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玉祥手下號稱「十三太保」的那些人都有什麼樣的結局,你怎麼看?

來不及說再見


十三太保,原指唐朝末年之節度使李克用的十三位兒子,其中以十三太保李存孝最為出名,

“王不過項,力不過霸,將不過李,拳不過金”中的將不過李說的就是此人。

因為頗具盛名,中國歷史上有不少的人物組合,都是“十三太保”為噱頭。

而當時馮玉祥手下也有13位頗有權勢的將官,他們都曾長期追隨馮玉祥,南征北戰,是馮玉祥的左膀右臂。

因此,此十三人,也被稱為是馮玉祥的十三太保,此十三人分別是: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榘、石友三、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

孫良誠

孫良誠,字良臣,西北軍悍將。不僅被稱為馮玉祥下的“十三太保”之一,又被稱為“五虎將”之一,所部在西北軍中素有鐵軍之稱。

中原大戰後西北軍土崩瓦解,孫良誠投靠國民黨,七七事變後出任三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後率部投靠汪精衛,解放後,1951年死於獄中,卒年58歲。

孫連仲

孫連仲,字仿魯,著名抗日將領,中原大戰後投靠國民黨,抗日戰爭時期,因堅守臺兒莊而聞名中外。

1990年,97歲的孫連仲病逝於臺灣。

佟麟閣

佟麟閣,原名佟凌閣(因犧牲後報紙誤寫為“麟閣”,此後沿用之),字捷三。1937年7月28日,時任第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和132師師長趙登禹共同指揮29軍死守北平南苑,佟麟閣受傷不退,後因流血過多壯烈殉國,年近45歲。

抗戰勝利後,南溝沿更名為佟麟閣路,以作紀念。

劉汝明

劉汝明,字子亮。西北軍“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戰爭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十八軍軍長,解放後,隨蔣介石去往臺灣。

1975年,80歲的劉汝明在臺灣病逝。

韓復榘

韓復榘,字向方,北伐時是率軍第一個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將領,人稱“飛將軍”。

七七事變前,當時掌權山東的韓復渠,斷然拒絕了日本人的“華北五省自治”計劃。七七事變後,也曾參加了徒駭河之戰、濟南戰役、夜襲大汶口等戰役,在此期間韓復渠和蔣介石發生多次矛盾。

後因韓復渠不聽國民黨命令,擅自撤離山東戰場而被蔣介石在開封誘捕,後被戴笠手下暗殺,卒年47歲。

石友三

石友三,字漢章。此人一生,數次倒戈,跟他的長官馮玉祥不遑多讓,只可惜只學其形,未得精髓。馮玉祥雖然數次倒戈,但是終有底線。

而石友三,最後投日,當了一名漢奸,部下所不能忍,最後在其部下高樹勳和石友三的老長官孫良誠合作下,被活埋於黃河岸邊,卒年49歲。

真可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送了卿卿性命。

張維璽

張維璽,字楚玉。中原大戰後迴天津隱居,直到1936年,受國民政府召至南京“陸軍大學特三期”學習。1938年畢業後,任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上將,因父妻被當時投降日軍的孫良誠抓捕,1943年張維璽前往勸說被扣,日偽企圖任命其為汪偽二方面軍副司令,張維璽拒絕,後被毒死在江蘇泰州白雲寺,卒年55歲。

過之綱

過之綱,1930年中原大戰後,他並沒有投靠蔣介石,而是開始了隱居的生活,曾在山西、天津等地避居,1939年遷居北平,1957年67歲的過之綱因病去世。

聞承烈

聞承烈,字樸庭。中原大戰後被韓復渠裹挾投靠了蔣介石,時任濟南市長,而後投降解放軍。解放後在文史館任職,1976年去世,卒年87歲。

程希賢

程希賢,字偉儒。中原大戰後跟隨韓復渠,曾任山東省政府高等顧問、第三路軍軍事教育團長等職,而後又跟隨石友三。

後來跟隨石友三投靠了日本人,在汪偽政府任職,1948年,55歲的程希賢去世。

葛金章

中原大戰後跟隨韓復渠,曾任山東省參議廳參議等職務,此後生平不詳。

趙席聘

趙席聘,字國珍。曾跟隨馮玉祥參加北京政變,馮玉祥的左膀右臂,中原大戰後,馮玉祥下通電下野,趙席聘也隱居賦閒,蔣介石曾徵詔他,趙席聘以生病為由託辭。1957年,79歲的趙席聘在北京病逝。

韓多峰

韓多峰,字秀巖。從1914年便追隨馮玉祥,先後參加灤州起義、直奉戰爭,“北京政變”等。中原大戰後,韓多峰任山東省政府顧問等職,力主抗戰,立場堅定。

抗日戰爭時期,曾與孫連仲一起參加了臺兒莊戰役。

解放後留在大陸,曾任山東省第一屆人大代表,山東省政協委員等職務。

1987年,99歲的韓多峰病逝于山東省立醫院。

以上。


木劍溫不勝


儘管現在對馮玉祥的評價呈極端化,一種認為他是近代著名愛國將領,另一種指責他是倒戈將軍。不管贊也好,黑也好,不過有一點不能否認,馮玉祥極會帶兵用人,你看一下他手下的將領在抗日戰場上的表現,你不得不感嘆,兵雄雄一個,將雄雄一窩。

