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石君
蘇聯解體前夕,中亞對於莫斯科來說就是個沉重的包袱,中亞五國在宗教和民族上與俄羅斯格格不入,並且俄羅斯每年還得給中亞大量的補貼
中亞地區自古就是四戰之地,匈奴人、突厥人、漢人、波斯人、阿拉伯人、蒙古人相繼控制過該地區。
其中突厥人對中亞的影響最大,突厥人原本是來自蒙古高原的黃種人,在征服中亞的過程中漸漸的同化了當地白種土著,形成了現在中亞的黃白混血人種。
(哈薩克斯坦排球美女——莎賓娜,在她身上兼具白種的深邃和黃種人的嫵媚)
到17世紀之後,中亞民族意識興起,相繼建立了哈薩克汗國、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國等民族國家。但是從18世紀開始,隨著沙皇俄國的入侵,這些汗國相繼覆滅。最終在19世紀末,中亞被沙俄全部兼併。
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後,新生的蘇聯根據民族分佈,在中亞成立了: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5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中亞五國)
這5個國家雖然名義上都是加盟共和國,在主權上與俄羅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是相同的,但實際上還是受到俄羅斯人的緊密控制。
由於中亞地廣人稀和資源豐富,這裡逐漸成為了蘇聯的核武器試驗基地和航天發射基地,也是蘇聯南下印度洋的橋頭堡。
(哈薩克斯坦的拜科努爾航天中心,這裡直到今天都是俄羅斯主要的航天發射基地)
蘇聯政府為了鞏固在本地區的統治,一方面強力打壓伊斯蘭教,另一方面大量遷移俄羅斯人來此定居,以改變當地的民族結構。
蘇聯政府的這一系列政策確實起到了穩定局面的效果,中亞五國對於蘇聯的認同度是非常高的。
不過由於經濟基礎較差,中亞五國的經濟發展十分落後,每年都需要中央財政大量的補貼。
並且這些錢主要是俄羅斯的口袋裡掏的,這讓俄羅斯方面很是不滿。
而到了80年代以後,蘇聯在跟美國的軍備競賽中國力持續下滑,各加盟共和國的日子都不好過,分離主義情緒日益蔓延。
特別是在蘇聯生命的最末期,主張獨立最活躍的不是別人,正是蘇聯最大的加盟共和國——俄羅斯。
以葉利欽為首的俄羅斯政府早已不滿蘇聯的存在,並積極策劃解體蘇聯。
要知道,蘇聯的15個加盟共和國中第一宣佈獨立的是立陶宛,而第二個就是俄羅斯!
(位於土庫曼斯坦境內巍峨的清真寺,中亞五國普遍信仰伊斯蘭教,這與俄羅斯信奉的東正教格格不入)
俄羅斯作為蘇聯的主體,它宣佈獨立幾乎就是終結了蘇聯的生命。
而這時的中亞五國對於國家的動盪卻十分地不安,畢竟這五位爺吃低保這麼多年了,要是中央政府突然沒了這日子還咋過。於是中亞五國聯合向中央表態願意繼續留在蘇聯境內。
可是,這五國對蘇聯政局的影響實在是有限,還不等它們反對,俄羅斯就在1990年6月12日宣佈獨立了。
中亞五國無奈著望著克林姆林宮飛揚的俄羅斯三色旗,帶著對蘇聯最後的一絲忠誠,撐到1991年方才相繼獨立。而作為中亞地區面積最大的哈薩克斯坦更是最後一個獨立的加盟共和國。
在1991年12月16日,隨著哈薩克斯坦獨立,蘇聯徹底解體。
千佛山車神
很多人對蘇聯和俄羅斯有誤解,認為蘇聯就等於俄羅斯,其實完全不是一回事。
蘇聯解體,起因是俄羅斯宣佈獨立。並利用歐共體(歐盟前身)和北約的支持,夥同烏克蘭和白羅斯兩個小弟起鬨,最後成功瓦解蘇聯。
俄羅斯獨立是1990年6月12日;蘇聯解體是1991年聖誕節。
附註:俄羅斯總統葉利欽1990年7月退出蘇共。
關於蘇聯加盟國獨立,這裡插一段內容。
很多人說波羅的海三國是最先獨立的,其實這是不對的!
準確的說,是三國中的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在一年半以後才宣佈獨立。
立陶宛的獨立,只是一種法律形式。1990年 3月,立陶宛宣佈獨立後,蘇聯立即對立陶宛進行了經濟封鎖,停止了石油電力供應。立陶宛無法承受嚴苛的經濟封鎖,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結果天算不如人算,俄羅斯宣佈獨立。俄羅斯要獨立,蘇聯哪裡還顧得上立陶宛呢?
