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可能沒有哪個省份像江西這樣水深火熱:八大菜系,贛菜周邊就佔了五個。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但要說贛菜不值一提,4500萬江西人肯定是不服氣的。

1、什麼是贛菜的代表?

不說到粉根本不算是正宗的江西人。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南昌拌粉,江西是隱藏的嗦粉大省,米粉是江西人的主食

拌粉、炒粉、湯粉……江西人比湖南人還要嗜粉成性。但最著名的南昌拌粉,在省內卻被diss的最兇。

吉安貢粉、萍鄉炒粉、宜春扎粉、撫州泡粉、景德鎮冷粉,江西從南到北每個地方的人都要踩上一腳:「南昌粉拿醬油拌一拌也能算菜」?

那風靡全國的南昌瓦罐煨湯呢?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瓦罐煨湯,無需大廚,無油煙,手把手教會,煨湯+煨菜,出餐只需60秒!

江西人更加不屑:「上世紀90年代才推廣的東西,不過是快餐罷了,怎麼代表江西菜」?

就連江西人公認的辣味菜在省內也有偏見。

炒把白菜都要撒把辣椒粉的贛西新餘、萍鄉人,根本不覺得贛北人能吃辣、會吃辣。

為啥南昌那麼愛吃小米椒?吃菜的時候不咬開根本沒有味道,咬開了又只剩個辣味。就不能新鮮朝天椒和乾紅辣椒一起加油、鹽煸炒麼?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萍鄉小炒肉,應該叫炒肉加變態辣

2、在江西內部菜系林立,根本沒有形成統一的聲音

以省會南昌為代表的「豫章菜系」尚且不能服眾,「贛東饒幫菜」、「贛南客家菜」、「贛西萍鄉菜」、「贛北潯陽菜」更是誰也不服誰。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南昌豫章菜:藜蒿炒臘肉

南昌豫章菜:藜蒿炒臘肉

藜蒿本身是鄱陽湖的普通水草,這道菜最早是生活在鄱陽湖邊的漁民發明的。

藜蒿烹飪後有一股特殊的水草清香,受到南昌百姓的喜愛。在江西有句話:「鄱陽湖的草,南昌人的寶」,這根草說的就是藜蒿。

光看食材本身,就已經足夠讓人心動:一葷一素、一厚實一清新,又是一道下飯神菜。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贛東饒幫菜:餘干豐收辣椒炒肉

贛東饒幫菜:餘干豐收辣椒炒肉

辣椒炒肉是一道不能再普通的菜。但是加上餘干兩字,這道菜便不同凡響。

一切的秘訣都在餘干產的辣椒。早在明清時期,餘干辣椒就作為特產進貢,名曰:「辣嘴不辣心,皮薄肉厚」。

餘干大街小巷都能見到這道菜,外地遊客同樣愛吃:他們把餘干豐收辣椒炒肉評選為十大贛菜之一,名列第五。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贛南客家菜:寧都三杯雞

贛南客家菜:寧都三杯雞

低調內斂的江西人連三杯雞的版權都不加爭論,致使很多人都以為三杯雞是臺灣本土菜。

江西旅遊局評選的十大贛菜中,三杯雞甚至都排不上名號。當年國民黨敗退臺灣,老兵也帶走了三杯雞的做法,傳到臺灣後,反而成為臺菜的代表。

所謂三杯,就是烹製只用一杯米酒、一杯醬油、一杯豬油。把三黃雞剁成塊盛在瓦缽內密封,然後用小火煨燉,三種調料加上雞的原味,產生奇妙的化學反應,香氣四溢。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贛西萍鄉菜:井岡煙筍

贛西萍鄉菜:井岡煙筍

最正宗的井岡煙筍剝開後,必須用清澈甘潤的井岡山泉水煮。煮開之後香氣四溢,再用木炭文火焙烤至幹,熏製成黑褐色的筍乾,這就是「煙筍」。

這樣的煙筍,單獨炒還是佐以臘肉,都已經是筍味的極致。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贛北潯陽菜:鄱湖胖魚頭

贛北潯陽菜:鄱湖胖魚頭

胖魚頭的做法無他,只有加料蒸制而已。能位列十大最受遊客喜愛贛菜之首,魚頭本身的質量其實已經被大眾認可。

用江西省旅遊局的話來說:「一片湖道盡贛鄱情,一道菜嚐盡鄱湖味」。

只是遊客心裡想說:少放點辣椒好嗎?看著怕。

3、江西的多山地形和多樣的文化是贛菜不出名的重要原因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群山環繞的江西阻擋了美食文化的傳播

江西的地形,像一個北面敞開的大口袋。

四周的群山圍繞著江西省,四方的水流都匯入全省唯一的出口——鄱陽湖。

這裡的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地形影響:北部交通便利,文化交流豐富;而南部山區文化既出不去,也難以接收到北部主流文化。

古代,江西北部佔據著江南最好的地理位置。

這裡統一時是最繁榮開放的地方,戰時則是兵家必爭之地。吳、楚、越相爭都在這裡,都留下了各自的民俗印記。

文化尚且無法形成統一,主要城市如九江、南昌、上饒攥不成拳頭,在飲食也是各成一派。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九江

最北部的九江,古稱柴桑、江州、潯陽,是江西文化最開放包容的地方。

它號稱「三江之口、七省通衢」,深受楚文化的影響,直到今天,九江還像武漢一樣有「過早」的傳統。

九江常常作為經濟、政治、軍事中心存在,輻射外省,格局上自然不肯低人一等。在贛菜分類中也是單獨成系,被稱為「潯陽菜」,擅長燉、蒸,比如潯陽魚席、廬山石魚、湖口糟魚、鄱湖胖魚頭等。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南昌