馮玉祥的西北軍十三太保,是馮玉祥當初在陸軍第16混成旅旅長的時候,提拔任用的13位連長,這13位少壯連長對馮十分忠心,後來馮一度被免職,免職期間適逢張勳復辟,段祺瑞不得不叫馮又火線復任旅長,而這13位連長未等大哥歸位,自發聯合組織起來發動對張勳的討逆戰,大勝,給帶頭大哥立了大功,馮復任後,將這13位少壯軍官全部提拔為營長。

後來這十三位年輕後生全部成為了西北軍的重要將領,非紅即黑有,成為了近代史上的風雲人物。

這十三位太保分別是:

韓復榘:

韓復榘河北省霸州市人,韓復榘19歲即投入馮玉祥部下,為馮賞識,在馮的手下一進提拔到第6軍軍長,馮還推薦他做了河南省主席,但後來韓復榘在中原大戰時投靠了蔣介石,背後捅了馮一刀。

後來韓復榘取代張宗昌,當上山東省主席,成為一方諸候,抗戰全面爆發,韓復榘為保實力,一彈不發棄守濟南,被蔣介石殺雞敬猴槍斃,成為抗戰中因不抗日被槍斃的最高官員。

孫良誠:

孫良誠天津靜海人,也是19歲就朋投奔馮部當兵,在馮的手下一直被提拔了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總指揮兼第3軍軍長,中原大戰後隨馮一起下野,在天津隱居,後來晚節不保投靠了汪偽政權,解放後關押於蘇州監獄,1951年因病逝世。

孫連仲:

孫連仲河北雄縣人,孫連仲1914年加入馮部,中原大戰時是馮的第八路軍總指揮,接受蔣改編後作第二十六路軍總指揮,抗戰爆發後任第二集團軍副總司令兼第一軍團司令(後取代劉峙任總司令),隨後協助李仁宗進行徐州會戰,率部死戰臺兒莊,取得國軍抗戰後的第一場大捷,鼓舞時局振奮人心。隨後升任第五戰區副總司長官。是國軍抗日正面戰場上立功頗巨的將領。

抗戰結束後,孫被蔣閒置,僅任南京衛戍司令有名無實的官職,1949年隨蔣去臺灣,1990年病逝於臺灣。將軍高壽97。

石友三:

吉林省九臺市人,石友三後來在馮的手下做到了第6軍軍長,1926年背叛馮投靠閻錫山,他繼承的馮的多變,他的一生先後投奔過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汪精衛、蔣介石,後來又投靠了日本人,1940年被部下打死。

石友三近年名氣挺大,因為當年他放火燒少林寺的故事,被劉德華拍成了《新少林寺》。

劉汝明:

劉汝明,河北獻縣人,劉汝明在馮的手下一直做到了12軍軍長,被蔣改編後任二十九軍副軍長,察哈爾省省主席,參加了著名的長城抗戰,國共內戰期間任第八兵團司令官,後隨蔣去了臺灣,1975年病逝。

張維璽:

河北省館陶縣人,張維璽是馮下手的一員猛將,在中原大戰時任馮的一路軍總指揮,13軍軍長,在韓復榘、石友三都投靠了蔣的時候,張不為蔣利誘,打得蔣的幾支精銳部隊劉峙蔣鼎文陳誠部很是狼狽,馮下臺後,蔣給了張維璽一個上將參議的虛位,一直閒置,抗戰期間他的家人被投降日軍的孫良誠所扣,張前往勸說孫良誠被扣,日偽想勸他投降,張不為所動,1944年被日偽毒死於江蘇泰州。

佟麟閣:

佟麟閣河北省保定市人,佟麟閣在馮的手下做到了35軍軍長,中原大戰馮失利後,佟麟閣賦閒在家,日寇入侵,佟麟閣任第二十九軍副軍長,率部參加長城大戰取得喜峰口大捷,在七七事變中時任29軍副軍長的佟麟閣面對日寇進攻死戰不退,以身殉國。時年45歲。

佟麟閣將軍2014年名列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是西北軍的驕傲和軍魂。

過之綱:安徽蒙城人,過之綱在馮手下一直做到了15軍軍長,中原大戰後過之綱隱居山西及天津,再無復出,1955年病逝。

葛金章:安徽蒙城人,葛金章後來在馮手下做到了一軍中央第七混成旅長,中原大戰後投靠了韓復榘,韓給了他個參議廳參議的閒職,屬於十三太保中混得比較差的一位。

趙席聘:保定市趙家莊人,趙在馮的手下做到了13軍軍長,中原大戰後賦閒在家,蔣一度任其為湖南剿共司令,趙未上任。1957年病逝世於北京。

聞承烈:
山東威海人,聞承烈在馮的手下做到了第7軍副軍長,他與韓復榘私交極好,1929年韓背馮投蔣他在蔣部,寧死不願隨韓投蔣,當時差點被韓開槍打死,但韓復榘當了山東省主席後,讓還是聞承烈出任了濟南市市長一職。抗戰時期任第六戰區兵站部中將總監。解放後留在大陸任文史館員。1976年病逝。