1991年1月2日,也就是立陶宛宣佈獨立九個月以後,蘇軍空降立陶宛,解除了當地警察和準軍事部門的武裝。這個時候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還沒有宣佈獨立。
1991年4月9日,格魯吉亞宣佈獨立。這個時候宣佈獨立的國家只有三個:立陶宛、俄羅斯、格魯吉亞。
真正讓蘇聯徹底失控的是1991年的819事件。葉利欽把蘇共和俄共全部財產歸俄羅斯政府所有,蘇聯軍隊、內務、安全、外交、財政等重要部門被改組。葉利欽並接管了蘇聯國家銀行,他對波羅的海三國無所謂,要獨立請便。
8月19日的事變後的第二天。
1991年8月20日,愛沙尼亞獨立。
1991年8月22日,拉脫維亞獨立。
1991年8月24日,烏克蘭獨立。
1991年8月25日,白俄羅斯獨立。
所以,俄羅斯是加盟共和國中,第二個宣佈從蘇聯獨立的國家,僅晚於立陶宛。當時拆解蘇聯最積極的是俄羅斯、烏克蘭、白羅斯三國。
當時葉利欽拉攏白羅斯和烏克蘭的領導人,三個人在白羅斯的明斯克開會,決定拆散蘇聯。會議前,葉利欽給哈薩克斯坦總統打電話,通知他也來,結果因為種種原因,哈國總統沒去。
1991年12月8日,俄、烏、白三國領導人在沒有經過哈薩克斯坦的同意的情況下,就決定徹底獨立。當晚就整理了材料,第二天向全世界廣播。
聽到廣播後,哈薩克斯坦人的內心是十萬匹草泥馬,這麼大的事,居然直接繞過了中亞五國就給定了。最關鍵的是,當時哈薩克斯坦還沒有宣佈獨立。直到一週後的12月16日,才最後一個宣佈退出蘇聯。
按照當時葉利欽的思路,把蘇聯解體後,再搞新的聯盟,他當老大。也就是新的“蘇聯2.0版本”。
但是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堅決反對,烏克蘭要求徹底獨立。可以搞一個獨聯體組織,俄、烏、白三個國家算獨聯體的創始國,其它比如中亞這些國家,在後面跟著附議加入,當個小跟班就好了。
(中間的人是堅決要求獨立的烏克蘭總統)
然後,五個斯坦國強烈反對,土庫曼斯坦的總統尼亞佐夫牽頭五國,聯合抵制俄羅斯和烏克蘭,不承認葉利欽的宣言。於是在蘇聯解體的前三天,在哈薩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圖,十一個加盟國又開了個會。
會上中亞五國強烈要求搞聯邦制。(像美國那樣)
烏克蘭第一個跳出來堅決不同意。烏克蘭認為自己是“發達國家”,蘇聯的工農業基地,繼承了蘇聯的一大筆遺產,有錢人,怎麼會跟一幫窮鬼搞聯邦制?
於是會上一通爭吵,俄羅斯表示會在日後提供資金扶持,最後各國妥協,維持獨聯體的形式不變,以後各國各管各的,餓死活該。
在會後,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與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握手時,一臉的興高采烈的。
心裡恐怕是想,你們這幫中亞懶鬼,還想蹭我們發達國家烏克蘭的飯?讓人搞笑的是,現在烏克蘭窮的叮噹響,老本全吃光不說,一窮二白還敢打內戰。哈薩克斯坦倒是靠挖石油,悶聲發大財。人均GDP是烏克蘭的四倍!
另一個搞笑的是,烏克蘭總統克拉夫丘克在三年後黯然下臺,哈薩克斯坦總統一直連任到現在了...
所以,為什麼俄羅斯不要中亞五國?葉利欽當時的首要目的是先讓蘇聯死掉,五個斯坦都是戈爾巴喬夫的堅定擁護者。俄羅斯必須先讓中亞五個斯坦獨立,徹底的瓦解蘇聯。等蘇聯死透了,才能考慮下一步的擴張和滲透。
另一個原因是,中亞五國確實太窮了。俄羅斯本身就是資源大國,瞧不上五斯坦。
Mer86
自1721年,俄羅斯先後經歷過兩次崛起,一次是19世紀上半頁時,俄羅斯帝國以歐洲憲兵的身份威震歐亞大陸,一次是20世紀40年代,即二戰後,蘇聯成為了世界超級大國,開啟了近半個世紀的與美國的世界爭霸之路。
歷史浮浮沉沉,到1991年,蘇聯被解體為15個國家,曾經依賴俄羅斯的紛紛選擇了脫離它的獨立之路。東歐國家暫且不論,畢竟那裡靠近西歐國家,可以受更先進的文明輻射,而像中亞五國這樣的內陸落後的國家,也選擇了成為獨立的主權國家,這又是為什麼?
