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游靈渠更遺憾

中國這麼大,我想去看看。帶你去一個你曾經去過或者沒去過的地方。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六國,“乃使尉睢發卒五十萬”發動了統一百越之戰。秦軍向嶺南推進過程遇到了越人的頑強抵抗。秦軍將士“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監祿無以轉餉,又以卒鑿渠而通糧道,以與越人戰”。也就是說秦軍向廣西、廣東進軍的並不順利。嶺南山高水險,道路崎嶇,秦軍的糧餉成了問題。光靠人畜運輸,加上在長途搬運運送中的消耗,能運到前線的糧食就更少了。就地籌糧?當時嶺南地區人煙稀少,刀耕火種,產量很低,而且越人皆逃人深山老林中,與禽獸為伍,秦軍到哪裡去籌糧?

桂林興安縣秦始皇塑像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監御史祿督率士兵、民夫開鑿靈渠。五年後,前214年,靈渠建成。水運糧道已通,當年即統一了嶺南地區。天下三十六郡,嶺南設桂林、南海、象郡三郡,派兵戍守,還由中原往嶺南大量移民。靈渠成為與四川的都江堰、陝西的鄭國渠並稱的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靈渠為什麼選址在桂林的興安呢?興安地形一個顯著的特點即:東南部南高北低,西北部北高南低,在興安縣腰部形成一個海拔僅二百米左右的低地,這就是有名的湘桂走廊。這裡歷來為湖南進入廣西的一條交通要道。興安自然水系中,湘江從南往北流至興安縣城附近,沿湘桂走廊,經全州進入湖南,注入洞庭湖;灕江往南流至興安經桂林在梧州匯人西江,至廣東入南海。湘江北去,灕水南流,兩江流向相反。靈渠的開鑿,連接了湘、漓二江,從而也溝通了長江和珠江兩大水系。從秦朝至民國兩千餘年來靈渠一直是中原和嶺南唯一交通樞紐,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

2007年我來到興安靈渠。景區分渠首核心歷史文化保護區和秦城水街遊船休閒區。

2007年8月 興安靈渠 門票40元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渠首核心景區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全長34公里的靈渠無處不讓人賞心悅目。渠首鏵嘴、大小天平、36陡的設計和施工讓今人歎為觀止,民間流傳不衰的三將軍、四賢人、飛來石的傳說引人入勝。2000多年過去了,大壩無恙,靈渠水養育了一代又一代興安人。郭沫若曾贊之“與長城南北相呼應,同為世界之奇觀”。

最精當的鏵嘴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建在大小天平頂端向江水中延伸的一道石堤,保護著大小天平壩的安全和分導南北渠的流水。其基礎用松木打樁,外圍用條石砌築,中填礫石和泥沙。“前銳後鈍”,形似犁鏵之嘴,故稱鏵嘴。其最前端高約3米的平臺,俗稱分水臺。鏵嘴的設置一為了分流,減輕洪水對大小太平的衝擊;二為了“三七分水”,70%順大天平流入北渠,30%順小天平流入南渠;三在兩側形成靜水區,起導航作用。

最科學的大壩大小天平

按力學原理設計成橫斷湘江的“人”字壩就是大小天平,“人”字形增強了大壩的抗壓力。天平高約5米,寬17米多,北壩長380米,叫大天平,南壩長120米,叫小天平。壩上下用巨石砌就,中用薄條石直插,砌成魚鱗狀,稱魚鱗石,利用洪水過壩的壓力,擠壓得非常結實。壩頂巨石之間的騎縫鑿有“▶◀”形卡槽,用鐵水灌注,連接非常牢固。因“稱水高下,恰如其分”故稱天平壩。它使湘水入漓,進行三七分流,形成著名的“湘漓分派,湘江北去,灕水南流”。大小天平高矮適中,能平衡南北兩渠通航用水使保持一定水深。它是靈渠的精華工程,巧妙的設計,精當的構造,堪稱當世一絕。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小天平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大天平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壩頂砌石騎縫處“▶◀”形石卡槽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最古老的船閘陡門

陡門是建築在靈渠南北渠道中的一種通航設施,作用類似於現代的船閘,只是建造簡陋,但操作則相當靈活。陡門意為在水流較陡之處設門,一般設在渠道水淺流急或上游有淺灘之處,以便關水提高上游水位,便於行船。世界水利專家高度評價靈渠陡門為“世界船閘之父”。陡門的多少,各代不盡相同,現在完整的陡門尚有17個。靈渠挖成了,而且航行了二千餘年,這就是奇蹟。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秦城水街遊船休閒區

秦城水街是指靈渠南渠流經興安縣長約1公里的南北兩岸。居民依靈渠水而成街,堪比江南的水路街市,當地人稱之為“水街”。水街整體分為五個是題:古建設文化、古橋文化、古石雕木雕文化、古靈渠文化、嶺南市井風俗文化,是廣西境內獨一無二既繼承秦漢文化,又融合古中原文化與嶺南百越文化的歷史文化古街。

這就是水街人的日常生活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秦文流觴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這裡是興安水街的入口,也是第一個重要景點。抗戰時美軍“飛虎隊”轟炸機失落在興安貓兒山,此處設有展覽。

娘娘橋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又名天后橋,滄浪橋,是興安百姓為紀念天后娘娘(即海神媽祖),祈求娘娘保佑平安而建。橋始建於康熙七年(1668年),歷代均有重修,橋名為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所題。

萬里橋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唐寶曆元年(825年)桂管觀察使李渤所建,因傳說距唐朝京城長安水路1萬里而得名,是廣西境內最古老的石拱橋,迄今1200年曆史,史上稱其為“楚越要津”。從橋上匆匆走過的有柳宗元、李商隱、徐霞客、袁枚、郭沫若、柳亞子、蔣介石夫婦……。

馬嘶橋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位於靈渠與雙女井溪相交處,最初為東漢伏波將軍馬援率部南平交趾(今越南北部)途徑靈渠時募捐修建,橋亭為漢代建築風格。

磚雕照壁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湖廣會館前照壁,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陶塑磚雕,也是唯一雙面人物陶塑磚雕。高5米,長6.8米,融入觀音、四大金剛、八仙、哪吒、招財童子、和合二仙、鰲魚等民俗文化元素,以此期盼興安人民平安如意、幸福吉祥。

水街秦文化廣場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靈渠及水街還有湖廣會館、北街裡古街、秦堤、飛來石、三將軍墓、清郵局、(宋)美齡亭等諸多景點。

水街顯得很安逸。沒有旅遊人團的熱鬧勁,沒有熙熙攘攘的商業味。水街的水很清澈,沿街百姓依舊按部就班過著自己的日子,洗衣擇菜,跳河游水,橋棲岸坐,似乎不受周邊的影響。這位大哥在做什麼?你一定猜不到。他在舀靈渠水發豆芽。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興安(屬桂林)還是“桂林米粉”的發源地,到了靈渠一定要吃上一碗正宗的興安米粉。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

1934年11月下旬,中央紅軍長征到達湘桂邊境,以折損過半的巨大代價突破了湘江封鎖線,是為著名的“湘江之戰”(湘江戰役)。經聶榮臻元帥建議,1993年在廣西桂林興安縣修建了紅軍長征突破湘江烈士紀念碑園。那年我去的時候適逢關門。

北有長城,南有靈渠,不到長城非好漢,不遊靈渠更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