程希賢,河北省景縣人,程希賢在馮手下做到了29師長,他與韓復榘關係也不錯,中原大戰後成了韓復榘的人,任山東省政府高等顧問、第三路軍軍事教育團長等職,後來他又隨石友三投靠了日本人,在汪偽政權任職,1948年去世。

韓多峰,山東東平人,韓多峰在馮的手下做到了第五軍四十混成旅旅長,中原大戰後出任山東省政府顧問、山東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等職,抗日戰爭時期韓多峰被任命為第五戰區司令部中將高參,與孫連仲一起參加了臺兒莊戰役,解放後留在大陸,出任山東省人大代表、山東省政協委員等職務,1987年病逝。


答疑人:今日頭條年度歷史自媒《夜狼文史工作室》主編夜狼嘯西風


夜狼文史工作室


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榘、石友三、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

這十三個人,是馮玉祥最為倚重的十三個人,故此有十三太保之稱。十三個人,一個一個講,確實需要大量的篇幅,這裡只講一個人,佟麟閣將軍,全面抗戰爆發以來第一位為國捐軀的高級高級將領。


少年立志,救民於水火

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他們打著保護本國公民的旗號,對大肆的對著另一個國家的公民燒殺搶掠。如同一群來自地獄的惡魔,所過之處,便是一片廢墟。

能拿走的,全部搶走;拿不走的,通通破壞。百姓流離失所,困難深重。年僅8歲的佟麟閣,僥倖躲過了惡魔的鐮刀,目睹了這慘絕人寰的一切。雖然只有8歲,但我相信,此時的佟麟閣心中一定燃燒一團著熊熊的怒火,一團對帝國主義的殘暴和滿清政府的無能之火。

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馮玉祥發動灤州起義響應辛亥革命。佟麟閣毅然決然的離開了家鄉,投身於馮玉祥麾下,希望為國家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馮玉祥有基督將軍的名號,是因為他講基督教引入軍中。年輕的佟麟閣在接觸基督教後,便抱定主意,要像耶穌一樣,為為久受苦難的中國人而付出一切,克盡軍人保國衛民的天職!


長城抗戰,壯志難遂

1933年,日軍進犯熱河,熱河守將湯玉麟帶著金銀珠寶倉皇逃離,熱河淪陷。日本關東軍參謀長小磯國昭向路透社記者發出狂妄叫囂:“為保衛‘滿州國’西境安全,日軍有進駐張家口之必要。”

中原大戰後輸的精光的馮玉祥在察哈爾省組建了抗日同盟軍,通電全國,表示堅決抵抗日軍的進犯。佟鱗閣等多名將領聯盟通電,響應馮玉祥的號召,參加抗日同盟軍,這一通電報的內容,至今讀起來都讓人動容:

奉讀宥電,慷慨陳詞,抑鬱精神,大為振奮,表示今後願在馮總司令領導之下,團結民眾,武裝民眾,誓以滿腔熱血,灑遍疆場,保我河山,收復失地。

誓以滿腔熱血,灑遍疆場,保我河山,收復失地,壯哉!


佟麟閣和吉鴻昌等人,全力以赴,阻擊日偽軍,取得了不俗的戰果:先後收復康保、寶昌、沽源,多倫,共擊斃日軍茂木騎兵第四團及偽軍李華岑等千餘人。

然而,蔣介石等人此時卻奉行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不敢得罪日本人,對於抗日同盟軍的行為,非常惱火,開始給抗日同盟軍施加壓力。馮玉祥迫於壓力,被迫下野,佟麟閣悲憤之下,退居北平。


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1937年7月7日,所有中國人都無法忘記的日子,日軍炮轟盧溝橋,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佟麟閣以副軍長之名代行軍長之責(軍長宋哲元被漢奸威脅引誘,離開軍隊隱居),面對日軍的進攻,奮起還擊。


佟麟閣向29軍全體將士發出命令:凡是日軍進犯,堅決抵抗,誓與盧溝橋共存亡,不得後退一步。

戰爭爆發後,佟麟閣親臨前線指揮戰鬥,率領部隊狠狠的抗擊侵略者。不幸的是,日軍的機槍打中了佟麟閣將軍的腿,手下勸他先行撤退,佟將軍不肯,仍帶傷指揮戰鬥,頭部又再受重傷,終因流血過多壯烈殉國,時年45歲。


佟麟閣犧牲了,成為全面抗戰第一個犧牲的高級將領,但是他永遠活在大家都心中,成為了一座豐碑!