俄羅斯經營中亞地區也有數百年之久,獨立後的中亞五國要想完全和俄羅斯切割乾淨,擺脫俄羅斯的操控,不是簡單的獨立建國就能解決的事情。雖然,俄羅斯沒了蘇聯時代的風采,但還是有那個能力將中亞五國牢牢控制在自己的勢力範圍內。儘管,中亞五國不甘於成為俄羅斯的附庸,但面對現實,他們也不得不低頭。
就拿美版的阿富汗戰爭來說,美國想趁機將勢力深入到中亞,通過顏色革命一度籠絡了烏茲別克、土庫曼兩國。但好久不長,在俄羅斯的深耕之下,烏、土兩國又回到了俄羅斯的懷抱。
這裡就有個問題,一方面俄羅斯的實力早已今非昔比,另一方面有美國的強勢進入,按理說,俄羅斯是無力拉回硬要靠向美國的烏、土兩國的心的。也就是說,有很大部分原因,烏、土是出於自願重新跟隨俄羅斯這個舊主。而像中亞最大的國家,哈薩克斯坦一直以來也是俄羅斯最忠實的跟隨者。
那麼,為什麼政治獨立後的中亞五國,仍舊甘心於追隨日落西山後的俄羅斯呢?雲石君將做具體分析。
從地緣結構的角度看,中亞板塊在前蘇聯的版圖中,是一個比較突兀的存在。蘇聯——俄羅斯橫貫歐亞大陸北部,整個國土在平面視角上,呈東西向的類長方形。
俄羅斯橫跨歐亞大陸,從地圖上看,可以明顯的看出,俄羅斯的領土十分完整,呈類長方形。而中亞位於俄羅斯領土南部,是凸出在類長方形之外的一大塊區域。而俄羅斯要將自己的文明輻射到中亞五國,只有由俄羅斯的南面,中亞的北面進入。而中亞五國中只有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相鄰,這也就意味著其它四國更難受到俄羅斯文明的輻射。
而俄羅斯的本部核心區又遠在東歐,佔據國土四分之三以上的亞洲地區本就屬於內部偏遠地帶。俄羅斯的內部地緣格局,又大大的加劇了控制中亞的難度。俄羅斯本部是以東歐核心區沿西伯利亞鐵路這個歐亞第一大陸橋為主軸,由西向東釋放自身的緣影響力,以最大限度掌控本國的廣袤區域。
但是,位於俄羅斯南邊的巨大的凸起部分,中亞五國在俄羅斯地緣影響的主軸線之外,如此一來,這五國便有了極強的經濟、文化的獨立性。
而中亞離東歐核心區相對較近,而俄羅斯在亞洲部分的最大本部核心板塊,烏拉爾工業區又靠近中亞,中亞西北部又臨近伏爾加格勒(即斯大林格勒)為中心的南俄工業區。這些因素共同決定了在蘇聯時期,中亞被納入到蘇聯版圖內。
不過,俄羅斯對中亞的影響力也只是有相對優勢。地緣結構上,中亞的獨立屬性依舊很大,分散了俄羅斯對中亞影響力的牢固性。
在蘇聯解體,俄羅斯的整體衰落後,中亞五國便獲得了獨立。
不過,中亞五國的獨立並不是完全自願,而是受到了俄羅斯一定程度的逼迫。
寫到這裡,不少人都會疑惑:自俄羅斯誕生開始,其對土地的熱愛程度從來沒有改變過,怎麼會自動放棄400萬平方公里的中亞地區呢?
