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1884年一个叫马克沁的美裔英籍的武器大师,设计了世界上第一挺不依靠外部力量能够自动连续射击的枪械,该枪改变了传统的供弹方式,制作了一条长达6米的帆布弹链,为机枪供弹。为给因连续高速射击而发热的枪管降温冷却,马克沁还采用水冷方式,使之射速达每分钟600发以上。此后,各国开始仿制这种水冷式重机枪,并且研究利用火药气体能量为动力进行供弹的机枪,还出现了取消注水套筒的气冷式机枪(后边详说)。李鸿章早年间出样考察期间也曾考察过马克沁,但是据说曾抱怨此类武器过于浪费子弹,他当时的想法与日本人相似,认为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可见当时的李大人缺乏战略思维,不知道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意义。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简单说说马克沁重机枪的工作原理,首先它属于枪管短后座式,具体是在发射瞬间,机枪和枪管扣合在一起,利用火药气体能量作为动力,通过一套机关打开弹膛,枪机继续后坐将空弹壳退出并抛至枪外,然后带动供弹机构压缩复进簧,在弹簧力的作用下,枪机推弹到位,再次击发。这样一旦开始射击,机关枪就可以一直射击下去,直到子弹带上的子弹打完为止,相比较于之前的加特林机枪外动力连发武器,这才是所谓的全自动武器,所以马克沁在自动武器界可谓是开创性的。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展示马克沁机枪内部件变化实现击发以及抛壳的整个过程,相比较后来的各种旋转或回转式巧妙的结构,马克沁的肘节式结构甚至都有一些原始,确实这种结构仅出现在了第一代自动武器上了。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英国是较早装备马克沁机枪的国家,可能因为马克沁的国籍是英国吧,在罗德西亚地气马克沁机枪第一次参战,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战果,而较早装备此类机枪的一支中国人组成的部队却是英国在威海卫组建的警卫部队,曾参与八国联军攻打北京的行动,颇受英国的赏识,此部队解散后很多成员投入到香港和南非去当寻埔。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图中是日俄战争时,日军缴获自额俄军的马克沁机枪。这也是马克沁机枪参与的第一次惨烈的绝杀,1905年日俄战争爆发,这是一场在我国东北爆发的俄国与日本之间的战争,在俄军防守旅顺作战时此枪全面压制日军的哈奇开斯式气冷重机枪,并且大量杀伤日军的万岁冲锋的肉蛋,这次之后此枪的杀戮才刚刚开始。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不管当时的李中堂怎么认为,马克沁机枪作为一款优秀的武器还是大量被清军中的新军所装备,图中是北洋时期军阀部队的马克沁式机枪,在整个北洋政府时期,军阀混战不断,马克沁这种大杀器也见证着近代中国的衰败与混乱。

在清王朝覆灭到新中国建立的37年间中国这个古老的国度经历了太多的磨难,从军阀混战到日本侵略,再到解放战争,整整的37年呀,而从1927年北伐到1937年全面抗战的爆发,此间被称之为民国的黄金十年,在此期间中国经历了相对稳定的一段时间,此间经济有所发展,军队的正规化建设有所成效,特别是9.18以后,蒋委员长认识到日本对于中国侵略的野心,在1934年中国与德国签署了原材料和农产品换工业产品的协议,中国的工业特别是国防工业从德国引进了大量的设备,国民军队也逐步建立德械化的军队,所以今天的主角德国的MG-08式水冷马克沁式机枪就是此时获得的图纸,并在南京的金陵兵工厂进行生产,并于民国24年正式定型投产,简称“民-24式水冷重机枪。”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图中就是1930年代国军精锐的德械化部队,无论着装还是武器都强与普通部队,就算是与日军部队相比也不处下风,可惜那时贫弱的中国图中这样的部队毕竟是少数,而像东北军那样装备精良而战斗力低下的部队也不在少数,而装备粗略而战力惊人的川军却无处显身手,在各路军队中民-24式重机枪就是与这支部队一起参与了中华民族的抗战。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说起民-24式重机枪就不得不说它在一战时的表现,堑壕战使得重机枪开始大放异彩。索姆河战役期间,德国军队装备的MG08式马克沁重机枪以每100米布制一挺,给正面进攻的英法军队以重大杀伤,曾经在一天内造成英军6万人的伤亡,显示了其在堑壕战防御中的巨大威力,这也是中国引进此枪的一个重要原因。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一战时的德国MG08重机枪班组,那时德国的MG08有一种阵地战特有的四角架,射击的平顺性要远好于三脚架版本,但是四角架自重较大,没有被大量推广。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另外一种布制形式就是把机枪直接安装在固定的木桩之上,有点要塞机枪的意思,尽管缺乏机动性,但是射击稳定性完全没问题。