小鎮月明


關於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是指那些人,說法不一,有五個版本,比較知名的有:韓復榘、石友三、孫連仲、孫良誠、佟麟閣、劉汝明。這些人就不說了,今天介紹幾個相對默默無聞的“太保”。

趙席聘,河北保定人,與馮玉祥、谷良民等人為結拜兄弟關係。1930年中原大戰,擔任反蔣聯軍第13軍軍長,負責陝甘地區西北軍後方的留守任務。閻錫山、馮玉祥失敗下野後,趙席聘隨之賦閒。據說蔣介石曾許他為新疆省政府主席,未就。全國解放後,西北迴族上層人士控告趙在甘肅施政的種種過失,經周恩來、朱德出面調解始告平息。1957年病逝,終年79歲。



張維璽,山東館陶人,馮玉祥當旅長時,他是一名連長。中原大戰官至反蔣聯軍第27師師長,失敗後部隊被遣散、收編,本人接受了國民政府頒發的軍事參議院中將參議委任狀。後入陸軍大學特三期受訓,跟隨馮玉祥先後到湘潭、桂林、柳州、貴陽等地檢閱部隊。1942年8月,日本憲兵隊在天津把張的家人扣押,要挾他擔任偽職。經軍委會同意,張至開封運動孫良誠搭救家人,結果沒有成功。1943年2月,汪偽政府委命他為“第二方面副總司令”,實在有違初衷。1944年10月,張維璽在江蘇泰州憂憤而死,年僅55歲。

韓多峰,山東東平人,馮玉祥當第11師師長的時候,他是第22旅第43團第3營營長。全面抗戰開始,馮玉祥擔任第三戰區司令長官,他先任參議,後調第五戰區中將高參。1938年春,由李宗仁挺薦,改任山東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他與八路軍合作抗日,並出面調停了臨清、清平一帶的土雜武裝與八路軍挺進縱隊的矛盾。新中國成立後,曾任濟南市政協委員、濟南市人大代表等職。1987年3月,在濟南去世,享年99歲。
總的來說,西北軍將領在抗戰時期投降日偽的人很多,明顯高於其他地方軍系,但亦有不少壯烈殉國的將軍,比如張自忠、佟麟閣、趙登禹等人。如何整體評價西北軍“五虎上將”、“十三太保”,我覺得是一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馮傑


馮玉祥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西北軍首腦,其鼎盛時期軍力曾達到40萬人至多。手下有著名的老五虎將,宋哲元、鹿種麟、張之江、劉鬱芬、李鳴鐘。以及十三太保等人。

一,韓復榘:河北霸縣人。五虎將之一。1927年任第二集團軍六軍軍長,第三方面軍總指揮。1928年任20師長,河南省主席。1929年背叛馮玉祥投靠蔣介石,任第三軍團長,後任山東省主席。抗戰開始後,韓復渠任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不與日寇作戰,帶部隊逃跑,並與劉湘密謀倒蔣,惹惱蔣介石,把他逮捕槍斃。

二,石友三:吉林長春人。著名的倒戈將軍,五虎將之一。著名的倒戈將軍,多次在馮蔣閻之間搖擺。1926年南口大戰時第一次叛變馮玉祥,投靠閻錫山。五原誓師後石友三叛變閻錫山,重回馮玉祥部隊。1929年中原大戰時,隨韓復渠再次叛變馮玉祥,投靠蔣介石,當了安徽省主席。不久,叛變蔣介石投降唐生智。唐生智失敗後,石友三又投降閻錫山。中原大戰開始,石友三第三次回到馮部隊。不久第三次叛變馮玉祥,投靠張學良。抗戰爆發後,石友三先聯共,後反共。先後任181師師長、69軍軍長、39集團軍總司令、冀察戰區副總指揮兼察哈爾省主席。1940年11月準備投靠日本人,12月被高樹勳逮捕並活埋。

三,孫良誠:天津靜海人。五虎之一。著名漢奸。為西北軍前期第一勇將。1921年任11師團長。1942年4月任冀察戰區副總司令兼遊擊總指揮、39集團軍副總司令,投降日寇,任汪偽軍委委員,開封綏靖公署主任,第二方面軍總司令兼9軍長,汪偽上將。淮海戰役時答應解放軍戰場起義,但遲疑不決,最後投降。孫投降後又在勸降劉汝明時臨陣變節,出賣我的下黨員,1950年在上海被人民政府逮捕,1951年病死於蘇州。

四,張維璽:河北館陶人。五虎將之一。著名漢奸,但抗戰時期,張維璽卻被孫良誠拉攏投降日寇,1943年2月任偽第二方面軍上將副總司令,開封綏靖公署副主任。1944年秋病逝。

五,孫連仲:河北雄縣人。五虎將之一。1924年升任師長。北伐時任第二集團軍第二方面軍總司令。中原大戰時,孫叛變馮玉祥,託陳誠向蔣介石投誠,被蔣介石任命為26路軍總指揮,青海省、江西省主席。抗戰後,孫連仲任第2集團軍總司令,6戰區代司令長官,曾在北平西南郊,河北涿縣與日軍血戰,在娘子關阻擊日軍。臺兒莊戰役中孫連仲部是主力作戰部隊。參加了武漢會戰。此後孫連仲部退守鄂西等地多次重創日軍。1948年任南京衛戍總司令,後任總統府參軍長。1949年去臺灣。1990年逝世。

