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爲什麼越來越少人看?

末起名


2012年,第一季《中國好聲音》播出,楊坤的32場演唱會成了大家津津樂道的話題,黑黑的吉克雋逸、個性十足的吳莫愁、唱搖滾的梁博,還有華少的好舌頭都給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不知不覺《中國好聲音》又辦了幾季,張惠妹和齊秦匆匆來過,汪峰不斷問著“你的夢想是什麼”,那英唸叨著“我帶出了一個冠軍”,周杰倫也漸漸講起笑話,我們卻沒記住幾個選手。2016年因為《好聲音》變成《新歌聲》,轉椅變成了戰車,節目的關注度越來越少,即使後來劉歡迴歸,還加入了我們的醫生陳奕迅。

又過了兩年,2018年的夏天《中國好聲音》又回來了,只是在競爭激烈的音樂節目下,它的路看起來卻並不好走。

從今年年初,各大選秀類的節目層出不窮,《偶像練習生》、《創作101》的火爆現在還餘溫不止。單說在暑期檔,音樂類選秀節目就有《明日之子2》、《中國新說唱》、還有即將播出的《這!就是歌唱·對唱季》。

這麼多新型絢麗的選秀讓人應接不暇,這一季的《中國好聲音》顯得就有一些老氣,好在它也已經調整了新賽制,但是目前看來沒有很大的變化。


影視口碑榜


在進入第七個年頭之後,《中國好聲音》已經創造了中國音樂真人秀歷史上的品牌延續紀錄。它不僅是國內唯一一個連續七年播出的音樂真人秀節目,也是第一個總季數達到七季的音樂真人秀節目。

七年之癢的魔咒,並沒有降臨在《中國好聲音》的身上,甚至隨著許多競品節目的起起落落,一路都不缺席的《中國好聲音》,還有一種笑看風雲變化、我自巍然獨立的意思。

當然,在這種巍然獨立的背後,無形中也讓《中國好聲音》成為了一面鏡子,既折射出了音樂真人秀江湖的生態變遷,也反射出自己存在的意義。

從外部來講,這七年的音樂節目,已經越來越趨於概念化。這種概念化,就是以音樂曲風、競演形式,作為一個明確的主題點,從而以鮮明的節目邏輯,去佔據音樂節目的細分市場。

對於豐富節目形態來講,這種不斷的細化和延伸,肯定是好事,而且還能讓觀眾看更多的熱鬧。但當音樂節目越來越強調節目屬性、播出屬性的同時,自然而然會向另一個反向發展,那就是弱化節目中的音樂屬性。

當一個音樂節目,節目屬性高於音樂屬性時,自然而然會將焦點向流量、話題、懸念等等方向傾斜,音樂節目也肯定會因此而不務正業,並且離門道越來越遠。

要是熱鬧還是要門道?這是個問題!《中國好聲音》這七年一路走來,在堅定選擇門道後,也讓它成為了音樂節目領域的清流。

很多人都會一直不斷重複的說,這幾年的《中國好聲音》越來越平淡、越來越沒有新意,其實你在這麼認為的同時,同樣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那就是你用節目效果這個標準,去套用《中國好聲音》這樣音樂屬性極為純粹的節目。因為對於《中國好聲音》來講,它本來就是一個不製造偶像,只是讓歌聲迴歸於歌聲,讓音樂只以音樂的方式展現的節目。

說《中國好聲音》不好看?你難道不知道《中國好聲音》更重要的是——用要耳朵!


愛地人


1.播放時間、時長

週五晚9點開始播放,11點才結束。雖然也有重播,但現在生活節奏越來越快,學生黨、上班族很忙碌,大多數都出去約飯、聚會,或是玩手機。看電視的越來越少了,更何況這麼晚,這麼長的節目。



2.選手、賽制不盡人意

觀眾的音樂審美在不斷提高,會唱歌的太多了,但有特色,好聽的也就那麼幾個。好聲音的學員大多數唱法較為大眾化。且車輪戰這種也顯得很拖拉耗時。而且就算大家想關注下唱的好的聽的歌,直接去QQ音樂熱搜榜上聽就行了,何苦去花時間看電視?



3.傳聞多,口碑差

當我們在網上搜好聲音,會出現很多不好的評價,像黑幕。觀眾喜歡的學員被莫名其妙淘汰,喜歡的導師費盡心血也打不過某位“常勝將軍”。氣不過的地方太多了,誰還去看啊。



3.娛樂節目的大量出現

在當下泛娛樂化的時代,娛樂節目層出不窮,替代好聲音的節目也越來越多。比如像今年的中國有嘻哈。人們自然會選擇炒的更熱,以及更合乎自己口味的節目。



4.手機媒體的發達

手機功能的不斷髮達,媒體技術的發達,帶動了網絡電視的發達。網絡上的節目不受拘束,並且大量優秀的外國的節目、電影電視劇的引入。都追劇去了,誰還會去關注好聲音呢。

野原青勾子


因為有了傳說中的神器:“手機”,面對著現在越來越多的科技新產品,讓人看的眼花繚亂的遊戲種類。

就如現在網絡上的霸主英雄聯盟,“神器”手機上的王者榮耀,諸如此類,現在的學生啊!畢業生啊,不是在家複習就是在玩兒手機或者網吧玩兒遊戲,連出個門都難,現在看的都是家裡的大部分父母,老人。

另外也有一些我個人不怎麼喜歡的“明猩”,so……


吳吳羽


那麼多的緋聞,給人的感覺烏煙漲氣,還看什麼,就幾個導師都一個黑一個還會有公平嗎。

娛樂本來是尋求快樂的,好聲音幾乎成了戰場,有看的必要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