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1884年一個叫馬克沁的美裔英籍的武器大師,設計了世界上第一挺不依靠外部力量能夠自動連續射擊的槍械,該槍改變了傳統的供彈方式,製作了一條長達6米的帆布彈鏈,為機槍供彈。為給因連續高速射擊而發熱的槍管降溫冷卻,馬克沁還採用水冷方式,使之射速達每分鐘600發以上。此後,各國開始仿製這種水冷式重機槍,並且研究利用火藥氣體能量為動力進行供彈的機槍,還出現了取消注水套筒的氣冷式機槍(後邊詳說)。李鴻章早年間出樣考察期間也曾考察過馬克沁,但是據說曾抱怨此類武器過於浪費子彈,他當時的想法與日本人相似,認為一顆子彈消滅一個敵人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可見當時的李大人缺乏戰略思維,不知道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意義。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簡單說說馬克沁重機槍的工作原理,首先它屬於槍管短後座式,具體是在發射瞬間,機槍和槍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藥氣體能量作為動力,通過一套機關打開彈膛,槍機繼續後坐將空彈殼退出並拋至槍外,然後帶動供彈機構壓縮復進簧,在彈簧力的作用下,槍機推彈到位,再次擊發。這樣一旦開始射擊,機關槍就可以一直射擊下去,直到子彈帶上的子彈打完為止,相比較於之前的加特林機槍外動力連發武器,這才是所謂的全自動武器,所以馬克沁在自動武器界可謂是開創性的。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展示馬克沁機槍內部件變化實現擊發以及拋殼的整個過程,相比較後來的各種旋轉或迴轉式巧妙的結構,馬克沁的肘節式結構甚至都有一些原始,確實這種結構僅出現在了第一代自動武器上了。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英國是較早裝備馬克沁機槍的國家,可能因為馬克沁的國籍是英國吧,在羅德西亞地氣馬克沁機槍第一次參戰,便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戰果,而較早裝備此類機槍的一支中國人組成的部隊卻是英國在威海衛組建的警衛部隊,曾參與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行動,頗受英國的賞識,此部隊解散後很多成員投入到香港和南非去當尋埔。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圖中是日俄戰爭時,日軍繳獲自額俄軍的馬克沁機槍。這也是馬克沁機槍參與的第一次慘烈的絕殺,1905年日俄戰爭爆發,這是一場在我國東北爆發的俄國與日本之間的戰爭,在俄軍防守旅順作戰時此槍全面壓制日軍的哈奇開斯式氣冷重機槍,並且大量殺傷日軍的萬歲衝鋒的肉蛋,這次之後此槍的殺戮才剛剛開始。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不管當時的李中堂怎麼認為,馬克沁機槍作為一款優秀的武器還是大量被清軍中的新軍所裝備,圖中是北洋時期軍閥部隊的馬克沁式機槍,在整個北洋政府時期,軍閥混戰不斷,馬克沁這種大殺器也見證著近代中國的衰敗與混亂。

在清王朝覆滅到新中國建立的37年間中國這個古老的國度經歷了太多的磨難,從軍閥混戰到日本侵略,再到解放戰爭,整整的37年呀,而從1927年北伐到1937年全面抗戰的爆發,此間被稱之為民國的黃金十年,在此期間中國經歷了相對穩定的一段時間,此間經濟有所發展,軍隊的正規化建設有所成效,特別是9.18以後,蔣委員長認識到日本對於中國侵略的野心,在1934年中國與德國簽署了原材料和農產品換工業產品的協議,中國的工業特別是國防工業從德國引進了大量的設備,國民軍隊也逐步建立德械化的軍隊,所以今天的主角德國的MG-08式水冷馬克沁式機槍就是此時獲得的圖紙,並在南京的金陵兵工廠進行生產,並於民國24年正式定型投產,簡稱“民-24式水冷重機槍。”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圖中就是1930年代國軍精銳的德械化部隊,無論著裝還是武器都強與普通部隊,就算是與日軍部隊相比也不處下風,可惜那時貧弱的中國圖中這樣的部隊畢竟是少數,而像東北軍那樣裝備精良而戰鬥力低下的部隊也不在少數,而裝備粗略而戰力驚人的川軍卻無處顯身手,在各路軍隊中民-24式重機槍就是與這支部隊一起參與了中華民族的抗戰。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說起民-24式重機槍就不得不說它在一戰時的表現,塹壕戰使得重機槍開始大放異彩。索姆河戰役期間,德國軍隊裝備的MG08式馬克沁重機槍以每100米布制一挺,給正面進攻的英法軍隊以重大殺傷,曾經在一天內造成英軍6萬人的傷亡,顯示了其在塹壕戰防禦中的巨大威力,這也是中國引進此槍的一個重要原因。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一戰時的德國MG08重機槍班組,那時德國的MG08有一種陣地戰特有的四角架,射擊的平順性要遠好於三腳架版本,但是四角架自重較大,沒有被大量推廣。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另外一種布制形式就是把機槍直接安裝在固定的木樁之上,有點要塞機槍的意思,儘管缺乏機動性,但是射擊穩定性完全沒問題。