不過,有舍才有得,事實上,這是俄羅斯最明智的選擇。
在地緣結構上,中亞遊離於俄羅斯整體格局之外,又不在東歐核心區範圍內,呈現出俄羅斯不同的文明特質。在人種上,中亞地區土著多為泛突厥系民族;在文化上,該地區主要信奉伊斯蘭教;在經濟上,中亞整日發展水平都較落後,經濟結構也相對獨立,與俄羅斯主體部分的關聯度不大。
在這樣的局勢下,俄羅斯要維持對中亞的統治,在政治和軍事上就不得不實行強力威懾政策,來壓制該地區的分裂主義傾向,同時,在經濟上,還要補貼民眾,來緩解貧富矛盾。可是,這些都需要鉅額花銷,在蘇聯時,俄羅斯還可以不用眨眼撥出一大筆費用,然而,蘇聯解體後,俄羅斯也面臨了經濟崩潰的邊緣。如果那時,俄羅斯還要強行將中亞留下,在內部都自顧不暇的環境下,俄羅斯豈不是又要多找一些大麻煩。
蘇聯解體後,烏拉爾、南俄兩大工業區也在深度衰退,俄羅斯的整體實力又大不如前,對中亞的地緣影響力也就逐漸變弱。而此時,中亞各民族的分裂主義傾向嚴重。如果在這樣的局勢下,俄羅斯不得不大幅增加軍事開支以及經濟補貼,來繼續統治中亞。這對俄羅斯而言,如同泰山壓頂般,重負難堪,最後,反而被中亞拖入到無盡的深淵。
幾經思量之下,俄羅斯最終選擇主動放手,讓中亞五國走上獨立之路。
如果當時俄羅斯舍掉中亞還有幾分不情願的話,那麼,到了後來,受兩次車臣戰爭的影響,俄羅斯損耗巨大。如果那時還抓著中亞不放的話,若中亞步車臣的後路的話,俄羅斯豈不是到了萬劫不復的地步。
俄羅斯讓中亞五國獨立,通過自己殘存的地緣影響力,來事實控制中亞,才能在中亞獲得最大限度的利益。
為什麼這麼說呢?
中亞地區是內陸封閉之地,對於中亞五國而言,俄羅斯是與其相距最近的世界主要經濟體,且有一定的交流渠道。而依附俄羅斯,中亞五國才有獲得相對更好的發展機會。
而中亞最大的國家,哈薩克斯坦,因其內部在地緣結構上四分分裂,需要依賴俄羅斯來維護國家的領土完整。同時,中亞五國也面臨著來自伊朗和阿富汗塔利班的外部威脅,放眼四周,只有俄羅斯才有能力保護中亞五國。
如此看來,俄羅斯讓中亞五國獨立,對自己而言是有利無害的。一則,中亞獨立後,俄羅斯不必對他們施行經濟援助,也不用為中亞的經濟衰退而買單;二則,中亞獨立,避免了因種族等各方面的矛盾衝突,提升了俄羅斯在中亞地區的好感度。再則,中亞獨立後,俄羅斯成為了其實際操控者,五國對其依賴程度十分高。
而中亞在封閉地理環之下,跟隨俄羅斯才是他們最好的出路。
而因這種基緊密的地緣關係產生的依附性,遠在西半球的美國就算再強力進入中亞,最多隻能拉攏他們一時,卻不能成為他們最終的依附者。
不過,如今,中亞也並非只有俄羅斯可依賴,還有崛起的中國。那麼,中亞會對中國做何反應?俄羅斯又會是什麼態度呢?
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下一節繼續為您解讀。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系列188章。解讀大國博弈內幕,剖析政治深度邏輯,請用微信搜索公眾號:雲石,收看全部雲石君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雲石君
謝邀。俄羅斯想要拋棄中亞五國的原因,和這五個國家還想留在獨聯體內的原因是一樣的。
經濟上,這五個國家不能自己獨立。同時,俄羅斯自然也將這五個國家視為負擔。 政治上,這五個國家的總書記在蘇聯瀕臨解體時,紛紛進行了存在嚴重舞弊的選舉,搖身一變成為國家總統,但是他們的統治是缺乏足夠穩固的根基的,離開了莫斯科的支持將隨時可能被推翻。
因此,1991年12月8日,俄羅斯總統鮑里斯•葉利欽(Boris Yeltsin)與白俄羅斯、烏克蘭兩國總統簽署了一項條約,決定正式解散蘇聯,新成立一個“獨立國家聯合體”(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沒人問過中亞各國領導人是否也想加入。
對於被拋棄的現實,中亞五國非常憤怒沮喪。他們指責俄羅斯的種族、民族歧視和獨裁行徑。而莫斯科方面已將擁有豐富石油、天然氣和農業資源的中亞國家視為經濟負擔,迫切希望擺脫這些國家的依賴。
