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肝的「父嬰傳播」已經成爲「過去時」!

專家簡介

乙肝的“父嬰傳播”已經成為“過去時”!

蔡皓東

從事傳染病臨床工作30多年,近10多年來一直參與肝病新藥的臨床研究,參加了拉米夫定、阿德福韋酯、恩替卡韋、替比夫定、長效干擾素和普通干擾素等多項國內和國際多中心臨床試驗。

在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療方面(尤其是乙型肝炎育齡女性用藥方面)有豐富的經驗。

談談乙肝父嬰傳播

乙肝的“父嬰傳播”已經成為“過去時”!

看到網上還有人宣傳乙肝的父嬰傳播!

說有乙肝的父親給孩子餵飯,親親孩子都能讓孩子感染上乙肝。

忍不住寫這篇,告訴大家:

乙肝的“父嬰傳播”已經成為“過去時”!

乙肝的“父嬰傳播”已經成為“過去時”!

有了疫苗

乙型肝炎早已有了非常安全有效的疫苗,並且已經納入我國兒童的計劃免疫,所有兒童出生後24小時內都要接種乙肝疫苗,並在出生1個月和6個月完成第2針和第3針乙肝疫苗。新生兒接種第1針乙肝疫苗後,乙肝表面抗體(抗HBs)的陽性率(≥10mIU/ml)為16%~40%;接種第2針後,陽性率升高到80%~95%,接種第3針後,98%~100%的孩子都產生了10 mIU/ml以上的抗體量。

孩子有了抗體,無論乙肝父親病毒複製與否,都不會被感染。

乙肝的“父嬰傳播”已經成為“過去時”!

父嬰傳播途徑

<<<

乙肝病毒不會通過消化道傳播,乙肝父親給孩子餵飯、親吻孩子不會傳播乙肝病毒。乙肝病毒的傳播途徑是血液傳播,在沒有疫苗的時代,確實有乙肝“父嬰傳播”,

乙肝父親把病毒傳播給孩子的主要途徑是生活中的微創傷。接種疫苗後,孩子有了抗體,生活中的微創傷也不會傳播乙肝病毒了。

大家可以去世界衛生組織的網站看一看,“父嬰傳播”從來沒有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乙型肝炎的傳播途徑。在2012年以前的世界衛生組織網站上,乙肝的傳播途徑有4條:經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和兒童間密切接觸傳播。而2012年以後的網站上,兒童間密切接觸傳播則被刪除。現在,無論是世界衛生組織,還是我國及其他國家的乙肝管理指南,均建議乙肝媽媽餵奶。乙肝媽媽都可以餵奶了,乙肝爸爸親吻孩子,給孩子餵飯都不行嗎?

乙肝的“父嬰傳播”已經成為“過去時”!

精子呢?

精子更不會把乙肝病毒傳播給下一代!如果精子能造成乙肝的“父嬰傳播”,那麼,早在精子和卵子結合的時期,胚胎就已經被感染。如果這樣,則乙肝父親的後代必無一倖免。

有研究顯示,乙肝病毒有高度的嗜肝性,在精子等其他細胞內無法複製、生存,所以,精子造成“父嬰傳播”的可能性根本不存在。

我國浙江台州醫科大學發表在2012年的《國際傳染病雜誌》上的一項乙肝父嬰傳播的研究。他們在2008-2010年對164例單方感染乙肝病毒的父親和407對雙方都有乙肝病毒感染的夫婦進行了後代乙肝病毒感染的研究。在懷孕期間,他們對孕婦進行羊膜腔穿刺術或臍帶穿刺術,檢測胎兒有無感染乙肝病毒的證據。在產後,他們對孩子進行了長達一年的隨訪。結果顯示,沒有一例胎兒在子宮內檢測到乙肝病毒DNA陽性,能檢測到乙肝病毒標記的胎兒經過分析均來源於母親,無一例來源於父親。孩子出生後經過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聯合免疫,隨訪到1歲,98%的孩子阻斷成功,而父親單方感染乙肝病毒的後代沒有1例阻斷失敗。他們的結論是:

乙肝病毒通過精子攜帶感染孩子是不可能的,特別是在已經實施乙肝疫苗常規接種的地區。

精子不會攜帶乙肝病毒,但精液則有可能攜帶病毒。精液攜帶病毒只會引起乙肝的性傳播,因為精液不會跟隨精子與卵子結合。所以,男性有乙肝,女性應當接種乙肝疫苗。

女性接種乙肝疫苗併產生抗體後生育,抗體可以透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胎兒可因此獲得乙肝的先天性免疫,孩子一出生體內就存在乙肝抗體,根本不怕乙肝父親!

乙肝的“父嬰傳播”已經成為“過去時”!

再不要說乙肝可以“父嬰傳播”了!再不要用乙肝“父嬰傳播”去嚇唬乙肝準爸爸了!所謂的乙肝“父嬰傳播”已經成為“過去時”!在乙肝疫苗時代,我國14歲以下的兒童乙肝病毒的感染率已經下降到<1%,4歲以下的兒童僅0.32%。

只要我們繼續加強乙肝的母嬰阻斷,我們的下一代有望在不久的將來消滅乙型肝炎!

到那時,我會再寫一篇文章,告訴大家:乙肝“母嬰傳播”也成為“過去時”啦!

本文轉載自“ I 蔡皓東醫生”,轉載僅作觀點分享,更多肝膽資訊,免費諮詢醫生,請關注“肝膽相照公益行動”微信公眾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