其他八人,劉汝民官至上將大兵團司令,後去了臺灣。 佟麟閣在抗戰中壯烈犧牲, 新中國成立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 過之綱,葛金章,趙席聘投在了韓復渠麾下。

程希賢,著名漢奸。抗戰期間投降日寇,1944年任汪偽軍委委員,汪偽中將。聞承烈,解放後留在了大陸。韓多峰思想進步,反對韓復渠投日,戰爭期間對我黨有過支持,解放後留在大陸安享晚年。


無奈且向上


馮玉祥的西北軍可以說是成也十三太保,敗也十三太保。西北軍在鼎盛時期兵力達到四十多萬,手下能征慣戰之人也很多。

以其中最得力的: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榘、石友三、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十三人最為突出,所以又稱西北軍十三太保。



後由於十三太保紛紛背叛了他,走上了不同的道路,以至於西北軍因為迅速分裂而退出歷史舞臺。走向分裂的十三太保結局如何呢?

韓復榘



韓復榘河北人,曾主政山東,在山東大力發展教育民生。後堅決反對日本提出的“華北五省自治”,而堅決抗日。但是出於保存自身實力考慮,放棄整個山東,而被蔣處決。

石右三

石右三,吉林長春人。1926年參加北伐。出名的倒戈將軍,先後投晉,投蔣,投張,投日,投共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他不能投的。後來由於投日,其部下高樹勳不願做漢奸,在1940年12月密謀暗殺了石右三。

孫連仲



孫連仲河北雄縣人,原炮兵旅旅長,後任12師師長。曾主政青海,甘肅,並在抗日戰爭中英勇抗戰。因堅守臺兒莊而名聲大振。解放後去了臺灣。

孫良誠

孫良誠,天津人。原第二師主力旅長,後接任師長。抗日戰爭中任三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後率部投靠汪精衛,任第二方面軍司令員。解放後被捕,1951年死在獄中。

張維璽

河北館陶縣人,因父、妻被日偽抓捕命在旦夕,1943年去開封找孫良誠解決人質問題被孫扣留。汪偽妄圖招降他為第二方面軍副司令,被張嚴辭拒絕。後被日偽毒死在江蘇泰州。

劉汝明

河北省獻縣人,早年任第一旅旅長。後任第十師師長。曾參加長城抗戰,後隨蔣去了臺灣。因蔣斥責他在廈門守城不力,從此就一蹶不振。1975年4月,病逝在臺灣。

佟麟閣

河北保定人,早年參加討袁戰爭。後任第二十一旅旅長,隨部參加北伐。七七事變時,指揮29軍浴血奮戰,壯烈殉國。是抗日戰爭中第一個殉國的高級將領。

過之綱

安徽蒙城人,1928年任15軍軍長。中原大戰後,沒有投蔣,輾轉到韓復渠處任山東省參議。1939年遷居北平,1957年因病逝世。

葛金章

安徽蒙通人,曾任第七旅旅長。中原大戰後也沒有投蔣,也是任山東省參議。曾參與永定河抗洪搶險工作。

趙席聘

河北保定人,曾任八旅旅長。1924年,跟著馮玉祥參加了北京政變,把溥儀趕出了北京城。曾主政甘肅,中原大戰後隨著馮玉祥下野,趙也賦閒在家。蔣曾徵詔他,但是他以有病為由拒絕了。1957年病逝於北京。

聞承烈

山東威海人,早年畢業於陸軍大學。後歷任旅長,副軍長等職務。1929年韓叛馮投蔣,聞承烈與李興中等人被韓裹脅而去,因聞不願叛馮差點被殺。後被韓委任為濟南市長,1936年因病辭職。抗戰期間,六戰區兵戰部中將總監,解放後任文史館員。1976年去世。

程希賢

河北省景縣人,1928年任第二集團軍29師師長。後投靠韓復渠,深受韓器重。1931年投靠石右三,抗戰期間投靠日本人。任汪偽參議院中將參議。

韓多峰



山東東平縣人,1914年追隨馮玉祥先後參加了灤州起義、反張勳復辟、二次直奉戰爭和“北京政變等。1938年和八路軍密切配合,協同抗日。後因與八路軍聯繫密切,而被宣佈解職。解放後韓任山東政協委員。在動盪的十年,因直言敢諫而受到迫害,後被平反。1987年3月在在山東因病逝世。


漁耕樵讀


馮玉祥是近代愛國將領,雖然他因為“倒戈將軍”的名聲有瑕疵,但是他在近代抗擊侵略的戰爭中有著重大的貢獻。他手下的“西北軍”在近代也是一支有名的軍隊。

十三太保的名稱源於唐朝末年,軍閥李克用。他收十三名義子,十三名義子英勇善戰,都很有名,被稱為“十三太保”,其中最有名的是是十三子李存孝,素有“王不過項,將不過李”之稱,王就是項羽,將就是李存孝。後來人們經常以“十三太保”來稱呼手下的十三位得力干將。我們來看看,馮玉祥的十三位得力干將。他們都是90後,1890後。其實這其中一些人基本沒什麼貢獻和事蹟,對於一些人來說反而像粉刺。

