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揭祕微粒貸「代收、代付直連」生意經

獨家|揭秘微粒貸“代收、代付直連”生意經

訂閱 十字財經 掌握獨家資訊

文|夏木無言 十字財經

6月底,微眾銀行發佈2017年度財務報表。

儘管微眾銀行方面稱2017年市場利率顯著上行,為讓利客戶其貸款平均利率已下降45個基點導致利潤增長低於預期,但對比包括網商銀行在內的各家民營銀行來看,其業績表現依然全方位領先坐穩了民營銀行的頭把交易。

財報顯示,截至2017年末,微眾銀行資產總計817億元,同比增長57%;各項貸款餘額477億元,同比增長55%;存款餘額53億元,同比增長62%;淨利潤14.48億元。與此同時,不良率僅僅0.64%,而此前銀監會公佈的2017年末商業銀行整體不良率水平在1.74%。

儘管2017年僅是微眾銀行經歷的第三個完整會計年度,其服務用戶已達0.6億,比上年末增長2.14倍,覆蓋全國567座城市,累計發放個人貸款1億筆。核心業務貸款方面,微眾銀行授信客戶超3400萬人,比上年末增長1.2倍;累計向近1200萬人在線放貸870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3.3倍。

有銀行業人士分析稱,微眾銀行業績強勢增長與其借力騰訊流量,精準發力消費金融的定位不無關係,而其小額線上貸款產品微粒貸功不可沒。

關於“微粒貸”,公開資料顯示,其貸款利率在萬分之2到5之間,無需提供任何紙質資料,無抵押無擔保,循環授信,授信額度平均審批時間低至2.4秒,最快40秒可現金到賬。

微粒貸經營模式

事實上,零售業務目前已經成為各家銀行的戰略轉型方向。

對比絕大多數的傳統銀行“資產引領負債”的做法,微眾銀行選擇了獨闢蹊徑。

所謂“資產引領負債”,指的是傳統銀行通常以信貸業務獲取用戶粘性,在此基礎之上挖掘交叉營銷,一方面吸儲做負債,另一方面以理財銷售等服務形式實現中收。而微眾則選擇了將資產端與負債端的入口進行了完全地分離。微眾銀行的APP中體現存款和投資理財產品,而以“微粒貸”為主打產品的貸款入口僅僅只在手Q和微信端體現。從流量來看,後者的優勢明顯很多。

微粒貸乃至微眾銀行的高速發展,不得不提及其聯合貸款的業務模式。

年報顯示,聯合貸款方面,微眾銀行的合作機構已達50家,50家機構分享了75%的微眾銀行業務。十字財經瞭解到,其中除華夏銀行等部分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外,大部分合作機構以各地城商行為主。

許多中小型的傳統銀行都沒有場景去參與消費金融的業務,也沒有數據去支持現金貸風控,但他們能以非常便宜的價格獲取資金。”一位接近微眾銀行的人士告訴十字財經,“而微眾銀行則不同,數據是其最大的優勢,能夠很好地支持風控,同時也有微信入口作為獲客場景。將各家合作銀行的銀行卡用戶轉化為微粒貸深度用戶的同時,也很好地利用聯合貸的業務模式能夠做大了規模。微眾銀行自身的資本金規模非常有限,這種模式對自己的表內資金佔用比較少。

“一般是微眾銀行出20%,合作銀行出80%,當然,風險也是按比例進行攤分。最早微眾在每個省份只合作一家銀行,放款也是將合作銀行的資金與其白名單用戶嚴格對應的。但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大,後來每個省都發展出多個合作銀行。因為各地銀行頭寸與市場需求存在供給不平衡,於是開始跨省跨行錯配資金的供需。

”該人士解釋稱,“比如,內陸地區的線上消金的滲透率沒有那麼高,用戶需求沒有那麼旺盛,資金就可以匹配到沿海地區的客戶。”

“代收、代付直連模式”

而聯合貸業務高速擴張的背後,則不得不提一種名為“代收、代付直連模式”的資金結算方式。

十字財經獲得一份微眾銀行與合作銀行簽訂的合作協議,其中明確界定,在展開雙方必須同意實現清算支付系統的“代收、代付”直連模式。

合同顯示,所有與微眾銀行共同開展聯合貸業務的銀行都必須在合作之前,需要完成兩項任務:接入財付通,並於微眾銀行開立備付金賬戶

“只有接入財付通的銀行,才能在微信客戶端順利完成綁卡,這是實現放款的重要前提。而備付金賬戶則是用於實現每日的結算軋差。”上述人士表示,由合作銀行承擔的份額直接由微眾銀行放款至貸款客戶指定收款賬戶,並逐筆實時根據微聯合貸款發放、回收金額統一通過合作銀行在微眾銀行開立的備付金賬戶進行資金清算。

“比如泰隆銀行和微眾銀行聯合發放一筆貸款給客戶,客戶指定打款到華夏銀行的卡里,而這兩家銀行都是微眾銀行合作方,就可以直接在開立於微眾銀行的兩家銀行的備付金賬戶中進行相應記錄。然後每日對進出總賬進行軋差。”

合同顯示,此外,每天,微眾銀行需向合作銀行提供至下一營業日微聯合貸款的提款預測,合作銀行參照該提款預測自主決定向備付金賬戶存入一定款項。合同同時界定,如當日備付金賬戶餘額不足,則不足部分由微眾銀行先行向貸款客戶墊付,合作銀行應於當日下午五點前向微眾銀行償還。而備付金按人民銀行頒佈的、適用於金融機構的人民幣活期存款基準利率計息。

結合眼下監管層面轟轟烈烈的“斷直連”浪潮,“直連”兩個字顯得尤為敏感。不過,需要指出的是,這種通過備付金結算賬戶軋差實現的“代收代付直連”並非央行整頓支付清算體系時“斷直連”的重點監管對象。前者是在聯合貸場景模式下的銀行間結算方式,後者則主要針對第三方支付平臺與銀行直聯的模式。

與此同時,十字財經瞭解到,

這種通過結算賬戶軋差的方式實現變相“直連”的方式並非其為了節省成本而刻意踩界灰色地帶。某種程度上而言,甚至是“不得已而為之”的選擇。

微眾銀行沒有傳統銀行的清算資質,所以只能採取結算賬戶軋差的形式來實現資金清結算的目的。不過這種形式下,確實省去一些成本。” 一家股份制商業銀行電子銀行部負責人告訴十字財經,“傳統銀行的聯合貸業務,資金的劃撥通常是走銀聯代付、人行大小額或超級網銀的系統,超級網銀成本最低,是免費的,但是有5萬限額,銀聯代付的話,成本在0.2元/筆左右,大額成本高5.5元/筆,小額則在0.2-08元/筆。”

不過亦有銀行人士評價稱:“從現有的監管細則來看,這個業務模式並不違規。但這種模式可延展的灰色空間比較大,比如現在是貸款業務端,以後會不會發展到理財端。其他銀行會不會借鑑這種模式等等,還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