雖然蘇聯解體了,但中亞各國一點也不想獨立。這些國家的經濟、基礎設施、財政援助、出口和媒體以前都由莫斯科操控。經過俄羅斯長時期的控制,他們現在擔心的是,自己無法治理獨立的國家,沒有能力管理本國事務。
於是,咒罵歸咒罵,這些領導人最後還是畢恭畢敬地來到莫斯科,要求在與其他國家平等的基礎上加入獨聯體。他們乞求俄羅斯不要拋棄他們。因為,他們害怕獨立會在本國飽受壓制的民眾間釋放民主、民族主義的幽靈並喚起對自由的要求。
然而隨著獨聯體的解散,這些國家終於還是徹底獨立了。多年來,經濟急劇下滑,人民生活水平一落千丈。如今,許多中亞人還懷念那段“光輝的”共產主義歲月,那時,人們的基本需求得到滿足,醫療和教育都欣欣向榮。而在獨立之後,一切榮光都蕩然無存。
1991年後,中亞各國不但呈現出死氣沉沉的政治體制和對變革的抗拒,還與其他鄰國之間,圍繞邊界以及水、天然氣和電力資源,爭吵猜忌不斷。他們還面臨新的威脅,如鄰國中國的崛起、伊斯蘭極端分子帶來的危險以及阿富汗曠日持久的戰爭。
如果還在當時的蘇聯或獨聯體的範圍之內,這些問題原本是不用這些中亞國家自己去處理面對的。然而這句話的另外一層意思就是,如果俄羅斯沒有甩掉這些包袱,今天的普京或梅德韋傑夫,將在這些事務上焦頭爛額——現在回頭來看,中亞五國為什麼不想獨立,而俄羅斯為什麼想要拋棄這些負擔,答案也就呼之欲出了吧。
林海
時光荏苒,眨眼間蘇聯解體已經近27年了,人們說起這個曾經的超級大國,還是會感慨一番吧。
說起蘇聯解體,波羅的海三國是急先鋒,積極宣佈獨立。他們本來就是蘇聯強佔的,和俄羅斯不是一個心眼。
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作為蘇聯解體的幕後推手,積極促成各國獨立。只有中亞五國反對蘇聯解體,不願獨立建國。最終中亞五國無力阻擋事態發展,蘇聯分裂成十五個獨立主權國家。
也許有人會疑問,中亞五國明明不願獨立建國,以俄羅斯對土地的野心,為什麼卻主動拋棄了他們呢?
有書君認為,最根本原因就是俄羅斯經濟衰退,俄想甩包袱。其次,由於地緣政治因素,俄羅斯更想中亞五國成為附屬國,既緩解了壓力,又便於掌控。
同時,俄羅斯也知道,中亞五國即使獨立,也無法脫離對俄的依賴。
且聽有書君梳理分解吧。
一,俄羅斯拋棄中亞五國的經濟因素。
前蘇聯在冷戰時期,多年只注重軍工等重工業生產,輕工業等民用工業發展緩慢,經濟結構嚴重畸形。同時前蘇聯為了和美國軍備競賽,耗資驚人。
到了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前蘇聯已經欠下大量外債,黃金儲備也將耗盡,經濟瀕臨崩潰。
俄羅斯作為前蘇聯的主體,承載著前蘇聯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各方面的重任。當俄羅斯經濟衰退到無力載重時,他也想卸載喘口氣。
中亞五國作為內陸國家,一直閉塞貧窮,都是俄羅斯財政補貼維持。因為對俄羅斯金錢的依賴,所以他們不想擺脫前蘇聯體制。
可是俄羅斯經濟已經衰退到自顧不暇了,俄只想甩掉中亞五國這個沉重的包袱。
胳膊終究擰不過大腿,中亞五國最終同意了獨立建國。
二,俄羅斯想拋棄中亞五國,選擇戰略收縮的地緣政治因素。
俄羅斯幅員遼闊,他的地緣結構近似東西長方形的格局。其本土核心區域是在最西段的東歐,佔本土面積四分之三的亞洲地區處於邊緣地帶的位置。
俄羅斯的地緣結構給人一種頭重腳輕的感覺,因而他的主軸線是東西走向。而中亞的地理位置,遊離於俄羅斯長方形板塊之外,是凸出的一塊土地,同時遠離俄羅斯的地緣主軸線,削弱了俄羅斯對中亞的地緣控制,有較強的獨立屬性。
中亞五國屬於多民族國家,歷史遷移的俄羅斯人很少。文化多信奉伊斯蘭教,其經濟由於遠離俄羅斯的地緣主軸,也有一定的獨立性,和俄羅斯的經濟體系,關係並不密切。
隨著俄羅斯經濟衰退,其對中亞五國的掌控並不穩固。俄羅斯要利用政治高壓來壓制中亞的民族分裂主義,還要金錢補貼中亞五國,付出的代價太大。
