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包里丟了錢,小學生說,偷了,又放回去了,是這樣嗎?

【教育現象分析,一起探討教育難題,請點擊“關注”:紅教師說教】

張老師中午住校,把包放辦公室,人到宿舍午休。

預備鈴響,張老師來到辦公室,發現,包裡的錢丟了一百。三百變成了二百。且,仔細看,這二百有了摺痕——一定有人動過!

門是鎖著的。

調查——

有小學生說看見有人跳窗戶進去了。

再細問。

有學生說看到五年級大超和小磊倆人跳窗進去了

有學生卻說,看見的是:小磊在外面,大超跳窗進去的

到底怎麼回事?

辦公室,包裡丟了錢,小學生說,偷了,又放回去了,是這樣嗎?

班主任陳老師處理此事。

叫來他倆,問,中午跳老師的窗戶了?

答,是。

問,拿老師的錢了吧?

答,拿了,但是,又後悔了,放回去了。

問,你倆誰拿的?

大超說,我拿了,我後來又放回去了,你問小磊,他看著我放回去的。

小磊說,恩,是,看見他放回去了。

陳老師問,小磊,你拿錢了嗎?

小磊說,沒有。

陳老師問小磊,你看見大超拿了幾百?

小磊說,300。他叫我看來著。

陳老師問,他放回去了?你看到了?

小磊說,是的,我看到著他放進去的。

看到兩人,都信誓旦旦,偷了,又放回去了。可是就是少了一百。怎麼辦?

此時,在陳老師念頭裡,閃過了三種可能:

一、大超沒全放回去。那麼,那一百會放哪呢?

二、小磊或大超再次跳入又偷了一百。是誰?

三、可能另有其人,也就是說大超確實偷了送回了,再丟——不關他倆的事。

到底是哪種可能呢?

結合他倆的性格——陳老師想到了一個辦法。

辦公室,包裡丟了錢,小學生說,偷了,又放回去了,是這樣嗎?

分開審問。

把小磊帶到另一辦公室。

陳老師對小磊說,你說說經過,每個細節都說。你們怎麼進去的,怎麼拿錢,又怎麼放回去的。說吧!

小磊說,大超到校後,我們在樓道里一起瞎轉,轉到老師辦公室時,他說進去看看,就從外邊把窗戶推開,很快就跳進去了,我挺怕,不敢,他催我,我也就跳進去了。

一進去,他看那包,說,裡面有錢,就拿了,然後,跳出來。

出來後,我一直害怕,說,你送回去吧,咱們跳窗戶,好多學生看到了,他們認得咱們。送回去吧。

大超說,好吧,等會,我先去趟廁所,再送回去。

於是,小磊說,我便跟他一起去廁所。

廁所出來後,我們一起又來到張老師的辦公室窗口前。

大超對我說,你在外邊等,我跳進去,把這錢放回去。

我看到他放回去了。他從自己褲兜裡取出直接就擱裡邊了。

陳老師問:你看到放回去是幾張一百的了嗎?

小磊說,沒看清。動作挺快。錢是從他褲兜裡拿出來的,是卷著的。

問,放進去以後呢?

小磊說,他兩手又都進去,像是在裡面展開、抹平了下。

陳老師問,那他兩手進去包裡,再出來,你看到兩手裡有錢嗎?

小磊說,沒有的。

陳老師問,你這麼肯定?

小磊說,肯定,我看著他兩手出來就面向我走來,兩手直接扶窗臺跳出來的,手裡沒東西的。

陳老師問,那按你這麼說,大超就沒有拿錢了,那麼怎麼又少了一百呢?你拿了?

小磊說,我沒有,我從來沒碰那錢。我還勸他送回去的。

小磊挺著急。

陳老師說,那你再想想,每個細節。就從他拿出那三百塊錢以後,再想想。認真想每個——他的動作。

小磊思考。

辦公室,包裡丟了錢,小學生說,偷了,又放回去了,是這樣嗎?

讓小磊思考時,陳老師去另一個辦公室找大超問話。

陳老師說:說說經過。

大超說,我在樓道玩,看到老師的窗戶能進去,就去跳進去了。看到有個包,一翻有錢,我就拿了,跳出來後,小磊說讓我放回去,說好多學生看到了。我也後悔了,後來,就放進去了。

陳老師說:直接放回去了?

大超說,嗯。

陳老師說,你們沒去趟廁所?

大超有些小緊張,說,對了,去了趟廁所……回來後,我就放回去了。

陳老師又另一個辦公室,找小磊問話。

陳老師說:小磊,想到了嗎?還有哪個細節?從大超拿到錢以後,他都做了什麼?

小磊說,沒做什麼,

陳老師說,你倆誰先出來的廁所?

小磊說:我先出來的,對了,我想起有一點不對勁了,老師,他繫腰帶時系得挺慢。還背對著我。以前他都挺快的。

辦公室,包裡丟了錢,小學生說,偷了,又放回去了,是這樣嗎?

陳老師有了一個大膽的設想。

又來到大超所在的辦公室。

這次,陳老師,作為班主任,她用慣用的眼神盯著他。

在老師的注視下,大超眼神亂起來。

陳老師說,你拿著錢去了趟——廁所……對吧?

大超說,嗯。

陳老師又說,廁所裡,你動作挺慢是吧?

大超低下了頭。

陳老師說,知錯就改,你還是個好孩子!快點,別藏著了,拿出來!(此時,陳老師並不知道在哪裡)

大超抬手,把褲腰帶露出來,腰帶是棉麻的,雙層中空,有破損,所以成了一個可以塞錢的夾層。他手往夾層裡抽了一會,才從腰帶的破口處,拉出那個被卷得窄窄地——百元鈔票。

辦公室,包裡丟了錢,小學生說,偷了,又放回去了,是這樣嗎?

陳老師鬆了口氣,沒有打,沒有罵,說,知道錯了嗎?

大超說,知道了!

陳老師說,拿別人的錢,自己心裡不舒服吧?不是自己的,拿到手裡,你也不會快樂!是不是?假如,這一百,你吃了喝了,玩了,也就是樂一會兒的事,可是,你一輩子都抹不掉這個事實了——你曾是一個小偷。對不對?

大超流淚著點頭。

陳老師說,還好,現在,你自己拿出了這一百元,你就不是小偷,你是一個知錯就改的好孩子!這事就過去了,以後,不要再有下次了,能做到嗎?

大超流著淚說,能。

然後,作為班主任,陳老師又對全班做了“慎獨”教育並對他倆做出了批評與表揚……


五年級的小學生,心智並未成熟,在有些孩子的心裡,善與惡,正在交織。這個階段,受到了什麼樣的教育是很重要的。

你身邊有這樣的小學生嗎?

【教育現象分析,一起探討教育難題,請點擊“關注”:紅教師說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