滁寧共迎大江北時代!協同規劃4379平方公里

滁宁共迎大江北时代!协同规划4379平方公里

近日,滁寧城際鐵路項目有最新進展,該項目已啟動勘察設計招標。滁寧城際鐵路一旦開工,則意味著滁州對接南京江北新區、與南京實現同城化又前進了一大步。

自2015年6月,國家批准設立南京江北新區後,滁州就搶抓機遇,做了一系列的謀劃佈局。2016年11月,以蘇滁現代產業園、來安汊河水岸科技新城、南譙高教科創城、滁州經開區原創科技城“一園三城”為主體的國家級產城融合示範區獲批;2017年12月,滁州又完成了《滁州市毗鄰南京江北新區空間協調發展規劃研究》(以下簡稱《規劃》),同時編制了《滁州市毗鄰南京江北新區扇形區域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規劃》。

那麼,未來,毗鄰江北新區的扇形區域將會發生怎樣的變化,與南京共迎“大江北時代”呢?

放大區位優勢,

規劃毗鄰扇形區域

滁州的南譙區、全椒縣、來安縣、天長市與江北新區接壤,呈扇形。2017年,滁州市人大常委會將《關於做好毗鄰南京江北新區扇形區域基礎設施、產業發展規劃的議案》列為1號議案。在《滁州市產城融合示範區規劃》基礎上,又完成了《滁州市毗鄰南京江北新區空間協調發展規劃研究》,為毗鄰地區的生產、生活、生態空間佈局提供參考。

滁宁共迎大江北时代!协同规划4379平方公里

根據《規劃》,毗鄰地區面積達到4379平方公里,具體涉及到琅琊區全區、南譙區8個鎮、全椒縣2個鎮、來安縣11個鎮、天長市9個鎮。“在南京都市圈範圍內,滁州距離江北新區是最近的。來安縣汊河鎮距離江北新區僅13.5公里,滁州市區中心距離江北新區中心也不過41公里,區位優勢明顯。”滁州市發改委副主任楊劍輝說,“滁寧對接由來已久,江北新區的設立無疑加速了兩地同城化的進程。毗鄰江北新區扇形區域規劃形成後,讓滁州的區位優勢得以放大,也為如何更快更好地對接江北新區作出了指引。”

加快交通建設,

追求地理無縫對接

滁寧城際鐵路不僅是滁州開放發展的‘一號工程’,更是滁寧同城化的標誌性工程,也將大大方便沿線老百姓往返於滁寧兩地。

滁宁共迎大江北时代!协同规划4379平方公里

在江北新區及滁州毗鄰區範圍內,目前已經形成寧合、寧滁、寧天淮三大區域交通廊道,交通對接的基礎條件較好。不過,高速公路、幹線公路網尚未充分銜接,鐵路網絡覆蓋尚不均衡,邊界地區“斷頭路”、等級不匹配較多,不能滿足滁寧兩地日益增長的交通聯繫需求。在積極推動滁寧城際鐵路項目以外,根據《規劃》,未來將建設“四橫兩縱”的高速公路網(四橫:寧洛高速、合寧高速、宿揚高速、G40滬陝高速滁州支線;兩縱:滁天高速、G25寧連高速),並進一步優化提升G235、G104、S210、S457等國省幹線公路網結構和技術等級,促進與江北新區的無縫對接。滁州市發改委經濟技術協作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道路不通,何談融合發展。目前,滁寧基礎設施方面的對接以交通建設為主,力求實現地理上的無縫對接。”

加大承接力度,

甘當江北產業配角

“引導不符合江北新區定位的存量型產業向滁州轉移,讓滁州市成為江北新區的產業配角”,是滁州實現與江北新區產業協同發展的基本準則。

滁宁共迎大江北时代!协同规划4379平方公里

來安汊河產業新城

汊河經濟開發區是外市距離江北新區最近的一個開發區。顯著的區位優勢,讓汊河經開區決心打造一個立足配套、甘當配角的“園中園”。最終,該經開區與中車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合作共建了汊河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如今,該產業園已經引進南京車輛零配件企業近80家,初步形成了鐵路客車零部件研發、生產、銷售的產業集群,填補了安徽省在軌道交通裝備製造領域的空白。而在整個汊河經開區,從江北新區轉移而來的企業已經超過150家,如盛世高科、瑞發軌道、隆建泰等,佔企業總數比例達到85%以上。

滁宁共迎大江北时代!协同规划4379平方公里

2012年4月奠基建設的蘇滁現代產業園,已成中新合作的新實踐、蘇州工業園區的安徽版。

除汊河以外,滁州結合江北新區產業定位與自身優勢,做了詳細的產業協同規劃。根據《規劃》,滁州經開區承接南京智能製造轉型智能家電、智能設備、智能家居等產業;蘇滁產業園和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結合新能源、新材料打造智能裝備製造的原材料、部件供應環節;滁州高教科創城坐實智能電網設備製造、高端製冷製造、新材料主導產業地位,並結合江北新區新材料研發化工新材料低碳、綠色、無害的下游塗料產業;全椒、天長結合主導產業與南京對接,發展智能裝備、機械製造業。楊劍輝說:“加大承接力度,實現錯位發展是最好的選擇。近幾年,滁州和江北新區的產業關聯度逐年提升,共迎‘大江北時代’。”

來源南京日報

作者|毛琪 陳士傑 程明

主辦|滁州市旅遊局

運維|滁州學院蔚然新媒體中心

聯繫|[email protected](如覺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