接著說1934年8月,由於《中德原材料及農產品與工業及其他產品互換條約》得簽訂,在這一"中德合作"時期,1935年,金陵兵工廠仿造成功了MG08式馬克沁水冷重機槍,成為當時中國軍隊特別是中央軍的主要制式裝備。為什麼中國會引進此槍,而不是後來名聲大振的MG34呢,我分析可能是那時MG34剛剛誕生,還沒有機會證明它的強大,而MG-08則是經歷了一戰考驗,早已證明自己十分強大的武器,而中國又不受到相關限制,所以從穩妥角度看,選擇MG08是個正確的選擇,而它也在抗戰時期,成為中國軍隊主要的重火力武器。新中國成立後,曾繼續生產馬克沁重機槍,並且改造為發射7.62X54R型子彈且使用郭流若夫的金屬彈鏈版本。由於自1953年開始引進生產蘇式武器,便中止了馬克沁重機槍的生產。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圖中就是民24式重機槍,首先簡單說下,那年代機槍類武器基本上就是兩種,一種是三腳架狀態射擊發射全尺寸步槍彈的重機槍,此類機槍火力持續性強,通常採用彈鏈或彈板供彈,是步兵作戰的重火力。而另一種就是捷克式那樣兩腳架狀態射擊的輕機槍,通常彈匣供彈,火力持續性不行,但是輕便靈活,可伴隨步兵衝鋒。而這兩種槍確實是發射全尺寸步槍彈的武器,而不像後來的大口徑高射機槍的鮮明特點,重機槍的重字更多的還是體現在火力持續性上。我們的民-24式就是前者,此槍理論射速600發/分,可萬全壓制日本同時期彈板供彈的92式重機槍,另外此類重機槍由於採用三腳架,所以沒有槍托設計使得全槍長895毫米,槍身重20公斤,槍架重29公斤,槍全重為49公斤,在當時也是比較合用的尺寸和重量了。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該槍顯著特點就是注水套筒和槍口喇叭形消焰器(,該槍助退器之前裝有一個圓鐵片,這個鐵片用來遮掩助退器的火焰。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民-24式機槍發射7.92毫米毛瑟步槍子彈,可以說國民軍隊當時的思路還是有領先之處的,實現了步槍、輕機槍、重機槍相同的口徑,而且威力十足。子彈與當時中正式步槍的子彈相同,為7.92X57MM的尖頭子彈(與漢陽造的7.92MM圓頭彈不完全相同),分為重尖頭彈和輕尖頭彈兩種,槍口初速為重尖彈770米/秒、尖彈870米/秒。該槍從右側接入帆布彈鏈,供彈方式100或250發彈帶供彈,有效射程1000米,總體火力強大,常常壓制日軍火力。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這就是一挺完整狀態的MG08式機槍槍管下部就是外接的水管和水囊,也有用水桶的,總之這重機槍十分依賴冷卻水。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此槍的彈鏈子右側進入受彈器,右側類似於彈鼓的裝置其實是一個彈藥盒子,此為全金屬製品,但是彈鏈依舊是帆布製造,據老兵說帆布彈鏈很不好用,多次使用後會被拉長,子彈的定位就會出現問題。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民-24式的帆布彈鏈,帆布中間綴以鐵片分割,此種彈鏈對於裝子彈要求較高,而且需要逐發裝填,而且彈鏈長時間使用會被拉長,不如金屬彈鏈使用方便。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民-24式重機槍的木製彈藥箱,並且在那個特殊的年代刻有為人民服務字樣。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馬克沁式重機槍的發射方法,像圖中雙手我住把手,大拇指直接壓在圖中箭頭上按鍵的地方,實現擊發,相比較一般的扳機式武器此種方法更符合重機槍的使用。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但是民-24式及其原型MG-8在握把側面還有一個單手操作的扳機,在手臂負傷後單手射擊。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一家博物館的馬克沁與捷克式和擲彈筒的組合展出,這基本上就是中國軍隊抗戰中後期的前線壓制火力。而圖中的擲彈筒還是仿製自日軍的武器,這個類似於迫擊炮的武器與92式步兵炮一起構成了打擊中國軍隊重機槍陣地的利器,在淞滬會展期間一個師的37挺重機槍被日軍直射炮火打掉了34挺,甚至南京與上海之間的國防工事的射擊口過大,日軍的炮彈可以直接射入,小說《抗日狙擊手》裡就有描述。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精銳徳械師在組織馬克沁進行防空作戰,抗戰早期那時日軍飛機性能弱,此類機槍防空作用顯著,缺少防空炮火的我們這點顯得尤為重要。