佟麟閣

這個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中學課本上,日本發動七七事變,佟將軍指揮29師在盧溝橋浴血奮戰,壯烈殉國。

韓復榘,河北人

曾經名震西北,華北,中原的軍閥之一。文武雙全深受馮玉祥喜愛。但是後來背叛馮玉祥投靠蔣介石。抗日戰爭時期不抵抗日寇,企圖反蔣。後來被蔣介石逮捕處決。



石友三,吉林人

石友三名聲很差,他背叛馮玉祥後來又投靠馮玉祥。隨後投蔣叛蔣,抗日投日多次反覆無常。最後成為漢奸,被同為十三太保的孫良誠設計活埋。

孫連仲,河北人

抗日戰爭著名將領,堅守臺兒莊聞名中外。1990年病逝於臺灣。向抗日英雄致敬。

孫良誠,天津人

抗日戰爭時期,投靠汪精衛,是日偽軍重要頭目。解放戰爭後被捕,1951年,病死於蘇州監獄中。

張維璽,山東人

中原大戰後,他沒有跟隨馮玉祥投靠蔣介石,選擇了天津隱居。抗日戰爭期間,為解救人質,出面找孫良誠。日偽軍逼迫其就任副司令。他拒不接受,被日偽軍毒死。

劉汝明

抗日戰爭期間,抗擊日寇,立下汗馬功勞。解放戰爭,兵敗退到臺灣。晚年心繫大陸,寫下很多回憶文章。1975年病逝。


過之綱 ,安徽人。

中原大戰後投靠蔣介石,抗日戰爭期間退居法租界,沒什麼功勞。在西北軍長期管理財金工作。1957年,病逝。

葛金章

1924年,參加永定河抗洪救險。中原大戰後依附韓復榘。沒什麼成就。

趙席聘

曾完成辛亥革命“趕走皇帝”的任務。中原大戰後,沒有投降蔣介石,賦閒在家,也沒有接受蔣介石攻擊紅軍的啟用任命。1957年病逝。


聞承烈

被韓復榘脅迫投蔣叛馮,抗日戰爭期間積極抗日。新中國成立後在國文史館任職,1976年去世。

程希賢

抗戰期間投靠日本人,在汪偽手下任職,是個漢奸,1948年死亡。

韓多峰

1907年開始在清朝北洋陸軍當兵。1914年開始追隨馮玉祥將軍,參加了灤州起義、反張勳復辟、二次直奉戰爭和“北京政變”等。抗日戰爭期間,韓多峰在任期間堅持與八路軍密切合作,協同抗日。與西安八路軍辦事處調派的朱穆之、臧克家、呂仲華等十多名青年共產黨幹部在魯西北創辦了抗日軍政學校。解放後任山東省人大代表。晚年的韓老在黨組織的關懷下,如沐春風。1987年病逝。





紅雨說歷史


馮玉祥的十三太保結局大多是很悽慘的,但他們有的是名垂千史,有的卻是遺臭萬年,當然也有部分於政壇中消失


馮玉祥十三太保即為馮玉祥西北軍手下十三個大將。“太保”本是輔佐皇帝的大公,後來就被人借喻為馮玉祥手下十三個能力出眾、深得其重用的大將。

馮玉祥的十三太保,大多為北方人,年紀相仿,是馮玉祥還在任陸軍旅長時就跟隨著馮玉祥,馮玉祥是旅長時,他們是其手下營長,馮玉祥高升,他們的職位也隨之提升,慢慢成為高級軍官。

這十三人分別是韓復榘、孫良誠、孫連仲、石友三、劉汝明、佟麟閣、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其中這十三人裡面,我所列舉的前五個人尤為突出,除了“十三太保”的稱號,又有“五虎將”之稱。

說到結局,這裡我就一個一個來和大家談談吧!

一、韓復榘

韓復榘應該是馮手下最出名的部將了,曾在北伐戰爭中一戰成名,時人稱其為“飛將軍”。但於中原大戰前倒戈向蔣,後主政山東,有“山東王”之稱。他在抗日時期,在民族大義面前,拒絕做漢奸,曾多次阻止會戰率軍抗日。後因擅自撤離山東戰場被蔣治罪,之後被戴笠特務暗殺。

二、孫良誠

他在馮敗亡後,投降革命軍,抗日戰爭爆發後,投降汪偽,做了漢奸,並曾任汪偽第二方面軍總司令,是當時華北戰區著名的偽軍頭頭。日軍投降後,被蔣介石收編。淮海戰役中又率部投誠,但投誠是無法洗刷自己身上汙點的,在上海解放後被捕,最終病死獄中。

三、孫連仲

他在馮玉祥倒臺後,接受了蔣的改編,在抗日戰爭時期因堅守臺兒莊而一躍成名,成為抗日英雄,加軍銜為國民革命軍二級陸軍上將。解放戰爭後,隨蔣入臺,於1990年孫連仲病逝於臺灣,結局還是不錯的。