俄羅斯為了緩解壓力,選擇戰略收縮,讓中亞五國獨立,同時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繼續掌控中亞,使其成為附屬國。這樣更符合俄羅斯的利益。
三,中亞五國的親俄傾向。
俄羅斯在中亞經營統治了數百年,雖然中亞獨立了,可是俄羅斯的影響餘威尚存。中亞五國因為貧窮落後,亦無力擺脫對俄羅斯的依賴。
前蘇聯時期實行計劃經濟,中亞五國的經濟主要是原料生產,經濟結構單一,獨立建國後也無力支撐國民生計。更何況,中亞地處內陸,沒有出海口,其還要依賴俄羅斯經濟體。
中亞五國的國家安全還要仰仗俄羅斯的保護。中亞五國周邊是伊朗和阿富汗,伊朗連美國都敢叫板,更何況中亞五國。伊朗和阿富汗塔利班嚴重威脅著中亞五國的安全。沒有俄羅斯這柄保護傘,中亞真要岌岌可危了。
作為中亞最大的國家哈薩克斯坦,他的內部地緣結構的分裂,使其常年處於國家分崩離析的危險中,只能依靠俄羅斯強大的外力來維護國家統一。也難怪哈薩克斯坦自蘇聯解體後,無論俄羅斯境況如何,都一直是俄羅斯忠心耿耿的小跟班。
27年來,中亞五國的親俄傾向一直未變。美國在阿富汗戰爭時,想發動顏色革命,分解五國中的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陰謀將要成功之際,俄羅斯的一聲呼喚,兩國又轉回俄羅斯懷抱。
有書君覺得,中亞五國就像風箏,俄羅斯就是放風箏的人,看著風箏要飛遠了,俄羅斯就拽拽手中的線,風箏總也脫離不了線的牽引,最後依舊會落在放風箏人的手中。
俄羅斯就是有這樣的底氣,可以放心的讓中亞五國獨立。這樣做,俄不但會減輕自身的載重,還能通過中亞五國對其地緣關係的依賴性,實時控制中亞五國,謀求最大利益。
有書博物館
中亞五國是地處中亞地區的五個加盟共和國,他們分別是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土庫曼斯坦。這五個國家位於中亞地區,是蘇聯解體前的5個重要加盟共和國。
當時的蘇聯解體時,俄羅斯並沒有選擇將這五個國家併入自身領土之內,這是與當時的蘇聯政治環境與經濟狀況有極大的關係的,而並不是說俄羅斯主動拋棄他們。
1、中亞五國是蘇聯的加盟共和國,與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在級別上是同等的,因此在蘇聯解體時不存在俄羅斯拋棄中亞五國的問題。
1991年的蘇聯解體事件,雖然與當時外部環境有一定關係,但是其解體的主要原因,還是蘇共中央內部政治惡鬥的結果。
當時蘇聯中央內部以戈爾巴喬夫為首的漸進改革派和以葉利欽為首的激進改革派,在政治上互相惡鬥之後,導致國家內部發生嚴重動亂,這就是蘇聯著名的“八一九事件 ”。
在這場動亂中,作為俄羅斯加盟共和國領導人的葉利欽佔據了主動,在聯合烏克蘭等加盟共和國的領導人之後,推動了各個蘇聯加盟共和國獨立。架空了蘇共中央,最終逼迫戈爾巴喬夫宣佈蘇聯解體。
蘇聯解體後,蘇聯境內15個加盟共和國紛紛宣佈獨立,這也包括了中亞五國,因此也就不存在什麼俄羅斯拋棄中亞五國的問題了。因為從行政體系上來說,這五個國家與俄羅斯是處於同等地位,俄羅斯不可能合併這五個國家。
2、混亂的蘇聯經濟是導致蘇聯解體的主要原因,也同樣使得解體後的俄羅斯自顧不暇,再也無力控制其他加盟共和國。
蘇聯的解體,除了當時的蘇聯政局混亂以及外部勢力侵蝕以外,還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因,那就是當時的蘇聯經濟已經無法承擔起整個國家的運轉。
在二戰勝利之後,發生了西方國家發動對以蘇聯的冷戰以及蘇聯入侵阿富汗等一系列事件,這些事件嚴重透支了蘇聯的國力,導致從80年代以後,蘇聯經濟嚴重下滑,出現了大量的赤字。