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紅軍在歷次反圍剿作戰時也繳獲了大量的馬克沁機槍。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用一個比較粗糙的兵人來演示民-24式的射擊狀態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對空射擊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最少需要兩人才能操作,一人扛槍一人抗機槍架,再各拎一箱彈藥。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國軍駐滇的幹部訓練班在操作馬克沁式重機槍,旁邊有美國顧問指導,其實現在也一樣,科學的訓練也會帶來戰力的提升,現在的美軍顧問也會指導手持AK的盟友。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在美國教官的指導下,何應欽在試射民-24式重機槍。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內戰時期的國軍機槍手,其實和共軍著裝沒有明顯的差異,但是參考美軍的軟式大簷帽確是個低成本的區分標誌,就像很多游擊隊長就算沒有軍裝也要戴個八路軍的帽子一樣。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後,國產馬克沁型重機槍在志願軍步兵連隊作為主要重武器,其強大的火力在運動戰期間的多場戰鬥中曾經給美軍很大殺傷,但是也因為它的位置相對固定而經常遭到敵人優勢炮火覆蓋。運動戰中,志願軍部隊的戰士們經常要扛著這種笨重的重機槍進行穿插迂迴,對戰士體力消耗很大。一線部隊對於馬克沁重機槍的意見是很大的,普遍認為馬克沁重機槍零件複雜,未構築工事則不能射擊,體積笨重而又必須用水,在朝鮮的山地環境中,尤其是冬季極為不便。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第21兵工廠出品的馬克沁機槍,南京的金陵兵工廠西遷重慶後與漢陽兵工廠合併後組建了當時國內最大的兵工廠第21廠,產能也大大提高了(圖中就是21長出品的馬克沁)也就是長安集團的前身。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民-36式風冷重機槍,其實就是馬克沁的風冷版本,畢竟風冷機槍才是大趨勢,而且此槍的槍管上有個提把,不知道是提槍方便,還是可以快速更換槍管而設計,如果是後者才真正體現出了,武器設計者已經掌握了風冷機槍的真諦,依靠快速更換前管,實現持續射擊,三腳架也進行了改進,除了感覺輕便外,後部的雙腳撐設計穩定性大大提高。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賀龍元帥在視察即將進藏作戰的18兵團裝備的民-36式重機槍。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馬克沁從部隊退役後被民兵用了很長時間,而在60年代也有相當的馬克沁被援助給了越南了,可惜那幫狗草的翻過手就拿它對付中國。一部小說《穿越死亡》裡就講了80年代中期,一個新組建的連隊,在進攻越南防手的某高地時,敵方陣地就有這樣一挺機槍,給我軍的進攻造成了很大的障礙。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當今更多的馬克沁默默的存留在了博物館了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很多的馬克沁機槍作為劇組的道具,圖中的小孩在把玩馬克沁,這一幕應該是我們的驕傲,中華民族的尚武精神。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我的團長我的團》裡的大鬍子崔勇,操作者該團唯一的重火器馬克沁,並且敢於當眾斥責囂張的迷龍不懂水冷式重機槍,在傳言虞孝欽陣亡後與死啦死啦一同鎮壓潰兵,當場就是一串長點射,壓住了場面。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在《我的團長我的團》中渡河後的迷龍在射擊馬克沁機槍,由於槍架丟失,而輻射手豆餅充當了槍架,這段可歌可泣的鏡頭。

總得來說民-24式機槍的引進是符合當時中國軍隊裝備的的特點以及武器的傳承性需求的,之所以沒有引進MG34這類全新的通用機槍更多的還是對此槍的不信任和環境因素決定的,畢竟那時也少量引進氣冷的MG15用於空中使用,在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民-24式創造了自己的輝煌。

最後亂入兩張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馬克沁,但都與馬克沁脫不了干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