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分析:爲什麼需要舉行婚禮這種儀式?

心理學分析:為什麼需要舉行婚禮這種儀式?

文|安羽心理諮詢

儘管對於每個人來說,婚姻行為所代表的意義並不相同,但對於每個人選擇進入婚姻的年輕人來說,婚姻卻首先是他們本人與另外一個其他人共度一生的約定。

當代,尤其是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放棄了舉辦婚禮這種儀式,他們將婚禮這種儀式當成繁文縟節,勞財傷神,將之定義為是多餘的。

殊不知這種在他們看來多餘的儀式,是生命不同階段的重要界限。婚禮儀式,不單對於將要進入殿堂的夫婦,甚至對於整個家庭而言,都是一個重要的開端。

不管進入婚姻之前的情侶是什麼關係,婚禮這種儀式都會或多或少的改變那種關係的性質。

雖然在這個時代離婚並不顯稀奇,也不覺得為難,也有些人會帶有保留的進入婚姻,只是把婚姻當做一次嘗試,但即便如此,當年輕的夫妻通過婚禮儀式而將婚姻當做對彼此的承諾時,他們自己也會以一種全新的方式來對待彼此的關係。

當一對夫妻開始走進婚姻生活時,他們必須為彼此共同的生活制定一些規矩或者協議。不管願不願意,他們都必須要接受彼此與朋友相處的模式、與長輩或者家人之間的相處模式,也需要去適應彼此共同生活與單身生活時所存在的差異。很多事情、很多問題,他們都需要共同去面對和解決。

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雙方都舉手贊成的生活,也必有分歧的時候。雙方都同意自然關係安全無虞,但遇到分歧,早期階段的夫妻,由於不願意傷害對方的感情,很多時候都會避開矛盾或者逃避避免衝突。但當分歧越來越大,矛盾也越來越多的時候,他們會發現他們自己常常處在爭吵當中或者正在暴怒的邊緣。

隨著婚姻生活逐漸進行,他們在這個過程中磨合出了處理分歧的辦法,有時候有些問題處理得雙方都比較滿意,但有時候結果並不令人滿意,它們進一步形成了新的問題,變得難以解決。這些難以解決的問題就會變成婚姻的一部分。

很多年輕夫妻的選擇和決定皆受到了各自從家庭中所學習到的經驗的影響,也不可避免的受到父母的影響。他們往往無法將自己獨立於父母,無法做屬於自己的決定。但如此並非恰當,年輕的夫妻必須要漸漸學會獨立於父母,從依賴父母變成把父母當成正常的成年人那樣對待,建立屬於自己的領地。而這,也是婚禮儀式所表達的界限。

婚禮儀式建立了一個結界,表明了界限,即是在幫助每個人參與到彼此關係已然不同的新關係中去。

當然婚禮僅僅是儀式的一種,還有諸如出生、抓周、青春期、婚姻及死亡的各種儀式,它們都有各自不同的表達,但總是開始或者結束,而人們能夠藉此提醒,讓自己的生活更加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