制和裝備十分齊全,他們不僅有長槍隊、炮隊、騎兵隊還有一支重機槍隊,而在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使用馬克沁重機槍的軍隊就是他們。

這些被從當地招募來的山東本地人穿著樣式怪異的軍裝,但是他們的神情都很驕傲的樣子,而中國軍隊的軍官全部是英國人,在中國軍隊列隊完畢之後,每個排都有一個英國軍官指揮。

馬克沁機槍,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寡婦製造者

當年的義和團就是從山東發起的,但是為什麼在威海衛卻沒有鬧出那麼大的動靜呢?原因就是在威海衛有這支裝備精良的“中國軍隊”,將威海衛的義和團全部剿滅。

後來威海衛“中國軍隊”北上被編入西摩爾的八國聯軍當中,不僅是和義和團,還與滿清政府的正規軍進行了戰鬥,還在天津和北京的攻城戰中起到了作用,戰爭結束後,英國政府還為中國軍隊的成員專門設計了一種徽章以此來表彰他們。

馬克沁機槍,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寡婦製造者

馬克沁機槍,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寡婦製造者

寡婦製造者“馬克沁重機槍”

馬克沁機槍誕生於一戰前,但真正讓馬克沁出風頭還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當時德軍裝備了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在索姆河戰鬥中,一天的工夫就打死60000名英軍,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死亡人數最多的一次。從那以後,各國軍隊相繼裝備馬克沁重機槍,馬克沁由此成為聞名的殺人利器。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成功的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馬克沁重機槍,中國稱賽電槍,該槍為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於1883年發明,並進行了原理性試驗,1884年獲得專利。

其口徑為 11.43毫米,槍重 27.2千克,採用槍管短後坐 (19毫米)式自動方式,水冷槍管;採用容彈量為333發6.4米長的帆布彈帶供彈,彈帶可以接續,理論射速 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 100發/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克沁早已不算先進,但仍然還有應用。德軍一線部隊由於步坦協同的需要開發了MG34通用機槍和MG42通用機槍,但MG08式馬克沁機槍仍然在德軍二線部隊中服役。在中國,馬克沁機槍被仿製生產,稱民24式重機槍。在歷次會戰中都有不俗表現。建國後,民24式馬克沁機槍仍在中國民兵中廣泛使用,直到70年代末期。

馬克沁機槍,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寡婦製造者

老式步槍的射擊速度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持槍人子彈上膛的速度,在每一次射擊前都需要裝一顆才能發一顆,效率極其低下,於是士兵的作戰速度就也變得很慢,而戰場上卻容不得有速度上的半點遲緩,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戰爭的勝利或者失敗。不僅如此,步槍的後座及其笨重,在戰場又不像訓練一樣排列有序,在真正意義的戰鬥中很容易把士兵的肩膀撞傷,反倒增加傷亡,更加影響戰鬥力。

但是,馬克沁機槍變革了槍械的使用方式,這把槍的重量是27.2千克,它的口徑是11.43毫米,還使用了水製冷的方式,射擊速度可以600發每分鐘,並且添加了多項選擇的要素,有單發和連發射擊兩種發射方式可供使用者選擇,即用射速調節器將射速調整為每分鐘 100發。

之前舊式機槍無法進行連續射擊(主要是跳彈慢,跟點射差不多,無法連續性快速射擊)。

而經過海勒姆.馬克沁的研製之後,他所設計的機槍在子彈發射瞬間,槍機和槍管會迅速扣合在一起,並再次利用火藥氣體推動力打開彈膛,機槍的後坐力會把彈殼退出並拋出槍外,而在彈殼退出槍膛後,供彈夾會壓縮彈簧進行推彈,從而使機槍能夠進行連發,一直到子彈打完為止。

當然,由於後坐力極大,海勒姆.馬克沁發明出來的第一挺機槍是裝在炮架上的,並且槍管必須保持用水來進行冷卻,但這挺機槍所爆發出來的持續性射擊速度和威力依舊讓當時的英國軍方感到吃驚。

後來在這挺機槍的基礎上,海勒姆.馬克沁不斷進行改良,使這種新式機槍得到了英國軍方和兵工廠的購入和推廣,並正式命名為馬克沁機槍,走入了現代戰爭史之中。

馬克沁機槍幾場成名戰分別是1893年爆發的第一次馬塔貝勒戰爭、1898年爆發的恩圖曼戰役、1904年的日俄戰爭以及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索姆河戰役。

在第一次馬塔貝勒戰爭中,英軍以4挺馬克沁機槍,擊退了5000祖魯人的進攻,這5000名祖魯人衝鋒隊死傷極其慘重,殺傷力極其驚人!

在恩圖曼戰役中,以同樣的方式,英軍在陣地中擺放幾挺馬克沁機槍,愣是殲滅了整支蘇丹騎兵隊,可以說自馬克沁機槍誕生之後,英國在海外殖民地有了壓倒性的優勢,不再懼怕因為人員短缺而暴露的缺點。

這種馬克沁機槍,剛被投入到戰場就名聲大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馬克沁機槍第一次被世人知曉,是在英國軍隊和蘇魯士人的戰爭中,英國人只用了四架馬克沁機槍,50餘人的兵力,就輕鬆地抵擋住了蘇魯士的5000大軍,打得蘇魯士人滿地找牙,幹掉了他們3000多人。由此可見馬克沁機槍的巨大威力。在一戰爆發時,德國真正認識到機槍重要性。當時,德國陸軍裝備的馬克沁機槍超過12500挺。索姆河戰役是機槍史上最令人驚心動魂的戰例。1916年7月,德國人以平均每百米一挺馬克沁MG08機槍的火力密度,向40公里進攻正面上的14個英國師瘋狂掃射。一天之內,6萬名英軍士兵傷亡。到11月18日戰役結束時,這141天時間裡英法聯軍陣亡61.5萬人,德軍陣亡65萬人,大多數人都倒在了馬克沁機槍的火舌下。歐洲整整一代人喪命於機關槍下。在馬克沁機槍殺人如麻的同時,戰場也被永遠的改變了。正如英文版《武器裝備百科全書》說:“馬克沁機槍的出現標誌著一個時代的結束,自從拿破崙時代起曾經使用過的戰術完全沒用了”。拿破崙時代的步兵線形衝擊戰術,在一戰中,面對擁有良好的防禦體系,特別是用馬克沁機槍為主體的火力網來講,步兵的衝擊等於是送死,往往投入兵力越多,損失越大。雙方為一個陣地一條塹壕投入巨大的兵力,反反覆覆地來回衝殺,戰況極為慘烈。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的幾次大會戰,被稱作“絞肉機”、“屠宰場”、“活地獄”,所以經過幾次會戰之後,一戰形成了陣地對峙的局面也不足為奇了。

馬克沁機槍,改變世界歷史進程的寡婦製造者

縱觀歷史,能導致戰爭的進程為之改變,並能影響整個武器發展方向的,除了馬克沁機槍之外,沒有第二件武器可以達到這樣的程度。馬克沁機槍被認為是有史以來殺人最多的槍械,被馬克沁機槍殺死的人至少100萬。當馬克沁機槍出現後,人們才發現人類原來如此可怕,竟可以這樣恐怖地自相殘殺。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成千上萬士兵犧牲了自己年輕的生命,也使得整整一代年輕女性失去了通常結婚和作母親的機會。在英國,就有兩百萬的單身女性孤獨終老。

於現代武器來講,馬克沁機槍的性能根本說不上完美,但它是這個世界上第一種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槍械,它是跨世紀的,它的出現是世界槍械史上歷史性的變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