四、石友三



這個人雖然名氣大,但也是出了名的“倒戈將軍”。曾先後多次投靠馮玉祥、閻錫山、蔣介石、汪精衛等人,甚至還做過漢奸,是個十足的投機分子。後因部下高樹勳不願做漢奸,同時也看不慣石友三為人,於是將其暗殺,也是死有餘辜。

五、劉汝明

劉汝明在被蔣收編後,一直都在與日軍周旋,參加過長城抗戰,曾兼任過察哈爾省政府主席,是著名的抗日將領。解放戰爭後,入臺,1975年在臺病逝。

六、佟麟閣

在投蔣後,致力於抗日,是中國在抗日戰爭中殉國的高級將領之一,抗日英雄。抗日戰爭爆發後,日軍向北平總攻時,他任第29軍副軍長,死守北平,身中數彈不退縮,壯烈殉國。

七、張維璽

在中原大戰馮玉祥倒臺後隱退,抗日戰爭爆發後,日偽妄圖收編張維璽,甚至以家人相要挾,但他拒不受命,被日偽毒死於江蘇泰州白雲寺。

八,九、過之綱、葛金章

馮玉祥倒臺後,他們兩跟隨宋哲元赴山西,後到老友韓復榘處曾擔任山東省政府參議廳參議。抗日戰爭爆發後,過之綱避居天津法租界,1957年因病逝世。而葛金章則沒有了消息,不過也應該是安享晚年,算結局很好的了。

十、聞承烈

馮玉祥倒臺後,被韓復榘說動投蔣,在其手下任濟南市長。解放戰爭後投降解放軍,新中國成立後在文史館任職,於1976年去世。

十一、程希賢

馮倒臺後,曾追隨韓復榘投蔣,後又隨石友三一起當了漢奸,於1948年病逝獄中。

十二、趙席聘

馮玉祥下野後,他一直離職賦閒,不參與政治,甚至以生病賊由拒絕了蔣湖南剿共總司令的官職,1957年在北京安然病逝。

十三、韓多峰

他在馮玉祥下野後,投蔣。抗日戰爭後,主持抗日。抗日結束後,看不慣官場,棄官從教。新中國成立後任山東省第一屆人大代表,並於1999年病逝。



友人帳下夏目君


民國期間,軍閥混戰,群魔亂舞。各大軍閥們手下重要的將領,通常被組成五虎將、十三太保之類稱號。例如閻錫山麾下有13太保,蔣介石有五虎將,而西北軍首領馮玉祥麾下,也有著名的13太保。


馮玉祥麾下的13太保分別為: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渠,石友三,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韓多峰。

這13個人中,有人默默無聞,有人堅決抗日,為國盡忠,也有成為臭名昭著的漢奸。

韓復榘,韓復榘是河北霸縣人,1910年加入馮玉祥的部隊,由於他上過私塾,外表斯文,為人機靈,很受馮玉祥的喜愛,在馮部一路高升,曾任20師師長和河南省主席。1930年中原大戰時,面對蔣介石的金元攻勢、封官許願,再加上對馮玉祥封建家長式作風不滿,韓復榘帶兵叛變馮玉祥,投靠了蔣介石,被蔣介石任命為山東省主席。從此開始了韓復榘對山東八年的統治。抗戰爆發後,由於韓復榘率部隊逃跑,將山東拱手讓給日本,全國譁然,蔣介石將其逮捕後槍斃。


石友三,字漢章,吉林長春人。他的上司馮玉祥有倒戈將軍之稱,而石友三也毫不遜色。他多次叛變,先後投靠過蔣介石,閻錫山,唐生智,張學良,韓復榘等人。抗戰爆發後,石友三投靠了日本人當漢奸,被高樹勳逮捕後活埋。


孫連仲,河北雄縣人。孫連仲在中原大戰時也叛變了馮玉祥,投靠了蔣介石。抗戰爆發後,孫連仲擔任第二集團軍總司令和第六戰區代司令長官,在娘子關戰役、臺兒莊戰役作為主力與日寇浴血奮戰。並先後參加了武漢會戰、鄂西戰役等多次戰役,是名副其實的抗日英雄。國民黨敗退臺灣後,他前往臺灣,1990年在臺灣逝世。

孫良誠,字良臣,天津人。抗日戰爭期間,孫良誠投靠了日寇,當了漢奸,擔任汪精衛偽政府的開封綏靖公署主任。抗戰勝利後,卻未受懲罰,被急於收攏勢力打內戰的蔣介石收編,任命為新二路軍總司令。1950年在上海被人民政府逮捕,51年死於蘇州。



張維璽,字楚玉,河北館陶人。張維璽是13太保中少數忠誠於馮玉祥之人,他寧肯解甲歸田,也不願意投靠蔣介石,但是但在抗戰期間,被孫良成拉攏投靠了日本當了漢奸,1944年病逝。

