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城生态文明建设,走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建现代化生态宜居之城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抬头望去,是明媚的“天空蓝”。

苍树吐翠,碧水泛波——放眼四顾,是怡人的“生态绿”。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民之所望,便是政之所向。

永城生态文明建设,走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建现代化生态宜居之城

为守护这份蓝天白云、青山绿水,回应人们对生态宜居城市的品质追求,永城市坚持把推进绿色发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之举,围绕以绿“荫”城、以水“润”城,积极实施绿色工程,全面推进环境整治,不断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打造秀美宜居新永城,走出了一条经济社会生态和谐共赢的发展之路。

永城生态文明建设,走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建现代化生态宜居之城

为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调研城区河道水质治理和道路扬尘治理工作时强调,要以对党和人民的大忠大爱抓生态文明建设,坚决扛起生态文明建设重大政治责任,回应人民群众所想、所盼、所急,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永城市深入贯彻落实生态文明思想,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以空气质量明显改善为刚性要求,深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大气污染防治成效显著。为了捍卫“永城蓝”,我市实行挂图作战,建立11个环保监管基础网格和2个特殊网格,在全市范围内设置241个高清摄像头,对重点大气污染源进行全天候监控。着力集中供暖与“双替代”,新增集中供热面积39.2万平方米,超额完成清洁取暖“双替代”1万户。加强扬尘污染管控,全市渣土车、垃圾运输车全部完成自动化密闭改装并实现卫星跟踪监管;持续推进城区道路环卫“双五”标准创建,城区机械化清扫率基本达到100%。提前完成省定淘汰黄标车目标任务。112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企业全部完成治理或关闭,426家“散乱污”企业全部做到“四个到位”。截至6月11日,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111天,较去年同期增加3天,高于全省35天。

河道治理工程稳步推进。全面落实河长制,责任上肩,靶向治理,加强水资源管理和水生态保护,完成大青沟、城区污水管网、东城区雨污分流、日月湖景区污水管网等省重点水污染治理和改造工程。积极推进城镇污水处理提标改造,实现全面达标排放,三条省级出境河流断面水质达标率100%,连续三年超额完成省定目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强化畜禽养殖污染整治,禁养、限养区内现有畜禽养殖企业全部完成关停或搬迁。组织开展“清河行动”,对城区河流及农村沟渠内生活垃圾、淤泥、粪便等废弃物进行清理和清淤,全面消除黑臭水体,让水在永城流起来、动起来、美起来。

永城生态文明建设,走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建现代化生态宜居之城

为百姓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全面推动绿色发展,不仅是为老百姓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也是为老百姓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永城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巩固提升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扎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和国家生态城市创建,改善提升生态环境,构建“两湖四带一湿地28公园”城市生态体系。截至5月底,中心城区建成区绿化面积2051.84公顷,绿化覆盖率43.81%,森林覆盖率41%,人均绿地面积14.19㎡,基本实现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生态效应。

保护环境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决不允许为了发展而牺牲环境。我市始终严格建设项目环保审批,严把环保审批关,实行建设项目联审制度,对新、改、扩建项目,严格市场准入,对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同时,积极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逐步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转变,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探索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共赢的新路,为子孙后代留下高质量发展的“金山银山”。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良好的生态环境给这座城市带来了无限荣誉,提高了承载力,知名度。通过招商选资,1—5月份,新签约招商项目57个,计划投资总额132.1亿元。一大批优质项目落地永城,不仅为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势必会为老百姓带来越来越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永城生态文明建设,走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建现代化生态宜居之城

为百姓建造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旅游的灵魂和目标引领,生态旅游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在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逐渐成为新常态的背景下,旅游产业将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支撑,永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在“旅游+生态”导向的指引下,在维护好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永城市着眼长远发展,结合区域内优越的水资源、自然风光、城市风光、历史文化等资源优势,在不同区域,因地制宜开发各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点,共同构建体系完整、功能齐全、类型多样的生态旅游产品体系。同时,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开发服从保护的方针,对不同类型的景区开发建设及其开展的旅游活动进行分区分类指导,区分开发利用强度。如今,昔日的采石场芒砀山摇身一变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采煤沉陷区通过综合治理成为日月湖水利风景区,城市生活垃圾场变废为宝被打造成沱南生态广场,通过河道生态修复的沱河湿地公园也风景如画……一条生态支撑、转型发展的绿色崛起之路,为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预留出更大更优空间。

同时,为让农村环境更宜居、农民生活更幸福,我市不断深化美丽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以净化、硬化、绿化、美化、亮化为重点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工程和农村全域保洁行动,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如今,一个个曾经脏乱差的乡村破茧化蝶,一座座美丽如画的乡村应运而生。优美的生态环境,也让更多乡镇开始着手打造以村庄为载体,以村民为主体,以产业为支撑的旅游项目。太丘镇黄桥798艺术基地、廉政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演集镇时庄文化艺术村等等,以前又穷又破的小乡村,如今既充满了现代元素,又保留了乡村民俗文化味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投身家乡的发展,珍惜美丽乡村建设带来的各种机遇。

永城生态文明建设,走新时代绿色发展之路,建现代化生态宜居之城

如今的永城,山青水秀、景色宜人,处处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画卷,勾勒出这座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清晰路径,更展示着全市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