南昌,則更像是隻能掌控省內的大哥。

掌控了「襟三江而帶五湖,控蠻荊而引甌越」的南昌,就能順江而下影響江西全境。

東晉《豫章記》記載:「嘉疏精稻擅味於八方,金鐵蓧蕩資給予四境」。

以南昌為代表的「豫章菜」,其實是調和了四方雲集客商的口味,以燒燴煨與煸炒為代表性特色,如藜蒿炒臘肉、新雅四寶、瓦罐煨等。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上饒,東北部與浙江相鄰,古時就屬"吳越之地"。

北宋時期《七談》這樣形容上饒:「天連百越,地出三吳」。

以越文化為基礎的上饒人,做菜也繼承了江浙菜的基因:選料精細、注重鮮味。上饒人最愛往菜里加兩種調料:辣椒、薄荷,就是為了給菜提鮮。

《上饒日報》又按地域將饒幫菜分為九個派系,江浙、京津風味都影響到了饒幫菜,使得饒幫菜味道既能清爽,又能酥脆、還能鮮辣。

在眾多文化影響下的北部,難以形成江西獨特的強勢文化,更別提輻射江西全境了。

西部和南部的處境有點類似。臨近的湘人還是嶺南人無論從相似度還是地理位置,都比北部的長江文化圈更具有向心力。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萍鄉

贛西的萍鄉、新餘、宜春,是江西省最能吃辣的地方。

日常炒個青菜、下個湯放點辣椒也就算了,煮粥都要加辣椒,形容贛西人,就是無辣不歡。

不僅是口味被湘人影響,烹製食材的方法也和湖南有異曲同工之妙。

贛西萍鄉菜以薰、臘為代表。湖南有湘西、安化煙燻臘肉,江西萍鄉也以煙燻肉、煙燻筍出名。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龍南、安遠、信豐等縣有千餘座圍屋,人們抱團而居,恪守傳統。

在江西主流文化最難到達的贛南,能看到與福建永定土樓如出一轍的「客家圍屋」,外地人甚至能從贛州話裡聽出幾分粵語的腔調。

贛南客家諺語云:「不管七八九,專講十(食)」。管吃飯叫「食飯」,是最典型客家人的標誌。

這裡的代表菜系,絕對是客家菜系。以粉蒸、小炒為代表做法的贛州客家菜,風格各異,小吃眾多,相鄰地區也很難說代表食物是同一種。

各種文化影響下,造就了風格多樣、內容豐富的贛菜

但是大家只是因為地域原因被簡單歸入贛菜,其實內部派系林立,根本沒有形成統一的聲音。

再加上建國後,江西在經濟上處於弱勢,外出打工的江西人在飲食文化上更是失去了發言權。

川菜、湘菜、東北菜這樣本來就有統一技藝、鮮明特點的菜系隨著外出務工的龐大人群,迅速在祖國大地生根發芽。而江西在人口流出大省中排名第六,大多人對贛菜的印象卻只停留在不講道理的辣、低級、不上臺面等印象中。

不少人為贛菜感到可惜:江西美食雲集,吳菜的甜鮮、湘菜的辣、粵菜的細都能在贛菜中找到影子,贛菜卻在包圍中黯然失色。

4、贛菜是有共同點的,和江西人一樣低調內斂

江西人洪禮和在《贛菜新譜》中寫道:「贛菜,贛人勞動所創,生息所繫,習俗所釀,史地所蘊」。

「六山一水二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江西有山有水有田地,在這樣的環境裡,人們辛勤勞動創造的豐富物產是一切贛菜的基礎。

被稱為「物華天寶」的農業大省江西,在食材上根本不屑從外地進口。

北部鄱陽湖的魚、中部吉安的稻米、南部贛州的雞鴨……湖裡遊什麼、田裡種什麼、山裡跑什麼,隨心取之,都足夠讓江西人心滿意足。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漢《史記·貨殖列傳》記載:「飯稻羹魚,或火耕而水耨,果蓏蠃蛤,不待賈而足」

據統計,江西菜品原料不下500種,光鄱陽湖的魚就有170多種,18年還向兄弟省份湖北出口60餘種稻米。魚米之鄉用來形容江西一點都不為過。

取材極為廣泛的贛菜,其實吃的是「豐收」的原汁原味。有人說:「贛菜就是農家菜」。

不論口味鹹、辣、鮮還是烹製手法炒、燜、煨,江西人想家,往往和食材脫不了關係。

吃慣了沒重工業沒汙染的湖鮮河鮮山鮮,帶著土腥味的長江魚也看不上;用優質稻米做出來的粉,不管炒、拌、煮,都能讓人稱心如意。

江西沒有美食?那都是老表低調的錯

如果非要念一句詩來形容贛菜,非這句不可:「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那麼,根植於鄉土河湖的贛菜,本該成為江西人共同的記憶,怎麼就形成了群雄割據的局面呢?

低調內斂的江西人或許很難通過文化傳播將贛菜帶到祖國各地。但贛菜原汁原味的口味,卻被所有出門在外的江西人所思念。

很多贛菜做法看起來簡單,但在江西豐富物產的支持下,就能煥發出無比的美味。

無論是漁獲還是山珍,勞動收穫後的美味就是江西人最鍾情的味道;無論施以辣味還是鹹口,忠於食材的原味是江西人對食材的最大尊重。

有個評論家說:「贛菜成不了菜系,無非就是湘菜、浙菜、客家菜的融合罷了」

日常保持低調的江西人是最不會爭論你高我低的,贛菜也許永遠沒法名聲大振。但江西人覺得,家裡人做的家常菜就是好吃、舒坦、每次都能讓人多吃一碗飯,這就夠了。

不扯菜系、不說口味,好吃永遠是食材最圓滿的結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