接着说1934年8月,由于《中德原材料及农产品与工业及其他产品互换条约》得签订,在这一"中德合作"时期,1935年,金陵兵工厂仿造成功了MG08式马克沁水冷重机枪,成为当时中国军队特别是中央军的主要制式装备。为什么中国会引进此枪,而不是后来名声大振的MG34呢,我分析可能是那时MG34刚刚诞生,还没有机会证明它的强大,而MG-08则是经历了一战考验,早已证明自己十分强大的武器,而中国又不受到相关限制,所以从稳妥角度看,选择MG08是个正确的选择,而它也在抗战时期,成为中国军队主要的重火力武器。新中国成立后,曾继续生产马克沁重机枪,并且改造为发射7.62X54R型子弹且使用郭流若夫的金属弹链版本。由于自1953年开始引进生产苏式武器,便中止了马克沁重机枪的生产。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图中就是民24式重机枪,首先简单说下,那年代机枪类武器基本上就是两种,一种是三脚架状态射击发射全尺寸步枪弹的重机枪,此类机枪火力持续性强,通常采用弹链或弹板供弹,是步兵作战的重火力。而另一种就是捷克式那样两脚架状态射击的轻机枪,通常弹匣供弹,火力持续性不行,但是轻便灵活,可伴随步兵冲锋。而这两种枪确实是发射全尺寸步枪弹的武器,而不像后来的大口径高射机枪的鲜明特点,重机枪的重字更多的还是体现在火力持续性上。我们的民-24式就是前者,此枪理论射速600发/分,可万全压制日本同时期弹板供弹的92式重机枪,另外此类重机枪由于采用三脚架,所以没有枪托设计使得全枪长895毫米,枪身重20公斤,枪架重29公斤,枪全重为49公斤,在当时也是比较合用的尺寸和重量了。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该枪显著特点就是注水套筒和枪口喇叭形消焰器(,该枪助退器之前装有一个圆铁片,这个铁片用来遮掩助退器的火焰。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民-24式机枪发射7.92毫米毛瑟步枪子弹,可以说国民军队当时的思路还是有领先之处的,实现了步枪、轻机枪、重机枪相同的口径,而且威力十足。子弹与当时中正式步枪的子弹相同,为7.92X57MM的尖头子弹(与汉阳造的7.92MM圆头弹不完全相同),分为重尖头弹和轻尖头弹两种,枪口初速为重尖弹770米/秒、尖弹870米/秒。该枪从右侧接入帆布弹链,供弹方式100或250发弹带供弹,有效射程1000米,总体火力强大,常常压制日军火力。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这就是一挺完整状态的MG08式机枪枪管下部就是外接的水管和水囊,也有用水桶的,总之这重机枪十分依赖冷却水。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此枪的弹链子右侧进入受弹器,右侧类似于弹鼓的装置其实是一个弹药盒子,此为全金属制品,但是弹链依旧是帆布制造,据老兵说帆布弹链很不好用,多次使用后会被拉长,子弹的定位就会出现问题。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民-24式的帆布弹链,帆布中间缀以铁片分割,此种弹链对于装子弹要求较高,而且需要逐发装填,而且弹链长时间使用会被拉长,不如金属弹链使用方便。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民-24式重机枪的木制弹药箱,并且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刻有为人民服务字样。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马克沁式重机枪的发射方法,像图中双手我住把手,大拇指直接压在图中箭头上按键的地方,实现击发,相比较一般的扳机式武器此种方法更符合重机枪的使用。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但是民-24式及其原型MG-8在握把侧面还有一个单手操作的扳机,在手臂负伤后单手射击。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一家博物馆的马克沁与捷克式和掷弹筒的组合展出,这基本上就是中国军队抗战中后期的前线压制火力。而图中的掷弹筒还是仿制自日军的武器,这个类似于迫击炮的武器与92式步兵炮一起构成了打击中国军队重机枪阵地的利器,在淞沪会展期间一个师的37挺重机枪被日军直射炮火打掉了34挺,甚至南京与上海之间的国防工事的射击口过大,日军的炮弹可以直接射入,小说《抗日狙击手》里就有描述。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精锐徳械师在组织马克沁进行防空作战,抗战早期那时日军飞机性能弱,此类机枪防空作用显著,缺少防空炮火的我们这点显得尤为重要。