蘇聯的國家內債在1985年為1420億盧布(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8.2%),1989年為3990億盧布(41.3%),1990年為5660億盧布(56.6%)。1991年前9個月國家內債規模達到8900億盧布。蘇聯的黃金儲備在改革初期為2000噸,1991年下降到200噸。1985年,蘇聯實際上沒有外債;1991年,蘇聯外債大約為1200億美元。
所以在蘇聯解體之後,葉利欽領導的俄羅斯實際上已經滿目瘡痍,經濟動盪,人民生活貧困,連自己的日子都快過不下去了,怎麼可能還會接濟曾經的小弟兄。自然也就不可能再把中亞五國重新併入領土範圍之內了。
所以今天的我們在看待當初俄羅斯為什麼選擇獨立,沒有把其他加盟共和國拉到一起重新組建一個新的國家,其原因與當時的政治環境和經濟環境是有直接的關係的。並不是說俄羅斯願意不願意帶著小弟一起走,或者其他原因。
落下m
首先要搞清楚,中亞五國不願獨立是想維護的蘇聯,並非俄羅斯。
看看當時中亞五國的總統,最反對蘇聯解體的土庫曼總統尼亞佐夫劣跡斑斑,簡直和歷史昏君沒有區別。他們只是想維護的自己的權利。國家搞的一團糟,不但喝國內人民的肉,還要喝蘇聯的血。
生前,尼亞佐夫自封“土庫曼之父”,酷愛為自己立雕像。在全國範圍內為自己樹立了14000座雕像,其中一座位於首都市中心一座高達75米的鍍金雕像。朝太陽方向緩緩旋轉,在新總統上臺後,宣佈三個月內清除所有雕像。你就知道這些人有多不得民心了。
支持獨立的大多是富裕國家,政治清明,而不支持獨立的大多是貧窮的一塌糊塗,靠領救助金生存的國家。俄羅斯當時自顧不暇,還哪有能力管他們。
葉利欽當然面對的最大敵人是蘇聯的保守派,葉利欽要求蘇聯停止一切在俄羅斯的行動,面對的阻力很大。他要想使俄羅斯獨立,最好的方式就是肢解蘇聯。蘇聯若不解體,俄羅斯怎麼可能獨立。
1991年12月7日,葉利欽前往白俄羅斯,瞞著前蘇聯總統戈爾巴喬夫,獨自與烏克蘭、白俄羅斯領導人在別洛韋日簽署了協議,宣佈蘇聯停止存在,成立獨立國家聯合體取而代之。
中亞五國要無條件併入俄羅斯,俄羅斯當然歡迎。但是他們想的是恢復當年的蘇聯,繼續維護自己在國內利益。
漁耕樵讀
中亞五國是前蘇聯學者制定的地理範疇,這裡土地遼闊,礦產資源較豐富,曾是蘇聯油氣田和有 色 金 屬工業基地;農牧業發達,是蘇聯的糧食、棉花、畜牧產品的主要產區。
圖為土庫曼斯坦的首都阿什哈巴德。
蘇聯誕生後,因長期處於西方包圍和經濟封鎖中,條件非常艱苦,在蘇聯境內的中亞五國更是成為封閉中的封閉地區,而計 劃 經 濟 體 制 下的中亞五國更是常年要蘇聯輸 血,到80年代蘇聯嚴重的財政赤字,一年1000多億盧布,其中很大比例是為中亞五國來負擔的,而中亞五國似乎習慣了接濟的生活,蘇聯每年派給工業發展任務和農業任務都無法完成,不但拖了蘇聯後腿也限制了自己發展。
圖為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
所以為什麼同樣是蘇聯的加盟國,立陶宛、拉脫維亞等國主動爭相獨立,而中亞五國卻不想獨立。蘇聯因為重工業高度集中在西部,生活較內地好,這些地方和歐洲接壤,更能看到生活更好的歐洲,所以爭相獨立後投入歐洲的懷抱;而反觀中亞五國雖然窮,但是靠蘇聯老大哥補給才能維持,反觀中亞周邊的中 東 地區和南亞地區,情況比自己還惡劣,如果脫離了蘇聯,就會和這些國家一樣,抱 死 不 能獨立。
圖為烏茲別克斯坦的首都塔什干。
當年蘇聯決心甩掉包袱時,對中亞五國還於心不忍,但下面這個問題讓他踢掉中亞五國的決心是那麼的乾脆:宗 教 信 仰。中亞五國大部分是 穆 斯 林,雖然蘇聯時期對 伊斯蘭教 打 壓 很厲害,但是在 中亞地區 穆 斯 林 不減反增加不少,並且時而爆發民族衝突,特別是當年一戰二戰後 大批人支援中亞,到中亞去 墾荒,但是沒多久俄羅斯人就大批離開了,因為 穆斯林 與俄羅斯矛盾尖銳。
圖為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別。
以蘇聯角度來看,中亞五國這 塊土地同 化 了半個多世紀沒有任何效果顯然成了雞肋,必須甩掉,於是中亞這塊土地上誕生了哈薩克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但是俄羅斯還盤算著 這地方的資源和礦產,於是又互相簽訂了經濟貿易聯盟等。