劉汝明,字子亮,河北獻縣人,劉汝明也是一名抗日英雄。他先後參加了長城抗戰、臺兒莊戰役,等多次對日寇作戰。1949年隨國民黨敗退臺灣。

佟麟閣,佟麟閣我們都比較熟悉了,至今北京仍有一條路叫佟麟閣路。七七事變時,佟麟閣指揮29軍浴血奮戰,在南苑壯烈殉國,是全面抗戰爆發後犧牲的第一位高級將領。



過之綱,安徽蒙城人。過之綱在中原大戰時任15軍軍長,但大戰失敗後並未向蔣介石投降。失去部隊的過之綱,先後在韓復渠的山東等地任職。

葛金章,安徽人,他也是中原大戰後託庇於韓復榘的13太保之一。跟其他13太保相比,他的官職較小,曾任國民軍第七混成團長。

趙席聘,字國珍,保定人。趙席聘早在光緒二十四年,即加入了袁世凱的武衛右軍,1924年參與北京政變。中原大戰後,趙席聘離職在家,1957年在北京逝世。

聞承烈,山東人,聞承烈曾擔任馮玉祥第二集團軍兵站總監。中原大戰後,擔任過韓復榘的濟南市長,解放後在中央文史館工作。

程希賢,程希賢也是一位漢奸。中原大戰時任第三路軍軍事教育團長。後擔任石友三部軍長,抗戰期間投靠了日本人,當了漢奸。

韓多峰,1914年開始追隨馮玉祥,中原大戰馮玉祥西北軍灰飛煙滅後,曾擔任過山東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多次與共產黨員合作。解放後,任山東省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等。


鳶飛九天2018


所謂馮玉祥手下“十三太保”有不同版本,但一般都認為這13人是馮玉祥的重要部下孫良誠、孫連仲、佟麟閣、劉汝明、韓復榘、石友三、張維璽、過之綱、聞承烈、程希賢、葛金章、趙席聘和韓多峰。這些人物命運不一,歸宿不同,簡介如下:

一、孫良誠(1893—1951)

孫良誠是馮玉祥手下大將,1920年代末就曾擔任過山東省主席之職,中原大戰失敗後一直未受重用,抗戰期間投靠汪精衛,抗戰勝利後又被國民政府改編,但職務一直不高。淮海戰役中率部起義,後自告奮勇去徐州做說客,未成功。1949年後被新政權逮捕,不久死於獄中。

二、孫連仲((1893年-1990年)

與孫良誠不同,孫連仲在中原大戰後投靠蔣介石,得到重要和提拔,抗戰期間表現突出,日本投降後擔任第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兼河北省政府主席,負責平津河北等地的接收,威風一時。1949年後去臺,擔任了一些虛職,1990年去世。

三、佟麟閣(1892-1937)

眾所周知,佟麟閣在盧溝橋事變中犧牲,是第一位在抗戰中犧牲的高級將領,後被國民政府追認為二級陸軍上將。

四、劉汝明((1895-1975)

中原大戰後,劉汝明到宋哲元第29軍任職,參加過長城抗戰。抗戰勝利後擔任兵團司令和綏靖區司令,去臺後退役,1975年4月28日臺北病逝,被追晉陸軍二級上將。

五、韓復榘(1891年-1938年)

韓復榘是馮玉祥心腹之一,曾任第五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三集團軍總司令、山東省主席多年,抗戰初期因抗戰不利,致使山東全境淪陷被國民政府槍斃。

六、石友三(1891年-1940年)

此人反覆無常,抗戰期間密謀投靠日軍,被部下高樹勳處死,可謂罪有應得。

七、張維璽(1889-1944)

張維璽是個忠厚之人,中原大戰後回家隱居,抗戰爆發後擔任軍委會參議,期間家人被日偽逮捕,張去河南找西北軍老同事孫良誠斡旋,遭孫扣押,逼迫其附逆。張不從,後被日偽毒死。

八、過之綱(1890-1957)

中原大戰後先到宋哲元初做事,後隨韓復榘處任山東省政府參議。韓復榘死後遷居平津一帶,1957年去世。

九、聞承烈(1889-1976)

聞承烈與、和韓復榘關係很好,後隨韓復榘任濟南市長,韓死後幹過一些虛職,解放後任中央文史館館員。

十、程希賢((1893-1948)

程隨韓復榘到山東,擔任了過軍官教導團團長和濟南警備司令。韓死後投降日本人。任職汪偽開封綏靖公署,後任汪偽江蘇保安司令。1948年被解放軍以漢奸罪拘押,死於獄中。

十一、葛金章(1894—1965)

是西北軍中罕見的儒將,中原大戰後去山東投奔韓復榘,擔任過山東省政府參議。韓死後去北平隱居,因不肯下水附逆被日本憲兵隊拷打致殘,解放後隨子女在北京生活,1965年去世。

十二、趙席聘(1878-1957)

1920年代曾代理過甘肅省主席,中原大戰後閒居,1957年在北京病逝。

十三、韓多峰(1888-1987)

韓多峰先後參加了灤州起義、反張勳復辟、二次直奉戰爭和"北京政變,是馮玉祥部重要將領之一。中原大戰後到山東任職,抗戰期間擔任過山東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與中共關係密切。建國後擔任山東省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1987年以百歲高齡去世。

馮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魚龍混雜,他們的經歷值得後人借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