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红军在历次反围剿作战时也缴获了大量的马克沁机枪。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用一个比较粗糙的兵人来演示民-24式的射击状态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对空射击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最少需要两人才能操作,一人扛枪一人抗机枪架,再各拎一箱弹药。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国军驻滇的干部训练班在操作马克沁式重机枪,旁边有美国顾问指导,其实现在也一样,科学的训练也会带来战力的提升,现在的美军顾问也会指导手持AK的盟友。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在美国教官的指导下,何应钦在试射民-24式重机枪。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内战时期的国军机枪手,其实和共军着装没有明显的差异,但是参考美军的软式大檐帽确是个低成本的区分标志,就像很多游击队长就算没有军装也要戴个八路军的帽子一样。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国产马克沁型重机枪在志愿军步兵连队作为主要重武器,其强大的火力在运动战期间的多场战斗中曾经给美军很大杀伤,但是也因为它的位置相对固定而经常遭到敌人优势炮火覆盖。运动战中,志愿军部队的战士们经常要扛着这种笨重的重机枪进行穿插迂回,对战士体力消耗很大。一线部队对于马克沁重机枪的意见是很大的,普遍认为马克沁重机枪零件复杂,未构筑工事则不能射击,体积笨重而又必须用水,在朝鲜的山地环境中,尤其是冬季极为不便。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第21兵工厂出品的马克沁机枪,南京的金陵兵工厂西迁重庆后与汉阳兵工厂合并后组建了当时国内最大的兵工厂第21厂,产能也大大提高了(图中就是21长出品的马克沁)也就是长安集团的前身。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民-36式风冷重机枪,其实就是马克沁的风冷版本,毕竟风冷机枪才是大趋势,而且此枪的枪管上有个提把,不知道是提枪方便,还是可以快速更换枪管而设计,如果是后者才真正体现出了,武器设计者已经掌握了风冷机枪的真谛,依靠快速更换前管,实现持续射击,三脚架也进行了改进,除了感觉轻便外,后部的双脚撑设计稳定性大大提高。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贺龙元帅在视察即将进藏作战的18兵团装备的民-36式重机枪。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马克沁从部队退役后被民兵用了很长时间,而在60年代也有相当的马克沁被援助给了越南了,可惜那帮狗草的翻过手就拿它对付中国。一部小说《穿越死亡》里就讲了80年代中期,一个新组建的连队,在进攻越南防手的某高地时,敌方阵地就有这样一挺机枪,给我军的进攻造成了很大的障碍。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当今更多的马克沁默默的存留在了博物馆了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很多的马克沁机枪作为剧组的道具,图中的小孩在把玩马克沁,这一幕应该是我们的骄傲,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我的团长我的团》里的大胡子崔勇,操作者该团唯一的重火器马克沁,并且敢于当众斥责嚣张的迷龙不懂水冷式重机枪,在传言虞孝钦阵亡后与死啦死啦一同镇压溃兵,当场就是一串长点射,压住了场面。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渡河后的迷龙在射击马克沁机枪,由于枪架丢失,而辐射手豆饼充当了枪架,这段可歌可泣的镜头。

总得来说民-24式机枪的引进是符合当时中国军队装备的的特点以及武器的传承性需求的,之所以没有引进MG34这类全新的通用机枪更多的还是对此枪的不信任和环境因素决定的,毕竟那时也少量引进气冷的MG15用于空中使用,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民-24式创造了自己的辉煌。

最后乱入两张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民-24式:不是所有的水冷都是马克沁,但都与马克沁脱不了干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