圖文繪歷史
從俄羅斯方面
819事件後蘇聯徹底失控,葉利欽把蘇共和俄共全部財產歸俄羅斯政府所有,按照當時葉利欽的思路,蘇聯解體後,按照原則再搞新的聯盟。可問題卻出在了烏克蘭身上,別看它現在窮的叮噹響,在當時它是繼承了蘇聯的工業基地,不願意和其它國家共享,堅持獨聯體保持不變,最後只得妥協,中亞五國與俄羅斯分道揚鑣。
而蘇聯成立之初就是一個由十五個國家共同組成的聯邦制國家,它的憲法規定了國家性質,註定不能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權,本身主要的能源資源大部分集中在俄羅斯地區,俄羅斯繼承了蘇聯的武器裝備以及大部分的經濟基礎設施,所以它的綜合實特別是武器裝備方面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可以與美國抗衡的國家。而中藥五國就不一樣了,資源匱乏基礎設施條件極差,當時俄羅斯帶他們就像拖油瓶一樣。
從中亞五國方面
當時蘇聯解體最初企業是俄羅斯宣佈獨立,但其中也離不開歐共體和北約的煽風點火,以及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的積極參與,在各方面因素的綜合作用之下最終蘇聯這個超級大國走向了土崩瓦解。俄羅斯宣佈獨立是在一九九零年夏天而蘇聯解體是在一九九一年的冬天,其中時間差在一年半左右。有很多人認為是波羅的海三國最先宣佈獨立,其實這種看法不完全準確因為三國之中,宣佈獨立有先有後依次順序是:立陶宛,以及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當時為了控制這種土崩瓦解形式的趨勢,立陶宛最先宣佈獨立之後蘇聯立即對其進行政治封鎖,最後它被迫撤消了獨立法案。
品讀武器裝備
蘇聯解體到現在為止已經過去二十多個年頭近三十年了。很多人都認為,蘇聯解體的導火索就是因為戈爾巴喬夫的政治改革。而蘇聯解體根本上的原因是因為斯大林式的社會主義制度存在嚴重的弊端性。比如分配體制,輿論信息封鎖等。
蘇聯解體這件對人類歷史進程來說有著很大影響。而該事件發生在戈爾巴喬夫執政的末期,而且導致蘇聯解體的誘因就是戈爾巴喬夫錯誤的改革路線所直接導致。以戈爾巴喬夫等為首的蘇聯領導集團可以說是難逃其咎。在這一段時期蘇聯政治領域改革方面所導致的錯誤也可以說是最為致命的。
1985年戈爾巴喬夫上臺後馬上指定了改革措施,而在這之前蘇聯也經過了幾次所謂的"改革"可以說是換湯不換藥的形式,沒起到什麼實際作用。隨時國際形式的發展蘇聯在80年代正是最為迫切的需要深刻改革的時期。而此次蘇聯的高層如果可以認真的總結過去改革的一些經驗教訓,採取一些穩妥循序漸進的改革方式進行改革,通過不斷的融合不斷的適應是有可能改革成功的,並且順利的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克服之前體制上的弊端,緩解矛盾等,是可以讓形式好轉起來的。
打破舊的格局進入新的模式中肯定會觸碰很多糾紛,這時候就需要文火慢燉來慢慢的磨合適應,相互克服才可以解決。而戈爾巴喬夫卻是猶如猛火澆油一般,大刀闊斧的改革這就讓舊體制的一部分人受不了了。而且在改革過程中戈爾巴喬夫一而再再而三的一連串犯了很多錯誤。而且戈爾巴喬夫的改革也在國內外的壓力下變成了"虎頭蛇尾"一樣的樣子貨。最終戈爾巴喬夫開始頂不住壓力開始退卻妥協。最終背離了社會主義道路,激化了蘇聯社會上的各種矛盾,觸發了全國性質的危機,導致高層失去了對蘇聯的領導權利。最終造成蘇聯瓦解。
而當時各聯邦國在解體之後紛紛獨立,當時中亞五國不願意獨立建國,希望依附在俄羅斯之下,但是此時的俄羅斯身為前蘇聯的政治中心,其自身矛盾都處理不完,根本沒有興趣在接納其他聯邦國,而且在當時解體的大環境下也不允許俄羅斯這麼做。況且俄羅斯當時社會環境及其複雜,自身一團亂麻,哪還顧得上其他國家。
感謝閱讀。喜歡的朋友請關注支持一下。